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经修福-兴起佛法第一大事
发布时间:2024-03-07 04:01:09作者:正觉网
印经修福-兴起佛法第一大事
印施佛经或介绍佛法的书籍或佛像、光盘等法宝,其实即是在宣传、弘扬佛法-为何传播、流通佛法能获福无量呢?因为“佛法”即是“觉悟的方法”,佛经等法宝即是传授及教导佛陀的教诲,帮助众生觉悟的媒介。我们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破迷开悟”-破除令自己陷入痛苦深渊的迷惑,明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奥秘。把佛经等法宝赠送给大众等于即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认识并学习佛法的机会,也是提供了一个改造厄运,获得人生幸福美满的机遇。
在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安士全书》中有一个题为“施经五福”的图表,说明布施经典可得的五种福报以及获得福报的原因,清楚地告诉我们施经得福的原理以及其运作方式。
以下即为该图表:
施 经 五 福
 ̄ ̄ ̄ ̄ ̄ ̄ ̄
一者 ┐ ┌ 长寿报 ┐ ┌ 不杀 ┐
二者 │ │ 大富报 │ │ 不盗 │
三者 ├ 得 ┤ 端正报 ├ 由诵者 ┤ 和气 ├ 故
四者 │ │ 尊贵报 │ │ 信佛 │
五者 ┘ └ 聪明报 ┘ └ 觉悟 ┘
现根据图表做一些简要的文句说明:
“施经五福”-印施经典的福报可归纳为五大类:
“一者、得长寿报,由诵者不杀故;”
第一、印施经典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在读懂了经书的内容之后生起了慈悲心,不再杀生害命-这也即是所谓的“无畏施”:消除别人的恐惧,解救其他众生的危难。一个爱护其他众生生命的人,充满爱心,内心踏实,情绪平稳,心情轻松愉快,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以及免除因为仇怨而带来伤害的因素。
“二者、得大富报,由诵者不盗故;”
第二、印施经典能得丰足富裕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在读了经书之后,接受经文内容的教育和熏陶,不再有偷盗的行为,不会起占别人便宜的心。我们知道:这样的人脚踏实地,勤奋、重实践,不懒惰,得到他人的信任,工作态度积极,人缘当然也比较好,不论工作或自己做生意,都会比较受到赏识和欢迎。
“三者、得端正报,由诵者和气故;”
第三、印施经典能得相貌端正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接受了佛陀的教育,心平气和,个性会更随和亲切。我们知道: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看起来一定慈眉善目,让人感觉美好,反之,发脾气怒骂或以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时,丑态毕露,姿势粗野,予人观感一定不佳。
“四者、得尊贵报,由诵者信佛故;”
第四、印施经典能得地位尊贵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通过经文的开示、讲解,对佛生起了真正的信心,然后依教奉行,建立良好的品德,自然受人敬爱。
“五者、得聪明报,由诵者觉悟故。”
第五、印施经典能得聪明-对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将因此而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谓:“理得心安”-明白事理之后,待人处事更有条理,心情也就不会经常起伏不安,时常保持平静的心境,不受情绪冲动所造成的干扰和祸害,反应一定更准确、敏捷,安排事物一定更妥当。
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一定是在了解药性,甚至是自己亲自尝试、体验过药物的性质之后才开出药方给病人;一个负责任的厨师,也一定会在调试过自己所烹调的食物并确定它的新鲜、美味后才会把菜肴推出供食客享用;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印赠经典者一定是在自己诵读过有关经典,实践验证所说不虚后,才将有关法宝大量介绍、提供给人,也就是说:在自己了解并确认佛法的价值后才充满信心地与人分享佛法的利益。因为彼此“分享”佛法,所以受赠者与赠送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修”:大家一起诵读、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证得佛法的各种殊胜成果,这也就是为何大家都会同样获得学习佛法的真实利益的缘故。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佛经、法宝,自身当然也会沾染佛气、佛香。即使在开始时,对自己施赠的佛经、佛书不太认识,对佛教的修行方法也不太明白,日久天长,经典所在流通之处,必然也是学佛、做佛,具足行持、辩才及智慧的诸上善人聚集之处;今日供养经书法宝,助人成佛,他日必得学成之人讲经说法,帮助自己明理修行之报。
《地藏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一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在佛法中种下的微小善根都可以发展成无量无边的福利。与佛法所结下的任何一个因缘,都是一个“起点”-就像一颗种子一样,虽然微小而不起眼,但是根据这份认知而运作、发展的种种心念以及言行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对于自己和众生的福利却是生生不息,无量无边的。
《地藏经》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佛像即是以绘画艺术或雕塑艺术来描摹的佛陀形象,佛经则是以文字叙述佛陀的功德,同样都是介绍及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并向我们展现佛的功德-即佛菩萨的心态、举止,或说佛的思想行为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等,提供我们观摩以模仿学习。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佛像即是我们自己未来的形象,佛经即是我们未来生活的生涯规划!前提是:我们自己是否也按照佛菩萨的所作所为,紧随佛菩萨的脚步在人生路上前进呢?
描摹佛像者自己必先观察熟悉佛的形像,并在下笔作画时融入佛的境界:体会佛的意境,感受佛的心情,细描佛的姿势,表达佛的心愿…古时有画马“变”马-因为专心画马,一门心思全放在马的身上,结果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举止动作都似马、像马!现在我们画佛时想佛,一心一意专注在佛的身上,去深入佛、感受佛,与佛相应,与佛合为一体,感同身受,不分你我:画佛就像佛、“变”佛。印赠佛像也一样:我们被维妙维肖的佛像所感动了…感动我们的是佛的慈悲、佛的亲切、佛的宽容以及佛的安乐自在。然后,我们想与其他众生分享这份感动,让大家也体会到佛的好处,接受佛气质的感染-所谓“加持”;於是乎我们用心地选择佛像,看印制佛像的图稿,检视印刷的效果…这些工作费时费力,也费神,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精力和注意力全放在佛身上,通过佛的形象去熟悉佛的一切,感受佛的一切,然后有一天,我们回顾自己,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在也有一尊佛,我们的本性和佛并没有两样,所谓“有为者亦若是”,我们只要像佛一样去努力、去付出,我们也可以承传佛的志愿,承担佛的工作。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所得福报、智慧当然也同佛-只要一直努力下去,灯传灯、福生福,可以利益无边众生。
绘画艺术的描摹如是,文字的叙述说明当然亦如是。
《地藏经》也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做任何事,都必须用认真的态度,谨慎从事、重视每一个细节。所谓:“敬业乐业”,以恭敬心服务,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珍惜:那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作品,代表的是自己的荣辱和人格,也关系自己人生的成败,能不自尊、自重,自爱吗?推而广之,印施佛经、佛像,是我们生生世世、时时刻刻不可中断的事业,我们应当依循佛在经典流通分中一再重复教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来落实在生活之中:将佛经所教、佛像所表,“印”在自己的心版上,也“印”在自己的“面”版上-通过自己的表情、音声、举止,以言语和行动表现佛的慈悲,展现佛的智慧,在工作上、生活中为一切众生服务,做最至诚的恭敬供养。人生有千种琐事,诸佛就有千种威仪;世间有万种生灵,菩萨就有万种身份示现-这才明白:诸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确确实实落实在一切时、一切处,真真确确“千处祈求千处应”,绝对永不落空。
《地藏经》亦教导我们:“…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人是社会一份子,接受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影响着其他人,我们可以被环境牵着鼻子堕落,我们也可以以自己落实佛法的榜样引导、推动其他
人与自己一起并肩进步,共同提升。所谓“国王”,即是领导。在我一身,心是国王-我们的心念领导我们的一切行仪,保持这一念与佛相应,以佛心为心、以佛念为念,对于佛法,我们才算真实的皈依:在生活中以佛法为依靠、指导。心是国土,佛法是国王,起心动念,乃至处事待人以佛的教导为依归,完全顺从佛的教诫,这是真正让佛接引自己。心念是国王,我们的身心即是国土,以佛法治理身心,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我们自己落实佛法之后,佛法的殊胜利益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出来,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见者欢喜,闻者生信心,受到影响而信佛、学佛,也就成功引导亲友和其他人走入佛门。印施经典、法宝的目的也才圆满达到。所以印经更要印“心”,把印在纸张上的佛法烙印在自己的心上,让佛法“活”起来,让经典发挥“功用”。
《百丈清规证义记》(卷5)中将:“刻印经典流通”形容为“兴起佛法之第一大事” 。因为,阅读经典是唤醒许多人发觉自己的错误,改造自己人生命运的第一步,“兴起佛法”即让许多人实行佛法并获得其利益自己的功效,这是每个人切身的“第一大事”。佛法存在于世间的价值即是教育众生,唯有当佛法发挥功用时,佛法的存在才有实质的意义,否则名存实亡,就形同虚设了。佛书等法宝的流传正是普及佛法,让大众认识并进而学习佛法的重要工作,也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起步工作。所以,这当然是你我头等重要的大事!
作者:黄威南
“刻印经典流通,乃兴起佛法之第一大事。”
~《百丈清规证义记》(卷5)
在素食餐馆、佛教道场,或是一些售卖佛教法物的商店的某个角落,经常都可以看见一个柜台,或是一个小书架,上面摆放着一些佛经、善书以及一些法师或居士讲经的光盘,有时也有佛像或小佛卡,以免费赠送的方式与大众结缘。对于很多佛教徒来说,一本小佛书或是一片讲经光盘就是接引他们走入佛门的“善知识”。对于已经身在佛门的学佛人来说,出资印赠和流通这些结缘品则往往被视为与他人分享佛法所带来的殊胜利益以及自己修福的机缘。
《增壹阿含经》卷一〈序品第一〉说:“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印经可以修福,这是很多佛教徒都有的观念,也是不少善心的公众人士所乐意捐助,随喜做的“功德”。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过去的“书写经典”如今已被印施经典所代替,当然,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录制讲经现场情况的影音节目光盘也是大家所乐意赞助赠送流通的法宝之一;因为符合现代人爱看电视的习惯,这也是越来越受到热烈欢迎的项目之一。
印施佛经或介绍佛法的书籍或佛像、光盘等法宝,其实即是在宣传、弘扬佛法-为何传播、流通佛法能获福无量呢?因为“佛法”即是“觉悟的方法”,佛经等法宝即是传授及教导佛陀的教诲,帮助众生觉悟的媒介。我们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破迷开悟”-破除令自己陷入痛苦深渊的迷惑,明白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奥秘。把佛经等法宝赠送给大众等于即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认识并学习佛法的机会,也是提供了一个改造厄运,获得人生幸福美满的机遇。
在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安士全书》中有一个题为“施经五福”的图表,说明布施经典可得的五种福报以及获得福报的原因,清楚地告诉我们施经得福的原理以及其运作方式。
以下即为该图表:
施 经 五 福
 ̄ ̄ ̄ ̄ ̄ ̄ ̄
一者 ┐ ┌ 长寿报 ┐ ┌ 不杀 ┐
二者 │ │ 大富报 │ │ 不盗 │
三者 ├ 得 ┤ 端正报 ├ 由诵者 ┤ 和气 ├ 故
四者 │ │ 尊贵报 │ │ 信佛 │
五者 ┘ └ 聪明报 ┘ └ 觉悟 ┘
现根据图表做一些简要的文句说明:
“施经五福”-印施经典的福报可归纳为五大类:
“一者、得长寿报,由诵者不杀故;”
第一、印施经典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在读懂了经书的内容之后生起了慈悲心,不再杀生害命-这也即是所谓的“无畏施”:消除别人的恐惧,解救其他众生的危难。一个爱护其他众生生命的人,充满爱心,内心踏实,情绪平稳,心情轻松愉快,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以及免除因为仇怨而带来伤害的因素。
“二者、得大富报,由诵者不盗故;”
第二、印施经典能得丰足富裕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在读了经书之后,接受经文内容的教育和熏陶,不再有偷盗的行为,不会起占别人便宜的心。我们知道:这样的人脚踏实地,勤奋、重实践,不懒惰,得到他人的信任,工作态度积极,人缘当然也比较好,不论工作或自己做生意,都会比较受到赏识和欢迎。
“三者、得端正报,由诵者和气故;”
第三、印施经典能得相貌端正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接受了佛陀的教育,心平气和,个性会更随和亲切。我们知道: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看起来一定慈眉善目,让人感觉美好,反之,发脾气怒骂或以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时,丑态毕露,姿势粗野,予人观感一定不佳。
“四者、得尊贵报,由诵者信佛故;”
第四、印施经典能得地位尊贵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通过经文的开示、讲解,对佛生起了真正的信心,然后依教奉行,建立良好的品德,自然受人敬爱。
“五者、得聪明报,由诵者觉悟故。”
第五、印施经典能得聪明-对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的果报,因为诵读经典的人将因此而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谓:“理得心安”-明白事理之后,待人处事更有条理,心情也就不会经常起伏不安,时常保持平静的心境,不受情绪冲动所造成的干扰和祸害,反应一定更准确、敏捷,安排事物一定更妥当。
一个负责任的医生一定是在了解药性,甚至是自己亲自尝试、体验过药物的性质之后才开出药方给病人;一个负责任的厨师,也一定会在调试过自己所烹调的食物并确定它的新鲜、美味后才会把菜肴推出供食客享用;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印赠经典者一定是在自己诵读过有关经典,实践验证所说不虚后,才将有关法宝大量介绍、提供给人,也就是说:在自己了解并确认佛法的价值后才充满信心地与人分享佛法的利益。因为彼此“分享”佛法,所以受赠者与赠送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修”:大家一起诵读、一起学习、一起实践、一起证得佛法的各种殊胜成果,这也就是为何大家都会同样获得学习佛法的真实利益的缘故。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佛经、法宝,自身当然也会沾染佛气、佛香。即使在开始时,对自己施赠的佛经、佛书不太认识,对佛教的修行方法也不太明白,日久天长,经典所在流通之处,必然也是学佛、做佛,具足行持、辩才及智慧的诸上善人聚集之处;今日供养经书法宝,助人成佛,他日必得学成之人讲经说法,帮助自己明理修行之报。
《地藏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一位善男子或善女人在佛法中种下的微小善根都可以发展成无量无边的福利。与佛法所结下的任何一个因缘,都是一个“起点”-就像一颗种子一样,虽然微小而不起眼,但是根据这份认知而运作、发展的种种心念以及言行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对于自己和众生的福利却是生生不息,无量无边的。
《地藏经》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佛像即是以绘画艺术或雕塑艺术来描摹的佛陀形象,佛经则是以文字叙述佛陀的功德,同样都是介绍及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并向我们展现佛的功德-即佛菩萨的心态、举止,或说佛的思想行为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等,提供我们观摩以模仿学习。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佛像即是我们自己未来的形象,佛经即是我们未来生活的生涯规划!前提是:我们自己是否也按照佛菩萨的所作所为,紧随佛菩萨的脚步在人生路上前进呢?
描摹佛像者自己必先观察熟悉佛的形像,并在下笔作画时融入佛的境界:体会佛的意境,感受佛的心情,细描佛的姿势,表达佛的心愿…古时有画马“变”马-因为专心画马,一门心思全放在马的身上,结果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举止动作都似马、像马!现在我们画佛时想佛,一心一意专注在佛的身上,去深入佛、感受佛,与佛相应,与佛合为一体,感同身受,不分你我:画佛就像佛、“变”佛。印赠佛像也一样:我们被维妙维肖的佛像所感动了…感动我们的是佛的慈悲、佛的亲切、佛的宽容以及佛的安乐自在。然后,我们想与其他众生分享这份感动,让大家也体会到佛的好处,接受佛气质的感染-所谓“加持”;於是乎我们用心地选择佛像,看印制佛像的图稿,检视印刷的效果…这些工作费时费力,也费神,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精力和注意力全放在佛身上,通过佛的形象去熟悉佛的一切,感受佛的一切,然后有一天,我们回顾自己,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在也有一尊佛,我们的本性和佛并没有两样,所谓“有为者亦若是”,我们只要像佛一样去努力、去付出,我们也可以承传佛的志愿,承担佛的工作。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所得福报、智慧当然也同佛-只要一直努力下去,灯传灯、福生福,可以利益无边众生。
绘画艺术的描摹如是,文字的叙述说明当然亦如是。
《地藏经》也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做任何事,都必须用认真的态度,谨慎从事、重视每一个细节。所谓:“敬业乐业”,以恭敬心服务,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珍惜:那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作品,代表的是自己的荣辱和人格,也关系自己人生的成败,能不自尊、自重,自爱吗?推而广之,印施佛经、佛像,是我们生生世世、时时刻刻不可中断的事业,我们应当依循佛在经典流通分中一再重复教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来落实在生活之中:将佛经所教、佛像所表,“印”在自己的心版上,也“印”在自己的“面”版上-通过自己的表情、音声、举止,以言语和行动表现佛的慈悲,展现佛的智慧,在工作上、生活中为一切众生服务,做最至诚的恭敬供养。人生有千种琐事,诸佛就有千种威仪;世间有万种生灵,菩萨就有万种身份示现-这才明白:诸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确确实实落实在一切时、一切处,真真确确“千处祈求千处应”,绝对永不落空。
《地藏经》亦教导我们:“…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人是社会一份子,接受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影响着其他人,我们可以被环境牵着鼻子堕落,我们也可以以自己落实佛法的榜样引导、推动其他
人与自己一起并肩进步,共同提升。所谓“国王”,即是领导。在我一身,心是国王-我们的心念领导我们的一切行仪,保持这一念与佛相应,以佛心为心、以佛念为念,对于佛法,我们才算真实的皈依:在生活中以佛法为依靠、指导。心是国土,佛法是国王,起心动念,乃至处事待人以佛的教导为依归,完全顺从佛的教诫,这是真正让佛接引自己。心念是国王,我们的身心即是国土,以佛法治理身心,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我们自己落实佛法之后,佛法的殊胜利益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出来,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见者欢喜,闻者生信心,受到影响而信佛、学佛,也就成功引导亲友和其他人走入佛门。印施经典、法宝的目的也才圆满达到。所以印经更要印“心”,把印在纸张上的佛法烙印在自己的心上,让佛法“活”起来,让经典发挥“功用”。
《百丈清规证义记》(卷5)中将:“刻印经典流通”形容为“兴起佛法之第一大事” 。因为,阅读经典是唤醒许多人发觉自己的错误,改造自己人生命运的第一步,“兴起佛法”即让许多人实行佛法并获得其利益自己的功效,这是每个人切身的“第一大事”。佛法存在于世间的价值即是教育众生,唯有当佛法发挥功用时,佛法的存在才有实质的意义,否则名存实亡,就形同虚设了。佛书等法宝的流传正是普及佛法,让大众认识并进而学习佛法的重要工作,也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起步工作。所以,这当然是你我头等重要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