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夏莲居:宝王三昧忏(一名长寿忏)【并序】

发布时间:2024-05-18 04:03:29作者:正觉网
夏莲居:宝王三昧忏(一名长寿忏)【并序】

夏莲居大士:宝王三昧忏(一名长寿忏)【并序】

●《宝王三昧忏》续跋——黄念祖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念门”。《论》谓:修五念门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故此忏仪,名为《宝王三昧忏》也。

本册乃李西原老居士所书。每下一笔,必念佛一声。诚敬之气,溢于行间。老居士数十年潜心净业,严持斋戒,垂老仍过午不食。寿九十四,临终面西端坐念佛。其事略见《近代往生见闻录》,兹不赘。

先师曾谓此忏中部尚拟增补。但据念祖参加礼忏之体验,正如李老所云,同修之人莫不欢喜赞叹。故深信此忏仪恰似十四夜月,虽未全圆,但其清光,已普照寰宇。岁逢乙丑,乃先师往生廿年纪念。同门等敬以此孤本,复印公世。并祈愿曰:

愿此宝王忏,光明照十方,

见闻信受者,决定生安养。

承恩弟子黄念祖敬跋于北京莲社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夏莲居大士:宝王三昧忏(一名长寿忏)

菩萨戒弟子夏莲居撰

修忏须知

欲礼忏者,须知方便。选择净处,建立道场。先期沐浴斋戒,着新净衣。如无新者,浣旧令洁,但不垢污,补绽无妨。道场结界,严禁荤腥,凡啖食五辛、吸嗜烟酒者,切勿参加,否则障道起业,自他不利。同修净侣,必须志笃行纯,遵守规律。恶习不断,道心可知。贪多强邀,易生讥厌。为重法故,宁缺勿滥。对于礼忏要旨,务须亲近知识,预为研讨,阅览通顺,俾免参错。每见礼诵凌乱,讹谬相承,既不如法,何能感应?故知预习所关,极为重要,万不可少。

道场设备,极令庄严。香花灯水,照料周详。力所能办,不得悭惜。

临坛之际,调伏身心,息诸缘虑。入坛之后,各安静默,绝诸戏论。一切时中,力护正念,不得于刹那顷昏惰散乱,起诸杂想。

序次先后,须依戒德。不得我慢僭越,亦勿世故周旋,耗时妨众。礼诵之时,当使字句分明,音声和谐,不缓不急,系缘文中,运此音声,充满法界,供养三宝,普施群生,令入大乘一实境界。又复当知,在道场中,悬缯燃灯、散花烧香、运水搬柴、扫地行堂、护坛应客、司爨供众,皆是自培福田,功不唐捐。但须动作瞻视,可作轨范。一毫之善,回向净土。尽未来际,福报无量。

《宝王三昧忏》

道场严净,一切恭谨。

一心敬礼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常住三宝。(三拜)

香赞

戒定真香,虔诚修供养,

普令闻熏,善根皆增上。

香气心光,悉遍满十方,

诚感佛慈,加护恒吉祥。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愿此香华云,随心遍虚空,

供养一切佛,经法贤圣众。

普熏诸含识,咸发菩提心,

念佛生极乐,还来度有情。

〖主忏诵白:修习课诵,必须清净三业,端庄谨肃,如面佛天,如对尊颜。唱念赞偈,随文运心,依声观想,万不可滑口率意,致失法益。以下礼拜各条,均系敬集经文法语、佛名圣号,尤应殷重虔诚,作希有难遭之想,庶合天亲菩萨“五念法门”之旨,自能获得不可思议感应于潜移默运中也。〗

一心敬礼释迦如来证明建立道场。(三称三拜)

释迦大赞

释迦尊,号觉皇,觉行圆满难量,娑婆业海作舟航。转法轮,开宝藏,九界导师人天仰,破妄显示真常。诸佛称赞遍十方,径路指乐邦,大恩大德不可忘,唯有勤宣扬。

〖主忏诵白:众等长跪合掌,谨以《大经》原文,虔诚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起,三拜)

〖主忏诵白:右颂文,乃阿弥陀佛于因地为国王时,闻世自在王如来说法,欢喜开解,出家修道,以伽陀赞佛发愿者。不但于四弘六度、事理因果,包括无余。即后来之四八大愿,成就极乐世界,亦肇基于此。每一展诵,觉其勇哲超异、坚决精进境况,俨在目前。读至末二句,往往使人感动泣下。我等既以佛号为念,尤当以佛愿为愿,佛行为行。是以敬录原文,冠于礼忏之首。以慈尊成佛之缘起,作我等修道之准范。随文入观,惭奋易生。务使字字出于心中,句句摄皈心内。至诚恳切,全身归命。虽现居凡浊,一如法藏菩萨当日对佛时也。〗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一心敬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一心敬礼,过去久远无量数劫,定光如来等五十三佛。(一拜)

一心敬礼,过去劫中,弥陀因地法藏菩萨闻法本师,世间自在王如来。(一拜)

一心敬礼,极乐教主;因地闻法,即发无上正觉之心,住真实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计众苦,志愿无倦,庄严众行,轨范具足,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无量劫,积植德行,所发殊胜大愿,悉皆圆满成就;名具万德,声闻十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一拜)

一心敬礼,十方护法菩萨、金刚、龙天、神祇;以及外示凡迹,内护圣教,披弘誓铠,住普贤行,为度群生,作狮子吼,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因位菩萨圣贤等众。(一拜)

一心代为生生世世,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等众,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普代法界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同出苦轮,往生净土,共登觉岸,圆证菩提。(一拜)

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梵呗音声,和雅肃静,清畅哀亮表至诚,诸佛为证明。声周法界,普利诸有情。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若人欲知佛境界,自净其意如虚空,

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主忏诵白:今日同参净众,齐集道场。有大善根、福德、因缘,方能随喜,参加礼忏。三者倘缺其一,决难如期而来。此非饰说,颇多实证。每有预期已久,忽尔临时障生,或因家累,或起魔恼,或罹病灾,或以事牵,或以琐故,竟变初衷,或于中途遭逢恶友,凡此皆由善根缺故,福德薄故,种种因缘不具足故。我等今日,得遇胜缘,实由往劫曾植善根,又蒙佛力冥加,机缘幸得成熟。应当生大庆慰,生大感激。自奋自勉,自重自珍。处处如法,刻刻护念。勿失律仪,勿冒讥嫌。果能制心一处,定获吉祥圆满。但于道场意义,或有未尽明了。谨引《不可思议解脱经·菩萨品》经文,用资印证。〗(长跪)

经云:“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狮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中来,住于佛法矣。”(跪拜)

云何建立道场?令诸有情,以此因缘,亲近三宝故。未发心者,令种善根;已发心者,令其增长成熟故。共于此中,虔修供养,广结善缘,培植福德故。复能护持菩萨律仪,成就财法二施,助发一切善愿故。能使多障有情,于此礼忏修法,消除一切罪垢、魔障,得大轻安故。香光庄严,法音和畅,能摄散乱,离染还净,易成三昧故。普令内修外护、见闻随喜、一切净众,均获不可思议密益故。(跪拜)

《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又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净名》又云:“诸佛不可思议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须知种种音声、种种事相、种种威仪、种种庄严,皆是自心智光显现。实所本具,非同外得。幸遇诸佛慈悲愿力,藉作发起因缘。所谓因缘者,即为我等齐集一堂,共同礼忏是。应知庄严道场,即是庄严自心。庄严自心,乃能庄严道场。自心起信,还信自心。应如是知,如是行,如是信解,乃能获得圆满究竟。(跪拜)

〖主忏诵白:道场意义,已略释竟。次当明了礼忏宗旨,约举其纲,大要有五:一、云何应忏?二、应云何忏?三、何名三昧?四、依何法修而成三昧?五、三昧何以名为“宝王”?〗

一、云何应忏者:欲除一切业障故;种种业苦,非忏不能消除故。

二、应云何忏者:欲除苦果,先去苦因。喻如伐树断根,枝叶自瘁。

三、何名三昧者:专勤精一,离于昏掉;正定正受,平等持心。

四、以何法修而成三昧者:譬如治病,当审病源;又如服药,须知禁忌。

五、三昧何以名为“宝王”者:如来有异胜方便,统摄统超一切法门,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但依法行,不仅消业,且可开慧增福故。准是道理,仰承我(跪拜)

佛如来大慈悲力,敬依经文、古德要语,集成忏法,用便初机。今日净众,既临道场,应各整肃威仪,摄诸散乱,虔诚谛观,随文运心。经文:“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凡我同修,善思念之。(跪拜)

盖闻非有善根,不闻佛法。若无福缘,难遇道场。良以法性本空,了无一物。妄念既起,遂分我人。平等法中,横生憎爱。娑婆界内,触目无明。或由内邪,或藉外染,起惑造业,受报无穷。以六根三业之因,招三途六道之果。虽生天界,不免五衰。幸得人身,难逃八苦。鬼畜则解脱不易,泥犁则惨痛尤深。况乎恩怨结缚,报复相寻。恩则互为眷属,仇则迭相吞啖。观己身则生老病死,爱憎离合。论世间则水火刀兵,疠疫饥馑。愁痛酷毒,乐少苦多。咸在火宅之中,同居业海之内。家庭财物、势位荣华,如寄旅之终当分散。情枷爱网、利锁名缰,似牢狱之不易出离。而其间种现互熏,因果相续,随业牵引,不自觉知。建骄慢幢,张愚痴帆,顺生死流,赴业障海。如鱼吞钩,如蚕作茧,如鸟投笼,如蛾赴灯。从冥入冥,从苦入苦。所以致此之由,虽有多端。大要言之,不出三种:一者烦恼,二者是业,三者果报。此三种法,能生诸苦,能障圣道,是故经中名为三障。由烦恼故,造诸恶业。复由恶业,结诸苦果。展转相因,喻如连环。但智者觉察,便能改悔。愚者覆藏,牢守祸胎。内怀隐慝,外则矫饰,讳疾忌医,畏丑憎镜,养痈贻患,掩耳盗铃。如盲处众中,谓无人见,众实见盲,而盲不知。及至积重难返,罪垢日深,果报成熟,无逃避处。自欺自害,可痛可怜。是以(跪拜)

诸佛慈悲,教令忏悔。果能真实发露,垢障自可冰消。三障若除,诸苦自息。任修何法,皆易成就。如经中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又有二种白法,能为众生灭除重障:一曰惭、二曰愧。惭能知非,愧能改过。惭则见善思齐,自生奋勉;愧则睹恶内省,发露向人。常惭能消妄习,常愧能释嫌怨。当知一切善根,从惭愧生。一切恶业,从忏悔灭。欲灭罪而不行忏悔,修忏法而不知惭愧,譬犹欲出而先阖其户,将渡而自沉其船。当知二十烦恼,“覆藏”列前。十一善法,“惭、愧”居首。知惭知愧,方名为人。无愧无惭,佛不能救。弟子众等,今日遇此忏法,亦是多生福德因缘。仰承(跪拜)

佛力冥加,幸得善根发动,务各奋惭愧钩,裂覆藏网。破虚伪习,灭颠倒因。掬真实心,发露先罪。譬如草木,露根则枯,覆根则茂。故知善根宜覆,覆则善生。恶根宜露,露则恶灭。证之密宗莲部,弥陀、观音,以及准提根本字种,皆为“纥利”。(跪拜)

“纥利”云者,译为“具足惭愧”。由是而观,部主、本尊,皆因惭愧而得成就。何况具缚凡众,举体在缠,起心动步,无非罪愆。何敢侈言无罪,堕大妄语?世间自言无罪者,有二种人:一者至愚之人,宿障深重,不知何者为罪故;二者极恶之人,业果已成,将受惨报,积垢蒙心,不认罪故。我等自思尚非至愚,亦未极恶。今既初知惭愧,应各发露忏悔。叩恳(跪拜)

释迦教主、弥陀本尊,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诸大菩萨,同临道场,受我礼忏。并祈多生父母、历劫冤亲、六道四生、一切有情,齐至道场,听我忏悔。忏悔之先,应各至心顶礼三宝。(拜起,三拜)

夫欲悔过,须识顺逆十心。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妄计人我㈠;内具烦恼,外遇恶缘㈡;我心隆盛,不喜他善㈢;纵恣三业,致造众罪㈣;事虽不广,恶心遍布㈤;昼夜相续,无有间断㈥;覆讳过失,不欲人知㈦;不畏恶道㈧;无惭无愧㈨;拨无因果,作一阐提㈩。(以上十种,顺生死心。)致使苦海,永无出期。幸遇佛法,开我迷云。故于今日,翻破恶业:明信因果㈠;自愧克责㈡;怖畏恶道㈢;不覆瑕疵㈣;断相续心㈤;发菩提心㈥;修功补过㈦;随喜他善㈧;念十方佛,如说修行㈨;观罪性空,永灭罪根㈩。(以上十种,逆生死心。)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普为法界众生,皈命忏悔。(三拜,跪)

自从无始起无明,亦值恶友增我情,

无随喜心善永灭,纵身语意恶渐生。

心心遍布触处染,念念相续日夜营,

不欲人知藏过失,不畏恶道任纵横。

无惭无愧魔罗网,拨因拨果阐提坑,

如是顺流背本已,生生苦海浩然盈。

幸闻如来长子教,今欲逆流舍贫里,

正信因果破阐提,惭愧人天破无耻。

恐怖恶道破不畏,发露罪业破覆庇,

断相续心破常念,发菩提心破遍起。

修功补过破纵恣,守护正法破无喜,

念十方佛破恶友,观罪性空破结使。

(拜起)

〖主忏诵白:以上清凉六偈,初三至“苦海浩然”,是顺生死十心,以为所治。后三至“观性空”,是逆生死十心。从后有事有理,应细思之。〗

我及众生,自性清净。一实境界,体同诸佛。无明熏习,因现妄境。从无始来,以至今日,三业六根,广造众罪。若此罪垢有体相者,虽尽虚空,不能容受。今以清净三业,于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前,至诚忏悔,皈命顶礼三宝。(三拜,跪)

现在十方界,常住两足尊,

愿以大悲心,哀愍忆念我。

我先所造罪,极重诸恶业,

今对十方前,至心皆忏悔。

不务修众善,常造诸恶业,

盛年行放逸,心恒起邪念。

口陈于恶言,不见于过罪,

恒作愚夫行,无明暗覆心。

或因诸戏乐,或复怀忧恼,

或贪瞋所缠,亲近不善人,

及由悭嫉意,贫穷行谄诳。

由饮食衣服,及贪爱女人,

烦恼火所烧,故我造诸恶。

于佛法僧众,不生恭敬心,

无知谤正法,不孝于父母。

由愚痴骄慢,及以贪瞋力,

作如是众罪,我今悉忏悔。

我于十方界,供养无数佛,

常愿拔众生,令离诸苦难。

我于多劫中,所造诸恶业,

常生忧怖心,曾无欢喜想。

诸佛具大悲,能除众生怖,

愿受我忏悔,令得离忧苦。

我有烦恼障,及以诸报障,

愿以大悲水,洗濯令清净。

未来诸恶业,防护令不起,

设令有违者,终不敢覆藏。

身三语四种,意业复有三,

由是三种行,造作十恶业。

我造诸恶业,苦报当自受,

今于诸佛前,至诚皆忏悔。

所有诸善业,今我皆随喜,

愿离十恶业,修行十善道,

安住十地中,常见十方佛。

我以身语意,所修福智业,

愿以此善根,速成无上慧。

(拜起,三拜,跪)

外道愚狂,教理不明,原无足怪。颇见皈依多年,自称信徒,概不知佛为何人,法是何义。然蒙昧自安,于人无害。乃有粗识名相,号称知识,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步步行有,口口谈空。非法说法,法说非法。鄙弃三学,深著五欲。内怀奸诈,外饰威仪。三聚净戒,毁犯已频。一大藏教,晓了无几。朋附恶友,恼乱行人。颠倒是非,斗诤坚固。为地狱种,障净土因。更有身入道场,情缘世谛。口谈极乐,意恋娑婆。念珠在手,财物关心。名为法侣,不修净行。三七道品,莫举其名。百八烦恼,森然满目。止净时不能敛念定心,礼诵中依然东张西望。吞吐烟焰,恍现恶鬼之状。啖食辛荤,俨同逐臭之夫。不护讥嫌,影响大众。群相指笑,冥然罔觉。咸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种种罪垢,各宜竭诚忏悔。(跪拜)

复有发心不正,见地夹杂。障深学寡,信少疑多。今日修净,明日参禅。学教畏难,又思学密。禅教密净,法法不彻。贪瞋嫉悭,般般未除。骑墙登垄,歧路彷徨。饰说大言,时怀侥幸。积习浓厚,念力轻微。心地暧昧,见解邪僻。强引经文,附会己说。讹谬相承,积非成是。最怕作钝功夫,妄希得大受用。刚强习气,难伏难调。人我妄见,旋灭旋起。受持读诵,作辍不常。我慢贡高,随处发现。世道法门之衰,了不挂怀。名闻利养之关,终难看破。乃至瞋心持戒,慢心行施。不净说法,恶口咒愿。污器上供,秽手持经。散乱称名,嬉戏作礼。懒修佛乘,喜近魔侣。未登净域,已坠秽坑。尤可叹者,竟有已受净戒,茹素多年,公然毁犯,悍不知恤。业力所牵,莫由自主。党邪文过,怙恶饰非。以身谤法,所报尤酷。现世受谴,不待来生。《寿经》有云:“敢有犯此,当罹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遇子女不孝,眷属不良,骨肉乖离,环境恶劣。或有恶疾缠身,人亡家破,横遭诬谤,多罹灾缘。凡此种种,皆是业招。或在宿世,或由今生,如影随形,毫发不爽。自残慧命,良堪痛惜。(跪拜)

更有假冒佛教,实是波旬,混迹法门,意图破坏。设立乩坛,宣传邪说,诡秘授受,聚众敛财。眩以神怪,动以祸福,吸取脂膏,安享纵欲。公然劝人开荤,竟以腥膻供佛。斥为魔民,或可相当。谓为狮虫,犹觉未称。愚昧不察,每为所蒙,投身魔窟,甘受驱使,被其箝制,莫能自拔。辗转招徕,为虎作伥,诱胁良民,供其吞啖。徒众渐广,祸机日深,危害国家,扰乱社会。及至业果成熟,毕竟难逃法网,弟子与师,俱陷刑辟。谤佛毁法,罪无可逭。波及无辜,可怜可悲。《楞严》所指阴魔,可为万古垂戒。我等同业大众,无论所闻所见,均应提高警觉。所有种种罪恶,代为披露忏悔。忏悔已,至心皈命(拜起)

法身、报身、教主、本尊、自性一体三宝。(一拜)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一拜)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一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一拜)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跪)

所有一切众生类,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刹中佛佛我称赞。

顶礼诸佛及法众,我于三宝常归命,

我悉持以诸妙华,及众宝聚常普施。

若我已起一切罪,我今普尽而忏悔,

若我未生一切罪,我一切时常远离。

所有一切胜佛事,我于一切常随喜,

此福回向于有情,及佛无上菩提果。

如佛正法中所说,愿力坚固复真实,

我常供养诸世尊,愿我最后得成佛。

今日竭诚披露,求哀忏悔。叩恳(跪拜)

释迦教主、弥陀本尊,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从于今日,立深誓愿:未作之罪,不敢复造。已作之罪,愿乞除灭。愿如《无量寿经》所云:阿弥陀佛,在因地中,作菩萨时,“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我既念佛,当行佛行。佛既如是成无上道,我亦应当如是成就。(跪拜)

无量寿如来会上,诸大菩萨,及贤护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寿经》所云:“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此诸菩萨既皆如是,我亦学佛,同为佛子,应起精进,学习如是。(跪拜)

诸佛菩萨,一切贤圣,修如是因,得如是果。而我今日,应自检点,过去迄今,所学所行,已否如是?将来得果,能否如是?逐一返省,不可自瞒。若其自今未能如是,将来得果,必不如是。倘仍悠忽懈怠,蹉过一生,三途剧苦,报之长劫。我与诸佛,同一法身。彼久成佛,我仍沉沦。此实可悲可叹,可痛可惜。应当生大惭愧,起大怖畏,发大忏悔,奋大精进。过去种种,譬如已死,以后种种,犹若方生。从于今日,立大誓愿,学文殊智,行普贤行。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如弥勒菩萨,受佛重诲,守护弘扬《无量寿经》。当于此经所示要义,深生信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至获得一念净心,方契本怀,方满初愿。(跪拜起,三拜,跪)

一、兼修六度,圆发三心,勤修三学,清净三业,始能断三毒因,方得灭三途果。又复当知,修六度者,从一度入,最为捷要。从何度入?从精进入。以此一度,摄于五故。(跪拜)

二、真精进者,必肯布施,必肯持戒,必能忍辱;若不尔者,非精进故。真精进者,禅定自现,智慧自开;无定无慧,未精进故。若真精进,必能除贪,必能灭瞋,必能破痴;三毒未息,不精进故。若真精进,必具直心,必起深心,及大悲心;三心未发,非精进故。(跪拜)

三、何谓精进?于一切时一切处,不失正念。念念之间,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如防风灯,如救头燃。果能如是,功无不纯,业无不净,妄无不消,真无不显。《法华》所谓:“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是故当知,从上以来一切诸佛、诸大菩萨及诸祖师,所有一切功德福慧、神通愿力、种种道果、百千三昧,无一不由精进而得成就。阿弥陀佛,为菩萨时,修行精进,无能逾者。释迦如来,在因地时,一念精进,顿超九劫。《寿经》所云:“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拜起)

启运宝王三昧忏法,一心皈命三世诸佛。(三拜)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过去毗婆尸佛

南无尸弃佛 南无毗舍浮佛

南无拘留孙佛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南无迦叶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弥勒尊佛(一拜)

十方尽皈命,灭罪生净信,

愿共诸众生,同发菩提心。

南无东方解脱主世界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身、无障碍王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五千五百佛名经》第一尊佛)

南无欢喜庄严珠王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德首佛 南无德敬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德积佛 南无德法佛 南无德相佛

南无德树佛 南无德主佛 南无德宝佛

南无德乘佛 南无德势佛 南无德净佛

南无德赞佛 南无德轮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广德佛 南无普德佛 南无名德佛

南无宝德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华德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香德佛 南无慧德佛

南无明德佛 南无善德佛 南无福德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电德佛 南无梵德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信戒佛 南无坚戒佛 南无戒明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福藏佛 南无兴盛佛

南无净义佛 南无净施佛 南无莲华佛

南无梵寿佛 南无仁贤佛 南无华光佛

南无不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百劫积集罪,一念悉荡除,

如火焚枯草,灭罪无有余。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佛 南无大慈佛 南无建慈佛

南无慈相佛 南无云相佛 南无电相佛

南无电明佛 南无智胜佛 南无智相佛

南无慧聚佛 南无法明佛 南无法积佛

南无净意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

是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断疑佛 南无断恶佛 南无净魔佛

南无断魔佛 南无离暗佛 南无灭暗佛

南无灭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灭恚佛

南无离骄佛 南无灭过佛 南无离畏佛

南无无畏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譬如净满月,普现一切水,

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实语佛 南无音德佛 南无梵音佛

南无雷音佛 南无胜音佛 南无集音佛

南无善音佛 南无美音佛 南无宝音佛

南无妙音佛 南无天音佛 南无智音佛

南无梵声佛 南无名闻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

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多福佛 南无欢喜佛 南无令喜佛

南无法乐佛 南无喜悦佛 南无常乐佛

南无喜见佛 南无喜众佛 南无吉祥佛

南无乐安佛 南无力行佛 南无净愿佛

南无满愿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

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勤精进佛 南无德精进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坚精进佛 南无悲精进佛

南无金刚军佛 南无战斗胜佛

南无喜力王佛 南无喜庄严佛

南无喜自在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自在王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始从一念终成劫,皆从众生心想生,

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严净。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富多闻佛 南无具足赞佛

南无辩才赞佛 南无舍骄慢佛

南无不虚见佛 南无无能胜佛

南无不虚行佛 南无无言胜佛

南无过衰道佛 南无善行报佛

南无乐菩提佛 南无善思惟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一念,

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精进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威猛军佛 南无最威仪佛

南无威德振佛 南无威德猛佛

南无莲华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具足德佛 南无解脱德佛

南无无边德佛 南无广众德佛

南无德流布佛 南无一乘度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佛智广大同虚空,普遍一切众生心,

一念悉知三世法,亦了一切众生根。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宝莲华佛 南无薝蔔华佛

南无端严身佛 南无善思议佛

南无解脱相佛 南无解脱光佛

南无金光明佛 南无无量音佛

南无甘露音佛 南无正音声佛

南无妙音声佛 南无宝音声佛

南无声流布佛 南无功德明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又放光明名具智,此光能觉一切众,

今于一法一念中,悉解无量诸法门。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功德敬佛 南无功德集佛

南无功德品佛 南无功德聚佛

南无功德海佛 南无功德光佛

南无宝威德佛 南无福威德佛

南无福德灯佛 南无福德明佛

南无福德光佛 南无福德意佛

南无福德力佛 南无乐福德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莲华最尊佛 南无大光普照佛

南无功德威聚佛 南无众德上明佛

南无断有爱垢佛 南无见一切义佛

南无名称远闻佛 南无得大安隐佛

南无开化菩萨佛 南无净慧得丰佛

南无普现身光佛 南无一切众德成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无量香光明佛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无边辩才成佛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金刚步精进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喜威德自在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断疑拔欲除冥佛

南无坏魔罗网独步佛

南无无量尊离垢王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照,

度老病死大医王,当体法海德无边。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南无优钵罗莲华胜佛

南无数精进兴丰佛

南无最清净德宝丰佛

南无最清净无量幡佛

南无一切众宝普集佛

南无围绕特尊德净佛

南无不退转轮成首佛

南无一切华香自在力王佛

南无度一切禅绝众疑王佛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金刚坚强自在王佛

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成就一切诸刹丰佛

南无优钵罗华殊胜王佛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金刚坚强销伏坏散佛

南无最上日光名称功德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法轮众普集丰盈佛

南无宝莲善住娑罗树王佛

南无勇猛执持牢仗弃舍战斗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南无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智慧光佛、清净光佛、常照光佛、欢喜光佛、解脱光佛、安隐光佛、超日月光佛、不思议光佛,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我悔一切过,劝助众道德,

皈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

南无过去七佛、贤劫千佛、三十五佛、五十三佛、百七十佛、庄严劫千佛、星宿劫千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拜)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常精进菩萨 南无不休息菩萨

南无常不轻菩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

南无无边身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一拜)

身为正法藏,心为无阂灯,

照了诸法空,名曰度众生。

南无无量寿如来会上十六正士,贤护菩萨、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佛(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法(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僧(一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拜)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拜)

原跋

一、此忏本乃西原发心恭写奉赠济南同乡张太夫人、老姑太专修净业者。虽字迹拙无可取,但每下一笔,必念佛一声,藉以消障祈福,回向极乐。

一、忏本由夏莲老上年发愿敬辑,已成百分之八五,唯中部近因体多不适,未克完成。一俟全部脱稿再行补录,俾成完璧。

一、忏本前后部大都完具。每值佛诞令辰,曾经莲公领导同人礼忏多次,靡不欢喜赞叹。

巴蜀李西原敬写第十一本,时年七十有五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夏莲居大士:《念佛论》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录音整理

乙未年的春节,正月十三,夏老师关于念佛的一次开示。过去老师每个礼拜到我家一次,很多人都能参加,这样的道场现在很难遇到,解放了嘛。今天是殊胜又殊胜,有人能讲,还有人能听,有道场,鲜花庄严,同修又能聚会,这里头有殊胜的因缘啊。因为当时我那儿做道场,所以夏老师常去。那儿的地都成了金刚地了,这种话夏老师不止一次说。

底下就讲到佛号了。这一句佛号,能够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话。他特别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了四句,夏老师这里引用了两句。“净土法门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要离开佛法,可以行世间一切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要把世间法都扔掉,而能证佛法。所以这个法对在家人非常契机。《无量寿经》中,说完文殊、普贤、弥勒几位大菩萨后,“德尊普贤品”,一开始就说到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位正士是哪些人呢?正士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萨,不止是十六位,这十六位是在家菩萨的上品。贤护大菩萨,是位等觉菩萨,他降生在印度,一位大户商人,很多经典都提到他啊。还有其他几位正士,都是从它方世界来的,替佛弘化,现居士身。所以这个法门特别适合在家居士。为什么呢?不要废除世法,可以证佛法。不必离开世法而证佛法,画画啊,写字啊,设计电脑等等,哪一件事能防碍你修行,世间的事都可以做。所以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当今这个时代。大家都能够去生产,都能够在社会上做工作,不用关着门去修持,所以它特别契机。不管将来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净土法门都能适应时代。从现在起,一直到最后法灭。佛法住世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有四千年,一种说还有九千年,净土法门都能契机啊。

所以夏老师说“这一句佛号,即是不离世法而证佛法”。就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证佛法。这一句佛号,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念。古代有一位黄打铁,只会打铁,不识一字。拉风箱时,南无阿弥陀佛……,打铁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三年之后,站着说了四句偈:“咛咛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说完后站着立化了。不废世间法呀,他还是照样打铁,而证了佛法嘛。

夏老师的话,“但能不忘,即是功夫”。刚才有人说,念得时候还有些妄想,没关系。只要这句佛号,但能不忘就行,即是有功夫。妄想刚钻出来,不跟着它跑,这句佛号马上就接上,这个不碍事。必须得有个地方才能修,即是将世法佛法打成两截了。非得有个地方,有个佛堂才能修,就把世法佛法分成两截了。不需另外找一个环境,什么地方都可以修,干什么工作都可以修。佛太慈悲了,净土法门是佛不问自说的。《阿弥陀佛经》不是谁问的,佛自说的。佛告诉大家,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怎么做才能去。为什么佛不问自说呢?就是因为它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夏老师的话,“一句佛号称为显亦可,密亦可”。这一句佛号可以称为显教,说它是密教也可以。佛号即是密咒。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把密宗公开了显说,就是净土法门。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只要抢救,救一句是一句。这话说得非常恳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经成功一半了。抢救,别管它是有妄想还是没妄想。如果不抢一句是一句,以后还不一定有什么麻烦呢。能抢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许能念个一千句,一万句。“抢救”这两个字,大家要好好体会。

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不能证正觉”。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净。再进一步,就是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这不大容易达到。事一心,就是老有这一句。无论在干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这一句都不断啊,见惑、思惑都没了,就到了事一心。这个很具体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学的东西。有很多人乱来,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要说证到了事一心还有见惑、思惑,那就不是。理一心要破无明,这句佛号是破无明最好的方法了。理一心就是破无明了,就是证。念佛成片就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的一件事。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做唯一的,只要求把它当做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你把它当做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现在不做这样的要求,不符合时代,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根器,而且这么做也不见得就好。只要求你把它当做第一,把它照顾好,还有第二第三啊。但在有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第一啊。两个要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第一,放弃第二。就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证。这个事咱们都能做得到啊。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大家老说证,这就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就不能证正觉啊。“不忘”也做不到,“成片”也做不到,还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师的话,“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修持还是要专一点,不要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不管什么还都有一点,其实一法就是万法。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个字,生处熟,熟处生。贪嗔痴咱们太熟了,我们修持让它生一点。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太生了,就是让它变熟一点。就是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老想不起来。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要想生处变熟,你就是老提这一件事很容易变熟。一会这儿,一会那儿,那就不大容易熟了。所以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应当要老念,苦也念,乐也念。不必要一名顶一句。我过去就用追顶法,一句顶一句,不是必须的。一句顶一句的好处呢,不给妄想留缝,就是紧了一点,不必老是这么念。心中老有这一句,这一点不大好体会。不是一句顶一句,那心中怎么会老有这一句呢,慢慢体会。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就是一向专念。所以有的时候要体会,就是去把当时打掉的什么话,都体验起来。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

夏老师的话,“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一向专念,人人能办”。还有些人不能办的,那只是他不肯办。还有人说身体上有缺陷,我“抢救”不了,没有这回事。所以老有这一句,佛法时时现前啊,时时心里头都有佛法。夏老师说,“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时时都有佛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尘劳啊。底下这几段话做证明了。夏老师讲了念佛,这句佛号就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一句佛号当下即是常寂光。这是很殊胜啊,为什么呢?夏老师说,正念相续就是“常”。念头是正念,一念接着一念就是“常”啊。湛然不动就是“寂”。就是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清湛极了,这里没有动摇就是“寂”啊。光明遍照就是“光”。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华里啊。有人说,你修得好有一尺多高的光,其实这些都是诽谤,我听了很不高兴。念佛人有四十里的光。有人就喜欢找这的人看。当然这一句佛号就是常寂光。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起了我要精进的心,这是妄,不是精进。所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真正的佛法,没有思量的地方。这些话都不是夏老师自己说的,多少经典都是如此,这是个总结。就看你肯不肯接受了,相信不相信了。“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常常想着净土就在眼前,老当眼前就是净土,你在日用上头头没有欠缺的。这就是净土,香光庄严,这就是佛法。

最后夏老师说了一句偈子:“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贵在坚持要相继,关键在相继。所以刹那的见法也不是难事,就是相继大难。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这样的话怎么样呢?“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彼此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常寂光土是极乐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称为常寂光。凡夫往生,只是在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破无明,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四十二品无明,这里是很深啊,无明破了一层还一层。破一层就可以分证常寂光土,全破净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那么,只要正念相继不断,就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虽然相隔万里,跟在对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说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如人饮水自己体验”,就像人喝水一样,是冷是热的,自个知道。因此,我们说佛法是真实不虚。

今天啊,有这么殊胜的机会,我有二十几年没到这儿来了。当年,夏老师说这些开示的时候,就坐在那面,我就坐在这个位置,就在这个屋子里。今天我很惭愧,主要讲了夏老师的两段偈,全拿出来讲时间不大够,把重要的拿出来供养大家。那么,在目前这种形式下,这样的聚会还是很稀有的,应当珍重。我搁耽大家不少时间,向大家道歉。

●夏莲居居士:《心经》讲记

夏莲居居士讲 龙尊笔记

佛说《阿含》十二年,继说《方等》八年,然后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

《心经》译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种。常读是玄奘大师所译。玄奘大师取经时,从玉门关出,有三百余人,归时仅一、二人。玄奘出玉门关后,困难重重,无法前进,有老人授此经,乃克服困难到达印度。玄奘所译最完善,文字少而摄义多。

今日讲述是经,当前之法会,实甚稀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

般若是体,波罗蜜是用。若非波罗蜜,则般若何用?

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

波罗蜜有六,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亦可分为十。

“般若”,译为“胜妙智慧”。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名为自性、真如、菩提、圆觉、方便,均可。乘般若船,才能度生死海。

“波罗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中流是烦恼。

般若的反面,是无明、愚痴。般若既是本有,为什么当前是无明?这是由于,背觉合尘即无明,转识成智即般若。

能参加今日道场,皆多生因缘。善根、福德、因缘缺一,皆不能参加,此道场真百千万劫难遭遇者也。

“观自在”,即观世音。慈观、悲观、智慧观。梵音、妙音、海潮音。《观音赞》(大师所撰)如能体会很好。

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由文字而观照,而实相。

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离般若。例如布施,施小孩以刀、以有毒菌食物,则不可。布施如三轮体空,则可到彼岸。余例此。

怎么能一门深入到彼岸?非般若不可。

云何般若?曰:观自在。

佛法可以少文而得多解。“观自在”,“观”用目,可以用耳,指慈观、悲观、智慧观。

观什么?曰:观自。什么是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要紧的是观自己在不在。一切时中不失正念,不离佛法,则在。

观汝自己在不在,是初下手方法。常常在,则一根还原,六根解脱。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己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

修行人须经过多少困难、失败、流泪,才能入门。六祖是一超便入门。

行者第一步从观自在入手,观自己念头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习气。

最要紧的是破我执。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护疼,哪里疼,哪里下针。

度烦恼必须般若,观自己在一切时中有无把握。菩萨炼心,如矿师炼矿。矿石成金后,不复成矿。

“菩萨”,具名“菩提萨埵”,“觉有情”义。

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

“深般若”的“深”字应注意。众生浅见,不深则不能入门。不圆发三心,则不是佛教徒。

三心者:一、直心,直中也有方便,不得其直也造业,无般若也不行。二、深心,不能停在表面,深心也离不开般若。三、大悲心,无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

三心未发信非深,故不能称为佛教徒。三心都不能离开般若。

能“行深般若”,则“照见五蕴皆空”。应知是用“照”,不能用想。“照”是智慧,不起分别如镜。

为何用“照”?太末虫能缘一切,唯除火焰。妄想无孔不入,独不能缘般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故不能用想。

这些话等于佛说。

经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均指般若。

黄念祖我敢保险他永远福慧双修。(大师说法突有这么一句,必有机缘,故照原抄写,以存其真。)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以忘我故,到处无碍。

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这句佛号须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

分别是业识,识是染,照是净,照才能知五蕴皆空。五蕴中,“色”是色法,“受”等是心法。

“色即是空”,是对凡夫说。“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而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大乘菩萨境界。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路分明甚,何去何从,各自勉旃。

盼大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花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

乙未元月十三日(1955年)在我家开示

(据《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黄念祖《心经笔记》讲座参订。“龙尊”系黄念祖居士法号。黄老《心经笔记》讲座云:“我的这个笔记有个特点,多是原话。我不能速记,怎么能够记住原话呢?就是夏老师说好几句话,我记一句,所以所记下的这一句是原话。但是尽管这么记,一句一句摘下来之后,回头你一看,很好的一篇文章!而且都是夏老师的精华。所以今天大家听到这个笔记,也等于听到夏老师亲自在讲。因为它很多是原话,尤其是重要的地方,那绝对是原话。”)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夏莲居居士:《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

夏莲居居士撰

盖闻佛法无边,靡求不应。愿力果切,有感斯通。慨夫时丁末运,人鲜正智;三藏教晦,五浊苦滋。具缚凡夫,逐境背觉。平等性内,妄见有我。娑婆世间,充满无明。由无明而生贪瞋,因贪瞋而起争夺。烹肥宰鲜,频栽报复之根;弱肉强食,不顾呼号之痛。迨乎同业共感,果报成熟,遂致八方鼎沸,万姓倒悬,烽火连年,流亡载道。犹复争奔恶趣,不舍迷途。中于功利之余毒,溺于物质之享受。罔计将来之祸,务极目前之欢。已濒池枯鱼烂之危,仍无巢覆卵破之惧。效飞蛾之投焰,类狂象之饮鸠。战地灾区,已满无主之魂;歌台舞榭,仍多不速之客。喜寿互庆,挥金若泥;贫困乞援,惜资如命。寒畯难谋半饱,豪贵日食万钱。弥富弥悭,得过且过。治乱兴衰,与己何关;货利声色,非伊人任。谄慢嫉骄,习成本性;贪瞋痴爱,视为固然。加以诐词莠说,积非成是,邪正不辨,真伪莫分。又或名为道侣,号称信徒。不知佛是何人,法为何义。饮博公行寺院,荤腥竟入殿堂。甚至谬托鬼神,诈取财货。大火聚中,尚嫌薪少;轮回路上,已忘苦多。口无肺腑之言,胸唯势力之见。以机诈为妙术,嗤道义为迂拘。礼义久成腐论,节操仅存名词。桑濮之迹,演于见闻;郑卫之音,喧乎闾巷。郡县乏察孝与廉之举,庠序抱学绝道丧之悲。戾气弥天,纲纪扫地。麟凤匿迹,狐鼠笑人。正义愈湮,公论益紊。元气已断,民生日凋。四维不张,于今为烈;百常废坠,振古未闻。祸莫过于耻亡,哀莫大于心死。实为千古之变,非仅一世之忧!以杀盗淫妄之因,感焚漂劫夺之报。现象若此,祸将焉逃?不有忏祷,其何以济?

同人等目睹现状,弥深杞忧。敢云胞与为怀?实缘祸将切己。自惭救时有心,回天无力。夙夜焦虑,殊鲜良图,只有各尽所能,联合祈祷。譬如国医临症,审脉定方,病从何得,必从何治。应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降之端,唯人所托。《书》曰“作善降祥,不善降殃”;《诗》云“自求多福,祈天永命”。道家亦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佛教每云:“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义既贯乎各教,理尤通于一心。实万亿载不磨之定例,非一二人独据之私言。

是祈祷之意义,古今所同。而仪式之详赅,则佛教为备。佛教祈祷,亦有多种。普遍易行,无如持名。持名之法,精深博奥,统赅八教,圆摄五宗。自非曾探教海,实难略窥津涯。粗陈所知,俾破疑网。(下略)

(此次各界联合祈祷息灾法会,前后凡七昼夜。道场四众,不但无一倦容,而且声情激越,感动远近,随喜陆续参加者,每日将近万人。可见爱国敌忾之心,皆具同情也。此文当日曾为各方所传诵,而敌伪报纸则一律禁止登载。兹从旧存印刷品中录出前半,敌伪时期之社会实际情况,可略见一斑。至于《孔诞纪念宣言》,因原文过长,未及录入。统俟将来于“拾遗卷”中,再行编入。 宝宾谨注。)

·清凉书屋点校·

2003.0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