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净土法门法师:越溪同学的报告,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之二信德

发布时间:2024-02-01 04:00:05作者:正觉网
净土法门法师:越溪同学的报告,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之二信德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鉴:

阿弥陀佛!惭愧弟子今天报告的主题是: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之二——信德

师父上人在《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十七集讲述在我们这个社会修行很困难时指出:现在学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种「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的情况,对於「万修万人去」的净土法门而言,真的是不成比例。

师父上人说,造成这种情况的,首先就是缺乏信心。师父说:中国人做人的基本条件五个字,叫五常,五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信德是五德的基础,没有了信,其余四德全都没有了。一定先有信,仁义礼智都是从信建立起来的。首先要信自己,相信人性本善,一定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有信这才有智,有智才有礼,有礼才有义,有义才有仁。

关於信德中「相信自己」的情况,师父上人在《二O一二净土大经科注》曾开示说:「佛家讲信,头一个是自信。人要是自己没有自信心,佛菩萨对他无可奈何;自己有坚定的自信心,佛才能帮上忙。没有自信心,佛菩萨也拿你无可奈何。」换句话说,学佛要想拿到佛力加持,第一件事就是相信自己「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学传统文化要想做好人,第一件事还是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人生许多的纠结、情绪、痛苦,归根结柢,还是自性与习性的冲突,令得心神不宁、浮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愈是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愈应该看到本性本善在此中作用。所以,惭愧弟子在学习传统文化经历了许多弯路,在学佛迷不能破,进少退多中周旋了很长时间之后,日益感到,培养信德是修行当务之急。

一、培养信德的失败经验

弟子学习传统文化,走了许多弯路。上大学的时候崇洋媚外,虽然向往传统的知识分子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但是放不下争名夺利的心。所以过得患得患失、疑心重重。

因为听到师父上人教导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弟子就去研究院学习中国历史,以为这样就能学到传统文化。在研究院报到的第一天,弟子的指导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做学者,要有怀疑的精神。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什么都相信。」在怀疑的精神下,弟子虽读古书却并没有学到传统文化。

研究院毕业,发心将听经以及研究所学用在生活上,给阿弥陀佛干活。因为弟子已婚,育有二子,故家中实为道场。现在回首毕业后在家中「学而时习之」的四年,深深感到学习传统文化,必须尊重传统,尊重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学习次第,要仰信圣言。

去年年底,弟子向尊敬的师父上人呈交了《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之一——五教》,报告力行五伦五常,尤是尊重力行「父子有亲」、「夫妇有别」的心得,这是弟子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对於弟子这样业障深重的在家女众而言,发心承传传统文化之后的第二步,便是在力行五伦的基础上著力培养信德,实践五常。

每一部佛经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信成就摆在佛经的第一位,也就是说,没有了信,就没有学佛的成就可言。信德不能建立,学佛多年也难收真实之利。因未获真实之利而法喜难生,没有法喜则愈学苦恼愈多,苦恼困扰则疑心日重。这是弟子学佛第一个十年的失败所在。

二、什么是信

《说文解字》言信:「诚也,从人言。」这就是人言为信,古德云:「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所以诚信、忠信是儒家特别强调的修身之道。

人言为信,落实在生活中,就是不怀疑一切言语。这一点,老德和尚做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德和尚的信,可以说是超情离见的,任何人给他说一句话,即使完全背离常理,他都会信受奉行,没有第二念,这就是人言为信。

我们常说:「信根深厚。」这是说一个人能够不怀疑。此中有很深的义趣,并非愚蠢所致。例如,有人指著牛粪给老德和尚说:「这里有佛。」这句话,在那个人心中,是捉弄这位看似呆头呆脑的和尚,事实上,却道出了诸法实相——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牛粪中有佛,这是不著相,是超越现象看本质。所以,老德和尚这一拜,就把自己的自性也给拜出来了。这是信所带来的成就。

一切的人言,都可以说是信息,这个信息背后,都带有能量,而这分能量,在机缘成熟时都能够转变成为物质。这是宇宙三大要素之间的转换情况。所以,一念周遍法界,不仅是量子力学已经证实的真理,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如果是散心的念头,能量有限,所感得的是比较凌乱的相,也就是我们当前世界的种种乱象;专注的念头,能量很大,所感得的就是庄严有序的相,也就是净土凡圣同居土中的清净庄严。

三、信根破坏於妄念

前些天,一位物理学博士给弟子一份心得资料,他说:全息照片的拍摄,必须仰赖激光的照射才能实现;普通散射光源则无法拍摄到全息照片。所谓全息照片,是指照片中的每个小的部分,都包含了整个照片完整的三维信息。这样的照片,无论碎成多少小片,每个小片都能还原成为完整的图像。他运用佛法解释此中的原因说:「散射光之所以不能拍摄出全息照片,原因就是不专;高度的专注和集中就能通达。这说明,我们眼前展现的五浊恶世,是缘自於心念散乱。」

博士继续阐明说,这个物理现象提醒我们,知识分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妄念纷飞。因为正是这些念头,破坏了我们的信根。

佛法常说:「念不一不生净土。」净土法门之所以成为难信之法,原因之一,就是娑婆世界的业重凡夫很难放下妄想杂念。儒家也说「克念作圣」,唯有将这些纷繁芜杂的念头,克制下来,能够不令它们生起,不让它们扰乱我们的信、愿,才能真正做到净念相继。

然而,对於知识分子而言,最难以克制的莫过於念头。学生在实践「克念作圣」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想到《三时系念》中有云:佛号如同清珠,「清珠投於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就更加觉得自己的佛号没有什么法力,起不到什么作用,真的是口念弥陀心依旧散乱。

学佛日久,尤其是学到一念「出生无尽、含容空有」之后,益发感到念头不能随便,但又是积习难改,甚难使力。

用经教摄住耳根

曾经有一段时间,弟子为了克制念头,常在耳边放佛号。但是,念头来得很汹涌,遇事依然习气做主,转不过来。很是苦恼。

后来,蒙师父上人的教导,发心聆听《净修捷要报恩谈》。因为弟子家务多,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所以不断重复听《报恩谈》,以弥补无法终日诵经十个小时的遗憾。发现耳根摄住了,念头就管住了一些,虽然还不能集中到佛号上,念念相续,但是是非人我、忆往期来等念头就很少有机会生起来了。

随著天天用《报恩谈》把自己「武装起来」,很快就发现了新问题——心神难安。原来,由於夫妇关系不是很和谐,自己总是看不上外子,一家人彼此如同冤亲债主、针锋相对地过日子,孩子也就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时常感到黄念老的智言慧语空空荡荡地飘在耳边,完全不能入心。

敦伦尽分可以平息妄念

随著孩子的问题日益严重,逼著弟子正视夫妇之道。恍然想起「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的古训,感到要想成就自身的德学、成就孩子的德学,就必须把「夫妇有别」做出来、并且帮助孩子将「父子有亲」做出来。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很快我们夫妇就因为搬家而一起协力齐家、共同养老育幼。渐渐的身修了一些,家齐了一些,彼此和敬了一些。每天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读经二十遍,感到家中无比宁静。此时,再听经、学《报恩谈》,都能听到佛号在内心深处响起,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孩子们也健康、快乐了许多,孩子因为完全写不了字,记不住笔画、拼写而被诊断为「读写障碍」,如今这些症状也完全消失了。印祖「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的教诲,只要能实践一点点,原来都有这么大的收获!

四、信息:引发妄念的机缘

虽然能够听到内心的佛号,但是还是做不到净念相继。近年来,随著社会环境愈来愈混乱,诱惑愈来愈多,人心不古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海贤老和尚在二O一三年元月,特别给我们做出了不用助念即可往生的示现。提醒我们思想复杂、疑虑重重的现代净宗学人,要真正求不用助念,才能有把握这一生没有空过。老人家提醒我们,疑情是往生最大的障碍。

可是,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它最容易引发的,就是我们的疑情。

弟子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非常单纯、简单的环境之中。当时国内还没有电视,我们的生活很安静;放假的时候,父亲会带我回乡下住,乡下不通公路,没有电,晚饭后一家人在油灯下坐坐,就各自睡觉去了。除了刷在围墙上的革命标语之外,我们过著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生活。

这个环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信息量很少,所以弟子也没有什么思虑。回到城里上小学,有一位同学很自豪地对我说:「我的爷爷是老天爷!」又拿著手中的项链给我看:「这就是爷爷变给我的!」我听了很是羡慕,很感叹自己的爷爷怎么不是老天爷。回家就把这件大事告诉父亲,父亲不说什么,只是笑。后来长大,这件事就淡忘了,从来没有想过这位同学是在骗人。

多年之后,弟子的长子上了小学,有一天突然问我:「我们班王某某说,他的祖宗是王羲之,可以相信吗?」我被孩子一问,就呆住了,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才发现,自己在六、七岁的时候还不知道怀疑,孩子却在六、七岁的时候已经不能信任别人了。是什么障蔽了我们本有的信根呢?

我比较了自己和孩子的成长环境,可以说自己是在「小国寡民」中成长的,而孩子却是在「国际都会」中生活的。他们从出生就接触到电视,不会走路就已经会玩电话;一上学就要用网路。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又接受了太多「千万不要相信别人」的劝诫,怎么不会怀疑别人呢?

弟子常常会给孩子们说:「不要太怀疑别人,师公老人家说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必有。』」家人听到吓一跳,觉得这样把孩子教傻了,将来给人家欺负。弟子心想:傻一点能信佛,不就不傻了吗?

这才明白,之所以这个时代称为末法,之所以我们费力学佛却做不到信佛,热爱传统文化却不能力行,原因就是信根从小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破坏的机缘,便是太多错综复杂、自相矛盾的信息。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能量成为一团互相干扰、互相交错的场,人们生活在其中,心念很难安下来。用这颗不安的心,学习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诲,很难入。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的心是散乱的,我们的情绪是不安的,这样的状态学圣教,很容易变成了知识,变成了常识,也变成了我们随顺烦恼习气的藉口。

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再听到师父上人讲经时常说:「净宗这个法门的修学,没有别的,就是修一个清净心而已。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凡是能使我们心不清净的,我们一定要远离。所以我劝同修们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不必要见的人尽量少跟他见面,心清净。」深深感到老人家真的是苦口婆心,可怜我们心浮气躁,没听明白。

五、信愿持名

弟子在学习的时候,曾经看到一段宋朝的史料。王仲回是宋神宗时的官员,与另一位官员杨杰是同乡,两人都在朝廷当官。一天问杨杰:「念佛如何能够不间断?」杨杰回答说:「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仲回先生听到,非常踊跃欢喜,第二年就念佛往生了,往生前,还托梦给杨杰先生说:「今日往生,特来告谢。」这段记录,出现在当时文人的笔记中,是事实。中国历史,特别值得现代人敬佩,以史鉴今是真的。

杨杰先生号「无为子」,一生时常劝人念佛。他对仲回先生的回答,不能等闲视之。因为他本人往生极乐之后,花开见佛的情形,被哲宗的婶婶「荆王夫人」亲自看到。

据荆王夫人说,她的婢女往生时,带领夫人神游极乐世界,夫人忽见有人穿著朝服,坐在莲花上,一时莲花开放,朝服随风飘散,这位官员自然璎珞在身,穿上了菩萨的衣服。夫人问:「这位官员是谁?」婢女说:「是杨杰先生。」后来,夫人也在八十一岁那年的寿辰,面对观音阁站著就往生了。

由此可见,无为子先生所言的「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是修学净土,当生成就的一个关键。

弟子是现代接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疑心重重,对於净土法门,常常是听经的时候,信心踊跃,听完了经,面对日常生活,不是忘了,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心生怀疑。如何能够「一信之后,更不再疑」?真的不容易做到。换言之,我们是因为信根不深,信德未启,才令我们念佛功夫间断,净业难成。

蕅益大师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这段话,将信愿行三资粮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反证出「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所谓「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就是「一念净信」,这是念佛的关键一步。念公在《无量寿经科注》中云:「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说明了净信就是一心。师父上人在《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五集中指出:「信心无二之心,即是一心,亦即是一念。一心是内,在外显示便是一念净信。」而且「学习大乘佛法的终极目标,是回归一心。我们用阿弥陀佛帮助回归一心。」

反过来说,我们的心念不能归一,还在那里想东想西,从这个杂心杂念中生出的信心,就很微薄,抵不住习气和诱惑了。

所以,真正相信净土,心念是安定的,是一心一意的。师父上人说,真正以出离心念佛,言谈举止自然就是五伦五常的样子。所以,老实念佛与敦伦尽分,就在发愿成佛、截断轮回、离苦得乐中融为了一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没有了敦伦尽分,就没有了身心的安定,疑情就会浮现,信心荡然无存。

除了要安住在自身的本位之上,还要能够放下妄念和情绪等扰乱。因为妄念和情绪,如同水上泛起的波纹,无始无终,亦随时变换,所以,与其纠结这些水波,不如不去理会,亦不为所动。师父上人在《二O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OO集中指出:「妄心是从不信来的。信是真心,不信是怀疑,怀疑是妄心。……佛告诉我们,一切万法是幻相、假相。现代量子力学家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念头)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真正想要启发信心,断疑生信,莫过於不理会妄念,任其自生自灭,我只理会一念净信——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弥陀佛。

所以,信心是从老实、恭敬深入经教开始的,是从落实师父上人「看一切人事物是阿弥陀佛」中开始的。因为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所以他们所现出的善、恶,皆是假相,是阿弥陀佛特别为我们应机说法,帮助我们清净妄念的。这才明白,孔夫子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教导,不仅是真理,更是极乐境界。由此方知,孔颜之乐,原来与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一不是二。这样念佛,便不容易中断。

六、老实真修

虽然理得心安,但是实际修行的过程中,还是要经历一番寒彻骨的,尤其是现代人,受到情绪的困扰很严重。弟子和许多母亲一样,在胎里就用自己的情绪把孩子教坏了;及至孩子出生长大,出了问题,弟子又用情绪来对待,妄求解决问题,实在是很迷惑颠倒。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失正念,听经拜佛,读书千遍,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对弟子而言,听经和念佛都是命根子,失去了哪一个,今生都会空过!现在,随著听经日渐深入,益发感到佛菩萨为人演说,不仅仅是出自无缘慈、同体悲,更是为我们每一位佛弟子示现:真正的佛弟子,每一个人都要做到为人演、为人说。佛法面前,人人平等;传承正法,人人有责。为人演,是力行;为人说,是教化,更是自己劝化好自己。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人我两忘,自他不异」听经、念佛、改过、演说,四而一,一而四。

真正期望一念净信,每一个境界都在提醒我们念佛:遇到毁谤了,需要念佛,一来清净自心,二来回向毁谤我们的人,受苦可以减轻,能够早日回头;遇到赞誉了,需要念佛,一来守住正念,不让自己飘飘然,二来回向那些鼓励我们的人,大家同生极乐国;遇到自己的情绪起来了,需要拼命念佛,只有这样练习,才能加深功夫;遇到孩子情绪出现问题了,需要念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到孩子。一切的境界,都在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虽然习气毛病不断地现前,我们只是一颗心去念佛,不能受这些干扰。

现在,佛号依然常常忘掉,内心依然起伏不定,但是,总是提醒自己,要归於一念,才能生信;生活上回归本分,不再妄求、不再外求,这时的心,中正、安宁,以这颗心念佛,佛号愈来愈清楚。每天不断面对的是习气的发作、业障的现前,但是多亏常有善友提醒,我们改过的力度愈来愈大,念佛的心,愈来愈恳切,信心愿心,愈来愈真实。

如此方知,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敦伦尽分,这样的念佛,整个人就会愈来愈老实,愈来愈恭敬,愈来愈清净。真正的清净心生起,那时的信,便是深信切愿了。这一切,都需仰赖念佛,仰赖弥陀的大愿得以实现,真的是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完全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以上是惭愧弟子听经、落实的一点心得体会,弟子期待早日念佛功夫成片、期待做一名真正的传统文化人,藉此次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珍贵机会,向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学长请法,祈求教诲!万分感恩!惭愧弟子越溪稽首再拜。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老法师:越溪的报告是现身说法,把她学佛的经历,怎么样从邪归正,怎样回头,说得很好。往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不至於退失,不至於再迷惑,就成功了。从这个基础上,基础难,非常困难,基础真的奠定好了,以后一年比一年进步,我们能够看得到的,她会有成就。她的例子,我相信许许多多念佛人,都在这个路上行。有人走出来了,有人迷在里面,迷在里面,不容易出来,那就看他的缘分,有缘,有人帮助你,没有缘,就比较困难。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

什么样是缘?一定要平常时多替别人著想,少给自己打算,这个很重要。能够舍己为人,这个缘好,这个缘跟佛菩萨的愿相应,佛菩萨会帮助你。越溪早年转过来就靠这一点,向善的心有,还没有丧失掉,真正努力学善,这个愿有,佛力才加得上;如果这一点没有,佛力加不上。不是佛不怜悯,不是佛不加持,是你自己有障碍,你没有条件接受,所以佛菩萨没有办法,无可奈何,不是不灵。总得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很欢喜,也祝福越溪慢慢的转过来了,我相信往后的境界愈来愈好。

确确实实,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就在当下。孔颜之乐让我们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一点真实义。所以,一切法,心是第一重要。现在,年岁大的人身体都衰了,衰老了,怎么衰的?信心失掉了,以为老了,老了就该衰,愈衰愈严重。如果把这个老忘掉了,把许许多多佛菩萨该做的事情,我们全看到了,明白了,认真努力去做,活一天干一天,你的身体会愈来愈好,一年比一年好,一天比一天好。为什么?佛菩萨能加得上。你要让佛菩萨加不上,那就没有办法了。

越溪这个报告会给一些人新的启示,她能转,大家都能转,这一点很难得。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二二五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