正觉网

千年古刹活地之谜,每年生长1至3厘米

发布时间:2024-03-11 04:00:50作者:正觉网
千年古刹活地之谜,每年生长1至3厘米

2010年,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的编导和记者,来到镇江新区千年古刹绍隆禅寺,对寺内千百年来出现的奇异现象“活地”进行探究、实地拍摄,并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蒋明镜一行四人,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地下震动测量仪,进行周密细致的现场勘测,希望能解开这千年之谜。

据悉,这块“活地”每年约以1-3厘米的速度微微隆起,使得铺在上面的地砖自然升高,由于给僧人做佛事行走带来不便,一般十年左右,他们就不得不铲一次土,铲平几年后又会凸起如初,至今依然。千百年来有很多人试图前来揭秘这一奇异现象,但均无结果。也有人曾认为,这个地下有膨胀矿物质,但为什么仅仅局限于这块方桌大的地方,也难得其解。

一日上午,《走近科学》栏目组采编人员已随上海专家赴同济大学,对现场测量的数据及采集的样土等,利用先进仪器进行科学分析。

神奇“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30余年来已铲过3次

绍隆禅寺位于镇江市东郊大港圌山风景区五峰山下,寺内古柏参天,樟木成行,紫竹婆娑,风景宜人。“活地”就位于寺内幽深的中楼忏悔堂(原藏经楼)内。记者跨进挂有“福慧双修”匾额的忏悔堂,玉佛像前,一块明显隆起的地面直夺眼球。“活地”长2.5米,宽2米,上面铺着罗地砖,由于地面自然升高,四角的罗地砖已被撑裂,分成两开。用尺一量,“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让人惊讶不已。

在场的僧人告诉记者,由于“活地”徐徐向上凸起,给他们做佛事行走带来不便,不得不铲平。改革开放30余年来,他们已铲过3次,最后一次是在2001年,再过两三年,他们又要铲土了。丹徒区佛教协会副会长、极乐禅寺住持、78岁的比丘尼觉俊对记者说,从1983年绍隆寺对外开放第一天起,她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先后为“活地”铲过2次土。她回忆道,文革期间,绍隆寺成了农业中学,学生们成天在“活地”上蹦蹦跳跳,“活地”依然悄悄地向上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千年古刹绍隆寺

千年古刹绍隆寺

僧人把“活地”作为“镇寺之宝”

绍隆寺住持、镇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觐云法师介绍,绍隆禅寺始建于唐朝宝历年间(公元825年),一高僧云游到镇江大港五峰山山脚下,在荒郊野外中,突然发现这块“活地”,认为这是“龙舌”,龙是代表神圣,代表吉祥的,便决定将寺庙建在龙头之上,不久因一场大火夷为平地。宋绍兴年间(1132年),又一高僧因为看中“龙地”,在原址重建,后又毁于火灾。到了明朝,经比丘尼募化,于万历14年再次修建,名曰莲觉寺,不久又改称为绍隆寺。

千百年来,绍隆寺众僧尼把“龙地”作为“镇寺之宝”,以“龙地”为荣,把“龙地”看做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常年用最好的罗地砖覆盖,上面搁放着佛桌用来掩护,世代相传,尽力保护,寺庙虽经沧桑,但“龙地”未受到任何破坏。

康熙题写匾额

围着“活地”转一圈可沾“龙气”?

据当地史料记载,清康熙23年,康熙皇帝南巡江南,来到绍隆寺(当时叫莲觉寺),看到这里三面环山,气势雄伟,如入仙境,便赐莲觉寺为灵觉宝寺。清康熙28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来灵觉宝寺进香礼佛,仔细观看,发现这块“龙地”(活地),整座寺院像龙脉,并连声说道:“非高僧大德者不可居之”。于是,便将灵觉宝寺赐给金山寺为下院,并信手提笔题写“灵觉宝寺”匾额一块和一副上书“上有奇突山峰,下显真像龙脉”的包柱匾,永存寺中,可惜的是,此御笔在文革动乱中被毁。记者在“活地”所在的忏悔堂看到,这块匾额和这副包柱匾,由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焦山寺方丈茗山法师补写,以作纪念。

康熙帝亲驾“龙地”赐绍隆寺“真像龙脉”,不仅吸引了众多高僧大德前来顶礼膜拜,而且倾倒了无数善男信女前来围着“龙地”转一圈,以沾“龙气”。更有许多高僧和居士圆寂后安葬在绍隆寺后面的山上,鼎盛时塔林达300余座。目前塔林内藏有铁舟祖塔,另藏有曹寅篆额、《金山江天寺铁舟和尚塔铭》碑,还有一块由清朝江苏候补道、出使日本国参赞官郭庆藩篆额,以及正文1446字的《观心大师塔铭》等。

“活地”之谜

“活地”在绍隆寺已“生活”了一千多年,这一大自然之谜,自古以来无人解开。镇江市丹徒区佛教协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宗教部厅曾经请地质部门来勘察过,根据“活地”上长出的土是白色这一事实,专家们初步分析,认为可能是陶土,陶土是一种矿物质,也叫耐火土和膨胀土,但为何仅仅只有这么一块地方有这种土而其它地方无,且千年不变,专家们也难以说清楚。就在“活地”前面的地上还长有两根1米多高,被佛家称为“龙牙”的石笋,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至今没有再长出来,有点不可思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