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发布时间:2024-07-12 04:02:59作者:正觉网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午吉祥。
这次呢我们因缘殊胜,在普陀名山这样的道场,来成就大家三皈五戒的功德法会。特别是一共为期五天的时间中呢,能够把这个共修,上午大家都在读诵《普门品》,还有听经闻法的内容能够镶嵌进来。所以我想大家能够今天因缘聚会,成熟在这个道场里边呢,也非常随喜。因为少不了在座的每一位这个共业福报,和曾经过去世的发心愿力,否则没有这个机缘大家欢聚一堂。在此,当然我们也要特别感恩成就这次法会的所有这些常住师父们,给大家提供的这个便利和护持。希望呢大家也能够发起心来,虽然有五天的时间,我们真的能够从心地上得到真实的受用。
这样的法会呀,可以跟大家讲,是我们普陀山近些年来头一次举办这样的法会。所以我想各位坐在这里,我们千万也要生起感恩的心和稀有难遇的想。而且这次法会呢也很如法,如法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这个内容设置得很巧妙的,很合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晓得,学佛的利益和受用呀,要从解和行并进而来,理解的解,就是你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如果你能够明白地把它理顺,深入进去了,成竹在胸了,那么你所有的修行,诵经也罢,念佛也罢,拜佛也罢,都能够成立次方地成倍增长功德。这道理要明白。那么如果说,你这个光有道理也不行,听起来这个道理听得有一些心上的化解,但是它是干的。大家如果没有在这个具体的读诵经典呀,心性沉静下来呀,在大众师父的引领下,你体悟庄严的殿堂佛事、共修生活,你这个心地清净不下来,智慧打不开。所以有智慧和福报的人呢,这几天就看他能不能从这个解行上面有所增进。
当然呢现在我们来说到听经闻法啊,坦白地讲,特别是我们现在汉传佛教,大乘佛法,由于大家的这个也是一种共业的福报吧,不太够。所以基本上听讲法的呢,障碍比较多,因缘难以成熟。或者说因缘成熟了,我们自己的心力不够,心力很弱,提不到这个法境上来。所以各种人的别业不一样,就是说,虽然到这里坐在一起啊,或者有的有可能打算来,结果也没来成。有的呢可能一开始不知道,最后阴差阳错也入了这个队伍了。反正各种因缘聚在一起,每个人还不一样。特别是我们现在闻法啊,听经闻法,大家知道,有的人他因缘不具足,这是第一点。我们讲到前言了,因缘不具足,你看,第一个没有机缘听,他一辈子反正就是很平平淡淡才是真地幸福到老,从来没有机缘接触迈进佛门,接触佛法。就跟我们这次,也许有的有报名的,但是他因缘一转,他就来不了,他没这个机缘,大家知道吗。这可以说是虽然百千万劫难遭遇,他是遭遇不上。
另外还有一种是不愿意听,大家要扪心对照自己。为什么说不愿意听呢?跟佛有缘,都来到普陀山来拜佛拜菩萨,心也很诚,但是他跟这个法没有缘,他就觉得这么花时间和精力上这是干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佛法,佛是何人?法为何物?他不管不顾不晓得,随便他吧,反正我心诚了就好了,就观音菩萨,就阿弥陀佛。这样的话,就很难,因为我们可以说把这说,这是一种初机,或者说肤浅惯了,不客气地讲,很难再深入地又一层地调动来更走进佛法的这个根本义理。
我们都叫佛弟子,我前些天在普济寺讲我还讲到,你看我们现在汉传佛教,大乘佛法,咱们中国的佛教。你说佛教徒怎么算?都没办法算。因为你说算多吧,确实很多,只要到庙里边,他能够烧香拜佛的就算佛教徒。可是你说这算佛教徒吗,问他佛是什么意思呢?完全不懂。修行是修到哪里?也搞不清楚。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反正就是我回来在普陀山这也算实习吧,你看我回来这半年多了,如果是就近的同修都知道,在普济寺每天上早课,三点半起来上早课,大众师父们持诵经典,持咒,回向念完了,然后念这个文疏。哎呀,我就耳朵竖起了半年了听,没有变过。一个生意兴隆,二一个更进一步要财源广进,然后心想事成,再一个长命百岁,这就是几条主旋律。最近更多的就是要金榜题名。反正就全是这些,这个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心愿,不是说这就不对。可是大家要知道我们怎么让这个更好,更对和更快速地成就,你要有这个在佛法的这个义理上,你要入心了以后,你的心力才能撼动它呀。不是说花几百块钱打个普佛,然后就想花五百块钱跟买个奔驰车一样,这样便宜。甚至有时候我们光说财源广进,财从哪儿来嘛,要布施呀。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不愿意听,不想再更深入地走到这个核心地带,搞不清楚。当然这是其一其二。
这三天的讲法我对大家的要求是什么?重在第三点,就是听不懂和听不对的这个麻烦。这是我们这次最主要的话题。因为有时候,跟大家说,这次的法啊,本来准备的是给出家师父们讲的,大家知道吗。按照我们今年的讲法任务所有普陀山的常住,给出家师父讲的。但是呢因为后来和尚慈悲,说中间插了这么一堂法会,我的讲法任务呢就因缘一转,转得跟大家接上了。后来我想想,因为上午读《普门品》,我说就把《普门品》讲一讲吧,这样从相上来从信心上来贯一贯。那我们法师最后说,这个题目也宣传出去了,说就不要轻易改了。但是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了吗?谜一样的题目,叫《马蹄无处避残红》。这是我们今天第一天,这是给大家一个谜啊,你能够搞清楚估计也很难。但是这个谜底要在后天下午才给大家揭晓,所以要耐心一点儿。
我们听不懂啊,我跟大家讲,千万不要误以为是佛法太难了。都说的是人可以听懂的话呀,我这三天都是讲人说的话。那为什么说就有时候就听不懂呢?我也在反思说确实是这个讲法的人,就是说太艰太涩太专业了吗?可是世间法里面很多专业的事情,我们都那么锲而不舍地最终把它攻下来了。你说世间法里面,你如果对于这个不懂的东西,哪个技术,一门手艺,包括有一种语言,从这个外行到内行,那都是你下功夫去钻研,包括英语都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背的。怎么偏偏身为佛弟子听闻佛法,一句听不懂就拜拜了。所以我跟大家讲,这三天的法特别难懂,但是要好好听。为什么听不懂呢?一个我们不用心,二一个听得少。你看身为佛弟子来听法,现在我们学佛,稍微世间有一点点事情,因缘一转,都比学佛的事重要。都是什么事都没有了,才来学佛。大家要知道这就是本末倒置的事,那么你的受用也就是说,什么事都消停了,才得这么一丢丢受用。所以大家要,这次来有这个难得的机缘,诸位都是佛弟子,那么我们就这几天好好地来试着说,到底听懂听不懂,聆听一下。但是我也要跟大家要求,你的心得提起来,你不要东张西望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走马观花地来一次。如果说这三天的这个法,你的心在道上能够听进去,我可以告诉你,真的以后不管你是听经也罢,闻法也罢,看佛经的这些书,就像那竹子一样,一刀劈下去,势如破竹,长驱直入。
当然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哎呀,觉得这个还是枯燥,无聊,不能够相应,乃至生反感,都有可能。那我要提醒诸位,居士同修,你一定要调自己的心。佛门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呢?叫做;到此作甚,就是你坐在这干什么来了?希望大家入了这个三宝门,第一个我们要考虑坐在这里,我们要追溯一下,当时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在这个世界说法?我这爹妈生下来这一辈子,我到底是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有这么一次闻法的机会这意味着什么?你要从心地上去反思。如果说听了以后有所收获,那么你就要觉得说我掌握了怎样的主动权。我们天天去拜菩萨求菩萨,可是我们大家都有做菩萨的资质呀,都有成佛的资质。所以从这一点上,希望大家能够有真的收获。
这次讲这个课件呀,《马蹄无处避残红》,我先给大家大概地说一下。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咱们这个梅雨季节,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但是这个下在什么呢,在春天下,把整个的一片桃花林里边的开的桃花呢全给打在这个路上,所有一条大马路上全部都是桃花瓣。那么这个骑马的人过来了,就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往过走,每一步这个马蹄踏下去,必须要踏在桃花瓣上,一步就躲不开,就这个意思,叫马蹄无处避残红。给大家预告一下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事,将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业,这辈子能不能成就,它难到什么地方,它简单到有多简单,就在这一句话里面,这是一个比喻。所以我们先把这个放一放,它是其实看上去不懂,是一句非常深入浅出的话。
但是我们今天要讲一下关于极乐世界这个地方,阿弥陀佛这尊佛,还有我们往生西方,这三天紧紧围绕的就是这个事情。可是我要跟大家讲,虽然说念阿弥陀佛很简单的一件事儿,净土法门人人都几乎知道的,不一定能够;入,特别是不一定能够;深入。我给诸位举几类人,大家看一下,有几种人他就很难入净土法门。第一个,刚才讲到了,他的生命的视野,从来都在这一生之内,他完全锁定就是这辈子他的遭遇得好,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从来都没有想过前生或者后世,乃至轮回这个东西,他搞不清楚也不感兴趣。这是什么呢?没有出离心,这一类人入不了净土。他不在这个,可以我们讲到的说生和死这个问题上,他回避了。虽然我们自己觉得说,我们是很现实的呀,现实的这个生活我们不关注,什么生呀死呀管那么多。其实这是典型的逃避主义,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最主要面对的这辈子的事,就是生和死。这是一类人。那么还有一类人呢就比较强点儿,为什么?他看了很多经书,他很会对照世间的,名著也看了好多,科学理论也看了好多,自然科学也看了好多,物理化学也懂。
但是呢他把这一套的习惯拿来用来学习佛法。我不知道在座的,还不一定啊,这样的人虽然说也不对,可是还很少。他了解了很多道理,但是呢他就喜欢在文字上在道理上打转。他不相信有这个佛菩萨真切的这个感应,或者说佛菩萨慈悲的这个救度,他没有这个心理素质。诸位要知道,这个素质是很难调养的。没有这个心理素质,他就走不到这个仰信这个道上,他认为什么都要讲清楚,可是有些法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人也很难入。第三种人呢,我相信诸位也有所遭遇,就是说他只认自己的本事。你说他修行嘛,他也许还很精进,做功课呀念佛呀很虔诚,每天都在坚持。但是你让他相信说将来阿弥陀佛接引你往生西方这么一回事儿,他觉得是天方夜谭。他认为修行就得好好地学习经典,然后要认真打坐,然后慢慢地像《金刚经》里面说,修这个万法皆空,最后彻底放下了,诶,成佛了。他只相信自己的力量,不相信有他力来救度。第三种人。这三种人很难入净土,大家听明白;入。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呢,不是要求大家入而已了,这三天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很多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深入净土。你比如,有的人啊,大家都在佛门里边也见多了啊,有的人其实他已经很精进地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甚至还都赞叹,以他为楷模。他也一直在执持这个法门,甚至有很大量的功课都别人做不到,也很能舍。但是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要知道学习佛法啊,是要有很大福报支撑的。如果你过去,诸位居士肯定有这个心念,就是学着学着就感觉到进行不下去了,那个激情没有了,动力没了。这个时候就属于什么呢?他很机械化地还在完成大量的功课,还在做一些功德,放生呀,参加这个共修呀,等等这些,可是这个心劲儿就上不来。为什么?信慧力不够。大家听明白,三个字,信慧力,就是铁定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信心,相续不下去了,这是无比的一种智慧,他没了,这就不能深入。知道吧。
再比如还有一种,本来修得不错,这几种人都是修得已经很好的了,已经很相应了,但是他在因缘上的考验来了。什么因缘上的考验呢?就是现在接触佛法的机缘很多,法门各种各样,你不知道修哪个。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呢,有其他修法的善知识吧,姑且这么说,其实是祸害,给你过来讲,说你修这个吧,这个好。你修那个吧,那个是哪一个有法脉、有传承,等等这一系列。诶,你就跟着他,暂时有可能放弃了念阿弥陀佛这个法,就修其他的去了。我告诉大家,这个是最可惜的人,知见被另外的知识给转走了。而且还有一点是什么呢?
就是他本来修得也不错了,如果再有其他的法门给他修,他能把这个功德转化去,当时尝到非常大的甜头。可是,大家要知道,你这辈子能不能了却,没有保票。往生西方是这辈子就要成就的事呀。所以说从这个上面来讲,他的信愿没有到一心不乱,被转走了,这都是不能够深入的问题。所以三天时间关系,我们也不跟大家多讲其他的,这三天只讲,叫做干货。干货就是要讲的,我们真正能够顶得上事的啊,你要入心,要入神,要入到你骨髓里边来讲,把这个净土,特别是从心地上。可能大家这几天听得会觉得,好像没有从常规的那种说,这个感应呀,或者阿弥陀佛慈悲呀,有什么灵验呀,很少会说这些。就锁定我们现前大家坐在这个法堂里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就针对我们人性上的这个现前的境界,这个场景,来用佛法来剖析,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地凭信愿念佛就能往生西方?在这个上面来深入。
好,这第一个抛出来的干货。有没有听过这个词,叫;五重玄义?诸位居士,有没有?有的举个手,给个面子,有吗?五重玄义有没有听过?这是第一个概念,请大家对接。但是呢,我祈请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个文字的艰涩,你就放弃了,我保证讲的你能听得懂。
五重玄义,首先我介绍一下,这是我们自古以来汉传佛教最正规的、最到位、最精辟的一个讲经程序。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听得到了,我告诉你们。一切的经典或者论著,放在这么一个框架下来给大家讲解听闻,反而可以让我们快速地理解,能够整体地把握,能够线索十分清楚地来操作。所以你不要以为说这个没听过,文绉绉地,估计入不进去吧。它非常科学合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讲经法师里面最杰出的代表,在咱们浙江天台山,叫智者大师。在台州县有一个国清寺,在那里住锡的,是隋唐时期的人。是他老人家呢在一辈子讲经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模式,他就发现这么讲效果最好。所以大家不要被吓退。最有效地能够帮助我们条理清晰地来理解这次的课程。
五个方面,大家来看,;释名就是解释这个名字;;显体就是显它的本来的面貌;;明宗就是到底是干什么;;论用就是它能够最后得个什么结果; ;判教,就是它属于什么水平。大致如此。因为大家你看,我们前面看到,我们主要的内容叫《彻悟禅师语录》,这个内容。大家手里都有这个法本,等到我们用得着的时候,再提醒大家来看。
那么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这五重,什么叫;玄?五个东西,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玄呢?一说起玄,我们肯定说,哎呀,这个道理太玄妙了,根本我们就是要刨根问底、深藏不露才能见到。我告诉大家,不一定。有可能是我们头晕地在这儿,头昏脑胀地眩着,然后这个道理就天天摆在面前浑然不知。大家知道吗?就像极乐世界,跟我们这儿叫娑婆世界,明摆着都在一个法界,但是释迦牟尼佛不说,我们都不知道。因为什么,因为自己是迷茫的,头是眩的,这叫做;玄。人人都在轮回里面,我们都在轮回,现在正在轮回,但是如果释迦牟尼佛不说,我们就不知道身处其中,所以很玄。所以大家不要被这个玄,;玄叫做幽微难见,但是绝不会躲起来了,就在你眼前,今天给你点破,这叫;玄。
什么叫做;义呢?就是今天不但让你知道然,还要让你知道所以然。既然有轮回,就要告诉我们,还要知道怎么轮回的,为什么要轮回?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在座的都是未来佛,那么这个佛性为什么见不着呢?怎么现在都是一堆人呢?这就叫所以然。天天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早上诵《普门品》,什么叫;普门?什么是;心?要搞清楚。所以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给大家进行点破,把《彻悟禅师语录》的内容进行点破,就是这么个事,千万不要把它想复杂了。
但是呢这五重玄义,我们还要给大家打个比方,才好理解为什么要从这下手去讲解它。什么叫做;释名?打个比方,我今天就是《彻悟禅师语录》,把它拟人一下就是我。那么解释他的名字,就要告诉他,张三还是李四,这个人叫什么,我叫宏海,这就叫释名。
;显体,你知道他名字,你还要知道他长什么样呀。就我长这样,身高一米七九九,然后体重一百五十多斤,走起路来,由于过去笑人家拜佛遭的报应,背有点驼,就这个样子。所以这就叫显体,明白了吧。
什么叫做;明宗呢?就是他是干什么的,以什么为职业。我当和尚的,自从我师父金刀剔下我娘所生之发以后,我就成了和尚了。虽然他说职业嘛,好像有点不如法,但是我就天天要代佛宣法,让所有不明白的一定要明白,明白的更加明白,最后自己明白,也让别人明白,就干这个。这就叫明宗,他以什么为宗旨,天天是怎么活着的。
那么什么是;论用呢?就是你既然这么讲,你顶啥用呢?说你在普门讲堂讲了三天,人家谁都不能听懂,这个作用就没达到。你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说,哎呀,这三天过来以后,说普陀山这次没有白去,在观音菩萨的加持下,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心地法门了,终于知道人是怎么轮回的了,终于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回事了。这就叫论用,它的作用达到了。
那么什么叫做;判教呢?就是《彻悟禅师语录》这部论典,在所有佛的藏经楼,咱们到庙里都有藏经楼,三藏十二部教典里面,它属于什么地位。就跟我们一个人在人世间,你属于中产阶级呢,还是这个大富长者,你在这个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就叫做判教,给你进行定位,判别这个教法属于第几层。这就叫做五重玄义。能听明白吧?有人点头就行,一个就行。好,那么这就是对于经典论著能够纵横,然后平面同步了解的一个技巧,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五重玄义给吓坏了。
好,那么我们就进入五重玄义,讲这个《彻悟禅师语录》的第一个环节,叫做释名。大家看到了吗,你们能看到这个后面屏幕吗?看到了。本论,《彻悟禅师语录》是一部论典,它是对佛经的解释,以人法立题为名。什么叫做;人呢?就是指的彻悟禅师,这是我们在佛教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在清朝嘉庆年间属于佛门第一人,就是首屈一指,第一名,排名第一的,这样的一个大明白人给我们讲的他的法语。他在寺院里登座讲法的时候,那么所说的这个开示,被他的弟子或者居士给记录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今天还能够受用。这就是一个人,一个法,结合在一起,叫人法立题,这就叫释名。所以大家来这样地了解一下。
那么首先我们先要花一点点时间,要介绍一下禅师的生平。要跟大家讲,你看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印光法师文钞》能够受用?因为知道他老人家一辈子的行履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知道有一个虚云老和尚十分了不起?因为我们知道他一百二十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多大的功德。那么彻悟禅师也是如此,在当时的教内来讲,给我们撑起了一片正法久住、法轮常转的天。
我们来看,彻悟禅师生平,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禅师的名字叫做彻悟,是他的字,知道吧。我们现在不是有名有姓,还有字,还有号。他的字叫做彻悟,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在这个整个活的宇宙万法或者生活中,没有一件事一个法他不明白。所有的一切法,他都能用佛的眼光来看这些事和人,这就叫做彻悟,说白了就这个意思。但是他的法名叫做什么呢,叫做际醒,这个边际的际,就是耳刀过来开示的示,边际的际,醒来的醒,叫做际醒,际醒禅师。他有一个号特别有意思,叫做梦东,做梦的梦,东方的东。这个可能大家就有点兴趣了,顾名思义,为什么叫做梦东呢?大家猜想一下,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因为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本有故乡,大家一定要建立这个知见。
就是为什么我们到娑婆世界,这辈子要来受苦,见这么多人,经这么多事,有的远有的近,有的亲有的是疏,有的是好有的是敌,所有的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一梦给梦到东边,到了娑婆世界。因为有业力,有因果,招感了我们必须这么走一遭,可是本质上他是白白走一遭,它是一个幻相,就像到旅馆一样,他走一遭,玩一玩,路过一下,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所以禅师就为了表这个法,他就觉得一个无明滑入到轮回了,虽然在东方娑婆世界,可是它只是一个梦而已,梦醒之际,还要回到极乐故乡,所以叫梦东禅师。以后有时候记住,看到《梦东禅师语录》了,也是他写的。
那我们要讲一下,其实跟大家讲,我们现在叫汉传佛法,还有其他传佛法里面常会讲到说有这个再来的呀,或者什么菩萨化身的呀,等等这一类的。我告诉大家,我们汉地佛教里面也不缺,普陀山有很多都是再来的,祖师爷再来的。只是我们看不见,他的缘法不具足,有的能显一点儿,有的能显多点儿,有的显不出来,暗暗地在度化众生,成就这个道场。所以每一位祖师他是生生世世积累的福报,到这一世的时候呢,才显现得这么的殊胜。禅师,一辈子活了七十岁,一七四一年到一八一零年。但是他生下就非常的聪颖,就跟一个神童一样,与众不同,我们现在说的很有灵气。稍微大一点以后,就特别有学问,也可以说我们现在说的就是神童吧,把那些书都看得一目了然。慢慢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呢,长到二十二岁,因缘出现了,生了一场大病,体悟到这个色身呀是长久不了的,生老病死一样都不能免。就在这个触发下,他说,哎呀,原来世事真是无常不可靠的,发了要出世修道的志向。病好了以后,就在北京的房山县就出家受戒了,彻悟禅师。
所以大家想,你看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说,出家好出家好,大家认为出家好不好?好是好,说你们出家都好,你能舍得把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送来吗?都这样。真正动真格的,那会儿也有他们问说,说法师呀,说我也想出家,有什么条件?我说出家呀,有的人以为说要学历很高,有的人以为说文化要很深,没有这个。出家,只要你真的想出,就这么一个条件,就具足了。现在很多人说出出出,出到跟前又不出了,说这天天庙里呆着,这寂寞得都受不了啦。也有的说,好好好,出家出家。我说那就出吧。说我不行了,这辈子我是女众,我要将来成了男众再出。我说,那儿子能舍得吗?赞叹别人的儿子出家,自己的儿子又舍不了。我说这么好的事,出个家,你儿子成佛,你就是佛母呀,你孙子出了家,你就是佛奶奶,为什么舍不了呢?要有大善根福德。一口十方饭不是那么轻易能够稳稳当当吃的呀,大家知道吗?一世为僧,要七世的宰相福报才能撑得住。所以彻悟禅师,这个时候其实福报现前了,出家了。
后来到寺院里面就听讲《圆觉经》,就缘到教法上去了,大家知道吧。《圆觉经》是佛教里面很要求悟性的一部经典,结果他听了以后就有所了悟。后来又学习像《金刚经》呀、《法华经》、《楞严经》,慢慢地就开了智慧了,把教法呀,整个佛的这个进退横竖就非常明白了。到乾隆三十三年的那一年,开悟了,被印证为临济宗的三十六代传人,彻悟禅师。临济宗,大家知道,是禅宗的一个法脉。从此以后就开始领众参禅,孜孜不倦,十四年的光阴。当时好多海内外的人,都来奔着他参访问道,特别有名。
可是呢我跟大家讲,禅师他非常地,就是祖师爷为什么称为祖师爷啊?有了不起的地方,他的辩才非常出众,但是呢他很能够放下身段,还跟大众每天在一起出坡修苦行,谁也比不上,特别精进。而且严于律己,就是每天见这个来访的客人呀,一炷香的时间,这炷香如果点完了,今天会客就不会了,我要自己用功去了,要去打坐,要去诵经,就这样的一种行持。
可是呢到如此地步了,还不行。怎么个不行呢?又生了病了。平常那么用功,用的功夫这么出众,但是病缘太多了,他了悟到就说这么修下去,凭着自己的力量,他这辈子到不了头。后来就慢慢想着想着说,他听说这个障碍多,生病不是障碍多嘛,障碍多的时候,最什么作用快呢?在经典里面讲到说,念佛的作用最快,能够消业障,能好得快。他就念佛,修这个念佛观。后来慢慢慢慢他又思维说,哎呀,这个净土法门,包括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样的大菩萨都去修。智者大师、永明大师、莲池大师也都是修。智者大师大家知道是谁吗?刚才讲的,被誉为咱们中国的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人。永明延寿禅师大家知道是谁吗?我们现在说阿弥陀佛的圣诞就是他的生日,他是弥陀化现的,知道吧。就这样的人物,还有莲池大师,明末清初四大高僧,出家的时候写了一个《七笔勾》,就是把所有的都放下。就这样的人,他发现说,怎么他们都最后都导归了修净土,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了。说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什么都往生西方了,他就想想我算老几啊。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扪心一下,说你如果真的这辈子想做菩萨,想成就这个道业的话,那么大家想想,要怎么办?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由于这种情况,他就开始怎么呢,从此以后再不弘禅宗了,彻底就放下了,成为一个纯粹的净土行者,大家知道吗。就彻底念佛了,就念阿弥陀佛,就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一样,我就念阿弥陀佛,唯阿弥陀佛是图,一天念十万佛号,就这么精进。特别纯粹,就其他的,他甚至把原来他的开示呀这些,全部给烧掉了。而且还写过一首诗,我给大家念一念,大家知道就是说,他老人家当时的这种情怀。他说;思着莲邦雨泪垂,莲邦就是极乐世界,要哭鼻子的。;阎浮苦趣实堪悲,咱们这叫南阎浮提国土,说这儿太苦了,轮回在这里非常可悲,一生又一世没完没了。;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就是我一辈子参禅,学教,当和尚,已经名望到如此之高了,佛门的第一人呀。可是他想来想去说,我一辈子生命的的价值最后到哪里去,都没有个名目。大家不要以为这种话是老祖师爷说出来故意劝诫我们,这样夸张的一种讲法,他是当真这么说的,真的是哭鼻子的。因为祖师们他是用佛的这种境界来要求自己,不是说他业障有多重,修行很差劲。他真的是用佛,所以他当时这种心性惭愧心忏悔心也是真的。
那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依照当时的门户之见,他是禅宗下面已经得了法的心子了呀,你想想他再去修净土就等于说改门换户,就变节了,等于说背叛了,背叛了法门了。所以说他自己也说当时的这个门墙之见,就是你和我的这个隔阂心太重了,你修你的我修我的。最后什么呀,很多人诽谤他,都包括他自己的徒弟都开始说他的不是。尽管如此,他还依然说,我只信佛的,我换了,就修净土,以后就从此就不改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专弘净土。
后来最后在老年的时候呢,他到了这个北京,大家知道现在这个怀柔县叫做红螺寺,我不知道你们听过这个寺院没有,很有名。那我可是也要告诉大家,红螺寺现在可不像咱们普陀山,都是僧宝在住持,红螺寺现在还是一个旅游公司在掌控,还没有归还给佛教。这是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他最后荼毗了以后呢舍利很多,那个舍利塔现在还在红螺寺里边。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也去过,要拜舍利塔,还得二十五块钱买张门票。我说我和尚回家还要买票,他说这是我们公司不是你们家。所以大家也要了解到,这就是我们阎浮苦趣实堪悲,这就是一苦呀。佛教的道场,佛弟子不能够把它用来办道弘法,在搞旅游。所以希望我们借今天,我讲这个的时候我都发了愿,借今天的功德回向。
因为彻悟禅师现在也在极乐世界呢,他现在看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说这儿又在讲他的事迹了,他老人家一方面说惭愧,一方面还很欢喜,说又结了这么多缘。我们也回向,发愿希望红螺寺能够早日回到咱们佛教怀中。因为当时的红螺寺啊,跟我们现在普陀山是并驾齐驱的。为什么呢,我有一次去红螺寺去,就是那次去拜完舍利回来在大殿里面,大殿里边的佛像呀,这个说罪过的话就跟木偶一样。他就是把这个殿堂立起来了,反正有几尊佛像在那弄着,下面放个功德箱就行了,醉翁之意在功德箱。然后我一看佛像也不庄严,很伤心。来了个老爷子,光着头,后来他告诉我,他五十年前就在红螺寺,是常住师父,由于这个特殊的历史原因,他还俗了,到现在每天还回来看看。我当时我记得我还掏了五十块钱还跟他结结缘。他告诉我,那个时候红螺寺厉害到什么程度,号称北有红螺南有普陀,跟咱们普陀山一座山能够并驾齐驱,大家想想这个影响力。所以为什么这个红螺寺,彻悟禅师,就是他老人家的人格魅力来引发了这个道场的殊胜。
后来终于到嘉庆十五年的时候,有一次给祖师爷们扫塔。扫完了以后,就跟他的出家弟子和外护的这些居士皈依弟子们说了,说这个人事非常,光阴很快,希望大家努力,好好学修,然后说将来在净土咱们再好相见。实际上是什么呢?就是自知时至了。而且三个月后回山还让,就是给这些徒众们安顿说将来怎么怎么荼毗,怎么怎么安顿后事,往哪里葬等等这些。说我在这个道场上很辛苦,立的规矩你们再也不要轻易改了,净土法门可以所有人都来修,都能成就,就来以这个法来接众可以了。最后,这个半个月前身体稍微的有一点不适,说大家给我念佛,念到念着念着,虚空中呀就这个香味就飘起来了。然后他自己都说了,说净土相已经现前了,这个幢幡呀诸佛菩萨已经来了,我要西归了。
他打了一堂叫做涅槃斋。走的那天跟大家说,我昨天已经见到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已经见到了,告诉我已经明天就时间到了,今天我佛来垂慈接引,我要去了。然后呢还有的弟子还舍不得,还祈请老人家说您再住世,再这个什么的。他说你们傻啊,说我身为你们师父老成这个样子了,现在我要回极乐世界,要得大解脱了,你不为我高兴,你还何苦挽留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大家念佛中合起掌来说:;念一声佛号,见一分相好。走了。就这么痛快就这么干脆,这个就是大自在人,拍拍屁股就走人。
这是我们说的彻悟禅师的生平,大致如此。我们了解一下是要,一个是从祖师爷的行履上激荡起我们的这个见贤思齐的情怀;二一个佛弟子来讲,四众弟子,那么我们也要护持老法师这样一个弘宗演教的发心,我们今天来认真听这个法就是一种护持,《彻悟禅师语录》。大家知道为什么挑这个给大家讲呢?现在我们前一任的老会长传印法师,传印法师是我们现在活着的老和尚里面,就是学这个经教,不要说有人能跟他,就是说超过他,跟他一块能够比肩的就是跟他坐齐的都没有,就是跟他一样的能对这个经律论这个三藏熟的,没有,就这么一位老和尚。他怎么说《彻悟禅师语录》呢,他说是佛门自出现以来第一等精彩的文字开示。所以我今天开始跟大家希望结这个缘,真的大家也是挺有福报的。好,这是第一个彻悟禅师的生平,就讲;彻悟这两个字。
第二个我们要了解一下,何为;禅师。什么是禅师,禅师不是谁都可以称的,他是有这个资格认证的。什么是禅?我们现在大家一出去玩,天天旅游,旅游,旅什么呀,没有佛教哪来的旅游呀。现在旅行团都说了,上车睡觉下车看庙。那你们走到天下到处都是某某禅寺,灵隐禅寺,少林禅寺,普济禅寺,什么是禅?好,坐在那一动不动,一个和尚在那一打坐,结跏趺坐,这是禅吗?然后到了哪一个,我们这个物质改善了以后,大家追求精神生活了,然后这个茶舍呀这个香道呀慢慢都起来了。你看所有的茶馆都会请一幅,有名没名的人或者在家出家的人写一个;禅茶一味,然后挂在那后面,以示非常的风雅,也不知道是真风雅呢还是附庸风雅。
什么是禅?跟诸位讲,释迦牟尼佛当时成道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这个佛性就是禅。《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叫禅。《法华经》里面讲说一代教法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佛知见,佛知佛见才叫禅。凡夫动的这点脑子不叫禅。早上大家读《普门品》,为什么说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能够普门示现,凭什么,就凭禅。有这个东西才叫真禅师。
所以我跟大家说说这个禅的境界呀,它不是说的。虽然有很多的公案,你们以后有机会去看看,会讲到说什么狗子有没有佛性,什么门外有一棵树,是柏树,就莫名其妙地说这些话,为什么?它就是不能按照正常的套路来说,要让你悟。不是让你思维,要让你悟。
所以你看,曾经在印度的灵山,就灵鹫山上,当时释迦牟尼佛就演过这个法。他拿起大梵天给他供养的一朵花,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就在这,这样来回看,百万人天在那看都看不懂,只有迦叶尊者才朝他笑了一笑。他拿个花,他笑一笑,这就叫拈花微笑,这是禅宗的第一场法会,就没法说嘛,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就让你悟,悟这个心法。
后来这个时空一转,就跟演电影一样,转到咱们东土。知道禅法是怎么来的吗,到东土,谁传来的呀?你们去寺院里拜,一到客堂,客堂一般这个,客堂上挂着一个,这个秃顶的一个外国老和尚,弄着一个,挑一个鞋,一苇渡江,在江上就一个芦苇就渡过来了。这就是表他老人家传法的时候到了东土,就在少林寺。据说是面壁九年,后来二祖慧可去求法。你看为什么前面我讲到,大家说现在动不动就听不懂,我们不求法呀。二祖慧可跟达摩祖师求法的时候说,你给我讲法,说我的法是这么艰辛得来的,释迦牟尼佛这么勤苦修来的,轻易就跟你说啊?最后为了表诚心,噌地就把一条胳膊给砍掉了。我们现在说听不懂,人家那会要去求。
如果诸位受了菩萨戒,大乘菩萨戒里面四十里外有人讲法,如果你不发心去听,就有过失。要;求呀,唐僧就是西天去求经的呀。所以你一定要把心调足了,要;求。所以说这个到了达摩祖师的时候,二祖跟他求法说,我心不安,这个大家都知道。然后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结果找了半天浑身上下也没个心。当然不是在这跳的呼嗵呼嗵的这个肉球,待会儿我们给大家讲。好了,又把这个禅法就给挪到咱们东土了。
一直到六祖慧能的时候,你们听过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听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有所悟了。结果他的师兄写了一个,说我天天要好好修行,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烦恼看住转掉,等等。他说哪有烦恼呀,你上哪找烦恼去,大家也想想说,你说烦恼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说我们去断烦恼,那么我们的智慧生起来的时候,佛法的智慧断烦恼,怎么断呢?是跟烦恼碰上了再断呢,还是没见到就断呢?如果没见到断的话,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度讲法,咱们现在也没见到他,我们这么烦恼怎么还没断呢?如果见到烦恼的时候的话,可是我们佛法的智慧见不到烦恼,因为智慧生起来的时候烦恼就没了嘛。烦恼生起来,智慧就不在了,怎么断呀?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叫心法,这才叫做禅法。
后来六祖一花开五叶,慢慢慢慢这样传下来,所以普天之下都叫做禅寺。所有的修行人就号称禅师,不一定的。大家知道那个时候还有法可依,就是说按照这个套路出牌。你看说那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哦,觅心了不可得。说师父我有烦恼了,我有束缚了,说谁把你绑住了,他一下子又悟到本来无一物。说我业障深重呀,师父给我忏悔忏悔,我要忏罪,说那把业障拿来我给你忏。又观这个罪性无生,都开悟。所以说只要你去参,现在不是说叫话头嘛。大家知道什么叫话头吗?你们到庙里面,看见过说,念佛是谁?看见这个话没有。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谁?看这话没有。这就叫话头。好,很多人一听这,哎呀这个话头,那我就不断地在想,念佛的是谁,谁谁谁,到处去问,不是这样子的。
就是他在问念佛是谁,这谁一念下去,就在同一念中,你正要回答念佛是谁,你还想方设法的说谁呢,这个想方设法还没起来的时候,最干净的那个没有妄想没有起心动念的那一刹那,那一念,叫做话头。如果你把那个清净念能看得住,烦恼就起不来了,一直这样下去,有可能就会开悟,你就是禅师了。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本事呀,有的人一看人家说起来这么畅快淋漓,说本来就是佛,本来无一物,什么持戒呀,什么狗子有佛性呀,佛我都不爱听,都是执着,还念佛。好,他一听这个话开始就爽快了,就开始入了魔道了,知道吧。因为什么呢?这个法是要悟的,他当真去思维去解了,不对。所以后来就有人来开始冒充了,知道吗?冒充开悟了,没有办法。有的祖师只好什么呢,只好转了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当时是什么情形,这个人他眼看着快要开悟了,他就用这个法来点他,有可能这个法跟其他的,跟我们佛教经典里面说的一字都不搭嘎。你比如说,有一个楼子和尚,他逛逛逛,去对境练心不断地参,参到这个极致处了,怎么样呢?走到妓女的这个青楼的这个楼下了,青楼的楼下呢,这个歌妓在那唱了一句歌,说:;你若无心我也休。
就是来的这个听她这个大概是公子哥吧,你对我不是真心的,我对你也无情无义了。就这么一句话,结果被这个和尚一听见,啪地一下子,开悟了,他给用到法上了,知道吧。就是歪打都正着了,重在什么呢,因为他一直在参,台下十年功,不断不断地积累,突然那一念,台下一分钟,咵地就闪亮登场了。我们天天看台上一分钟,不晓得台下十年功。有的就去冒充,最后禅宗的就越来越冒充的多,花样翻新,结果没有办法了,才形成这样叫机锋转语。这叫禅师,后来的表达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一些什么淫词艳句都出来了。有一个有名的禅师说:;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还有这样的话。实际上他表的就是说开悟了以后,你也开悟了我也开悟了,然后咱们说这个好好好,这个法太殊胜了,妙!结果第三个人他没有开悟,我们俩说好的时候,其实就跟说这个好吃,结果他爱吃酸的,我也爱吃酸的,我们说这个酸的好吃,正在说好吃好吃。结果旁边的这个人呢他不懂,他没尝过酸的,他喜欢吃甜的,他以为我们说好吃是甜的,就错,知道吧。所以这就是悟的人怎么都行,没悟的人完全不对。悟了的才能叫做禅师。
你们想不想当禅师?想当禅师我们现在就给大家开悟,;南无阿弥陀佛,;世人但念阿弥陀,便是无上深妙禅刚才大家就一句参上去,你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你的一念心中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我,没有众生相、没有我相、没有一切的现前境界,只要不起分别,就叫禅。只不过我们现在相续不了,住不进去,会打失。你看我一这么说你又回过神来了,所以禅是说不透讲不明的,只能去悟。
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什么不是禅?第一个,文字禅不是禅。禅法当时释迦牟尼佛拈花的时候,是让教外别传的,不是让你依文解义的,懂吧。这个修法跟其他的,我们今天讲法的这个修法不一样。你不要依着文字说,有一个无上正等正觉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我就发心无上正等正觉。可是《金刚经》里面讲,;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第一个,不要把这些禅宗的公案故事拿来什么呀,拿来去解释、去描绘、去讲解,那个只是一次性的,再不能用。这叫文字,不是禅。
第二个,断灭禅也不是禅。有的人一听说文字不是禅,那就不搞文字了,所有的文字都看也不看了学也不学了。如果你真正有禅的话,文字是不妨碍你有禅的。如果你真正没有禅,没了文字,你还是执着,这就叫断灭禅。就是什么都不干了,也不修了,也不发心了,也不培福了,什么都不干了,佛教的事什么都不做了,以为这就叫空,这叫断灭禅。包括法也不听了,不听法你怎么能明白,怎么去体悟。
还有一种不是禅,叫做野狐禅,大家要小心。现在这个就,野,野地的野,野外的野,狐狸的狐,叫野狐禅。这一号呢是什么样的,特别诱人,装神弄鬼,说感应,说瑞相,天天就卖弄这些。又梦见这个菩萨了,又见到那个佛了,无边无际,就好像整个法界他都可以随意地来回穿梭,想见谁就见谁。地藏王菩萨撵着给他通透消息,就这种人,千万不要亲近,非常麻烦。这叫做野狐禅。说他能看见因果,你得了什么病怎样怎样的,不好好教你念佛、放生、持戒、吃素,就给你往邪道上引,不要去理。
再一个比较难,还有叫鬼窟禅。就是神鬼的鬼,窟窿的窟。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比较专业的一种表述法,祖师爷们骂这些,哪一类的人呢?就是他动意识心,以为我参禅了。比如他这段时间打坐打得稍微比以前清净点了,他突然生起一股很得意的美妙的感觉,得了点小轻安,他以为我就入了禅了。还给别人说,我入定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我出定怎么怎么样,这都误以为入定了。实际上禅不能在第六意识的范畴内出现,知道吗。就是只要你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已经不在禅上了。这叫鬼窟活计,就是你瞎在那摆弄,以为是其实不是。感觉很解脱,其实是更诱人的烦恼,这个要搞清楚。
那现在我们最多的是什么呢,叫做小资禅。你们听过没有?小资禅。这个小资禅又叫自欺欺人禅。实在工作太累了,家庭琐事太多,竞争力太大。好,我们几个人在那儿弄点拜垫蒲团,弄个小炕桌,弄点榻榻米,在上面两个腿翘得跟高射炮一样在那儿一坐,然后再闻点香,烧个香,穿个汉服,抚一曲古琴,就以为这就是禅。大家要知道,这只能算改善生活,知道吗,不叫禅。现在还有一种叫禅舞,你们听过吗?你看那微信圈里,对不对,无聊得实在受不了了,弄几件汉服在那儿忸怩作态地湖边呀树下呀拍几张照片叫禅舞,这叫嘚瑟禅,知道吗。这都不叫禅,所以现在把禅弄得一塌糊涂。
真正的禅就是要开悟,所谓的禅师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法师叫禅师。所以我跟大家说一下,禅师是有认证资格的,我们最粗的,细的我们就不讲了。以前开悟的祖师给设定下条条框框的,说如果你不是在这个上面的话,你就是假的。我们从粗的给大家了解一下。第一个,他必须是自在人,就是他内心他是没有分别的,不起心动念了,外境虽然生灭,他的心不生灭了,没有起伏的。你看为什么他们描绘的说,;世上本无事,庸人空自扰,其实这就讲的禅法,究竟的禅法。这个事不是说你一天不跟人说话,或是什么,这就叫没事。就是你的心是没有染着分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也是说的这个意思。;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他清净到什么程度呢?大家设想一下,他说我清净到我也不去要修行,不去刻意;我也不去要断烦恼,也不去刻意。一切自然而然,本来面目,这就叫禅。如果从境界上考核,有的人他一听以后,他今天回去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悟了。有可能开悟了,他搞不清楚,我悟了,怎么办啊,我已经开悟了。那你自己了解一下,有三个状态。
第一个,境界没有来的时候,你不去奢盼,就是没有向往之心。有这个心,你一定是在嘚瑟不是禅。这个境界已经过去了,这个事情发生了,你还在留恋不舍,沾沾自喜,也错了,你没有入到禅境里边。这个境界正当时,比如你说这会儿说,啊呀法师讲的这个还挺好的,我听着美滋滋的,你又起心又动念,还不是禅。禅就是现在、过去、未来心皆不可得,不向外攀,不被境界转,这叫禅。这是第一个,他要达到这个自在。
第二个,他作为善知识,明心见性的人,他的知见跟佛一样,非常圆满。就是他讲法,讲佛法、讲世间法都讲的是佛法,你听了以后一定能够会到佛法上,绝不会害你,误导你。横说竖说歪着说都能说对。这是一个根本的资历。所以你看,禅师是有认证资格的,从自己的内证境界,从度化众生的利益的上面来讲,要达到这两个效果,否则不称之为禅师。
那我们看一下彻悟禅师,讲了半天才回到彻悟禅师,他就具备了这样的资格,而且当之无愧。为什么呢?他是一位有禅有净土的大善知识,这是永明延寿禅师赞叹这种人。有禅有净土,听过这个话吧?如果有的了解或者看过一些论典,有过。什么叫做;有禅呢?不是你坐着就叫有禅,不是你号称我出家了,天天在禅堂里参禅就叫有禅,是你一定要参究得彻见到父母未生的本来面目,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
如果你悟得没有悟到头,都不算做有禅,大家听明白了,都不叫禅师。所以这个禅一定是你大彻大悟,才能叫做禅师。这是一点。他已经具足了这样的法了。二一个,他同时还具足了;有净土,这是我们为什么讲他最重要的一点。那大家想想,;有净土,那我们都有净土,都念南无阿弥佗佛,刚才就念了一句,都是净土行人。我给大家讲,深入地严格地来要求净土是怎样才叫做有净土、修净土的人,大家听明白。发菩提心,深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这个没有错,这是我们在修净土法门。但是第一点,如果你只念佛没有信愿,就是你念南无阿弥佗佛念得还挺紧的,可是你真的不是真实的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也甚至根本不相信有阿弥陀佛,这不叫有净土。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的信愿晃晃悠悠的,带信不信的,这个也不叫做有净土。是彻底相信了,唯西方是图,这辈子就是我的本命元辰,最后归宿,谁都拿这个没办法,这叫做有净土。或者你虽然很精进地修行,外相上,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落到这种窠臼了,但是你口称往生西方,心里还有点暗恋娑婆世界,知道吧,舍不得,这个也不叫有净土。你求生,想在下一世我要好好修行,布施功德,下辈子生到大富贵之家,下辈子我要生到天上,下辈子我要转女成男,下辈子我要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弘扬佛法,普利众生,只要有这一念心,都不能叫做有净土。你看看,为什么念佛的多往生的少,真正的净土行人,这才叫纯粹。;思着莲邦雨泪垂,所以大家要知道,彻悟禅师就是既有禅又有净土这样的一位善知识。我们来用心学习他的开示法宴。
那后面我们要看一下这个语录的形成,了解一下,怎么出现的。这是他老人家自从开始弘扬净土以后,很多下面的徒弟都不理解。不理解呢,他就有点儿也有点儿那个什么,说以前虽然讲了那么多,害怕给大家祸害大家,听了以后。他就把它他自己说的是;付之丙丁,就是放一把火给烧了。结果呢有的门人又舍不得,在他烧的同时赶紧从火灰里面扒出来一些残余的。就跟《印光法师文钞》,大家知道有一些是怎么来的吗?他已经不让再出版了,但是呢他每次写的书信寄出去的时候,让这个侍者去邮寄,这个侍者又听当家师的话,把他的信给拆开了,抄一遍,再糊起来寄出去。有一大部分文钞是这么来的,他老人家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久久的后来再加上还有一些讲法的,像我们今天能够学习要特别感谢当时的一位居士叫做李逢春,就是枯木逢春的逢春。为什么呢?他听禅师讲法有很大的受用,他就记录下来了,后来就出版了,还成了册子了。当时出版的时候叫《彻悟禅师遗稿》。因为他已经往生了,后来正式出版了,叫遗稿。
就是在南方流布的多,因为这个是南方的,在嘉庆年间。一直到后来,入到净土藏里边有一本书,很有名,叫《净土十要》。《净土十要》有十部著作,是学净土的行者最要学习的,最关键的十部著作合成的一本书,但是里面没有《彻悟禅师语录》。为什么呢?因为《净土十要》是他之前的一位祖师爷编辑的,他是在清朝,那个是在明朝。但是我们现在看《净土十要》的时候,就能看到《彻悟禅师语录》,是什么呢?是印光法师出的这个主意,他说《彻悟禅师语录》,他说是净土宗的最上最要紧的开示,说如果说彻悟禅师在蕅益大师之前的话,蕅益大师就是编辑《净土十要》的这位祖师爷,说一定会把《彻悟禅师语录》给编到净土十要里边,现在我们又能把它编到《净土十要》里边,他说是一个大快人心的事。所以大家了解一下,这就叫做释名,释名第一个环节就讲完了。《彻悟禅师语录》大家有了一个背景性的了解,对吧?这我们就到此为止了。是以人和法加在一起立的名。
第二个,看到了吗?;显体,就是《彻悟禅师语录》这一堆文字,这部论典是长什么样,说的什么,呈现的什么,怎么个面目。大家看,本论,我们就是把它称之为一部论典嘛。因为佛说的叫做经,菩萨祖师爷叫做论,所以《彻悟禅师语录》也是属于论典的一部分。;本论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为体。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什么叫做;体?因为它太抽象,什么是;体,就是它自体本性,刚才讲了,什么样子我要一看究竟,要搞清楚你是个什么样,这就是它的体。可是说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为体,体倒是比较好理解,因为它简单易说。最难理解的是什么东西呢?而是心性。这是我们这三天的核心内容,就这两个字。什么叫做心性?本来我想说,本论以现前一念心性为体,为什么加了两个字,叫;众生呢?其实还应该加一个字叫做佛,佛和众生是一样的,但是我为了让大家好现场体悟一下这个东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现前的心性,灵知灵觉的这个东西。希望大家能够随着我们的讲解,你能够反观得到,能够触摸得着。不要把它推得很远,也不要把它架得很高,就在现前当下的我们一念中就叫心性。你如果把这个内容今天听明白了,后面的内容就像破竹子一样,我们前面讲的,势如破竹。
那我们首先要告诉大家,其实不管讲什么经,以后有可能再讲经,如果你再遇到听我讲法,我讲其他经的时候还用五重玄义解释的话,那么我一定还是说,以大乘一念心性为体,或者以大乘真如实相为体,所有佛法都是一个样子。大家明白吧?为什么到庙里边有一个地方叫;不二法门,如果你有二了,就不是佛法,就是凡夫了,不是佛。叫做一真法界。什么叫做二呢?不是二百五的二。就是有我相、人相,你看到了吗?我是一相,对吧。人相是你,你我之间有对待就出来两端了,这就叫执着,这就叫二。所以佛法叫做不二法门,就是你放下对待的执着。你到庙里面会有,佛顶山有一个月门上面就写这么一个叫;不二法门,到观音殿那儿。这都是表法的,所以所有大乘的佛法都是以现前一念心性为它的本体本性,也就是它的模样,否则佛法就是二法,不是不二法。
那么我们今天用了一个称谓叫做一念心性,这个心性是指什么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大家能感觉得到吗?到底是什么?诵《地藏经》的时候诵过前面的那个偈子吧?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的唯心就是说的这个心性。但是第一点大家要确定,它不是物质的,你不要单方面地用物质来认识它,就以为这些东西都是叫做心性。但是我要告诉你它也不是思维的精神的,你也不要下意识地用思维去给它进行描绘和确定。它是我们现在,你看我们都有感觉吧,对不对。相似来讲,你不要去感,知道吧。因为你有感你就会生出来很多的自以为是的状态或者名词呀、概念呀、认识。只有觉,只有觉,统筹掌控现场的这个觉。
但是你不要再去分别现场是一个什么情况,坐着多少人,谁在讲,不要分别这个。你只管看着这一切,就是这个相似还不是这个东西,我为了让大家好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叫做心性。也就是他们现前不加做作的天然状态,我这么说,包括我,大家还是跟不上。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定会起心动念,我们这说你就依着这么解,我那么说你就依着那么听。但是你发现了没有,你依着我这么解依着那么听的时候,谁在把这个听懂或者解懂的,就是能懂的这个觉性,就这个叫一念心性。换句说吧,现在我们所有绝对的现实世界,就是这个心的呈现。我这么说能听明白吗?也就是任何物质的也罢,精神的也罢,同步所有的这些都在体现这个心性,它不能够超越这个心性。为什么理解不了,我给大家说一个误区。
就是我们在一听这个概念的时候,下意识地就是以我为承担,以我为主辐射,去扑向外面地去理解。你现在在理解这个的时候,你一定要客观地先把自己给放下,融到这个境界中来。然后把自己的意识冷眼抽身出来,使劲地反观一下,这就是心性。一切的现象都不能超越它,只能够体现它。真切的现实世界,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大家知道全是这个心的造作。就是被它拧巴成的,本身就是个心的体现。但凡有一法、一个人、一个事、一个因缘、一个物质、一个精神动的念头,所有的这一切全是心的范畴。但是我们为什么理解不透,因为我们太多时候就把这个心给安在肚子里面了,或者启动在脑海之中了。好,我们现在今天还有剩下的这点时间就把这个搞懂吧,今天搞懂了,回去预习明天的课程,明天是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看看《彻悟禅师语录》怎么解。大家看,第一个,什么是现前一念心性。我们现在还在讲它的心性体性啊。;如心之一名心这个名字,这个概念,;有肉团心,有缘虑心,有集起心,有坚实心这是他讲的这四种状况。这四种状况里边,大家看到了吧,;肉团心,同外四大,无所知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讲我们肚子里边的这个心脏。
这个心脏,现在动不动就要搭桥还要支架。总以为所有的核心区,我们起心动念就在这动,如果这个心脏没了,人死了就不会起心动念了,它没有知觉知道吗。你看这里讲到的说,;同外四大是什么意思呢,咱们的身体是不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的。地就是这个骨头呀,或者坚硬的东西,这叫地;水呢就是血液流淌起来;火呢就是温度,人的温度;风呢就是进进出出的呼吸。这个心脏也是这样的,那块肉就是地;中间的这个,有时候为什么要支架呢,就是因为血流不过去了,那就叫水;这个温度在的时候就叫火;呼通呼通地跳动的时候就叫风,所以它跟我们的身体是同步节奏,它没有任何知觉作用。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现前一念心性,它叫肉团心。
那么第二个部分,咱们看啊:;缘虑心通于八识,以八种识皆能缘虑自分境故,此则是妄集起心。不要理解这就句话,没有关系,我告诉你什么意思,我们以第六意识为样板说一下。就是说你看它是八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还有两种是第七第八识,一共八识。它都会被外境所转,就像我们的第六意识一样,你看我们现在,每时每刻都是第六意识在起念作用,在思维,在认可,在了别,都是它在作用。只要你有这个作用,就叫缘虑心,缘嘛,攀援外面的境界的信息,吸收到自己的,好像是脑海,也好像是在心海,反正管它,就是会知觉的这个东西,然后进行种种分别,种种认可,这个就叫缘虑,考虑的虑。攀缘思虑。叫缘虑心,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心的体。这是第二个错误。
那么第三个错误是什么呢,大家相信轮回吗,不敢不点头吧?你都要皈依了,你说皈依的佛弟子,第五天的时候,我们尊贵的大和尚还有两位教授和羯磨阿阇梨要给大家来授皈依的时候,你再说我不相信因果轮回。这是皈依佛门首要的条件,大家知道轮回是怎么轮回的?谁在从中作祟,谁在推动,就是有一个概念叫做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阿赖耶识它是干什么呢,我们这辈子所有造的行为,它都装在它那儿。然后死了以后它就脱离身体又去投胎转世。它借这个肉体的发挥,下辈子又开始活着为人一世,种种的遭遇,都是阿赖耶识在干的事儿,知道吧。这个;唯约第八,以能集诸法种子,能起诸法现行故,此则真妄和合就是指的集起心。
什么叫做;能集诸法种子,就是我们上辈子干的事,它都记在那儿。什么叫做;能起诸法现行,就是下辈子的报应又来依着它记在那儿的账来显现,就是这个意思,明白吧。那为什么说它;真妄和合呢,就是我们在凡夫的水平的时候,它是一个状态;等我们修行转到圣人的时候,它又是一个状态,但是其实这两个状态也是一个状态。就看你在迷还是在悟。这个叫做集起心。就是集攒在一起,启动你的轮回的力量。就已经到了这么个深邃的地步了,我们这儿讲的心,还不是这个心,大家知道吗?还不是这个心。
这个心叫做什么心呢,最后一个叫;坚实心。;坚是什么呢,它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动过就叫不变,知道吗。;实是什么呢,它真实不虚,你怎么刺激,它就回馈给你一点都不造假的怎么作用,这就叫做随缘。所以大家应该听过一个词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乃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能搞清楚吗,搞不搞得清楚?因为我们有时候呀,粗说的话,可能我们体悟得不够,我们进一步来感受一下。现在我们割裂一下做个实验吧,大家现在都坐在哪里?普门讲堂对不对。我们就不管窗户外的,门外边的,就普门讲堂里边的这个场景,那么大家想想,假如果普门讲堂所有的这些场景,我们把它列为就是这个纯真心体的体现,知道吧。
它本来就是一个纯真心体。你现在你跟它说话,我讲大家在听,待会儿我们再一起腔,今天的法讲完了,一切的这些躁动或是什么,但是这个整个场景有变没有,有没有变?没有变。可是我们人还在其中起伏跌宕,我现在还在讲解,它不断地在这个缘法中在这样的起伏,随着因缘在起伏,这样的一个状态。可是我们往往啊,你看这样吧,我们就不要头上安头了。大家体悟一下,此时此刻普门讲堂,对不对?此时此刻普门讲堂,因为我们给大家讲了半天,说不能够起心动念,然后大家就以为说我要把自己捂死了才叫灵知不昧的这个心体。不是这样子哦,就是你对这个此时此刻了了分明,这是普门讲堂,只要你一念把它肯定了以后,这就是一念心体,知道吗,一念灵知的心体。
我们的妄想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肯定这就是普门讲堂,然后我就一系列地喊着这是普门讲堂,这是普门讲堂。我坐在普门讲堂,法师告诉我们这是普门讲堂,后面所有的这个都属于第二念开始的妄想。排山倒海,一念又一念地不止息,这才叫妄想,懂吗,这才叫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但是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知道这是普门讲堂,你确定此时此刻这是普门讲堂,这就叫这一念心,就对了,就对了哦,不要再起心动念了。这是普门讲堂,就这个样子。所以说,那会儿修定法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这个一念心体是什么样子呢?说取也取不得,舍也舍不得,不可得中这么得。你看我正面讲一会儿,反面讲一会儿,怎么都不对。就是从这儿推一把,从那儿推一把,觉得过到这儿了再把你推回来,过到那儿,但是我们就要掉到一个坑儿,这个坑儿你得自己掉。这就叫大彻大悟。
所以我们只要了解到,说什么呢,现前所有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乃至我们打的妄想,我们生的烦恼,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离开这一念心。它是现前的,这是第一个特点。我们有一个专业词叫;现前,就是当下。为什么讲当下呢,大家想想我们常说,过去多么多么久远,未来还多么多么无限,过去未来离开当下了没有?有离开吗?我们现在说过去过去,过去在哪儿吗?立足于当下才能承载过去,这个过去哪来的呀?你要过到哪儿去?好像我们活了一辈子几十年,就活在这一念现前当下这一念中,知道吗。这一念出现了什么状况,就是我们过去一念心中所种的种子,没有离开这一念。无始以来轮回,也是这现前一念;尽未来际直到解脱也是这现前一念;将来我们往生西方靠的就是这现前一念;现在依然在六道中轮回,也是这现前一念。就所有的这些内容,全部是现前一念的内容。
它不能超越现前一念,只能体现现前一念,我再说一遍。有点眉目了吗,听懂了吗?能够稀里糊涂地有点眉目就行,就知足了,行吗?这就是我们说的:;本论以现前一念心性为体。你要记住这个心性它是无处不在的,随意发挥的,全盘出现的。最好把自己忘了,这样理解得比较更加的客观。整个宇宙万法,全在这现前一念心性中。所以你看为什么说,我们无始以来迷失了本有真心,就是迷失了这个现前一念心性。无始以来,迷失了本有真心。什么叫做本有呢,本有就是本来就是呀。所以佛性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也是说的现前一念。
你搞不清楚它是在哪儿,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它是什么样。;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什么叫做;唯业所感呢?就是过去世我们造的业,这一辈子开始体现。所以一开始就赞叹我们过去发了共同的心,立了共同的愿,有这个殊胜的因缘,这五天的法会聚在了一起。这就叫做;一切境界,今天听法就是一个境界。;唯业所感就是过去的愿力其实也是业力的一种。;唯心所现就是此时此刻就表达成这么一个状态,这么一个场景了,还没有离开现前一念心。
但是呢,;凡在有心,不能无境就是我们现在都是凡夫。我跟大家说,我师父常说:;有苦有苦,只要你有执着、有分别、有求,就苦。所以大家说有求皆苦,有求皆苦,为什么天天来求观音菩萨?早上《普门品》里面也讲到,常念常恭敬观世音菩萨,想怎样就怎样。为什么?大家往往就错会了意思,这个求呢,不是让你执着所求之物,而是让你发这个能求之心。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发起这个求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