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14集

发布时间:2024-02-04 04:03:13作者:正觉网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14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二四一页:

◎【二、菩萨众】

◎【初、明类】

经【并诸菩萨摩诃萨。】

疏【并者,承前言佛说此经,不但声闻与会,大士亦所同闻也。】

在这个法会上,不但有比丘、罗汉,同时也有菩萨,说明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疏【菩萨者,梵语,具云菩提萨埵,今举二字,省文也。】

『具』是具足。中国人总是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菩提萨埵』只称菩萨。

疏【此云觉有情。】

『此』是中国,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

疏【觉情复有三义,又勇猛求义。】

勇猛求佛法,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疏【摩诃萨者,此云大道心众生。】

『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摩诃」是梵语,翻成中国为大。菩萨是对三贤人而说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我们称他做菩萨。摩诃萨则是登地,从初地到等觉,我们都称他摩诃萨,就是大菩萨。

疏【以具四种大故,又法华六大,佛地三大,不出四故。菩萨摩诃萨,犹云菩萨中大菩萨也,拣非诸小菩萨故。】

名相的解释都在底下一段。

钞【不但声闻者,言小乘大乘,一切贤圣,共闻此经,毋谓净土为菩萨所不屑也。】

这句话是破我们凡愚的情见,凡夫愚人总以为念佛是老太婆教,那些大菩萨们还会去念佛?还会求生净土?这个都是凡夫愚痴的情见,不是事实。事实上,连等觉菩萨也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得清清楚楚。

钞【觉有情者,同佛所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也。】

这个说法,意义相当之深。等觉还称为菩萨,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的情还没有能断尽,所以称他做觉悟的有情众生。拣别凡夫二乘不觉,凡夫不觉,小乘人虽然觉,觉得不多,觉悟得很少,所以还不能称为菩萨。觉有情里面含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

钞【一、悲智所缘义。】

慈悲有三种: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佛的慈悲是无缘慈悲,菩萨的慈悲是法缘慈悲。

钞【言觉是所修佛道,情是所化众生,上以智求,下以悲度也。】

上求下化,所以我们称他做菩萨。第二个意思:

钞【二、能所合目义,言觉是所求之果,有情是能求之人,以己之心,悟佛之理也。】

这个从能所上说,能所都是属於自己分上的。学佛的人所求的就是无上菩提,无上菩提从哪里求?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外面是求不到的。所以佛法叫内学,佛经称为内典,统统是叫我们从自性里面去求,我们在讲堂里面讲得很多。我们求觉、求正、求清净心,就是觉心、正心、清净心,这三门都能够入道。但是净土宗著重的是清净心,这句佛号怎样才得力?要把你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这个佛号就得力了。我们一天到晚虽然念佛,心不清净,这个不行,这样念佛果报是人天有漏的福报,不能往生。人间享福是非常危险的一桩事情,为什么?这一享福往往就迷惑,不肯再继续努力修,福报享尽了,业障现前,就要堕三恶道。这是佛门常讲的三世怨,第一生修福,第二生享福,第三生堕落,享福的时候就造罪业,所以福没有了,罪业现前必定堕落。

因此,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念佛,念佛功夫就是在我们起心动念,念头才起来,马上就换成佛号,决定不能叫念头继续增长。不但恶念不可以继续增长,善念也不可以,为什么?恶念继续增长,你的果报一定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瞋恨心重、嫉妒心重必定堕地狱,这是我们自己要觉悟的。我们这个前途,我们往哪里走,自己清楚,明明白白!悭贪心重的,来生是饿鬼道;邪正是非善恶不明,来生是畜生道,愚痴!不但三恶道这个念头生起来,我们要警觉,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三善道的念头起来,我们也不要,为什么?三善道,人天受生,还是不能出三界了生死。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

要求生极乐世界,怎么求法?除非没念头,有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很重要,希望不要有别的念头。我这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佛的念头能有二十个小时,至少也得有十五个小时,决定要超过一半以上,我们才有力量。我一天念十二个钟点佛,我那个心在佛号上,另外还有十二个钟点是打妄想,换句话说,你成功的比例是一半一半,不可靠!所以想到这个地方,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警觉心,这样念佛就是悟入佛理。你只要一直念下去,也不必求开悟,也不要求一心,什么不要求,就这样一直念下去,决定把我的妄念给念掉,就成功。什么时候得念佛三昧?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什么时候明心见性?到时候自自然然就成就了,不必著急。因为我们常常有这个念头求一心不乱、求功夫成片,这是障碍,这是妄念,这就是夹杂。这个法门要紧的是不间断、不夹杂,就是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都不夹杂,这一点很重要。第三个意思:

钞【三、利生为急义,言广觉一切有情,所谓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是也。】

这是菩萨值得称赞的,值得我们尊敬的,就是说他自己没成佛,他先去帮助别人成佛。像地藏菩萨就是一个榜样,自己没成佛,他的学生不晓得有多少都已经成佛,他帮助别人成佛,舍己为人!这是大悲心特别切。底下我们再看,这就跟声闻做一个比较:

钞【勇猛求者,声闻趋寂自安,名为懈怠;大士克志菩提,所谓大强精进勇猛也。】

『勇猛求』是这个意思,他跟小乘不一样,小乘证得偏真涅盘以后,他不再进学,他就安住下来,佛常常称他做『懈怠』,不肯精进。但是我们从许多大乘经典里面读到,佛说得很清楚,小乘人也不是永远当小乘。他这个懈怠不肯精进是有一段时间,不过这段时间很长,两个大劫,两大劫之后,他还是会回小向大,他来修菩萨道。但是两大劫他在那里不动,这个很可惜,这么长的时间,他不肯精进。辟支佛是一个大劫,他也不精进。佛呵斥他们「焦芽败种」,不肯精进,比不上菩萨,菩萨的确是勇猛精进。

钞【大有四义者,清凉疏谓:一者愿大,求大菩提故。】

引用清凉《华严经疏钞》里面所讲的。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要深深的去体会,菩萨不求人天福报,我们今天虽然想学佛,一面想『求大菩提』,一面还要希望得人天福报,我统统都要得到,哪有这些便宜事情?如果你想得大菩提,人天福报就要舍掉。你不舍人天福报,那是障碍。人天福报大了,到临终时舍不得离开,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不求人天福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生活能维持就可以了,过跟一般人相当水准的生活,够了,不要再贪求奢侈,我们这个心安在道上。这是第一『愿大』。

钞【二者行大,二利成就故。】

『行』是讲行门。菩萨的行持自利利他,自己成就也帮助别人成就,这种成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为什么?这讲修净土这个法门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不比其他法门。其他法门的成就,说老实话是有限的,不是圆满的,唯独这个法门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因此,我们介绍别人学佛,介绍他学什么?一定要介绍他念佛,劝他发愿求生净土。但是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难信之法,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必须把净土经论仔细的去参究,我们自己才真正的断疑生信,一点疑惑都没有了,我们劝别人才有说服力,使他听了能够接受,心服口服。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不把净土经论参透,自己的疑根不能断除,劝勉别人,人家反驳过来,我们没有办法对答,这就是有深入经论的必要。

钞【三者时大。】

修行的时间长。

钞【经三无数劫故。】

『三无数劫』,这是说决不是像佛在经上通常讲的藏教佛,这要三大阿僧只劫。从须陀洹开始修到藏教的佛,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是圆教、不是通教、不是别教,是藏教佛,这个我们要很清楚。《起信论》里面讲,修行人要经一万劫才能成就发心,发心是什么?就是讲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圆教初住菩萨,也是从断八十八品见惑证位不退算起,一万劫才能修到发心住,然后再经三大阿僧只劫,这才能圆满菩萨地,到十地。第一个阿僧只劫修的是三贤位次,十住、十信、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八地、九地、十地。但是诸位要晓得,三大阿僧只劫是圆教初住算起,我们凡夫断八十八品见思证位不退开始,修到圆教初住是一万劫,这是『时大』。

所以你们愿不愿意念佛?你念佛,这都免了,一生就成就!不要经过一万劫、三大阿僧只劫,不必!一生就成就了。也不要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没有这个名堂,不必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也不必经历五十一个位次,你就圆满成佛了。这种便宜,其他法门里头没有的,你要是肯相信,那你是真正有福!这是成佛的捷径,没有比这个更快。可是你要晓得,他就是到了十地,修一万个大劫再加上三个阿僧只劫,最后怎么样?还是要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绕这么大的圈还是要去。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还是要去。如果两个人修行,一个人走一般的大乘佛法来修,要经历这么长的时间来修,这个人老实念佛,到西方早就成佛了,恐怕你已经成佛许多许多劫了,那个同修才来,才入门。所以这一见面当然是认识,「你老兄你来得太晚了,怎么这个时候才来!」这是一定的道理。

钞【四者德大,具足一乘诸功德故。】

『一乘诸功德』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功德,像三德秘藏:法身、般若、解脱,「常乐我净」四净德,涅盘有常乐我净,般若也有常乐我净,解脱也有常乐我净,那是真正得到,清凉不变,「乃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如来果地上这些功德他统统证得了,所以说『德大』。这是通常讲的,大有四个意思,清凉大师说的。

钞【法华六大者。】

《法华经》也有六大。莲池大师注解《弥陀经》,他引用《华严》跟《法华》最多,用《华严》跟《法华》来解释《弥陀经》,他的用意就是把《弥陀经》的地位提升到跟《华严》、《法华》一样,圆顿一乘大法!这是老法师的苦口婆心,希望大家不要轻视这个经典,不要小看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圆顿一乘。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他看不出来,这些人物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真正是再来人!帮助我们点醒,这经典摆在那里,我们不识货,帮我们点醒,要我们认识。法华六大,第一是:

钞【信大法。】

《法华经》里面说:「信一心真如之法。」实在说,《法华经》这个意思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这个意思,这叫『信大法』。我们念佛,实在讲直截了当去作佛,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离自性。我们念佛将来必定成佛,念菩萨成菩萨,念声闻就成声闻,念天就生天,念贪瞋痴就变饿鬼畜生地狱,这是一定的道理!问题是你心里面一天到晚想什么。明白这个道理,不要问别人,我们自己将来到哪里去?再好好的想一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来生到哪里去?不用问别人,看我现在的念头,哪一种念头多?哪一种念头力量强?强者先牵,它牵引你去投生。

我们明白这个原理了,我们必须把念佛的这个念头加强,要使它多,力量大,将来强者先牵,它就把我们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我们自己要准备,要有这种能力;另外一个能力,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我们。二力法门,别的法门里头没有!所以念佛法门很有道理,绝对不是妄想、不是幻想,它确确实实有非常坚强的理论依据,这是我们要信。第二:

钞【解大义。】

什么『大义』?我们就本经上讲,还是真正透彻理解「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意思,真正明了、真正理解,那你就不怀疑了。不管遇到什么法门,不管遇到什么善知识来劝你学这个学那个,你听了以后一定如如不动,为什么?你对理论了解了,他搞别的法门,他没搞透彻,他要搞透彻了,他决定选择念佛法门,他不会选择其他法门的。选择其他法门,换句话说,理论没有搞得透彻!他那个修行还是在拐弯抹角,这一生有没有成就?在我想很难。

我说这个也是有道理的,他的成就必须在这一生当中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算是成就,他要没有能力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就没有成就。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是什么成就?好像念书上学了,一年级,有得他念了!刚才讲了,如果是大乘菩萨法,他要修一万劫才能到圆教初住;他要是修小乘法,从这个修起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才能证阿罗汉果,天上寿命长!七次往来,那个数目都是天文数字,他的成就是这么个成就,不过,他不会再堕三恶道,保证不堕三恶道。换句话说,他这一生当中见惑要是破不了,他的成就来生就人天福报,依旧是六道轮回,这就苦了!

诸位要晓得,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是善根深厚的人,每一位同修你们在过去生中不知道修了多少个三大阿僧只劫,已经修了无量无边的三大阿僧只劫,也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你们现在还是这个样子,为什么?生生世世修行都不及格,就是这个八十八品见惑没有破掉,破八十八品见惑就及格。生生世世修,生生世世不及格,所以没法子,这是真正可怕!这一生我们总算因缘殊胜,没有殊胜因缘,说老实话,我们这个讲席你遇不到,这是我给你讲真话,你遇不到我的讲席。你遇到我这个讲席,我知道你很有福气,你过去生中很大的善根。

遇到这个讲席,你能信、能解、能行,那好,你这一生就恭喜你了,你成就了,你这成就是大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连那些已经修一万劫的菩萨、再修三大阿僧只劫的菩萨,看到你都羡慕!他们花那么长的时间,所得的果报跟你今天所修的果报是相同的,你不费力气就得到,他要费那么多力气才能得到。这是真正解,他才能深信不疑。第三:

钞【发大心。】

这条很重要,《无量寿经》里面一再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这个『大心』就是菩提心。上中下三辈往生统统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上求下化。上求下化怎么讲法?在净土法门讲,好讲,上求就是我要求生净土,下化,我劝别人也求生净土,这是无上大菩提心,你看在这个法门讲多容易!你很容易懂,你很容易做到。其他一切大乘法门里面讲,可麻烦了,讲了半天你未必懂,懂了你也做不到。这个说法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的,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所以我们自己要发心往生,要劝导一切人统统发愿往生,这是『发大心』。

钞【趋大果。】

趋无上菩提之果报,那就是说我们目标是成佛,我们不希望成藏教佛,也不要通教佛,也不要别教佛,我们要究竟圆满佛,圆教佛。要想成就圆教佛,决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决定得到,不要等第二生。所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不是个普通法门。这都是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理解的。

钞【修大行。】

『大行』就是信愿持名,菩萨行门里头没有比这个更伟大了,为什么?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华严经》上说的。像刚才讲的,这些菩萨们先修一万劫修到初住,从初住再修一个阿僧只劫修到十回向,再修一个阿僧劫才到初地。信愿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要念多久?十地菩萨,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他要念两个阿僧只劫才能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再碰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能去得了!哪有我们这样直捷痛快,我们认真念佛三年、五年就能往生。我们三年五年时间就是他的无量劫,问题就是说你肯不肯相信?你要不肯相信,佛说你是应该的,很正常的现象。你要肯相信了,佛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你会相信?这是难信之法!

你能相信了,那就是经上讲的,你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要不然你不会相信。你相信了,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成佛的机缘到了,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因缘,这是无比殊胜的因缘,我们要深深的体会,正是古人所讲「如来深恩,粉身难报!」我们怎么样去报答?叫我们从今以后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圆成无上菩提,这种恩德到哪里去找?你怎么能报得尽!怎样来报答佛恩?只有上求下化,上就是自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面普遍劝导一切众生信愿持名,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报佛恩,除此之外,没有法子能报佛恩。这是修大行。

钞【证大道。】

『证大道』就是证无上菩提之果,圆教的佛果。《法华经》经上讲的这六大,如果不往生极乐世界,那是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得到,最起码这个算法是一万劫再加上三个阿僧只劫才能做得到,这是最保守的计算法。我们在一生当中能成就,所以一般学教的人不肯相信。人家菩萨修那么长久,你这一句佛号就往生,就证得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他不相信!这不能怪他。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跟十方诸佛的世界都不同,十方诸佛世界,我们住的这个土都是六尘,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它不是六尘。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果地上功德所现的。经上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就是等觉菩萨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也好比隔罗看月,罗是罗纱,隔一层纱,隔个纱窗看月亮,它还有一层障碍!等觉菩萨还有一层障碍。所以研究教的人,他不相信这是应该的,不足以为怪。这是讲证大道。

钞【而信解发三,第一愿大中摄;趋者,第三时大中摄;修者,第二行大中摄;证者,第四德大中摄。】

这是把清凉讲的「四大」跟《法华》讲的「六大」合起来看,他们内容是一样的。清凉讲四,把六归纳成四,《法华》讲六,把清凉大师这四展开来为六,四跟六内容是一样的。

钞【佛地三大者,一数大,二德大,三业大。德大可知,数即愿意,业即行意,故云不出四意也。】

『数大』,数是说他的誓愿广大无边,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广大无边际,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以及我们一般所讲的四弘誓愿,一一愿都是无量无边,所以称为数大。『德大』是说万德圆满,我们在《华严》看到十地菩萨十定、十忍,那都是讲等觉的境界,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法藏比丘五劫思惟成就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十方诸佛世界一切有缘众生,这是德大。什么叫有缘?能信能愿能行,能行就是肯念佛,这叫有缘;不信,不肯发愿、不肯念佛,这就没法子,佛不能帮助这些人。

第三『业大』,「业」就是事业,佛菩萨的事业是广度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像《华严》讲的十行、十回向,乃至於《四十华严》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都是修行,这是大行。《华严经》末后一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一共有四十卷经文,它说什么?实实在在来讲,就是说一个求生净土老实念佛的人他的日常生活,他在这个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就说这个。活生生的显出一个念佛人一生的修行法,他没有离开家庭,没有离开大众,没有离开社会,圆成佛道。善财童子就是修信愿持名,他的老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都是修信愿持名,统统都是修西方净土的,这是读《华严经》不可以不知道的。如果在《华严经》上连这一点都没看出来,《华严经》就白念了。古德说《华严》、《法华》都是本经的序引,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他能说出这句话,好像那个门道他也看出来了。

我也曾经跟同修们说过,我对於净土法门死心塌地是得力於这么多年来讲《华严经》,我要不是这么多年来讲《华严经》,这个法门我不会相信。我就是因为在《华严》上看到文殊、普贤、善财他们统统修这个法门,这才引起我对这个法门特别留意。发现这个法门是这些大菩萨最后一个阶段修学的,所以这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这是业大。

『数即愿意,业即行意,故云不出四意也。』数就是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愿周遍法界,这个愿力无尽。数就是愿意,业就是行意,愿行广大无量无边。

钞【拣非小者,如文殊弥勒等,皆是等地位中菩萨。】

『等地』就是等觉,等觉也叫做十一地,他在佛之下,在法云地之上,就是后补佛的位置。所以这个绝对不是小乘,『文殊弥勒』这都是大菩萨,地上菩萨。

钞【非初心五品信住行向故。

也不是大乘那个小地位的。『五品』就是天台家所讲的五品观行位,从五品观行再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五品观行位,第一是「随喜品」,功夫到这个境界,心里面生法喜了,自己能够考验自己,瞋恚心、嫉妒心决定没有了,到这个境界。他庆幸自己,也庆幸别人闻法,依照这个佛法修行,自庆庆他了。分别、执著跟嫉妒、瞋恚没有了,这叫随喜品。第二是「读诵品」,他这时候欢喜读经了,愈读愈有味道,不像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读这个经讨厌,念了几章不想往下再念。到五品位时候,他欢喜读诵大乘,他这个经典念不厌的,他一天不吃饭没关系,一天不睡觉没关系,一天不读经不行,他一定要读经。所以从这些习气上能够看到一个人修行的功夫,能看到他的境界。

第三是「说法品」,非常乐意的为别人说法,将他自己所读诵的,将他自己所体验的,他会说给别人听,这就是上求下化。第四是「兼行六度品」,兼是附带的,因为他的观行得力,所以六度兼修。第五是「正行六度品」,正行是入理了。兼行六度在事上修,修六度之事;正行六度是入六度之理,知道六度不二。这叫五品观,天台的五品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不是的。以上所讲的这些菩萨都是等觉大菩萨,不是这些小菩萨。

疏【称理,则自性真妄融,是菩萨义。】

『自性』里面有觉有迷,觉是真,迷是妄,觉迷不二,这就融通了。怎么是觉迷不二?你觉的是你自性,你迷的还是你自性,自性上头本来没有觉也没有迷,觉是它,迷还是它!确实是不二。所以离了迷就是觉。因为觉迷不二,所以佛才教我们修「礼敬诸佛」,我们不敢轻视任何一个众生,为什么?他是佛。你自己修行想成佛,你瞧不起佛,你还能成得了佛?你成不了佛。他是什么佛?他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虽迷惑颠倒,他确实是佛!他有佛性,他佛性并没有迷惑颠倒。他迷惑颠倒是他的妄识,佛性并没有迷惑颠倒。从真性上来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因此普贤菩萨才教我们修礼敬诸佛,对任何人、任何事物统统要恭敬,要至诚恭敬。这是『菩萨义』,知道真妄不二,这是真正觉悟。

钞【真不变而随缘,是之谓觉有情。】

『真』就是真如,真如永远不变,这是讲菩萨,永远不变,不变随缘。像这些大菩萨们,他们无明差不多都快断尽了,到等觉菩萨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了四十品,就剩一品,可以说他真的是不变了。随缘就是大慈大悲,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分别。他要有执著、有分别,他就不能随缘,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能够随缘。从这个意思来说,就是『觉有情』。因为觉就是真如,随缘就是有情。

钞【妄成事而体空,是之谓有情觉。】

有情的众生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一切万法毕竟空不可得。像《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都是说明一切妄,妄成的这个事当体即空,所以在一切事相上自然就不执著了,心就得清净,不会再起波浪,这叫『有情觉』,觉悟了。诸位要知道,十方世界,这个世界都是五蕴造成的,五蕴就是空,《心经》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照见五蕴皆空」。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它不是空的,因为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它那边境界决定跟十方诸佛世界的五蕴土不相同,它是法性土。诸位要细细的去研究三经,才能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

钞【真妄不立,唯是一心,成此大道心,号曰摩诃萨。】

『摩诃萨』,这统统从自性上来说的,我们心地干干净净,真妄两边都离开了,没有了。这一句话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但没有妄,真也没有了,真妄统统没有,心清净到极处,『唯是一心』,就是一个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是『大道心』,就是真如本性,全体显露,所以叫他做「摩诃萨」。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