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需要解脱?
问:学佛是为了“解脱”,那到底什么是解脱,怎么证明自己得到了解脱?...
-
虚云老和尚:“心平”二字 谈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
-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人修行,谁都会有妄想,谁的心里都有一只猴子,所谓“心猿意马”。为什么将心比作猴子?因为牠蹦蹦跳跳,无时休息。人的妄想纷飞,无时刻停止,跑到东南西北,却不留在中...
-
参禅: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
参禅最要存亡心切和发久远心:若存亡心不切,则疑情不发, 功夫做不上;若没有久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需有个久远切习,真疑起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
-
即使环境很乱,心还是活在安宁
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 ――《法句经·心意品》 若为当前社会把脉,轻率浮躁是一般人的通病,它们所衍生出来的行为,真的是“唯欲是从”,...
-
向上一着,不是人人够得着
如来藏的见地,是大乘佛法的三大主流思想之一。在《涅盘经》《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等重要经典中,都阐述了这一观点,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潜质。禅宗就是根据这...
-
参禅人士须时时提防的禅病
...
-
参禅就是悟无生法忍
明代憨山祖师,幼时见叔父死,尸陈床上,问叔何处去?众答不知,于是抱生来死去之疑,后来,经过长期用功,在五台山悟道,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
-
勿以四禅八定核定佛法证境
1.内外分别:很多人正见未立,法义未透,只喜欢静坐,或有一些觉受定境,便会以此为尚而轻视经论研习,须知此种通于外道,纵有多种觉受境界,于了脱生死丝毫无干;佛法体验,于四禅...
-
参话头参神经病了,只因没有日
参话头不是让我们寻求字面的答案,而是通过寻求答案,通过持续不懈地寻求答案,使我们进入特定的、无杂念的心境,然后,只要功夫到了,机缘成熟了,就像瓜熟蒂落,开悟了,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