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吕胜强居士:人间佛教的推广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10 04:02:58作者:正觉网
吕胜强居士:人间佛教的推广教育 本文为笔者个人成长及参与人间佛教团体草创的经验,所涵盖的也仅是「人间佛教」推广教育的一个面向,不尽然能阐发印公导师「人间佛教」的全貌,请大家指正。 民国六十九年(1980年)三月,宏印法师继六十八年台北「能仁学会」之「*轮班」后,在高雄,假心穗法师之「法雨讲堂」举办南部*轮班,以研读《妙云集》为主,当时协助宏印法师的,除了心穗法师(已往生)外还有慧瑜法师(目前在莺歌)。由于当时,学佛者并不普遍(那时一些爱好佛法者,大多不敢公开自己的信仰,不像现在,佛法「似」已成为显学,大家多以学习佛法为荣,有少部分甚且以此附丽炫耀),因此,宏印法师即找一些大学时代已学佛并曾任佛学社团干部的,来担任分组讨论的小组长,其中有:杨敏雄、黄崧修及笔者等人,南部*轮班运作的期间约为一年。 探索→微光 当时担任小组长,常须就《妙云集》销文解义、报告大要,以我个人而言,自是学力不足,也因此,激发自己精进研读的意志。虽然如此,对于《妙云集》的掌握,仍觉意有所滞,六十九年底,经由师友的介绍,请到一本民国六十七年春重版之绿皮封面《印度之佛教》(系私下刷印版),如获至宝。记得那时适得急性胃炎,但因求法若渴,并且为该书『重版前言』的一段文字:「本书予吾人对印度佛法流传之递变以提纲挈领之认识,出吾人于摸索附会之深坑,示吾人学佛之正途,免学者之枉劳,可谓开吾人眼目者,较诸一般,究非凡响。」所吸引,没想到文言本的天书,在不顾体能的情况下,于一个星期内竟囫囵吞的读完。尤其,该书增附了《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的序文,从中了解印公导师对佛法的根本信念与看法,也因『重版前言』之建议,越过了《妙云集》,追溯阅读了《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二书,藉此增上缘,渐渐对于印老思想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于全体佛法也打开了眼界;亦可谓于佛法见到一些「微光」,坚定此生不退失佛法的信心。 发心→确认「正闻、正信、正行」之方向 不久,因一次六天的教育召集,于营区内,意外看到一本「哲学与文化」(杂志名称可能记错),其中有一段张曼涛教授介绍印老思想的结语:「导师的思想,于目前虽只是潜隐伏流,将来必是一股影响佛教思潮的洪流」(原文引自性滢法师《印顺导师语录》之「出版后记」,曾当面请教性滢法师,她告诉我,当时她笔记了这段内容,但忘了书名。我则纯凭记忆,并于八十一年请示导师的信件中报告了同样的内容,以表示自己「跟随洪流的志愿」),读了张曼涛教授的结语,心中起了巨大的回响。后来为了多了解「印度佛教学派思想」,读了演培长老的《异部宗轮论语体释》,意外看到导师为该书写的序文:「中国佛教之积弱,势不可以急图……然一反积弱之病态以为治,则要有三焉:病在执理废事,应治以正行。病在迷妄怪诞,应治以正信。病在愚昧:教外之说兴而义解疏,专宗之习盛而经论晦。……此应治以正闻(深入经藏)」,一时思潮澎湃,想起了《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的序文「佛法,佛法的研究,复兴,原不是一人的事,一天的事。」;接着《成佛之道偈颂》「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之颂文也涌上心头,当下于此「发心」(前年,为庄春江师兄的《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写的序中,曾自述:「个人于一九八O年左右,阅读了《印度之佛教》等印顺导师所著有关印度佛教思想史方面的著作,获益良多,也因此才真正打开佛教之眼界,并对自己日后发愿投入护教辅教之志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更确定推动人间佛教的方向与次第为「正闻、正信、正行」三事。这也是近二十年来,自修参学并与一些法友参与草创佛青社团,投入护教辅教的南针。 参与团体(扩大型南部*轮班) 回顾民国七十年初,南部地区佛教青年在佛法教理的研习活动,一般而言是相当沉寂的,虽然不定时会举办大专佛学夏令营等短期佛学讲座,惟其对象仅限于大专学生。当时尚无一有组织、有系统,并能普遍摄受在学及社会青年的长期佛学研习班。高雄佛教堂青年会,有感于此,乃研拟规划,期使南部佛青们不再停滞于参加一些道场法会,听听讲经及随喜功德而已;更希望佛青们能深入经藏,得佛法正见进而弘法利生。七十一年四月,适逢宏印法师受邀南下演讲,青年会向法师提出开办研习班之构想,几经商议,终蒙法师应允指导研习班,同时决定以「南部*轮班」名之。同年十一月七日起开班,期间半年,每二周上课一次,每次上一整日(周日),参加者约百人左右。那时除兼任小组长外,宏印法师另指派我接洽高雄佛教堂场地之借用等事务性事宜,及与各小组长间的联系工作。南部*轮班的教学方式为授课与分组讨论合一制,课程内容以印顺导师之《妙云集》为主,每次上课均排定进度,学员们预行研读(并鼓励撰写心得报告),俟上课当日,法师先就该课程进度内容开示大要,继而学员们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再请法师作综合结论,及解答分组讨论之问题。分组讨论之目的旨在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精神,由相互问难中,深入问题的核心,不为填鸭式名相之背诵及模棱两可的一味信受;并藉此训练语言之表达能力,以为日后宏化之准备。*轮班倡导「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客观态度,以「自依止,法依止」的精神,推动「人间佛教」的思想教育,有关「南部*轮班」成立的缘起详如附件(编按:此附件共七,及文末法友的心声三篇,限于篇幅,均从略)。 「清凉文教基金会」 南部*轮班半年结业后,由于青年朋友们反应热烈,学佛的愿欲也很迫切,大家担心法友星散,大家无缘共聚切磋佛法,于是,部分干部敦请宏印法师,于七十二年(1983)年八月,在慧瑜法师的「慈苑」,创立「清凉文教基金会筹备会」(以下简称为「清凉」),继续佛法的闻思修学,并推动人间佛教的思想教育工作。当时在宏法寺开会决议:请宏印法师担任主任委员、慧瑜法师为执行秘书、郑国荣老师为总干事,我为学术组组长。 为了拟订「清凉」的精神及中心工作,我们于七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在慧瑜法师的带领下,专程赴台中「华雨精舍」礼见导师,就「这个时代的学佛青年应有的认识」及「组织在家佛教青年团体」等问题请求开示(笔者当时录音整理本次开示为「华雨精舍参访印顺导师记」,文稿已完成,但未公开)。 「清凉」的共识与精神为:考察历史的事实,由知佛法之兴盛,常有赖义学之发扬;衡诸时代之适应,则唯有佛教青年走向社会群众,方是契合佛陀人间佛教之本怀,故效法太虚大师奉献佛教之精神,基于人间佛教之共识,建立组织。 当时教内慈济机构渐多,为不使资源重迭,佛教宏化力量能分工团结,「清凉」主要推动的工作,对外为: (一)不定期邀请教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演讲。(二)资助有志于研究佛法之学者各项资具。(三)定期至公众团体及社教等有关单位访问、布教。(四)支援各佛教道场之文教活动。(五)协助社会团体推展各项活动,并随缘宏化。对内则加强组织干部之共识,定期举行佛法研习讨论会,以培养弘法人才。 「清凉」草创初期,曾邀请昭慧法师及游祥洲、蓝吉富、杨惠南三位老师做专题演讲。平时则定期举行佛法讨论会,并将讨论会报告之内容(文章),编辑为「清凉简讯」,刷印分寄会员参阅(一共办了八期);另举办了二届的「大专学生论文写作」,以提倡知识青年从事佛法的研究,优等者颁给奖学金。 「清凉」的活动,进行了三年多。当时,宏印法师已北赴圆光佛学院主持教务,慧瑜法师则受邀住锡于莺歌,会务因此出现瓶颈。后来,干部开会检讨,并于七十六年(1987)年四月十四日发出通知: 「……检讨三年多来的工作成效,答案是不尽理想的,总结的说:来会的善友们获益不多,而会务推动者,自身亦进境有限,这其中应有内外的诸多因缘。…决定暂时选择先『自修』后『外弘』的次第,希望透过较为严谨的共修计划,内自砥砺,致力于『万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扎根努力,以期日后随俟因缘继续护教辅教的弘化工作。基于此项抉择,会里订定一个研读经论原典的自修计划,期间暂订三年,共修的方向为:经论法义的探讨及掘发经论中对于净化身心及适应现代社会之意趣,欢迎有『长恒心』的同修共同参与……。」 当时,选订研读的第一部经,为《杂阿含经》(以印老编集的《杂阿含经论会编》为读本)。第二部为(印老所著)《印度佛教思想史》,由于这项自修因缘,酝酿了日后庄春江师兄《杂阿含经二十选》及《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等书的完成,也成就了我们往后宏化的资粮。因缘无常的推移,「清凉」的活动,因「中华民国佛教青年会高雄分会筹备会」的成立,于七十九年底结束。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会 七十九年下半年,「中华民国佛教青年会」(以下简称「中佛青会」)决议在各县市成立分支会,并选定高雄市为第一个试办地区。七、八月间,该会理事长宏印法师到高雄讲学时,即与当地的佛青朋友们提及此事。当时,陈议长夫人原本就有设立「光和讲堂」之宏愿,于此,亦乐意将之移充为中佛青会分会会所。经多次商议研讨,终于在十一月成立「中华民国佛教青年会高雄分会筹备会」(我与春江兄及目前正信佛教青年会的一些干部负责筹备事宜)。自七十九年底至八十年六月,曾举办多项佛法讲座、佛法研习班(如「心经讲座」及「大智度论」、「成佛之道」、「基础佛法」、「中级佛法」、「杂阿含经导读」、「中观今论导读」等研习班)及数期静坐班,并于八十年四月中旬,协助「中佛青会」在市立图昼馆举办「印顺导师八六嵩寿佛学讲座」。 筹备会原决定在八十年五月「中佛青会」改选理监事之后,正式申请加入「中佛青会」,惟因当时内政部,对于全国性社团所辖分支会,规定其「人事」及「经费」等调度权应归于总会,基于因地制宜之地域特性,及避免「分会」在实务推动上无法灵活运作等因素考量,不得不将该筹备会予以解散,而以原来的软体及硬体设施改组为「高雄市正信佛学会」(后改为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会,现已加入中佛青之分支会),并向高雄市政府正式登记立案为社会团体(宏印法师为导师)。 正信佛教青年会成立迄今十年有余,草创最初的四、五年,由于会友学佛的背景歧异甚大,知见之「共识」不足,所以团体的运作,并不顺利,笔者曾于「佛青会的运作与人间佛教的实践」(1995年)一文中反省:「回顾佛青会的创立(不论是总会或分会),并不完全是先建立在「同见同行同愿」的共识基础上,再来成立组织的。由于这先天的不足,对于佛青会在『共事』上,常有理念等多方面的扞格与冲突。」近几年来,由于宏印法师及宏法组干部在「纯正佛法」上的坚持与努力,正信佛青会已成为高雄地区宏扬印顺导师思想的道场之一,理监事及干部们也从会里所开办的课程,渐渐了解什么才是「正见」,而朝向「名实相符」的「正信」佛教团体迈进。所以在「共识」与「共事」上,有了显著的改善。 编辑教材→「妙云佛青学苑」 正信开了六、七年印顺导师思想及阿含的课程,学员的佛法基础也慢慢增长,不过因为所开的课程,大部分是零星各成段落,或属于某一主题的,所以对于印顺导师思想之整体把握,仍嫌不足。想起当初成立佛青会的重要任务—―「培养青年弘法人才」,似也因缘成熟,为了佛法的薪火相传,不能不有系统性的规划考量(在此同时《妙云华雨的禅思―—印顺导师止观开示集录》正在草拟中)。笔者即与春江、崧修两师兄研议,并向宏印法师建议:希望能成立一个三年一期的短期学苑,以「闻、思、修」为次第,把印顺导师的思想,编辑成教材作有系统的介绍,并且组成教学团,以三年一阶段,作六年二循环的尝试。以上即是「妙云佛青学苑」成立的最初构想,而「正闻班教本」、「闻思班教本」及「妙云集导读(教本)」,也在这个因缘下产生。各阶段课程规划重点:(一)「正闻班」(20节):以佛教史概要(4节)与佛法法义概要(16节)——缘起法为主轴。目标是:使参学者对佛法有全盘性的鸟瞰(得要),从「正闻」中培养独立思惟的能力,敢于质疑,进而能分辨法、非法,以确立正见,并渐次落实佛法的实践力。(二)「闻思班」(27节):以「佛法」及「大乘佛法」(主要为大乘三系)及菩萨道的实践为主轴,作较深入之探讨(由「得要」渐次「深入」)。培养「如理思惟」的能力及人菩萨行的「增上意乐」。(三)「妙云集导读班」(15节):依据印顺导师「佛法一切圣典的集成,只是四大宗趣的重点开展。在不同适应的底里,直接于佛陀自证的真实」(《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878)及「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佛在人间》p.29)之开示,以「四悉檀」作为「妙云集导读」教材编辑之架构。目的是为提供初学者研读《妙云集》的前方便,避免因《妙云集》的内容较广,使初学者望而却步。(有关创设「妙云佛青学苑」的缘起,及以上各种教本的编辑说明,详如文末附件。)「高雄市正信佛青会」的推行情形为:(一)1998年七月完成「正闻班」课程,学员计100位。 (二)1999年九月完成「闻思班」课程,学员计61位。 (三)2000年五月完成「妙云集导读」课程,学员计50位。 学团的成立(人才培养) 「妙云佛青学苑」在高雄正信,开了三年的课程,分别以「正闻班教本」、「闻思班教本」及「妙云集导读」为教材,上半年上完课,下半年则组成读书会复习上半年课程(由原来的讲师主持)。读书会是采分组讨论,每一组有二位组长,组长是从上半年课程,心得写作较优异的会员中选出,除均经本人同意外,且大多有意愿未来担当宏法的工作(分组讨论的构想来自「南部*轮班」)。在分组讨论中,确实看到了小组长们在独立思考、深入问题、缘起思惟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以下资料由庄春江师兄整理提供) 由于佛法的因缘,大家长期互相切磋讨论,法谊友谊日深,在春江师兄的提议下终于组成「学团」。1999年12月成立,一方面作为「思修」阶段的实验(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尝试建立长远的修学团体。

初时成员有15位,目前16位。学团第一阶段(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的活动为:(一)找自己关切的主题作思惟,并将过程与结果在学团中报告、交流、讨论。(二)基本要求:报告人作30-50分钟的报告,要有书面大纲。讨论时,正、反意见尽可能详明理由与根据之出处。讨论会主持人,由上一次读书会报告人担任。主持人负责人数之掌握、时程之变更联系、秩序之维持、讨论会时间之控制。(三)限学团内的成员参加。(四)完成报告之题目为: 人间菩萨之理论与实践 、 解脱道与菩萨道 、 「苦谛」之研究 、 《杂阿含经》〈道品诵〉心得 、 福慧资粮:在家佛弟子修行的现代观点 、 佛使比丘缘起思想的反省与探讨 、 青年佛教精神与人间佛教的推行 、 「人间佛教」的推行需要「青年佛教」的精神为动力 、 快乐人生——从十二缘起看解脱下手处 、 浅谈业与报 、 非信不可? 、 谈「西方净土」信仰历程 、 「本生故事」释疑 、 人间菩萨道的展现与实践(以慈济菩萨行为例) 、 知苦与修行 、 缘起的浅思 。(五)「学团」成员心得参考: —均超越基本要求的书面报告。 —普遍感受到的压力与伴随来的成长。 —知不足处。 —厘清问题:少了一分迷惘,多了一分信心,对修学有增上作用。 学团第二阶段的课程自2000年12月开始,以《中观论颂讲记》为素材,至2001年3月初为止共进行了六次七品。 薪火相传 回顾二十年来,笔者与崧修、春江成长的历程(学员→小组长→宏法组干部→讲师→社团理监事),深深感受师友间相互增上的力量,也对导师所说:「中国佛教之积弱,势不可以急图」(当然包括佛法、佛法的研究与复兴、佛青的培养)有切身的感触。人才的培养,是无法一蹴而至的,所以对于「学团」的因缘甚为珍惜。最难得的是,有人愿意「踏着前人的路」,一起为「人间佛教」的宏远大道尽一分心力:正信佛青会现任副会长(原为宏法组组长)吴世全师兄、宏法组长郑健师姊及宏法组副组长魏志坚,他们都是参与「正闻班」、「闻思班」、「妙云集导读」三班的小组长,目前亦是学团之一员,他们的发心让我坚信导师五十年前有力的声音:「然使有少数大心者出,能坚其信,广其闻,充其行,则于悲智兼大,净化人生之佛法,必能有所益。」(《异部宗轮论语体释》序)也印证了笔者当年发心的方向――「正闻、正信、正行」。愿与大家共勉! (本文为2001年3月31日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之第二届「人间佛教薪火相传」学术研讨会议论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