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法师: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
发布时间:2024-09-12 04:03:46作者:正觉网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
◎心定和尚
大家不要觉得数息很简单,天天呼吸,谁不会呼吸!那么麻烦做什么?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连同不净观叫做甘露门,甘露就是不死之药,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除非你能够彻底放下,除非你念头升起,能马上回来照顾呼吸,否则你就修不成照顾呼吸这方法。大家不要好高骛远,一步一脚印,没有办法当下观空的,还是实实在在,从观察呼吸下手。
各位同参,我要强调数息观的另一点理由是:气息是生理与心理衔接的桥梁,这一点理论等我说明以后,尚需高明人士指教。
每当我们心里起了喜怒哀乐的情绪,或是贪嗔痴的情绪,我们的表情、语言、生理等,何以会起变化?就是因为体内的气体先起作用。最明显的是生气,体内的气体往上升到脖子、脸部、头顶,所谓脸红脖子粗,所以有高血压或年纪大的,不适宜暴怒、大发雷霆,因为气与血管内的血是一起跑的。我们呼吸,经过肺部处理,输送到心脏,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如果暴怒,等于原本顺畅的水管,突然被车子轮胎辗过,一下子脱离水龙头;而年纪大的人,血管壁或有堵塞,或是比较脆弱,尤其头颅里的血管很细,一下子受到强大的挤压,当下裂了,成了脑出血或中风。
生气时,如果没有调适缓和下来,会越来越强化,手足挥舞起来,或开始发抖,甚至咬牙切齿,都是气体的变化。生起贪欲心时,特别是男女情欲的妄念时,气就往身体比较敏感的部位跑,然后会有液体的分泌产生,这与宇宙的形成是同样的,先有气体,再有液体,再有固体,一个小孩出生的过程,也应该如此。
无情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固无强烈的情爱──心意识;但有情是有心意识的。所以说,无情是依自然界的因缘好坏。至于生长的好坏,有情是依心意识的好坏而决定个体的好坏,如果先天不足,而靠后天极度的努力修行,可以改变气质。这是因为慈悲忍辱,欢喜感恩的这一类心情展现时,都是令人容易接受、欢喜接受的表情。久而久之,外表成为定型,原本不好看,现在很慈祥,这就是气质的改变。
古时候中国的吴子胥,因心中极度的烦恼,一夜之间头发全部变白。几年前大陆也有一位艺人,因税务问题被扣押,也是一夜之间头发全部变白。其他生理上如情绪不稳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或拉肚子,都与气体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调气是非常重要的。
各位同参,为什么说气是衔接心意识与身体的桥梁呢?大家都听过,佛教及印度哲学,把宇宙物质的部份,分为地、水、火、风四大类,任何一个个体,不论是动物、植物或矿物,都含有这些成份。其特性是稳定性的「地」,凝聚性的「水」,熟变性的「火」,轻动性的「风」,肉体里的 四个特性,只有气能带动,从呼吸空气到肺部,到心脏,都已经转化成能量化的状态,微细得看不见,但针炙的针扎一下,就有气串通的感觉,类似电流,所谓能量状态,道家说的精、气、神的成份之一。
练气功或针炙可以治病,而练数息观也有治病的功能,特别是忧郁症、燥郁症或失眠,可以常常保持充沛的精力,因为有气才有力,也称为力气。佛教徒的重点是使心意集中,达到入定的阶段,绝对不可以修精练气。
各位同参:照顾呼吸,是佛陀教的,一心一意专注在鼻端,吸气有多长,呼气有多长,都要了了分明。一般人比较注意吸气,其实呼气出来的时候,更不可以马虎。
专心一意的吸气、呼气,吸气、呼气,这样子能够非常的专注照顾它,只要你能够专心,肯定妄念不起的。如果你算不下去,那就表示你还没有开悟,因为你不知道世间一切都是虚假的。没有开悟,在禅坐功夫的时候,你就放不下,念头还是想着家里头的事情,冰箱的东西会不会坏掉等等,总是放不下。
虽然照顾呼吸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你放不下就办不到,就没有办法修。为什么放不下?因为是没有开悟,为什么没有开悟?因为听缘起法,没有观缘起法,所以才不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都是不实在的,都是虚假的。
若已开悟,对于目前只管打坐,只管修定,对身外之物,包括银行的存款股票,管它是涨停板、跌停板,完全放下,这样子你才能够真正的死心踏地的照顾着呼吸。简单的说,只要你放不下,你就照顾不了呼吸。
佛陀教导我们只管一心照顾吸气是长、呼气是长,吸气是短呢,还是呼气是短呢!有时候吸气长、呼气短,吸气短、呼气长;有时候吸气、呼气通通是长,有时候吸气、呼气通通是短。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生理、身体的健康状况也不同,但根据祖师大德的体验,大致可以有几种层次:一开始如果专心一意照顾呼吸,那么就会吸气越来越长,呼气也会越来越长,甚至会吸气既长、又粗浊、又有声音。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睡觉的时候,眼睛不看、耳朵不听,嘴巴不吃不说,身体也没有做什么。全部的力量集中在鼻端这里,因此吸气起来特别响,呼噜呼噜的响,有时候像火车,有时候像摩托车,都有。
同样的,一心一意照顾呼吸,吸气、呼气可能越来越长,但是有声音,所以这个阶段叫做「风」。每一个人的身体体质不一样,好的体质都会很顺畅,不见得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呼呼响的。但真能够下功夫多半都会有这种经验,所以第一个阶段是「风」。
第二个阶段是「喘」,这个喘并不是说运动跑步慢跑、快跑下来的那种气喘,那种并不是修数习的喘。修数习第二阶段的「喘」,就像小孩子,他哭得很伤心,哭得把气都哭尽了,到最后看到妈妈,无限委屈,要跟妈妈说一下,就会有倒抽气状况的声调,甚至有些大人伤心难过,哭了一阵子,气也都有这种现象。
尤其是结过婚的,年纪大的同参,都会有七情六欲,身体比较虚弱,甚至一些穴道堵塞,所以在吸气时很长很粗浊,这是体内有一些穴道打通了,好像抽水马桶有时候堵塞啦,用一些器具把它抽一抽,呼噜呼噜的通畅了,就起了气泡。所以当吸气长而粗浊以后,把体内有一些杂质排除了,打通了,体内需要的气要更多,一下子补充不足,来不及补充,所以就会有这种喘的现象,这时要赶快补给它。
当然体质比较好的,不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但是你真下功夫观照吸气、呼气,起码都会有一些打咯或者是排气、放屁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做推拿以后,也会打咯,甚至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时候大便也有一些不一样,有些比较黑,就是把杂质通通排出了。这种气喘的阶段,慢慢的会改善体质。
到了第三个阶段再进入到「气」,这个「气」就是说,已经不再有喘的现象,由于身体里头体质改善比较顺畅了,所以气息就越来越长,自己仍然听到有气的声音。也许在第一个阶段「风」的时候,邻单(旁边)的人都可以听到,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气」虽然很长,但声音大约只是自己听得见。
再继续的用功,经过一段时间过后,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叫「息」,「息」很微弱,悠悠扬扬似有似无,若有若无,好像只有在丹田运作。这个阶段在中国有时候叫龟息法或是胎息法,我想类似这样子。乌龟的嘴巴,通常都闭着紧紧的,但是他很长寿,就是把这个气经常保住。人者之所以有时候身体会不健康,或者寿命短,对七情六欲贪着染着,都是从生理器官把气都流失掉了,这样子有时候人会短命,身体不健健,寿命不长。你看乌龟好像看起来没有呼吸一样,嘴巴经常闭着紧紧的,这是它长寿的一个情况吧!
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的照顾呼吸,虽然不像练气功红光满面,也有练气功的功效,对身体的健康有改善。有些人练气功是为了男女贪爱而去练的,这是错误的思想,反而更加快速败坏身体。我们练习呼吸、照顾呼吸的目的,是要能够深入禅定。如果到第四个阶段,在丹田有时候感受到气息,自己在吸气、呼气,甚至全身气脉的运作,自己都会感受得出来,能够专注继续用功,最后气息会停止。
这个对于一般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呼吸停止、心藏停止,到了第四禅根本定,据说会是这种现象,但不会死的。当然在座大家要深入到这样的禅定,机会比较渺茫,除非自己下定功夫,找一个安静不吵杂的地方,可能会有这种情况。
如果到了第四禅根本定以后,那就可以观缘起。如果想求神通的那就观十遍处,十遍处反复的观就可以得到神通。修神通必须修到第四禅根本定,进一步才可以有办法修神通,在佛法里头又叫做四神足。这四神足就是对心、勤、欲、观等,这几种修法,完成以后,能够进一步修神通,所以禅定是修神通的踏脚石,叫做神足。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进入到根本定以后,依数息观再配合着十六胜行来修。这十六胜行大概简单地说,有些是照着三法印来修,有些是配合四念处来修,观身不净,或者是观受是苦,或者说观心无常,或者是观法无我。此时习气消减,能够入定到这个阶段,烦恼是不容易生起的。当然修神通有修神通的层次,如果有机会,再为大家讲解。
各位同参:有些人对显教──佛陀的教法,没有深刻的理解的时候,带着好奇的心态去学习密宗,就觉得密宗很有层次。其实,显教才真正有具体的层次。例如理解方面,从认识是苦,苦是如何积聚来,集苦消失时,是快乐的境界,然后说明消除苦的原因以及苦的事实。从修定来说,也有近分定、未到地定。初禅根本定、二禅、三禅、四禅根本定,尤其「九住心」的次第,如何集中心意,如何降伏烦恼,到消减习气,都有明确的交待。
证悟方面从四加行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是菩萨道,则先修福德十信位,完成后,不退菩萨道,安住于菩萨道中的十住位,乃至十地──初地是布施波罗蜜圆满,二地是持戒波罗蜜圆满……都非常有次第。要想证悟,先培养正见的法智智,再修证入涅槃智,而且信、解、行、证等,又有相辅相成的功能。例如先开悟,得到法智智的坚固,确认诸行是无常的,诸法是无我的,遇到逆境来时,立刻以思想的力量来化解它:「啊,诸行是无常的,随他去吧!啊,诸法是无我的,没有自主性,没有实在性,都是空性,计较什么呢?」日常生活中没有开悟,遇到逆境时,是难以化解的。只要开悟了,认识世间的真相了,当下就能自在洒脱,这叫观自在。
修行禅定时,可爱的境界自动出现在心中,不是用大声念佛,或抓住拳头念佛,或是咬牙皱眉念佛来对治。开悟的人,是以理念—─「啊,无常!啊,不实!啊,不净!」等,来化解它。同时,又把心意拉到所缘境来了。认识缘起法的法智智越高,降伏内心的妄念就越容易,对佛法的智慧领悟高低,从这里决定。为了说明修禅定的次第,就必须为大家讲修定的「九住心」。
修定有他的层次,最先下定决心选择一个所缘境,能够专注,原本六根对六尘都是向外,这个叫放心,把心通通放出去了,所以常常起妄念,不能安心。开始修禅定就要摄心守意,这个时候只要你安住一个所缘境,守住这个所缘境,这个心向内,不再受六根对六尘向外,所以这叫内住,这是第一个阶段。
内住当然一下子不能很习惯,就像搬到一个新的地方,住到一个新的房子,可能一下子不能对周边的环境很习惯,所以妄念还是难免的。只要是妄念一生起,发现到现在是在修定,又把他带回来,心外散就把他带回来。就像牧牛的,牛吃到别人的五谷稻子就把绳子顿了一下,把它拉回来,不稍加注意,牛又到别人田里吃一些农作物,等你发现了又把它带回来。这个时候就是续住,是心虽然有外散,但是警觉的时候,又把他带回来,连续这样子叫续住。
自己观察所缘境,譬如算呼吸,你有没有算到其它的妄念去,发现了再把他拉回来,慢慢的。我们说训练牛、训练马,他们会慢慢驯服,比较乖了。甚至它们可能也分辨得出那些是农人的农作物,所以也就乖乖的。但偶尔就像人一样容易起贪欲心,对喜欢吃的东西摆在旁边不吃它一下,实在是难以抗拒,所以偶尔还会偷吃人家的农作物,那么再把他带回来,不过毕竟比较能够适应了。搬到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左右邻居认识了,环境熟悉了,那么就比较安心,这叫安住。但是念头还是难免会外散,已经能够安住了,再继续的修。修到第四个阶段,这个心要离开所缘境时,只要一外散,就很容易警觉,知道要马上回来,不会离开所缘境很远。
比如说你看到喜欢吃的东西,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人,一下子情爱冲动起来,但是因为有修禅定,定力现起,就马上知道不能冲动。对照顾所缘境,能提起正念,这个时候跟所缘境就很靠近了。不能说没有妄念现起,但是都在这个附近。所以第四个阶段叫近住。从内住到续住、安住、近住,这个都是要不断的下功夫,日以继夜的精进。
修禅定一定要精进,就像母鸡孵蛋,不能让鸡蛋变凉了,变冷了,这要相当时间保持温暖度,才能孵出小鸡一样。精进就是这样绵绵密密,日常生活里头,随时随地提起正念,自己照顾。在禅堂就是要训练大家培养这种功力,以后离开禅堂,在日常生活遇到境界,马上能够回观反照到所缘境上。有这样的功夫这就是近住,就能够降伏烦恼了。
进入到第五住时,称为调顺。过去对外面的境界,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尤其是男女的接触细滑等等,都是很诱惑人的。由于禅定到了第四近住,自己会感觉到做事比较专注,心意比较集中,看佛书看经典,比较能够投入,比较专注,体会也好像比以前领悟力高了,深深觉得禅定的功德很妙,所以就这样子欢喜继续修定,而对于外境的五欲六尘,慢慢就比较看淡。一旦境界现前,也不是说没有情爱的冲动,只是感受到禅定的功德很妙,觉得还是要放弃五欲六尘这一部份,这样子就能够把心安住下来,密护根门。在这个阶段的功力,就可以做到这点。
如果没有前面4个阶段,只要你看到喜欢的,好像小孩子看到电视,眼睛定着看,进入电视三昧。我们到了这个阶段,六根可以说收放自如,这叫调顺。所以第五个阶段,就是我们学佛修道,降伏烦恼一个进步很快的阶段。到第六个阶段叫寂静,因为这时起心动念非常明白、非常清晰。调顺是境界现前,声、香、味、触、贪、嗔、痴、男相、女相、诱惑人的这些境界现前时,知道用禅定的功德,跟五欲六尘比较,还是禅定功德好,所以放弃五欲六尘。心到了第六住的寂静,是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经验,不管是看过的、做过的,有时候自然会现前,尤其是可爱的境界,想到自己最喜欢的人,越想情绪越陷入,甚至无法自拔。第六住的寂静,就是当我们压缩的记忆体里,一些境界自然现前时,就明白这个不是所缘境,所以马上回归到所缘境,这些妄念就自然的消失了。
修禅定降伏烦恼、克服烦恼,跟一般的方法不同。用声音来念佛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他想到那个可爱境界,就用力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眉头皱起来,拳头握起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他的方式。修禅定到了第六住,对于内心现起的可爱境界,只要把心意回归到所缘境来,意念自然就降伏了,境界自然就消失了。
第七住最寂寂静,心念更加分明,日常生活中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鼻子所嗅、舌头所尝、身体所接触的一切境界,只要接触到,马上心意的警觉力就够,当下就知道该做不该做,该看不该看,该吃不该吃等等。这个时候清楚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是恶、是染、是净、是正、是邪,该降伏的、该停止的,一来有定力,二来又有警觉力,所以马上就降伏,这是最寂寂静。可以说,到了第六寂静、第七最寂寂静的定力,日常生活几乎不会做错事情,不会讲错话,这个阶段叫做依正知而住,日常生活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只要念头一动,就分别得清清楚楚。
已生恶令断除,未生恶令不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起。修禅定到第七住时,那就可以修四正勤了,到了修四正勤,不只降服烦恼,一般情欲上冲动性的部份、习气就在这个阶段降服了。进禅学堂的各位同参,大家要特别注意,如果一旦出堂,这种功夫是我们修道者必须具备的,叫做正知。一个人修道不会运用正知,就表示他没有修禅定的经验,不能够运用正知高度的警觉性,这一辈子修行要有所成就,那就是等母鸡早晨会啼,几乎不可能。很多人只会讲我们要有正知正见,正知是什么东西?正知对于一个修道者是非常的重要,而这一个境界,对不修禅定的人,永远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能够这样继续进一步扣住所缘境,就能够进入到第八住专注一趣了。一盘腿,一上座,就整个念头定在所缘境上。专注一趣,再进一步就是第九住等持。所谓等持是心不会妄念纷纷地掉举,也不会昏沉打瞌睡的暗昧相,既不掉举也不昏沉暗昧,心意扣住所缘境持续下去,平等的持续下去,这是第九住的等持,这些都是非常有具体的次第。
一般人都羡慕密宗的修持,我想他作梦也不知道,我们修禅定是有具体的。这种进度、次第,到了第八住专注一趣、第九住等持,生理上都会有轻安的感觉,日常生活会轻飘飘,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再进一步就有一种轻安,有心轻安、身轻安,会很舒服的。有这种体验,在修禅定方面可以说,已经不退转。修禅定不退转,不是智慧门的不退转。
大家在自己选择的所缘境,如果等持过后,有轻安的现象,那么就接近了近分定、未到地定,再继续用功就入根本定。修禅定的次第如此,大家好好地运用它,这样子一来了解自己的进度,二来避免自己的傲慢。有些人稍为有定力了,尤其修禅宗的,就狂妄得不得了,几乎要走火入魔了。所以修行禅定,「九住心」一定要清楚,大家今后好好运用,做为自己的考试,检查自己进步到什么样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