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51--60)

发布时间:2024-06-17 04:03:45作者:正觉网
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51--60)

第五十一问:“出家人能舍家,离开父母、夫妻、子女、兄妹、朋友等,说这是离欲离染,修行清净无生法忍;是不是无情无义就是无生法忍?有的在家学佛人,别人打他、骂他、辱他、害他,也不生气,好像没事人一样,都窝囊透了,这是无生法忍吗?”我也有此疑问,请给方便地讲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离欲染出家,是放下俗缘,身与众生广结法缘,心与诸佛广结佛缘;修行清净无生法忍,而不是证得无生法忍;即无情无义与无生法忍是两码事。无情无义,可形容为人冷酷、残暴,不讲情面道义。无生法忍,是菩萨行人心生大悲,定观诸法空相,证悟身空、心空、法空、性空,明了一切法不增不减,于一切法无得无失,故心无作法相,天性不生无明。菩萨行人修习无生法忍,次第证得信不退、位不退、证不退、行不退菩萨品位。《大智度论》中有,七地菩萨证位不退,方得无生法忍。

在家学佛人,若能依法持戒,大精进禅行,大修忍辱又无辱可忍,是可以证得无生法忍;但于世间在家学佛人中,可为凤毛麟角,极其稀少。在平常人眼中,在家学佛人也其貌不扬,与常人没有两样,若有人打他、骂他、辱他、害他,都能忍受,这不是窝囊,而是修习忍辱。因为无生法忍,是从修习忍辱得。无生法忍,是菩萨行人成就菩提的关键,以智不执诸法空相,以慧超越二乘知见。但是,无生法忍是明了所缘顺逆境界真相,是通达一切法不生不灭真理的智慧。所以无生法忍,缘于忍辱,又高于忍辱。

依据不同经典法义,忍法有多种。一是生忍与法忍;生忍,也称众生忍;为菩萨行人,在行道中遇顺意、柔情、赞颂、财物与打杀、骂辱、毁谤、攻击等,能生七情六欲而扰其心之因缘,皆能堪忍,不起嗔喜。法忍,也称道法忍;为菩萨行人,在行道中遇舒适、美食、华衣、用具与饥渴、寒热、灾祸、疾病等,能生七情六欲而扰其心之苦乐,皆能堪忍,不起嗔喜。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观法忍;耐怨害忍与安受苦忍,法义与生忍、法忍相同;谛观法忍,也称无生忍、不起忍;为菩萨行人,于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法理,无碍不退心行,谛观真理而安住无生智慧。还有伏、信、顺、无生、寂灭五忍,信、法、修、正、无垢、一切智六忍,色蕴(无作)、受蕴(知见)、想蕴(定观)、行蕴(智慧)、识蕴(解脱)、欲界(空寂)、色界(无愿)、无色界(无相)、俗谛(无常)、真谛(无生)十忍等,不一而论。若具足忍法行菩萨道,即得清净无生法忍。

故此,世间的菩萨行人,荣辱不惊,顺逆不动,远离嗔恨;还会感恩与人,成就了忍辱行无量福德,成就了无生法忍无量慧德;还发愿心成佛之时化度,一阐提除外。可打他、骂他、辱他、害他等人,当世减福减寿,多遭苦厄;身灭后罪识堕无间地狱,无量劫难得出离。偶有菩萨行人悲悯,唯恐扰害之人苦报,示现一下愤怒相,令其止恶;应知是大菩萨乘愿再来,不可轻慢;否则,可获罪无量。2015/12

第五十二问:“不明白学佛人为何要修习无生法忍,如何修习无生法忍,是不是把人弄傻了,就是得无生法忍了?”修习无生法忍是这样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学佛人修习无生法忍,是智观嗔恚毒害之咎,可使众生堕入三途,久处轮回;又可使行人退心毁戒,火烧功德林。世人有一怒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杀人放火等一切罪恶事项皆能做,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世人皆知,在此不论。对于学佛人而言,其咎略讲有十;一是见思二惑结使心疾最难医除,可谓无始劫来根深蒂固,三毒之中坚如磐石,仇恨苦水深如巨海。二是堕入地狱苦受的根本业习之一,嗔恚心起,可毁教侮师、诽谤三宝、退失初心、犯戒失仪等,还反复无常,可经常发作。三是灭除身心善法的祸首,与慈悲善行背道而驰,与十不善道不谋而合,可使人心如毒蛇,伤害众生,造作无量恶业。四是常负恶名的罪魁,失六和敬,人不喜见,与善友为障,与恶朋无碍,与众生结下无量恶缘。五是诸烦恼中业习最重,常怀嫉妒、冷漠、贬低、排斥、敌视他人心态,听不得劝告,坏他人成功,好事皆自己,校量恩怨得失等差别。六是对修行障碍最大,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行道如逆水行舟,又遇狂风巨浪,进退事小,舟毁人亡事大,恐戒身法体难以保全。七是布施持戒功德付之流水的元凶,生嗔人愚昧,可倒百劫布施功德山于须臾;恨怨人昏钝,可涸千劫持戒功德海于刹那。八是破坏禅行般若的恶因,无福难修道,无德邪见心,逆缘扰禅行,痴心无般若;忙与人争讼,比较尽认真,时处不平事,量小难相容。九是毁灭自利利他的毒剂,摧毁慈心如吹毛,坏掉悲心如浮尘,失去摄法如旧物,放弃众生如无情。十是损毁菩提心的利器,拔济众生与我何干,成就佛道天方夜谭,苦行利他痴人说梦,忍受辱骂如同傻蛋;贡高我慢天下第一,傲世轻物自入俗流,染著尘垢身心邪行,不计后果过患无边。

学佛人如何修习无生法忍,须明了忍辱功德,时处修习诸忍法。忍辱功德,略讲有十;一是益于自度度人,以德报怨,化敌为友,不说是非,容让他人;心量自宽,魔法难坏,能利自己,众生获益。二是益于守持戒律,身心安稳清净,避祸消灾无形,善名人皆尊重。三是益于忏悔业障,常怀谦下心,多察自身过,受辱前世因,打骂缘报果;恶语世良药,医醒愚人脑,逆缘为善师,助人成大道。四是益于增加德本,吃得亏是福,受得气是度,耐得苦是品,容得下是量;行得正是端,想得开是明,转得了是智,脱得去是功。五是益于转化烦恼,忍一时,退一步,笑一下,低一点,身不为六尘所扰,心不为外缘所动,境不为妄念所破,道不为世俗所坏。六是益于精进禅行,行人清净无事扰,精进道业时如金,禅行定慧无明少,解脱自在道心生。七是益于结善法缘,理智处事稳妥,礼让不迁怒人,包容内心静闲,无争减少麻烦;家和万事兴旺,僧和法事空前,皆是自积福报,受人尊重赞叹。八是益于证得智慧,戒摄身口意,法都六根缘,一心专念佛,清净慧力显;诚实好求法,志坚过难关,若等诸苦事,空无相无愿。九是益于发菩提心,观魔法是考验,受恶缘业报完,度众生起心愿,第一义到彼岸;众生苦我代受,大乘法应弘传,菩提种续慧命,三世佛法脉连。十是益于相好庄严,佛陀三十二相,还有八十种好,大威德显庄严,瞻礼皆善缘;内心良善无恶,和蔼可亲相转,经劫利他无怨,可为众生福田。

修习忍法,略讲有十;一是心不执我,放下名相。二是心不轻仁,亲疏平等。三是谦礼慎独,心无骄慢。四是严持戒律,仇恶不报。五是生命无常,不结业缘。六是慈悲一切,常行布施。七是精进禅行,心不放逸。八是苦乐诸事,不计得失。九是观法空相,断除嗔习。十是增长智慧,常修忏悔。

学佛人修习无生法忍,不是把人弄傻了;而是大智若愚,大巧似拙,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还是智慧方便,方便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世人只是世智聪明,以荣辱得失为标准,去辨别是非,只能喻为,差之分毫,谬之千里。2015/12

第五十三问:“学佛人都一样修习无生法忍,是不是没有差别呀?”此问义理甚深,能为其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学佛人修行三乘法,无生法忍又为三乘共修,当有菩萨与二乘差别,显现智慧不同,可分别略讲。

菩萨行人有二种道;一是行般若道,禅定观空,明实相法,无诸戏论,智了诸缘;二是行方便道,了知因缘,观法性空,离于生灭。菩萨行人还有五种菩提,一是发心菩提,观诸法空苦无常,明二乘法不究竟,发菩提心愿救度众生,修菩萨行。二是伏心菩提,精进禅行,降伏其心,解脱烦恼,能行善法。三是明心菩提,观诸法实相,得身心清净,明心生智慧,究竟达彼岸。四是初到菩提,证方便智慧,行无生法忍,空一切法相,净心入道场。五是无上菩提,不入二门,成就佛道功德,坐十方清净道场,示现成佛或乘愿再来,教化无量众生。二道五菩提法共同特点,是不舍一切众生,修行六度万行,常忆四弘誓愿,践行四无量心,般若与道相应,万法源于自性,实无一法可得,又妙有诸法行。菩萨行人,在此世间,常依正知、正见、正心、正行,空观诸法无常,其心调柔,忍于诸法因缘,积无量功德,明了嗔恚过患,智断见思二惑,离荣辱得失等染垢;又依柔顺忍观,念起法空,得入无生忍观,心不生邪见,住于烦恼而忍于烦恼,空于烦恼,转化烦恼;深入佛法,通达无碍,言语道断,不动不退。常住菩提心、悲愿行、相空慧心法之中,直至成佛。

二乘人修习无生法忍,趣于证得解脱,不能明了诸法实相,不得无生法忍。由于善根功德尚不具足,入深禅次定而摄其心,不能证入中道,证得有余涅槃。三界烦恼已断,但业习之根未除,禅于法空境界,乐于世间加行,不舍顶法第一,不得出离三界,尚未真实自利;故无度一切众生悲心誓愿,只实证道果,不复受生。还不能深观,有余涅槃如梦幻泡影,若断若智于无生法忍,以智慧根器利钝差别,不能证得道种智,知空见空,不知空中妙有,空色无碍;不知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的境界。执空、苦、无常观,著无生无灭观,先观五蕴寂灭,再观四谛次第差别,再观十二因缘法缘起;以四谛而入道,以缘法而独觉,心厌离欲而得解脱,不能令众生皆得解脱。

在修习无生法忍中,有说七地以下菩萨,若退六度万行,可堕入二乘;在理相上,有外观法空,内观无我,我何所度,又何所灭。如此认知,是为醒化行人;因心愿坚固,悲心深重,诸佛护念,故不能退舍菩提。从实相上认知,只是菩萨行人,遇大恶因缘,遇大恶环境,须恒顺众生,应随顺因缘;行退位不退,心退道不退,名退实不退,为权宜方便。菩萨行人在世间,含出家与在家,心行证道空相,悟法真如境界,世出世皆涅槃。

当然,世人也修忍,可成就品德。天人也修忍,可成就天德。在相当数量的学佛人中,多流于世忍与天忍,或行二乘法忍,无法了知证悟菩萨无生法忍境界,更不能行无生法忍。只有菩萨行人,不厌生死,示现生灭,常行难忍能忍,成就无忍之忍。

2015/12

第五十四问:“在汉传佛教中,人多喜大乘法,而轻小乘法,且影响巨大,这算好事吧?”您能给予答复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为众生说法,是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万种善巧比喻,大行智慧方便;同时遍观众生根基,方开三乘法门。所说法义,难得见闻,闻者难信,信者难行,行者难证,证者难悟,悟者难明,明者难了。虽说三乘教法,可又三乘归一;法法平等,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义理甚深,法味具足,纯正完备,福慧光明。上语善者,大乘法中内含二乘义理;中语善者,缘觉法中上联下含大小乘义理;下语善者,上联大中乘义理;三乘教法,义理相通,相体相容,互为依存;同本一源,别无二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如同一人,少年学知,中年学智,老年学静;理是一乘,义无二极,殊律解法,终为同归。观机逗教,普被三根,利钝有行,趣必佛乘;中道大观,第一义谛,究竟彼岸,常乐我寂。

佛遍观众生根基,是观正法、像法、末法时代众生根基,还观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众生根基。观众生什么根基呢?是观众生于过去世中,礼佛闻法因缘,与所植善根深浅。众生因缘与善根什么样呢?往来示现众生相的菩萨除外,重点是人道,总体状况是,善行者少,恶念者多,刚强难伏,傲慢难调;不善习重,喜乐乖巧,虚伪不实,难信一乘。贪著名利,执著法相,多生邪见,不肯苦行;五蕴炽盛,迷头弄影,恋染尘垢,难行正法。有人会想,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众生因缘与善根不随之变化吗?若从法相上讲,人相变化快,人性进化慢;世智变化快,觉智进化慢。若从实相上讲,业习加重,道德滑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多弄权谋,厚重不足,名相文化,缺乏实干。

在汉传佛教中,人多喜大乘法,而轻小乘法,且影响巨大;若据信众法缘状况评判,确是事实。形成如此状况,既有历史缘因,也有现实缘故。但在历史转化过程中,人多喜大乘法,而不轻小乘法;还依声闻法为禅行基础,依缘觉法为入门方便,依大乘法为究竟了义。在实修中,知苦集灭道而苦行,觉十二因缘道法而开智,修六度万行而出离,成就者有千众万僧;故大乘教法深植人心,影响巨大,法运长久,佛风永固。在现实缘故中,众生因缘如此,众生根基也如此,感召末法风气不正,门庭乱象横生;空说佛法者多,真修实干者少。执著名相者多,放下解脱者少;研究理论者多,法门禅行者少。争论不息者多,恒持正法者少;求佛护佑者多,知佛法真谛者少。参访求法者多,得法得戒者少;安逸现状者多,具足正见者少。讲地再白一点,有些信众说大乘法似头头是道,其实连小乘法都实行不了,受了比丘戒自为罗汉者有之,受了菩萨戒自为菩萨者有之,没吃几天素自为成佛者有之,读了几天佛经自为大师者有之;不能了知小乘法是佛教有机法体,是佛接引不同因缘众生的方便智慧,是佛培植不同善根众生的大慈悲心;故轻慢小乘法不算好事,而且不利修行人速证道果。我曾讲过,三世诸佛法脉相承,不见一众生未证声闻道果,而直接入菩萨品位;若有个例,必是菩萨示现,而无其它,这是真实不虚。

人道众生如此因缘根基,佛教为何重视人道呢?虽然众生平等,但是心性平等,相体福报各有差别。人道处于众生轮回的关键环节,既有人天之善,又有道心之德;既有恶道之习,又有失德之业。如同人的左右手,不因右手灵活好用,就废掉左手;不因脚掌走路,就不需要脚背;人心也如此,既有阳光一面,也有黑暗心理;但能相互转化,不可废除。故人道众生,可受佛教,可受法化,可受僧修。2015/12

第五十五问:“佛教信众都喜读诵经典,还供养经典,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请给予方便开示一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教经典,为佛法性,等佛住世。特别是方等经典,得诸佛护持,得诸菩萨与龙天护法护佑。方等经典,为大乘经典总称,含广大平等之义理。那为什么佛有时说大乘经,有时说方等经呢?其实是含略有侧重之义;即侧重大乘经中,诸菩萨请法,佛为诸菩萨说法,又教化二乘人,明了一乘教义,归入佛乘;故说方等,但不唯一。

读诵经典,功德无量,略讲有十;一是拓展思维,增开智慧;二是统摄心意,忆念不忘;三是转化命运,消灾免难;四是龙天护佑,夜无恶梦;五是菩萨守护,诸事顺达;六是诸佛护持,吉祥如意;七是心无怖畏,魔众远离;八是知佛正见,益于正行;九是解除疑惑,精进禅行;十是善行培德,成就道业。

在此十功德中,其中读诵佛教经典,怎么能转化命运,消灾免难不好理解。义理简略有三;一是读经诵咒,转化思维,善心生起,恶念消失,不作新业;二是心知忏悔,惭愧业障,弃舍恶习,喜乐善行,去除旧业;三是增加福报,开启智慧,自利利他,正知正见,广行善业。这里的转化命运,是身心转化,改变了命相运转的方式;而不是凭空想象的趋吉避凶。这里的消灾免难,是身无恶行,心无恶念,感召龙天欢喜,天灾人祸自然远离,或重罪轻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化为乌有。

供养经典,流传佛法,功德无量,略讲有十;一是恶道永息,常生人天;二是自然修善,人天欢喜;三是善友亲近,常受法化;四是大众信敬,富贵一方;五是现世安稳,灾祸不侵;六是不见诸恶,事无障碍;七是不受事扰,常得静闲;八是龙天守护,夜梦吉祥;九是信行佛法,不失大乘;十是菩萨不舍,愿生一处。

供养经典,等于供佛法身;流传佛法,等于续佛慧命。经典在处,等于佛法住世;见闻经典,等于受佛法化。经典所在之处,不论山林树下、俗家舍宅、学堂宫殿、寺庙僧坊,功德同等,不可妄自差别,轻慢白衣供养,或居士流传法物等。应知法物流传,有教无类,法无分别,各依因缘,方便具足。菩萨有愿,与法同行,与经同住,往来示现。2015/12

第五十六问:“不敬经典、污损经典有什么业报吗?方等经典有何妙义吗?”我等也有不解,愿为解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对于不敬经典、污损经典有什么业报,部分经文中有所记述,但没有哪部经中专门记述;故只能凭综合记忆与个人悟知而讲。

虽然不敬经典与污损经典含义有所不同,有时恭敬经典也有污损经典的事项发生,当然业报可以开遮;但是不敬经典与污损经典相互作用、思想行为同一时,业报极重,无量无边。略讲有十;一是等于谤佛,出佛身血;二是等于谤法,破佛慧命;三是生生世世愚痴无智,常生边地不闻佛法;四是时时处处怖畏,横事恶事常相伴临;五是行住坐卧不得安宁,身心苦恼郁闷不堪;六是鬼魅常随其身,所行诸事不顺;七是天灾人祸不断,世世白癞黑痣等恶疾缠身;八是妄心杂念遍生,邪知邪见多行不善;九是常与恶友相邻,世世貌丑臭秽;十是断灭善根,常堕地狱,难得岀离。

不敬经典有多种表现,略讲有十;即面对佛教经典时,一是傲慢无礼;二是轻视不恭;三是粗言秽语;四是诋毁诽谤;五是混同杂书;六是脏手取送;七是置不净处;八是寻过失处;九是嬉戏噱头;十是影射谄曲。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与影视传媒中,亏心恶人戴捻珠,贪财怕死拜菩萨,遭遇苦难才出家,碌碌无为读佛经等,于有意无意之中,不敬佛法,广义释解,亦为不敬经典。

污损经典有多种表现,略讲有十;一是脏手触摸;二是脏物包裹;三是脏物污染;四是脏处存放;五是脏水浸泡;六是废纸利用;七是撕毁丢弃;八是身压脚踏;九是胡乱图画;十是恶意销毁。特别于在家人中,忙乱出差,眷属无知,孩童无意,一时嗔愤,迫于无奈等,易有此类过失。

方等经典妙义无量,若行人能正心正忆、正念正观、正思正解、正受正行、正教正见,礼拜读诵方等经典,如法持戒修行,常值佛世,利益无边。因为方等经典,是诸佛之母,为诸经之王,当妙义之藏,现菩萨之道。故有六大不可思议;一是如同地大不可思议,普遍承载一切,不分净秽好恶,皆有存在道理,也有生存本具功能等,还可无量宝藏涌出;比喻一切众生,皆可获得利益,增长善根慧命。二是如同水大不可思议,滋润一切生物、植物、动物、人类,清洗一切污物、染具、浊秽、不净等,还可还原清水状态;比喻一切众生,皆可洗去尘垢,保持身心清净。三是如同火大不可思议,无时无处不在,用度可控可失,利害损益有别,可使一切受益,可毁一切有形等,还不可使火性消失;比喻一切众生,皆可慧炬普烧一切烦恼,焚毁一切不善恶习,促使身心强劲梵行。四是如同风大不可思议,平息静态于空间,习风凉爽于夏日,暖气宜物于寒冬,大作狂起于吹散,可益一切,可害一切等,还不可使风能改变;比喻一切众生,皆可摧毁一切业障,吹去无始劫来垢尘,身心愉悦禅行。五是如同日大不可思议,光明普照一切万物,去除无量无边黑暗,四季轮转时空变换,自然适应各取所需等,还不见日光有所增减;比喻一切众生,皆可信受佛教法化,得受佛法光明照触,去除暗昧心理。六是如同空大不可思议,虚空安立一切,容受一切,润化一切,让一切皆有生存空间等,还无碍于虚空空寂;比喻方等经典,广大无对,三乘有形,皆能容受。2015/12

第五十七问:“经常见闻信众团体或几人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诵持礼拜诸菩萨名号,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不知能获得什么功德利益?”能为其解答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三世诸佛名号与诸菩萨名号,皆是无量功德成就,皆是无量劫中具足行菩萨道证得;十方众生难得见闻,若有诵持礼拜,功德利益广大无量,遍周无边,善者闻名生天,信敬受持成道。特别是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现在世与未来世诸佛欢喜,功德殊胜巨大。若法会放生动物,心识闻名可转生善道。若人无善根,闻音不能善行,自属焦芽败种。若人闻音不信敬,当知不是善道而生,业习自然加重。见闻十二部经,为大善因缘,若能诵持礼拜,能除无量劫来生死重业,可得法眼清净。当然诵持礼拜三世诸佛名号与诸菩萨名号及十二部经,所获功德各有差别,只能分别略讲。

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八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身心灭罪转善,不在造作十恶五逆;三是常见闻正法,喜乐受持大乘禅行;四是昔有毁谤大乘法业重者,能令生悔灭罪;五是昔有断灭善根者,能续缘接根令净信;六是若有造作无间重罪者,能令忏恶得除业;七是若有善行清净者,未来亲近无量佛;八是若有清净比丘者,速成阿罗汉道;九是若有阿罗汉道果者,能无上发菩提心;十是若有菩萨品位者,可得无声法忍。

诵持礼拜现在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六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信受教化得福报,三业灭除得度脱;三是能灭五逆重罪,身心得清净;四是常闻现世佛法,永离四恶道(含修罗);五是种下无量善根,未来可见弥勒及千佛;六是得闻信受第一义,可生清净佛国土;七是了知诸佛常住,未来可见十方诸佛;八是清净比丘精进者,可次第证得道果;九是成就二乘道果者,可速生净土见佛;十是行菩萨道者,得入陀罗尼门明法妙义。

诵持礼拜未来世诸佛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四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增长智慧,能灭除三障愚痴;三是增长福报,能灭除五无间重罪;四是乐闻佛法,能常诵持经典;五是得闻正法,能依法持戒禅行;六是常行善法,能灭除过去世诸恶业;七是证得解脱,不生诸恶念邪见;八是世世所生善处,不生在边地恶国;九是世世所生善信之家,不见恶国王;十是亲近诸善知识,可证得明心见性。

诵持礼拜诸大菩萨名号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四十千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常生善处,不生在边地恶国;三是常生人天善道,不受诸恶趣身;四是常生善信之家,不生邪见之家;五是常生富贵大姓,不生贫贱之家;六是身根具足健康,不生外道之家;七是常持正戒,不受外道邪戒;八是常闻正法,常得具足正行;九是具大乘威仪,人皆亲近赞叹;十是清净明法义理,常安住法中精进。

诵持礼拜十二部经,为长行、复颂、单颂、因缘、本事、本生、未曾生、比喻、论评、无问自说、方广、授记,总称为《南无总持大陀罗尼》。陀罗尼,义为总持、能持、能遮,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用。诸佛称经为母,诸菩萨称经为妙义法藏。诵持礼拜诸十二部经所获功德,略讲有十;一是二十万劫中,不堕地狱苦受;二是信乐受持,可证得宿命智;三是喜乐大乘法,明了法行次第;四是知二乘法缺失处,能惭愧往昔因缘善根不具足;五是知佛因地苦行,能发勇猛精进心;六是知法妙不可思议,能有学不知疲厌;七是知法理深奥无限,能实证悟入;八是知佛法为广大真理,能正行而不颠倒;九是知佛大慈悲喜舍,化度我等是种悲田;十是知自有佛性,修菩萨行可得佛授记。2016/1

第五十八问:“很多经中都说,毁犯四重禁戒者与一阐提众生,诸佛不度,怎么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者,又能得度呢?”我等也不明白,请为释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诸多经中确说,毁犯四重禁戒者与一阐提众生,诸佛不度,唯有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者,又可得度。四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是学佛人四种根本戒律,若有毁犯其一者,为获根本重罪。一阐提众生,为信根不具,即不信因果,颠倒邪见,不亲善友,不受佛化;亦为断灭善根,即发粗恶言,诽谤佛法,心无惭愧,永不改悔。若有毁犯四重禁戒者与一阐提众生,心无怖畏,业障如山,当堕地狱,无有岀期。

为什么毁犯四重禁戒者诸佛不度呢?毁犯四重禁戒者,为具足受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优婆塞戒等,受而不持,意图形式,身心浊垢,明知故犯。究其缘由,皆是往昔在过去世诸佛法中,造作五逆,广行恶法;业习深重,心无忏悔。毁佛重戒,损佛形象;坏佛法藏,沦为魔道。常受魔王差遣入佛法中,口里说空,潜行魔法;身披佛衣,实为魔民。赞叹杀盗,喜乐淫妄;非法非律,咨意妄为。断慈悲心,怨恶众生;伤其身命,害其慧命。欺世盗名,偷取财物;贪心十足,债巨须弥。淫荡成习,福报漏尽;恶缘相缠,轮回无期。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欺骗世人,大慢轻狂。善缘已失,善根已断;罪衍无间,故而不度。

为什么一阐提众生诸佛不度呢?一阐提众生,形成缘由有二种;一是无始劫来,心常轻慢,身染垢习,意境不善,未与三宝结善因缘,也未在三宝前种植善根;只知满足六欲,不知生死事大;念念妄心流转,世世妄行由他。二是无始劫来,入过去世诸佛法中,但是,身入心不入,口入行不入,名入实不入,假入真不入;执著文字义,执著言语理,执著名相事,执著我法常;一切差别心,一切争高下,一切皆我是,一切不利人;曲解正法藏,诋毁善知识,邪见毁善缘,趣成一阐提。故而应知,一阐提众生在世间有,也在佛法信众中存。其行,残暴不仁,禁教逐僧;焚毁经书,侵损塔寺。邪见邪行,损佛形像;魔法魔律,坏佛正法。无有因果,生死断灭;何来神识,谁见轮回。未结善缘,自焚善根;心同木石,故而不度。

为什么唯有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者又可得度呢?现在世诸佛无缘不度,未来世诸佛仍度有缘。缘在哪失,当在哪结;根在哪断;当在哪续。故必须在现在未来世诸佛前,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忏悔往昔诸恶业,罪由心起由心忏,业由身作由身悔,当下向善结佛缘。过去诸佛大慈悲,威德神力不思议,能灭无量恶业罪,心自向佛植善根。四重无间如风吹,远离魔事能梵行,一心清净持正戒,无上佛道必得证。枯木逢春长新芽,常住佛法清凉地,现在诸佛起欢心,当然不名一阐提。这是现在世诸佛,为毁犯四重禁戒者与一阐提众生,开启的唯一法门,别无二路。若有人自知罪业,只在形式上诵持礼拜过去世诸佛名号,一转身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能以真心诵持礼拜,不能以诚心忏悔业障,不能以畏心改恶向善,不能以敬心正行戒法,只能是文过饰非,如同世人只学一招,不是从根本上下功夫,仍是善缘难结,善根难续,自欺欺人。

其实,所讲可以举出多种实例,来加深理解;但恐冗长,还是留一点空间,让闻者联系古今实例,观察世间百态,结合世俗世论,自悟效应更好。2016/1

第五十九问:“于现代史中,有人提出用哲学之真、伦理之善、美育之美取代宗教信仰,当然包括佛教在内;佛教可以被取代吗?这种人趣向一阐提吗?”请为方便释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陀时代,就曾预见,末法时代,世俗世论破坏佛法。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也为世智聪明之祸,理由相似雷同,结局都很悲惨;对人类与社会安全危害巨大,又殃及自身与子孙后福。佛教形成因缘与存在价值,是经过二千五百多年,不同时代的人,反复验证共认的真理,在人心中铭刻下不可抹灭的烙印;各种宗教也是如此,具有真实存在的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人类发展中,取消了历史信仰传承,取消了传统文化,等于取走了民族的灵魂,取消了发展的根基。当然,不论是什么理论,都不能取代宗教信仰,也不能取代佛教义理。古往今来的这种观点,都是将佛教视为一种理论存在,空无实际;将宗教信仰视为精神枷锁,麻痹人民;将天灾人祸归罪于人民愚昧,思想奴化;将封建落后归罪于宗教信仰,阻碍发展。古往今来的这种人,皆不信因果,否定轮回,缺少敬畏,藐视史实,对宗教信仰以封建糟粕否之,对佛教传承以迷信活动灭之,对传统文化以过时落后取代之,邪知邪见蒙蔽心智,狂热嚣张失去理智,自命不凡助长世智,若不知醒忏,必自取灾祸,心行可趣向一阐提。

哲学之真,其宗质是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所认识的世界本质是物质决定精神,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人的思维与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研究对象是现实存在、客观存在、学术知识、价值观念、理性分析、心灵沟通、语言艺术;将各种规律归类于自然法则与必然法则。哲学中所揭示的一些真理,在此世界是相对真实存在;但不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佛教所揭示的依一切自然法则而超越一切自然法则,依一切因缘法则而超越一切因缘法则,无法相互比较;差距在于一方是一个星球的相对科学,另一方是无垠宇宙的绝对真理。世间若失去佛教智慧,再失去宗教信仰,必将导致社会变态,产生失去道德约束的政治博奕,产生失去人性善良约束的科学滥用,产生失去社会责任约束的贪婪享乐,产生失去平等自由约束的个人崇拜。

伦理之善,其实质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结构的基本原则;所认识的是指导人行为的观念,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普遍的道德标准,形成一种行为准则;研究的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伦理范畴,道德范畴;内容包括人生道理、人生情感、人生意志、人生观念、人生价值、人生活动等;将伦理归于客观他律,将道德归于主观自律。伦理中所揭示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但有缺失,具有一定的狭獈性。与佛教所揭示因缘法则中的慈悲喜舍、众生平等、六和五敬、大孝感恩、心存敬畏、利乐有情等大因缘观与法轨戒仪,无法相互比较;差距在于一方是人间的道德规范,另一方是遍法界的戒仪轨则。世间若失去圣人道德,再失去信仰支撑,必将导致人心变态,产生失去佛教仁心约束的道德滑坡,产生失去人性敬畏约束的强势规范,产生失去伦理秩序约束的知识伤害,产生失去关系平衡约束的结构失常。

美育之美,其本质是关于人生完美人格为核心的审美境界;所认识的是通过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增强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美好理想、美丽情操、美尚品格,提高美德素质;主要研究的是美学艺术教育;内容包括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等,由形式美转向实质美。美育中所揭示的一些核心理念,具有时代鲜明的积极意义;但过于抽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与佛教所揭示心性美、善行美、圣德美、戒仪美、境界美、实相美等世与出世清净美观与脱俗美感,无法相互比较;差距在于一方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另一方是以人心净化升华的道德文明。世间若失去人心净化,再失去道德文明,必将导致人文思路过窄,产生失去因果规律约束的私欲膨胀,产生失去自我良知约束的贪求名利,产生失去公德正义约束的骄奢淫逸,产生失去善行操守约束的腐朽堕落。

若要国家昌盛、民族和谐、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应让人类有信仰,人心有希望,人人有美德,人间有正道。2016/1

第六十问:“学佛人常说邪知邪见,什么是邪知邪见?由什么产生?有哪些表现?其危害大吗?”我等也愿闻其详,以求共受法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邪知邪见,由不正的认识,形成不正的思维模式、理解程度、分辨方法、评判标准、观察角度、觉知心态、体会见解、论述观点等,义理非常广泛;既有世俗世论中的邪知邪见,又有各种宗教中的邪知邪见,还有佛教门中的邪知邪见。对个人、家庭、亲友、社会、事业、道业,都会产生极大伤害。这里,只能重点略讲佛教门中所说,邪知邪见的产生、表现及危害。

若讲是一,邪知邪见由智障产生。智障源于色声香味触法,五蕴炽盛生四颠倒,颠倒成邪知,颠倒生邪见;故有邪知为颠倒知,邪见为颠倒见。邪知邪见相伴而生,又互为因果;有时邪知是因,邪见是果;有时邪见是因,邪知是果;常见是一,只讲邪见,而代邪知;偶见是二,先讲邪知,后讲邪见;故古德讲邪见,为邪知邪见合一体,将智障称为知见障。智障所生邪知见表现有二种;一是常有,执著五蕴恒常不变,苦乐有忍于心;危害在于一切依赖命运,不乐积极善行,易趣入外道法中,不能净信佛法。二是执著五蕴断灭消失,苦乐身受,无奈为忍;危害在于不信因果,诽谤佛教非法非律,易趣入一阐提中,常堕三恶道中苦受。

若讲是二,邪知邪见由见思二惑产生。见思二惑源于根尘识入所生因缘,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差别心念不断,积习成惑;思事、思法、思作者、思受者,我法执著成习,经久为惑;对八正道与邪知见分辨不清,对佛教正法与邪法心疑不定,终使心神迷乱,依止邪师,乐行邪法,欣喜邪论,蔽于邪见。故古德讲邪见,为依别行相而立名,将邪知称为邪推度。见思二惑所生邪知见表现有二种;一是常义,以世间常理推论佛法,以世间常义教化众生;危害在于以佛教理论教育为究竟,以修学世间智慧博大精深为了义,易趣入人天善法中,不能实证得入中道。二是断义,对颠倒假相作决定解,依相对生灭推论一切;危害在于能断一切善法,能断一切善根,易趣入十不善法中,不能心知三宝实义。

若讲是三,邪知邪见由贪嗔痴产生。贪嗔痴源于六根欲染妄习,六欲生贪求,妄习生烦恼,不满生嗔恚,不足生痴行。任由清风吹白云,善与不善随他去;斥责守戒太执著,喝酒吃肉不着相。职业为僧养家室,算命看相高价香;承包寺庙兵奴法,文物参观只收钱。故古德讲邪见,为不能如实了知所知心愚昩,随意妄为恶作心猛利,对诸法不如理义差别推求心行离善流转,非议布施礼佛无功德、杀盗淫妄无恶业、禅行妙有无圣果等失坏心,不觉邪行羞耻、不信邪业过患、不从邪心岀离为心覆蔽。贪嗔痴所生邪知见表现有二种;一是增益,执著身有,偏爱染习,吹毛求疵,妄心说空;危害在于世间染垢成习,人天享乐为先,易趣入有为法中,不能精勤道业。二是损减,世间无神,谁见轮回,“修桥补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儿女多”。危害在于善恶皆由人说,戒仪皆为我用,何来前世后世,佛也是人,易趣入诽谤恶行中,失去人天善道。

若讲是四,邪知邪见由杀盗淫妄产生。杀盗淫妄皆由见闻觉知所成,无始劫来习气坚固,见见以断常无见为根本,自与今世因缘和合,恶缘杀生,偷盗欠债,邪淫俗情,妄习相诳。见闻觉知为使者,六贼为强盗,自劫功德家财。故古德讲邪见,为随顺恶业,放纵欲望,罪恶极大。杀盗淫妄所生邪知见表现有二种;一是增义,心起法怨,唯世间受乐真常;危害在于能障正见,毁菩提正道于言谈笔墨之间,易趣入诸邪解脱,妄执非道为道。二是损义,心起生怨,苦蕴界处烦恼扰心而苦受不醒;危害在于无明生相,有我生心,能断一切众生菩提慧命,易趣入染习污慧为性,以触为缘而生邪智。

有关邪见定义很多,解说广泛,须依经典为准。佛于《大般涅槃经》中说,“因是疑見生六種心,決定有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邪见之人为行外道法,外道法中有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取;由五见生六十二见,可详见《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2016/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