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发布时间:2020-05-09 08:47:54作者:正觉网让禅入世落地、使禅安住于世间的日常生活从而“日用常行饶益”,这是慧能禅学的基本思路。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认为行住坐卧都是禅,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形式,进而给“禅定”做出了新的定义,并将之总结为众所周知的“四句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角”虽虚,禅法却实。
在禅宗鼎盛的唐宋时代,宗门下大德,多是在着衣吃饭、担柴运水等日常生活、动用运为中参修,很少有长年枯坐深山打七闭关、摒绝人事而修者。六祖以一舂米行者开悟得法,得法后又混迹猎人中保任十六年之久。他如百丈怀海之率众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香严智閑之锄地以瓦砾击竹而开悟,隐峰禅师之推车度众,雪峰义存任数百人饭头,天衣义怀任水头等,禅师们在生活中参修的精神,不胜枚举,而这样的宗门作略,延至今日,便终于结出了净慧法师的“生活禅”之果。
“生活禅”之所以有那幺多人追随,关键在“生活”而不在“禅”。实际上作为“生活禅”得以生长的土壤,慧能的南宗禅之所以能击败神秀的北宗禅而在禅宗中一派独大并最终成为禅宗本身,其根本原因也是在于它提倡生活化的禅法,使凡俗的平庸的琐碎的日常生活及其相关的一切变得富有禅味,很有意思,亦即净慧法师所描述的,
“从自然现象来说,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流水是禅,青青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雪无声是禅。从社会生活来说,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从心理状态来说,安详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伪是禅。从做人来说,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取是禅,正当的追求是禅。从审美意识来说,空灵是禅,含蓄是禅,淡雅是禅,向上是禅,向善是禅。当然,还可以举出更多现象来说明禅的普遍性,但仅此我们就可以发现禅作为真、善、美的完整体现,它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禅天禅地”,天地人一切皆禅,这样的“禅”,就是机缘。
西方人往往指责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这是他们对中国的无知,也是基督教自大狂的表现。以儒家文化为价值导向的中国人,信仰的是“家”而不是上帝,“家”本身就是中国人的教会,“家的生活”乃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宿。有人说,中国实际上是有信仰的,这信仰也许不像外国的基督教那幺明显,却早已在祖祖辈辈的血液里扎下了根。心安宁处即是身安宁处,外国人的‘心’寄托在教堂里,寄托在每周的礼拜里,而中国人的‘心’则寄托在家庭里,寄托在寒冬腊月的梅花、八月十五的月亮、初一的饺子、正月十五的花灯……做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可以一直上溯到商周时期。
总之,不是中国人不是没有宗教信仰,而是对“家”的信仰,对“日常生活”的信仰,对“家的生活”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宗教,其中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中国人喜欢将日常生活仪式化,而仪式化则是宗教的根本特征之一,比如中国人平时请客喝酒就是一种仪式,那些红白喜事更是仪式,而到了春节,我们中国人“喜欢忙年,喜欢打扫卫生办年货,哪怕吃不完长了毛也还是要準备,喜欢除夕之夜一家人窝在家里包饺子,……春节的魅力,也体现在这种其乐融融又充满仪式感的忙碌和準备上”。就此而言,现在很多基督徒在中国搞一些基督教的家庭教会,这简直就是头上按头、床上叠床的愚蠢之举,因为,“家”本身就是作为中国人之宗教的日常生活的展现场所了,“家”本身就是“教会”了,你还在“家”里面弄什么教会呢?相比之下,佛教就要聪明得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尊重中国人的“家”及其“家的生活”的,它无意于去取代反而是去完善中国人的“家的生活”。对于中国佛教徒而言,“学佛修行就是一种能享受生活的睿智之道”。
综上所述,禅宗及其当代表现形式“生活禅”,其终极信仰既不是佛,也不是禅,更不是上帝或别的什么神,而是生活,并且还是儒家式的生活。简单地说,所谓禅宗的生活化,所谓“生活禅”,就是以生活为其信仰目标或终极关怀的禅法,这种禅法“是对生命状态至高的阐释,为我们铺平了去向未来时空的路径,体悟生命本来意义的起点与归宿。没有任何的造作与修饰,直达生命境界的彼岸,从这里出发,只要彻底转身即可到达”,即可“明白原来大智慧往往隐藏于平淡的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喝茶吃饭,无处不蕴藏着无限的禅机与佛理,我们只要去细细体会日常的一言一行,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自在,享受到生活本具的乐趣”,这就是“生活禅”的宗教意蕴。
如果说“生活禅”,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禅”,那幺这种“生活”应该是“宽容的生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容、佛法与佛法之间的相互宽容、佛教教派与佛教教派之间的相互宽容以及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诚如辅助净慧法师弘扬“生活禅”的得意干将明海法师在谈到佛教如何处理儒佛道三教关系时所说的:中国两千多年来,有三种主要文化,儒、释、道,中国的佛教徒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很好,很多高僧大德很了解道家的文化和儒家的文化,有时还用儒家的文化来解释佛教,或用佛教来解释儒家。皈依,是以一个为主,其他的也没有必要否定,甚至可能还开阔你的眼界呢。所以,当你有了主心骨以后,其他的倒是更容易了,你更容易用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不要把它对立。儒、释、道这三教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