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明海法师:戒律的意义和受持八关斋戒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4-11-12 04:00:05作者:正觉网
明海法师:戒律的意义和受持八关斋戒的要求

(2007年7月24日晚于文殊阁)

各位营员:

大家晚上好!这次我们活动的安排,明天有男营员一日一夜出家和我们寺院僧众一起上街托钵。短期出家上街托钵这个活动,在夏令营最早是上上届,就是第十三届开始的。在那届夏令营,男营员一日一夜出家上街托钵。同时,有一些女营员在身上不带钱的情况下,上街找回四到五个人的饭回庙里来,分成小组,相当于一种生存挑战,之后大家再分享。所以,那届夏令营这个活动内容丰富,大家感想也很多,特别是上街去找吃的这部分生存挑战的营员,她们经历了感受了很多。后来,我们考虑到社会还是复杂的,不带钱走出寺院去社会上找几个人的饭回来,还是有点儿风险,所以这个内容我们就取消了。就是以男营员短期出家上街托钵,女营员可以上街去供养这些托钵的师父们。有女营员提出来,为什么我们不能短期出家呢?也有这样提的。实际上告诉大家,我在经论里看到,受八关斋戒就是在家人的短期出家。在佛陀时代,没有这种一日一夜、几日几夜的短期出家,但是有八关斋戒,就是不管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所以,八关斋戒就是短期出家。那么,现在在海外还有大陆,这个短期出家活动是怎么来的呢?我也没有仔细地去考证。但是,我知道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因为男性的公民每个人这一生都要到寺院去出家,但不是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做和尚,出家以后可以自由选择。甚至也有为了纪念生活中的一件事,比如说因为自己的父母去世,要报他们的恩,那么到寺院去短期出家。这一生中多次短期出家,就很多了。所以我这么想象,汉传佛教呢,短期出家的法会大概是受这样一个习惯的启发。如果从修行来说,你要体验短期出家,受八关斋戒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把头剃光了、换衣服。那么现在既然有这种活动方式,所以一些居士,包括社会上有一些成功人士,他们来寺院里面体验几天和尚的生活,在戒律里也允许,在佛陀的制度里面也允许,所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女居士,刚才我讲了受八关斋戒其实就是短期出家,可能有的女营员说,我也把头发剃光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安排把女营员头发剃光了,因为这样是有些考虑的,就是我们佛教的一切活动,一切弘法活动,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的接受程度。到目前为止,起码是在中国,女士头发都是偏于长发的,所以,剃光了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到生活中的那种状态。因此,因为到寺院里参加夏令营就把头剃光,会引起社会上有些不理解佛教、不了解佛教,不理解不了解短期出家活动的人的一些误解,对寺院的误解,对我们夏令营的害怕、排斥心理。恐怕有这种误解有这种害怕的你们的家人,你们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可能有。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剃头的短期出家就是让男营员来体验。那么,女营员如果你们愿意,这是自愿的,就来体验八关斋戒。事实上,你们体验八关斋戒,跟他们在要求上是一样。

下面,我想用简短的时间稍微给你们介绍一下戒律在佛教中的地位和意义。海外有一位法师认为,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从某种意义上,他说得很对。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是要把众生从凡夫教育成圣贤,从有烦恼有苦恼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转化和教育成没有烦恼、清净、安详、吉祥、快乐的生命状态。所以从这样一个根本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在佛教里叫慈悲心,现代的语言叫关怀,人文关怀。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乃至佛教所制定的一切制度戒律,都是从这个根本点出发的,戒律亦复如是。戒律最早的制定,是释迦牟尼佛为僧团制定的。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十二年的时间,僧团里都没有戒律。后来,有出家人犯了错误,释迦牟尼佛于是召集僧团成员,召开民主会议,大家商量说,你们看这样做合适吗?大家认为说不合适,好,以后我们不这样做了。就这样,出家人的戒律才一条一条地制定。所以,每一条戒都是先有出家人犯了相应的过错,然后在僧团里通过一个民主会议,大家认可制定的。很多戒律经过多次会议,反复修改,最后确定。这就是我们比丘戒律的由来。因此,佛教戒律的产生是充满了民主精神,协商民主。不是释迦牟尼佛强加给出家人的,不是!大家在这里再一次体会一下佛教的精神,不是来自于一个超越的主宰的神启示给我们人的一个硬性的要求,它是一个民主精神的要求。

那么,戒律在佛教的修行中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呢?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体系里有三个重要的构成:第一个就是戒,第二个叫定,第三个叫慧,就是戒定慧,我们称之为三学,叫戒定慧三学。在戒定慧三学中,智慧是根本,智慧是最重要的,是最后的目标。这最重要和最后的目标要达成,要从那最具体最切近的事情开始做,这就是戒律。那么禅定呢,是中间重要的环节。所以戒律在三学中,是基础,就像房子的地基。因此我们真正要修行,一定要从戒律开始。其实佛教的兴盛与衰落也直接与戒律有关。戒律既是以出家的僧团来说,在家的居士也是一样。整个佛教的教团,戒律既是一个使这个教团和合、和谐的一个管理制度,同时它更是教育、转化、净化我们身心的一个技巧。这个教育和转化我们身心的技巧,在戒律这里就体现得很具体。前天,有个营员问老师,为什么我在寺院里面感觉好像很清净,回到红尘中就被裹挟着,不能自主。这个原因恐怕也是与戒律有关,因为在你红尘生活的氛围中,很多作为修行的基本要求不能保证。具体的要求不能保证,具体的行为方式不能落实,有些规范做不到,所以我们完全随顺了红尘,特别是你生活的那个环境的种种时尚、做法。比如今天大家喝酒,这一桌九个人都喝,就你不喝,你觉得很孤立,身边的人也劝你,喝吧,没事!你就喝了。在这个很具体的事情上你让步,慢慢地其实你也就跟着这个潮流走了。所以,戒律在转化我们身心的过程中,它是从具体的事情上要求的。通常,我们现代人会把戒律理解为一个约束性的、约束我们的、使我们不自由的要求。实际上戒律给了我们自由,戒律保证了我们生命的自由,保证了我们身心的自在,它恰恰不是消极地限制我们。戒律的要求,一方面最早来自于僧团的民主会议,另外一方面,经过了释迦牟尼佛透彻了宇宙人生的那个大智慧。所以,依释迦牟尼佛那个大智慧的观察,这样做有利于你的生活,这样做有利于你的修行,这样做有利于你现在的安乐和未来的安乐,这样做你会欢喜,这样做你不会忧愁。他以他的智慧看到了生命的规律,看到什么因会带来什么后果,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看到了这一切。就像慈母指导她不懂事的子女一样,你要怎样做,你不要怎样做。因为母亲知道这样做对他不好,这样做对他好。所以,我们依戒律去生活,我们的身心会有安乐和自在。如果违背戒律,不要说戒律,即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违背了,我们会感觉身心会有负担,会不自在。身心有负担或不自在或者有内在的焦虑、负罪感、压力感,那么当然你就很难,打坐你就很难静下来,你不会有禅定。如果我们的心地坦荡光明,因为我们的心有一个能力,昨天济群法师也讲了,有一种记录我们言行的能力。这种记录在佛教心理学叫阿赖耶识,在儒家叫良心、良知、良能,对吧。所以,这些记录在我们心灵的底片上烙上了很多印记,烙上很多印痕。这种印痕如果是负面的话,我们就觉得不自在、觉得不舒服。实际上是我们心灵的空间越来越狭窄。我们依戒律去生活,反过来会觉得越来越自在。因为无悔无忧,所以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心态就是很自在,依戒律去生活就能有这样一个功效。你会觉得无忧无悔无惧,没有害怕。你既不害怕夜晚,也不害怕白天;你既不害怕陌生人,也不害怕熟悉的人;你既不害怕大自然,也不害怕人群;既不害怕别人也不害怕自己;既不害怕现在未来也不害怕。所以,叫现在安乐未来安乐,现在安稳未来安稳。戒律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给我们的身心以自由和自在。打个比喻说,我经常用一个比喻,比如有一个湖,这个湖在冬天结了冰,有的冰很厚,有的冰很薄。有一个人在湖上很自由很自在地在散步,在上面走。因为他知道湖上的冰哪一块厚哪一块薄,他心里有数,应该怎么走,于是他按那路线去走。我们看他那样很自在,我们也过去自由自在地走,扑通一下掉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哪块冰厚,哪块冰薄,我们可能正踩在那薄的冰上。你知道了行为的界限你就得到了自由。就像我们开车在路上,我们知道这是快车道,这是慢车道,这是安全带,这是出口,于是,在这样的路上开车你就会很放松,你不会担忧。戒律在这种意义上,给我们自由和自在。

第二个层面,戒律实际上也是在教授给我们一种生活的艺术,按戒律生活的人是在过一种最有教养的生活。我们那天看《弘一大师》电影,其中有他和印光大师在一起吃饭喝水。我们这里行堂有给你们倒水吗?(有)你们都喝下去了吧?(喝下去了)你们是好样的。当然这不是戒律,注意,这不是来自于戒律的。戒律这个词的意义很严格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戒律一定是佛制定的要求,那是戒。那么这个把饭吃完了倒一些水涮一下碗喝掉,这个是中国寺院出家人一个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一个好的习惯,不浪费粮食,珍惜生命资源。你所拥有的东西,你碗里的一粒米,也是你的生命资源,珍惜我们生命拥有的一切资源。其实,这就是佛教修行的一个精神。那么戒律,既有很多粗线条的要求,同时也有很多细微的要求。这些细微的要求恰恰就可以培养我们好的生活习惯,使你的生活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不会给别人带来烦恼,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烦恼。这其实是个生活的艺术。有时候我们的人际关系为什么有问题呀,一定是你有一些细节不注意,经常给别人带来烦恼,给别人带来烦恼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所以,受过戒律训练的修行人,他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我们出家人的修行,实际上佛教的修行都是这样,很重要的是要亲近善知识,像我们的老和尚这样的善知识,像虚云和尚、印光法师这样的善知识。学佛既有书本的学习,也有你个人的修炼,更重要的要有人接触另外一个人的那种很感性的学习,这是佛教里讲的亲近善知识。我想以你们各位的环境来说,我建议你们亲近的善知识还不应该局限在佛教的圈子里面,出家师父啊,佛教徒,你们在学校里,就是那些老师、教授,他们有好的人格,他们有很好的修养,你都应该接触他,观察他,观察他的一些很具体的做法,实际上修行是要从这里开始的。修行是要从很具体的,他怎么说话、待人接物,怎么安排他的生活,怎么接一个电话,怎么拒绝人,怎么答应人,这些你们都要学。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理解了佛教跟哲学的差别,佛教是教育,它是要落实到身心受用上,它不光是一个理论。你要练太极拳,你找一本讲太极拳的书,上面也有很多把太极拳分解的图片,你照着图片去比划,你很用功地去比划,很用功,但是最后你打出来不像,你试试看吧,不像。非要有一个人现场给你比划,即使你没有书,你打出来也很像。那佛法也是一样的,就是你有机会亲近那些修行人,等于他直接比划给你看,直接地输电,直接地把电源接到你身上来。所以,这是关于戒律在佛教里的地位和意义,这就不多说了。

下面,我想要跟你们说明一点,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制定了戒律,是依佛教徒不同的身份来定的。也就是说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出家的男众有男众的戒,出家的女众有女众的戒;出家的沙弥有沙弥的戒,出家的比丘有比丘的戒。事实上,沙弥之为沙弥,比丘之为比丘,是因为他们受了相应的戒。所以,戒律的要求完全是以你自己的自觉自愿,以你自己的发心和你修行的身份来定的,不是一刀切的。我回忆一下我在家学佛开始的时候,就经常出现这种极左的念头,就是我要用出家的戒律要求我。这个很多学佛的居士都有过。其实,这个不太符合佛陀的精神。你是什么身份,你按你的身份去做,你可以把它做得好做得细致,但是你没有必要跨过身份的要求去要求你自己,这就有点过了。我们有些在家的老居士学佛喜欢这样,那样就会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秩序,给周围的人造成不方便,给你家庭的人带来烦恼。那不是佛教的意思,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主张的。

好了,现在我们讲释迦牟尼佛关于在家佛教徒有哪几种戒呢?大概来说有三种。第一种就是通常的在家居士可以受的五戒,可以受的,不一定要受。佛教的一切戒律也好,三皈依都是自觉自愿。你愿意可以受五戒,其次,还是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什么意思,等一下我再告诉你们。其次有在家的菩萨戒。现在我倒过来用最简单的话解释,菩萨戒不论在家出家谁都可以受。菩萨戒的这种要求,实际上是最高的,就是我愿意做菩萨,于是我接受菩萨所应该做所不应该做的那种约束,用菩萨的要求要求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就受菩萨戒,这个是最高的。菩萨的要求最复杂,因为菩萨他不光要自利还要利他,他还要照顾别人。在佛教里讲,五戒是我们做一个满分的人所应该守的,如果你把五戒守好,你的未来一定可以做一个满分的人,今生今世来生来世,你会成为一个满分的人。这个满分的人的意思是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生活在人的境界,但是人跟人的差别很大,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有的人很有钱,有的人很穷;有的人很有钱但是家里面不幸福;有的人家庭很和谐但是很穷;有的人很有钱但是身体很糟糕或者短寿;有的人身体有残缺;有的人的心智有残缺;有的人心智很残缺但是出身于一个很富裕的家庭;有的人心智很健全身体很健康但是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庭;有的人很聪明但是总是不顺利;有的人很笨傻但是什么事都那么顺,都让他碰上了。所以,人生之种种差异,来自于他一向以来的行为方式,佛教里讲来自于过去的因。这个因如果我们从修行和改变人生的走向来说,就是要持戒。五戒就是关于我们要成为一个比较完满的人,得到一个完满的人身,所应该守的。你把五戒守好了,你一定会过一个完满的人生。

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话该怎么跟你们讲呢?这个最难理解的就是出家了,出家是最难理解的。说真的,你们昨天提了很多疑问,我很同情你们,而且特别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因为中国的文化,中国这块土壤,是一个充满了现世主义,现世的实用主义气息的这样一个土地。我们要是研究佛教史可以看到,两千多年来,从印度来到中国的佛教,一直都在一个困境中。什么困境呢?就是一直要去跟像儒家文化跟世俗的实用主义的思想去做辩解。因为中国人总是不大理解,抛妻离子去做和尚,或者是离开世俗生活不成家也没有后代,这好像是我们这块土地总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在印度并不难理解,因为印度人,不要说佛教徒,印度本土原来的文化把人生做了一种勾勒,在这种人生图景的勾勒里面,人生最后要到森林里去修行,他有这样一种人生的愿景,在它的文化里是这样的。那么在东南亚的国家,我们现在知道,在那些国家,男性出家是报父母恩。在汉地出家是大不孝,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你看这个观念的差异太大了。在西藏的话,父母都把儿子里相貌最庄严最聪明的送去当喇嘛,那么在汉地不然。所以,很多事情的观念,你也要学会跳出来观察。比如说死,我们汉文化里面的人对这个死是看得特别重。死是一件大事,一说一个人死了,马上脸色就变了。但是在西藏不是的,在西藏说人死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死了是完全自然的,因为人人都会死啊。曾经有一信徒,他跟我讲,因为他是学西藏佛教的,他的师父是一个藏地的喇嘛。他有一次和他的师父通电话,单位刚刚死一个人,这在单位是一件大事,所以他在电话里跟他师父说,我们单位那个谁死了,结果,他师父在电话那边哈哈大笑。这个是我们汉人理解不了的,为什么笑啊?他师父说,别人死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死人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嘛。所以,这个观念差异很大。现在我们回来讲出家。出家的这种生活,出家的这种境界,实际上就是我们佛教讲的,它是一个出离之道。出离,是超越六道轮回,我们用西方人的语言,五戒是人就做人,出家、出离之道是要做什么呢?人要做神,我们的语言是人要成佛,人要有超越人的那部分境界,这个就很难理解。所以,有一些人于是放弃世俗的生活,他们去走出家修行的路。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关于什么人可以出家什么人不可以出家,有很多的规定,这个是你们在家人不知道的。所以那天凤凰卫视采访济群法师,我们中间谈到关于什么人不能出家,这在研究过戒律的出家人都是很熟悉的。比如说重病在身的人是不能出家的,比如说性别不明确的人,包括两性人,包括古代的阉人,包括一段时间是女性,另外一段时间变成男性的人,都不可以的,这些就不说了。
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在哪里呢?那出离之道难道只有这么窄吗?不是。所以释迦牟尼佛为在家的修行人开辟了一条路。你不能出家,你可能有很多的缠缚,但你仍然可以出离,你的身心仍然可以走那出离的路。那么这种修行之道从哪里入手呢?就从受八关斋戒入手。八关斋戒的本质就是在家人短时间体验出家生活。就是这样一日一夜体验出家生活,或者几日几夜体验出家生活,这就是八关斋戒的本质。所以由此诸位也可以再次领略,释迦牟尼佛教育的风格。这个风格是什么呢?这个风格就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体系里面,既有对那些修行的资粮很充足、境界很高的修行人的很高的要求,我们用党的话来讲就是:既有先进性,同时也有群众性。也有对我们这些很苦恼的众生。我也没有条件出家,没关系,你体验一天。所以,这是一个绝对的现实主义。不要紧,你只体验一天,你下次有机会,再体验一天。那么,你会说我们的人生有几万个一天,这一天算什么?不然,这一天一夜的体验,可能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你对于自己的认识,改变你对生命的认识。你这一天一夜所积累的感受,很可能从根本上去颠覆你,颠覆你关于人的认识。就是说,哦,是这样,是这种感觉。所以,八关斋戒的意义很大。我有时候喜欢跟我们的居士开玩笑:我说你们很多人都想当和尚,出家,但是这个梦想实现不了。有的人说希望我下辈子能出家。我就跟他们讲,我说,你想下辈子出家吗?他说是。我说你多受八关斋戒。多受八关斋戒你下辈子肯定能出家。因为出家不容易啊,出家真的不容易,他是需要一些资粮,需要一些本钱。八关斋戒正是积累这种资粮的修行之道。在东南亚的佛教国家,居士们在节假日都会到寺院去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最严格的是在寺院受,这样就比较好守。

现在我们看看名字,什么叫八关斋戒呢?关的意思,是关闭生死轮回之门,我这个讲义是给居士们讲的。可能有些术语都比较专业,大家将就着看吧。关闭生死轮回之门,三皈五戒只能保守我们的人身,八关斋戒可以引导我们出离出世。斋的意思是清净,在八关斋戒里面,斋是指过了中午不吃饭,通俗地说。所以你们明天受八关斋戒要掂量掂量,如果是过了中午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就我们现在说吧,现在因为天亮得早,就是到第二天差不多上早殿。你能挺住你就受,你挺不住就可以不受。所以八关斋戒合起来就是八条戒加过午不食,叫八关斋戒。

我们现在简单解释一下八戒的内容,西游记的猪八戒是这样来的。这八条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欲,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第六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第七不歌舞伎乐不故往观听,第八不坐卧高广大床,第九不非时食,所有的要求加起来。下面我把这些内容用最快的速度跟你们介绍。

先找一个五戒的讲义给你们看看。八关斋戒里面,包括五戒。不一样的是在家人在生活中受五戒,其中关于男女关系叫不邪淫。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的夫妻关系没有问题,在这个范围之外和其他异性发生两性关系叫邪淫。但是在八关斋戒中的要求跟出家人一样,不淫欲。我们称这个叫清净五戒,八关斋戒里的五戒是清净五戒——不邪淫变成不淫欲。还有一个差别,五戒是终身尽形寿,八关斋戒是一日一夜,通常是一日一夜,当然也有的人二日二夜、三日三夜。

好了,我们现在看不杀生。这也是借这个机会让你们了解一下佛教戒律的常识。佛教的戒律学,不是随随便便地判定一个人说,你犯戒了,你没有犯戒,不是随随便便的,它有严格的判断的条件。判断一个人犯或是不犯,还有犯的程度的深浅,我们称之为成犯的缘,缘就是条件。我们以不杀生戒来讲,有五个条件。第一对方是人,客观对象是人;第二知道是人,叫人想,就是主观对客观的认定;第三起杀心,就是动机;第四与方便,就是用工具;第五是结果,结果是对方命断,现在医学是脑死亡,过去是心脏停止跳动,基本上是心脏停止跳动,叫命断。这五个条件每一个条件都会影响你这个行为的轻重,它是轻还是重,乃至于相应的因果。比如说是人,这五个条件里面,后面四条都到位了,第一条没到位,比如不是人是狗,知道是狗,想杀它,用刀杀死了,这个也是杀生,但是不是杀生里面的根本犯。一条戒律犯有根本犯,有方便犯。根本犯就是最重的,方便犯就是次重再次重。所以伤害动物是杀生,但是不是根本最重的,在戒律学里就是说,不是那不可忏悔的。当然可不可以忏悔这个话也是相对的,即使是杀了人,在佛教教义里仍有一个门可以忏悔,但是在戒律学的要求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通常讲杀人是不可忏悔。比较杀人,杀动物可悔。第二个是人想,知道是人,就是客观是人,主观不知道,是误杀,算不算呢?不算。第三个起杀心,这一条我们知道在医院里面,医生拿刀给病人做手术,知道是人吗?知道;是人吗?是人;用了方便吗?用刀嘛,结果手术中人死了吗?命断。那他算不算杀呢?不算。为什么呢?没有杀心,不仅没有杀心而且是希望他好。所以大家可以观察,每一个条件,在生活中去对应。

第四是与方便。与方便的意思是你一定要用一个手段。打个比方说,有一个人我很讨厌他,他在石家庄待着,叫张三。我在这儿说,张三我真希望他死!就正在我正说的时候,他正好心脏病犯了,死了。那我算不算犯杀生戒呢?他是人,我知道他是人,我有杀心,希望他死嘛,他的命也断了,但是缺哪一个呢?我只是咒了他一句,没有用工具。气死,依照我的理解不应该是根本犯,因为你没有用工具,你说言语是工具吗?工具的意思,现在我们来判定什么是工具。这个工具应该是对一般的人都有效。你把这个人气得死,你这个话对别人不一定气得死,所以他气死他自己起码也要付七分的责任,他心量小嘛,所以,气死活该嘛。(掌声)安静下来,本来讲戒律是很严肃,我怕你们枯燥。第五命断。当然也有没杀死又救活了,也不算的。所以杀生戒大概就是这样的,就不讲了。我们一般关于戒律的判罪,要是你们在家人的戒来说,而且是逆罪,大逆不道的逆。还有一种特殊案例,很多人派一个人去杀另外一个,是不是罪就可以平摊了变成轻的呢?不是,每个人都是重。

关于偷盗有六个条件,犯了成为根本。第一个偷盗的东西有主人,第二个知道这个东西有主人,第三个是有偷盗心,第四个偷盗的物的价值要到某一个水准之上。按照我们比丘戒的规定,是讲五钱以上,但是这个五钱是古代印度,释迦牟尼佛制定戒的时候,那个所在的印度的王国法律,就是五钱以上,国王就要出来依法论治。关于这个问题戒律学有不同的见解,弘一大师是研究这些的,大家有不同的见解。我个人趋向下面的这种见解,以今天来说,所偷的东西的价值够得上司法部门来找你。比如我偷了你十块钱,你去公安机关报案,公安局可能不理你。现在我知道是六百块钱,要到六百块钱。这讲根本犯,你偷十块钱,也是偷,不是那根本犯。第五与方便,与方便就是用各种手段。第六东西离开了原来的地方。有人说我偷了东西在半道扔掉了,就不算偷了吧。那也算,只要东西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就算。这六个条件都具备就是关于偷盗的根本,严重的;缺一个或两个,就是轻的。有主物,这个东西知道是有主人的,有几个排除。什么叫有主物呢?知道不是自己的,你们现在在一个寮房里住,同寮的人的东西拿到一边去,也离开原来的地方了,但是想我一会儿还拿回来,我不是想占有它,这不算,这叫非占用取,暂时用。还有非同意取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人我跟他很好,我拿他肯定不会有意见,这也不算。当然你要假装这么想也不对了。他物,就是知道这是他的,有主的;他护,就是有人守卫。有主物的范围,既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也包括人、包括畜生。离本处,离本处的界定很丰富了,包括位置移动,位移,包括改变形状。比如你的同学有件衣服,非常漂亮,然后你把它弄破了,或者把它的颜色破坏了,也算。虽然东西还在原来的地方,在水里,从水面到水底,涉及到土地,土地不能让它离开原来的地方,但是把土地的界标移动。如果以现代社会来说,这种离本处的界定就更丰富了,在电脑上把别人的账号破译改变,也是移本处。在诈骗罪中,跟对方签协议扣章生效,叫离本处。许多人派一个人去偷东西,平均一分,每个人都不够五钱,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是轻呢?不是,每个人都重,这不能用除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你刚才说满六百块钱,现代社会中六百块钱够到根本了,我把六百块钱分三次偷,那每次都是轻的。这全部是戒律讨论过的,弘一大师就是研究这些的。那怎么算?如果你刚开始的时候就想分几次偷,这就算。如果你偷了一次二百,心里想,再不干了,洗手不干了,过了两天,又忍不住了,又偷了二百,又想,再洗手不干了,真的洗手不干了,然后过了两天又想偷,这就是轻的,这就是三个轻加起来还是轻。偷盗的心念是连续的还是中断,连续的就算,中断的就不能累计,不能用数来累计。还有个问题就是你在美国偷的东西值五百,到中国来值八百,那是按美国的价还是按中国的价呢?按中国的价。

现在我们看淫欲,这个是邪淫。这个淫欲戒是指的在戒律里面的规定,男性和男性,男性和女性,女性和女性,都有可能。身体的部位,三个地方,小便道,大便道,口,都算,只要一接触,就算。

下面说下一条,不着香花鬘及香油涂身。就是说在你受八关斋戒的期间呢,不要刻意地装饰你的身体,我相信你们体会的到,所以你们受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第七个呢,不歌舞伎乐就是唱歌跳舞,以及不去看别人唱、跳,这个唱歌跳舞呢,当然说也不是不适宜,以歌唱来赞美三宝,这个没问题。

第八个呢,不坐卧高广大床,不坐卧高广呢,它也是与身体有关的,这说明不要把身体看得太重要,这个高广大床,这种身体舒适,不要追求于它。

八关斋戒,八条戒律,大家可以再温习一下。八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着香花鬘及香油涂身、不歌舞伎乐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下面我们看非时食。非时食要求是中午到第二天天亮可以喝水,当然现在不是这个样子。允许可以放宽,可以喝果汁啊,蜂蜜啊,这是身体弱的人。另外如果是身体有疾病的,到了晚上吃药也可以。严格的说,是从今天中午吃完饭到明天天亮不要再进固体的东西。因为现在我们天亮的早,受戒应该不费劲。你们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出离非时食呢?所有的八条戒,实际上它是让我们过一种清净的生活,那么这种清净的生活,它是将这些内容互相关联,是联成一起的。过了中午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吃东西,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体制,高于普通人的习惯。如果你自然做到,那么你就是生命体制高于普通人的习惯。饮食,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很重要,因为要维持身体。但是我们的饮食呢,现在的饮食有很多的内容,包括我们每天吃的饭里面,很多情况下又超出了维持身体需求的这样一个标准。我们为贪图口福之欲而食,这就超出了这个范围。实际上,严格的清贫呢,一定要从吃饭开始!这样讲,真正的修行一定要从吃饭开始。我们心念中所有的烦恼都是贪欲、嗔恨、愚痴,在吃饭里都有。有一个福建人问我:“师父,为什么我脾气这么大啊?”我心想这太难改了,因为脾气特别大的人,嗔恨心一起,在走路的时候有嗔恨,在开车的时候有嗔恨。对吧!前面车把我挡住了,马上被骂了;有红灯了,又骂了!在他吃饭时有没有嗔恨呢?也有嗔恨。不如意的,他会厌恶,对食物厌恶就是一种欲。那么贪欲也是一样的,贪欲也是在一口一口食物中,在一口一口的吃东西中孕育出来的,不过只是在心态中。当然,现在这种行为贪欲,在食物中去过分的吃一些补品,或一些稀奇古怪的动物,或者贪着食物的口味,所以在食物里有贪欲。大家想一想,如果不从这个地方下手的话,怎么可能跟清净的生活相应呢?我们在吃饭的过程中呢,大家有没有发现,它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过程。看到食物的时候,我们的生理反应开始,口中有唾液,口中、肠胃、消化系统分泌,肠胃蠕动。那么食物到嘴以后嚼的时候,口腔继续分泌一些生物酶,胃里胃酸消化性分泌很多,帮助吸收和消化食物的物质。吃饭结束以后,这个过程停下来呢,我们的咀嚼动作结束以后,肠胃还在那里活动。实际上,这样吃一顿饭呢,我觉得这可以计算,从看见食物开始吧,做饭不算,从看见食物开始到吃,这前后心理和生理的动荡,这个动荡呢,起码要延续三个小时。要是吃饭说话,那么时间更长。有一些师父习惯过午不食的,通常好像医学也很难解答。因为胃要蠕动啊,实际上,他体验的是内在的宁静。这是一种消化系统,首先是身体的宁静,所以他享受的这种宁静决不是强忍着饿着不吃。这种宁静有助于坐禅,有助于禅七。所以佛经里讲:如果你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修净土的念佛法门,临命终时精神一定能升华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人在死亡的时候,我们这里有没有学医的,你们有没有研究过死亡?研究一下死亡吧,你们在医院会有机会的。人在死亡的时候,第一个碰到的考验是什么呢?还是关于食物的,这是一种什么考验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就说他天天、日日夜夜、岁岁年年,一直是到一个点吃饭,内心形成一种惯性的感应。而在临终的时候呢,他的身体作为物质的沉淀,已经不能再进食了。但是那种惯性反映,那种欲求还有力量。所以,临终的时候,如果善业力量不够,他在这时候,就体验到强烈的关于食物的欲求,以及带来的身体肠胃燃烧这种反映,很痛苦的状态。所以我建议大家呢,你们平时不能多多受持八关斋戒,但是,晚上吃饭要少吃一点,会有帮助的。这是八关斋戒。

在佛教里面讲到受持八关斋戒有什么功德?功德就是意义,影响你的生命的意义。有下面的几条:它是积累福报的资粮,它有助于身体健康,它能消除我们过去的业障,它能使我们生命的未来走向沿着趋向快乐、清净、光明、自在。第五呢,福报优厚,什么意思呢?它为我们未来的生命积累资粮,福报优厚是这个意思。积累未来的资粮,而不是透支,我们现在很多事情透支,透支太多!地下的挖出来补,天上的打下来吃,水里的捞出来吃,透支太多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用一种非常感性的方式,帮助我们愚痴的众生认识这件事情的意义。他说一日持戒,得六十万世余粮。因为持一天一夜八关斋戒,未来六十万世不会遇到饥荒。对于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八关斋戒是往生助缘。

受持八关斋戒呢,六根具足的男女,如果在我们受持之前,有犯过下面错误的人呢,没有办法受戒,得不到利益。下面是什么错误呢?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上的血、破坏僧团的和合,这个一般都是做不到的,这个是有定义的。还有就是玷污比丘尼,反之,亦然。贼住,不是为了佛法而在僧团住的,这不太个别的。前面的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上的血、从根本上瓦解僧团、玷污比丘尼。这一般不大会。一般在中午以前受,我们明天是吃完早饭受。好了,我们讲八关斋戒的内容就讲这么多,我看明天有多少受戒的?请举手。好!放下。

好了,关于这个戒有什么疑问大家可以提问。现在是提问时间。

营员:大和尚,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偷盗的。比如说,我们使用盗版软件,或者下载盗版电影,算不算偷盗的行为呢?

大和尚:也算!

营员:那么,比如说在使用一些WINDOWS操作系统,也应该算是偷盗吗?

大和尚:算!但不是根本的,因为偷盗里面有一个盗心。我们知道在几年以前呢,美国人对我们最大的意见就是关于知识产权,美国对中国最大的意见是这个问题。实际上,要是说白了来说,是我们中国人集体偷盗。但是,集体归集体,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些人在协调,他们操作,这是我昨天晚上讲的一种不共业。

营员:大和尚,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八关斋戒没有戒烟这一条,而戒酒,早上喝酒是有利于健康的。谢谢!

大和尚:为什么没有戒烟呢?当然前面我讲过,所有的戒律制定都是来自于释迦牟尼佛。据我所知,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没有烟。当然要是有烟的话,佛陀会不会制定这条,我们也不好说。饮酒它伤害了我们的理智,在伤害理智的情况下,就会去杀人、偷盗、去干别的坏事。所以,不饮酒戒,在佛戒里面特别提出来。但是,我想跟你们讲一下,就是在家的五戒,你们不一定一下都要受,可以受四条、三条、两条。到了明天晚课你们要受三皈五戒。还跟你们再讲一遍,这是非常宽裕非常民主的。不饮酒戒是用于保护我们理智不受伤害,那么有的人会说,我控制我自己不喝醉呢?要知道,那喝得酩酊大醉的人,喝的时候,他都认为他控制了自己,他还说我没有醉。(众笑)其实,这酒的伤害是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最后,我们的神经系统,我们的意识,我们对于现在我们做的事,已经涉及到佛法很重要的心理学。比如这是酒吧,我喝一口以后,它伤害了我的理智;我再喝下一口的时候,支配我行为的理性,已经被我上一个行为改变。我们行为的起点,错误的意识,当我们的行为不断的改变我们的意识状态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行为。其实,我有时也觉得很奇怪,经常我们会连续的想,唉!我先做体验一下,然后,再等你做了,你发现,你整个意识的基础已经改变了,与回到你原来的时刻分离了。这是从喝醉酒的过程,我们要分析他的意识的变化。喝第一口,人没有醉,但是,喝第二口的时候呢?喝第二口的意识行为,已经和喝第一口的意识不同了。第三口,跃跃欲试;第四口,跃跃欲试;然后每一口固执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

营员:请问大和尚,如果皈依的话,可不可以受八关斋戒?然后可不可以洗澡和洗衣服?

大和尚:洗澡和洗衣服是可以的,然后是受八关斋戒呢?里面是包含了三皈依,注意包含三皈依。好。

营员:就是在偷盗中,如果你偷了东西了,然后良心发现,又给他送回去了。那算不算偷盗呢?

大和尚:这个是轻,这个过程轻。因为,这样他当时会非常着急,但是,后来突然找到了。(众笑)

营员:什么叫六根具足?

大和尚:六根具足,六根是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大脑。不只是大脑没有问题,其他的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到。因为受戒时要使用。

营员:我想请问大和尚,佛教教义里有没有众生平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有的话,就像不杀生那条戒里,杀人和杀动物为什么一个是根本犯?一个是轻犯呢?还有,在吃斋食素这方面我觉得蔬菜水果都是有生命的,我在这方面很困惑,请大和尚开示。

大和尚:佛教讲众生平等呢,不是机械的简单的说。我们知道佛教讲坛里有众生平等对吧,它不是简单的一样的平等,平等就是相等,不是说两个东西相等、相同,平等不是这个意思。众生平等是说一切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一切生命都有存活的可能,这是从它的性上说。同时,佛教也不否定它外在的差异,在外在的差异上,动物和人不相等。这个外在的差异,这个我们知道。那么植物,你说得很对呀!植物严格说有生命。在佛教里讲,草木是无情的,动物是有情的,它有差异。所以平等呢,不能否认差异。因此,不要把它机械地理解为平等就是相等,那个就是简单的思维。我觉得西方近现代的语言主义多少有点错误。从思维方式来说,把男女平等理解成男女相等,最后受苦的还是信众。

营员:我想问一下,现在酒的种类越来越多了,有的一种是果酒,就是属于饮料的那种。但是,还是叫果酒,还有就是一种现在在农村的一种杨梅酒,就是用杨梅来泡着的一种酒,它是治感冒的。

大和尚:包括,都包括。戒律有讲用粮食酿的和水果酿的都是,还有就是酒精的,可醉的。因为在古代啊,当时没有化学,不可能都分那么清,可醉人就是麻醉的食物。都包括。

营员:大和尚,党员能不能皈依啊?

大和尚:从佛教来说呢,可以。从党员来说呢,可能有点问题。

营员:我想接着上面刚才的同学的问题问,就是说只要我们买电脑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还得必须使用各种软件,还能不能受不偷盗这个戒?

大和尚:可以呀?你也可以把这条戒暂时不受。但是,受八关斋戒没有关系。八关斋戒,你在寺院可以不用电脑,你这一天一夜绝对是清净的。这就是佛教讲的方式。你受五戒这是终生的。

营员:法师,我想问一下,受八关斋戒是从明天受的时候算呢?还是从十二点的时候开始算呢?

大和尚:这个一天一夜就是指,你受了八关斋戒到第二天的非食时,都是这一天的界限。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它是自动解除。

营员:我想请问一下大和尚,我们一开始受戒的时候可能做的不是太好,如果我们犯戒的话,我们怎样补戒或者我们怎样去忏悔?但是我们如果真的觉得坚持不住,可不可以推迟,可不可以舍戒,会不会有因果?请大和尚开示。

大和尚:可以舍戒的,在佛教里面一切都可以,都是自觉自愿的。

营员:那么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因果?

大和尚: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所讲的不好的因果呢,怕有惩罚的。这里绝对没有,我向你担保佛、菩萨其他人绝对都不会有这个意思。佛陀从来都没有说来惩罚我们,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因果。比如说你受一个戒,中间放弃它,那么这个事件肯定影响你的未来。但是,这个影响应该是在佛教里面判断说是好的还是坏的,也不会有外力来惩罚。只因为受了、舍掉,绝对不会。这仅仅是对这个事情本身有影响。比如说,我只能用很感性和粗线条来描述,来帮助你们理解这个道理,但是你们不要按照这个思维方式去看因果。比如说,人啊,我们的生活,在有段时间很富裕,突然有段时间变得很穷,这兴许自己以前有段时间经常帮助人,经常布施。然后,到了那个时间,突然放纵了、不布施了、中断了。它有这种对立的关系。当然不是我讲的这么机械化,我是说明的这个道理,但是绝对不是你说的惩罚。

营员:我想问大和尚,昨天看幻灯片上,受八关斋戒不可以戴手表,是吧?

大和尚:严格的说是这样。

营员:但是,我觉得还要带手机呢?

大和尚:我们这个讲义,是从圣严法师的书里面整理出来的。关于这一条呢,我并不是完全同意。我是忠实的把他的内容写上去。但是,不戴手表这句话我不太同意,我认为这一点的分别,这一点的界限,怎么样算是着香花鬘呢?这个界限是很难的。装饰品是实用的,那么手表也是实用的,看时间的,手机也是实用的,这个别误解啊。

营员:我想问一下,八关斋戒和三皈依,它是不是一天之后就自动解除啊?

大和尚:三皈依是没有取消的。三皈依不会的,因为三皈依是尽形寿。然后八关斋戒是一日一夜,自动解除是这个意思。

营员:您不是说不皈依也可以受八关斋戒吗?

大和尚:不,要皈依。受八关斋戒包含三皈依的内容。各位注意!八关斋戒仪式中包括三皈依。

营员:涂指甲油能不能算犯八关斋戒?如果已经涂了,又没有带洗甲水明天能受八关斋戒吗?

大和尚:那就不要涂了!不新增加就可以了。

营员:明天晚上受一日一夜八关斋戒,是不是要明天晚上一夜不睡啊?

大和尚:没有叫不让睡,不要睡高广大床啊。

营员:在修一日一夜八关斋戒的同时,再配合上修行净土法门的方法,其人临命终时可不可以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大和尚:修一日一夜八关斋戒的力量,可以帮助修行净土的人临终圆满结束,临终圆满归属,是这个意思。

营员:受戒和不受戒的,犯同样的错误果报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小时候受过五戒,其实,那时还不懂什么规矩,然后犯了,应该怎么办?

大和尚:好,请坐下。第二个问题,忏悔可以超脱,另外就是诵经。前面的问题,是同样一件事情。受了戒的人犯了有两层过错,没有受过戒的人只有一层过错。比如偷盗,没有受戒的这个人吧,他呢,只有一层过错。另外,就是事情本身,它有它的因果。受了戒的人犯了戒,这个事情本身不对,增加了一个违背了向佛许下的诺言,违背佛制。后面这一种过错,在戒律学上讲叫戒罪。戒律的戒,罪过的罪。前面一层叫性罪,性质的性,这事情本身有过错。那么,不饮酒这条特殊。没有受皈依五戒的人,喝酒,没过错。喝醉了,也没有错。喝醉了去杀人,是杀人本身的过错。那么受了戒的,这个人喝酒呢,他就有过错。这是不饮酒这条戒本身的性质。

营员:你好,大和尚。我有两个问题,就是关于济公活佛,他本身既吃肉又喝酒,这个怎么解释?另外一个,就是昨天晚上有一个营员,我们是同一个专业,要做实验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杀生。您的建议是让他换专业。但是,如果说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来说,小动物在前世作恶的地步,注定这辈子被杀,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谢谢。

大和尚:你帮助我们理解的,你是帮助我们行动的,帮助我们的行动,改变我们的未来。那么,前面的问题是一个关于济公的问题,济公是一个得道的人,得道的圣人呢!这也是我们应该理解的。整个佛教的心行,这个次第,这包括在我们不敢肯定你们中间会有佛菩萨,绝大多数还是凡夫、凡人。所以,我们要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修行方法来要求自己。那么你的生命一旦得到自在,在那个境界呢,没有规矩不规矩,一切的法则在自己心中。所以,济公到的那个境界,他喝的酒能够帮助他修行,那就是神秘,神功啊。他吃的肉,他吃一只鸡能吐出一只活的出来。你们各位如果能吃下去吐出来……(众笑)。但是,这不是我们的境界。所以,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概括,整个佛教心行呢,是由他律到自律。他律到自律,它们两个是联系的。自律是你认识到这样做可以得到好处,由自觉到自在,到生命彻底自在的时候,一切法则在自己心中。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个圣人呢,这个圣贤呢,才可能显现出遵规守戒的这种形式。以这种形式出现也仅仅是为了帮助做事,为他人做楷模。我们看济公和尚无拘无束,但是,无论是在佛教还是社会都有游戏规则。因此说济公呢,在寺院里面,比如说在柏林寺,在现在的柏林寺,在寺院里喝酒吃肉呢,打比方说,我知道他是寺院里的人,我也要把他赶走。虽然我是凡人,可一切要按照佛的制度来。

营员:我问一下三皈依的事情。三皈依应该是说对佛、法、僧很充分的信奉之后。如果,我一时决定了三皈依,可是后来呢,我又对佛教反复,就是对佛教的认识感到反复。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大和尚:产生了反复,你要继续学习啊!

营员:我想问一个法律问题。人类有很多恶劣的行为,但是这个恶劣的行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世间的法律已经对他进行了惩罚。比如说,一个人杀人之后,他因为触犯刑法而被判无期徒刑,他因为这种恶劣的行为承受了很多年的痛苦。那么,在他承担了这种后果之后,能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他的恶果会不会影响到往生极乐世界呢?

大和尚:这问得很好。这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我们知道,世间犯罪的人经过处罚、坐牢以后,有些人出来以后,再变本加厉地做坏事,越做越坏。所以,这完全取决于他在接受世间惩罚的时候,在他的身心中所发生的变化。我想告诉你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不要把因果关系理解为一个外在的联系,我们佛教不是这个意思。因果报应用你们熟悉的理论就是能量守恒,也就是我们身心中所发生的事件,他们变成零,就是这个意思啊。至于是善是恶,它只是人们给它的一个标签。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判断。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只是他们自身所造成的孽,影响未来的走向,如此而已。就是这一切生命自身内在运行的,佛教叫相续。我们在一条河流的上游,用这个杯子倒一杯大粪,我们在长江的上游倒一杯大粪,我们在长江的下游会受影响吗?会因为这一杯大粪受影响吗?不会。但是,你说,长江水有改变吗?我不认为它没有改变,但是这个改变呢,没有到很严重的程度。如果在长江上游倒一汽车的氢化钾,长江下游有改变吗?
营员:有。

大和尚:对。其实,你倒一杯子的大粪也是受影响了,它也改变了。可是它这个改变呢,无足以在下游表现;你倒了一汽车氢化钾,它一改变,足以引起下游的改变,出现特别大的改变。所以,身体就像河流一样,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改变它方向的时候。所以你们要相信我,我以前也在大学里面学哲学,科学也知道一点点。所以,你们的一些问题我都想过,很多问题,不敢说所有啊,你们思考的很多问题,我都思考过。都不是问题,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