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就大乘菩萨道与道友展开之争论一

发布时间:2024-08-26 04:03:19作者:正觉网
就大乘菩萨道与道友展开之争论一

道友:如来与阿罗汉同等解脱,佛在无佛法时期自觉觉他,有佛法解脱为声闻阿罗汉,菩萨为在世佛授记的巴拉密不圆满的凡夫,菩萨没有能力度,只有佛和阿罗汉能叫度。说阿罗汉不如菩萨、阿罗汉只管自己,都是大乘佛教对原始理论的贬低

吾:自觉已圆,而觉他者,如来应世;己未得度,而度人者,菩萨发心。道友:发心和能力是两个概念

吾:这就是大乘菩萨道的真正精神所在,舍己为人,并且是全部身心的投入,绝不考虑自身,真正做到的话,本身便是“无我相”的体现,一念之间便可超出修行人毕生难以企及的“无心”之境。至于是否有能力?那也不是绝对的,六祖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具足万法”,要知众生本身就是佛啊,悲愿的力量是真正不可思议的,

道友:然而,喊喊口号还可以,发心、发心,菩萨道的精神直接导致了佛教从正法走到了像法,从无我走到了神我,从名义上的独神走到了真实意义的多神,完全沦为多神教。舍己为人,己尚不得,何以为人。自己还没圆满,把众生都带入了像法。

吾:佛代表高坐庙堂如如不动者,阿罗汉代表在庙堂中道德高隆的苦修者,而菩萨代表在庙堂之外的红尘中随波逐流,拯救苦难者,凡不惜身命,舍己为人,忘掉自身者皆是菩萨中人。自己身命尚且能舍弃、能放下,世间之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吗?要知“吾之有所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就是菩萨道,不在禅定功夫上求解脱,只在心地上下功夫,是自度度人的无上修行之路,非是简单的有神论,以及简单无神论!

道友:度,将人从未离生死的的此岸度脱到离生死的彼岸。自己尚不解脱,巴拉密尚不圆满,怎么去度别人。只有佛和阿罗汉才有这个资格,吾:所谓神通再大,不敌无常,即便佛也度不尽所有众生啊!而众生一念回头便是彼岸,所以菩萨要与众生同入苦海,在苦海中用种种方便相劝众生回头。道友:而度脱众生者,唯释迦正法吾:菩萨道何尝不是释迦正法道友:怎么证明?是原始理论有承认?还是大乘理论有结集?一个自称大乘,说谤佛谤法下地狱,然后说原始理论是下贱乘,阿罗汉是焦芽败种的理论,是释迦理论?吾:还是那句“法无高下,应机则妙”,佛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当然不排除佛经翻译之初,将别派诸如拜火教、尼摩教等经典一并收录了过来,但这些经典之间绝对没有正确与不正确之说,只有相对的究竟与不究竟之别,因而读经时要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所谓焦芽败种之论,是要修行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吧,

道友:释迦正法本有千年,因阿难三请让女人出家学法,释迦制定八敬法约束比丘尼,但因此使正法减少五百年。而到正法隐没之时,伪宝像法出现,按时间,正是大乘兴起前后。吾:所谓正法、末法是以佛教这个宗教性来讲的,若依大乘佛法来讲,是不存在所谓正法、末法的,因为佛法是无所在、无所不在的,释迦以前不减,释迦以后不增,如灵云睹桃花悟道,楼子和尚因偶然听到的一句歌词悟道,也并不需要什么佛经、佛法,因缘时至自然开悟,与一般意义上的正法、末法无关。道友:度,从来不是释迦去度,阿罗汉去度,而是释迦有能力有资格去度,阿罗汉有能力有资格去度。能度人者,为觉悟解脱释迦正法之人,巴拉密未圆满者的介入,佛教进入了像法,伪宝出世,正法隐没。帮忙帮忙,越帮越忙。

吾:这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的“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阿罗汉是属于立于山顶高高在上被众人景仰的,而深入红尘苦海的都是菩萨众,他们随顺众生,与众生做同样的事,经历同样的生死,但在这个过程中以种种方便随缘教化众生,此即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都是以身教说法,甚至“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他们的法音,有大慧根方者能知晓。

道友:释迦始终,只自立大乘,不指出小乘,虽定法内外之分,也恪遵摒弃外道法之论,正法虽名义上如同独神,但实为世间修行之法;菩萨道自大,自立大乘,还要贬原始理论为低劣下贱之法,虽口说内外有别,但实则容外道于一身,虽取消释迦独神之名,但开启了多神之论。

吾:所谓外道,心外求法皆为外道,所有有为法都可以归类为外道,而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也同时是世上任何修持法门所避不开的既定路线,并非哪一家所专有。世尊出家之初不也是遍学外道法吗?那是他后来成道的助道与根基,事实上,佛法本身就是融合包括外道在内的一切法于一身的大成者,只有彻悟菩提才是佛法所独有的,佛法与外道法只有修到最高处时才会产生分路,阿罗汉不也是分有学位与无学位嘛,道友:释迦学外道法为何舍弃外道法?因他认为外道法不是真正解脱,所以才有皈依佛法不得皈依外道,学习外道之说。如《佛遗教经》及《律藏》记载:“咒术仙药、占卜吉凶、仰观星相、结好贵人皆不得做,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要以戒为师。”、“不会教门下修火祭祀,燃神烧指”,以上都是释迦明令禁止的。吾:世尊当年学外道法的确是知非即舍,但他的舍是建立在修成功之后,认为不够究竟所以舍弃,而不是一开始就不去学,当然《律藏》中那些都是世间法,与出世法是背道而驰,容易影响到修持的精进,所以立戒禁止,但戒并不是终极目的,所谓戒定慧,到达定的成就时就自然不再需要戒,此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并且到这时绝对允许学这些,而且是必须学,若不学何来度人的方便,此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也同时是菩萨道的精神,为众生而学。

道友:然而在律藏及经典中,这些已经是明令禁止的,释迦对于咒术还有一个称呼:畜生明。释迦的确不是在开始就舍弃,因为开始它本身就是婆罗门教的人。而于此,释迦也没说什么方便,有何方便,方便来方便去,不就方便成像法了么吾:戒律的设立是为因地上的初修者而设的,而修持有成的果位中人是不受限制的,对于他们是无可无不可的,这便是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的真见性者,即便上阵杀敌,也始终不离清净中。道友:阿罗汉分四果,但最终也入无余涅槃,巴拉密圆满。菩萨皆无三明六通,直至巴拉密圆满至阿罗汉。吾:但菩萨也分十地菩萨各个果位,最终成就与大阿罗汉相等同,不过从红尘中修来,如火中种莲,更加困难而已。道友:十地菩萨是大乘的理论,等什么时候证明了大乘理论的根据再用来做论据吧,大乘的理论看似宏大,实际上都是无根浮萍。如果大乘不造十地菩萨论,如何推翻原始理论。吾:佛法只有一乘,并没有大小乘之分,那是后世弟子们强行分开的,至于来历出处是历史学考证上的问题,与佛法没有必然关系,况且总是将大乘经典一概拒之门外,本身就有失公允,而凡是从教理上分析,符合佛法真义的,就不能简单以历史考证的未知问题,就冠以“伪经”头衔。

道友:(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句话本就是禅宗所说,透着大乘理论并不稀奇。阿罗汉并不被敬仰,能度脱众生的只能是阿罗汉,菩萨作为巴拉密不圆满之人,在圆满自己的巴拉密,去帮助别人很正常。至于说什么方便,释迦在世说法四十九年,处处怼着婆罗门,即便是在最难的时候,但有过一丝方便么?至于“以何身得度者”之论,不过是大乘菩萨道的神话。自称大慧能知,不过融入外道的像法而已吾:罗汉道自修者也,菩萨道渡世者也,度众生不是在山里面住茅棚就可以的,还需要入世到红尘中来,而一旦入世就是行菩萨道,因而罗汉道与菩萨道之间难以找到明显的分界。至于圆满与否?成佛以前的众生便不需要度了吗?譬如你朋友现在急需用钱,不能等到你发财之后才去救助,救助需要的是雪中送炭。释迦不会说婆罗门不对,只会说不够究竟,还需更进一步。而出自《法华经》的经文是不需要怀疑的,至于来历出处是属于考证上的事,反过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佛绝对没有说过,这个祖师们早已做过分科判教的工作了,在教义上是没有问题的。

道友:阿罗汉自修圆满后可度人。菩萨道本身就没有正根,菩萨道一切立论的根源都没正,只是渲染自己多伟大,但一直在虚化自己的来历。菩萨都没有度人的资格、和能力,如何去度。二者区分就是一个有资格有能力,一个没资格没能力。佛法在世就没有能成佛的。吾:成佛如何成?度人如何度?成佛需要自证自度,不是别人给予的,别人最多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度人也不是直接给他以佛果、罗汉果,而是引导他发菩提心,指引他正确的方向。譬如自己明白了方向虽然没有到达,但也可以指路给别人,这样先人后己,甚至忘掉自己本身就是修行正路,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没有绝对的资格与能力之说。道友:成佛者,无佛法时期自觉觉他的大阿罗汉;闻佛法即是声闻,最高就是阿罗汉,度人,必须由巴拉密圆满的解脱者才有资格。解脱不是别人给的,没错,所以何来接引保佑,释迦是从来不信这种所谓的巧善方便。度脱,自己尚且不知路,拉人一起走,走着走着不就上了像法了么

吾:成佛之路虽是三大阿僧祇劫,但资格高低不是绝对的,学佛第一个便要“莫轻初学”,所谓初发心即成正等觉,这便是发菩提心,大悲愿力的不可思议,不能以世俗的常理计度。道友:这个比方不恰当,朋友急需用钱,却不是度脱生死大事。如救人一命,不要说菩萨,就是未被在世佛授记的凡夫也可去做,但面对“从未离生死的此岸度脱到离生死的彼岸”,则非巴拉密圆满的阿罗汉不可,菩萨则没有这么能力。吾:所谓度脱生死彼岸,也不是阿罗汉能代替的,那绝对需要自度,否则世尊在世时不应再有凡夫众生。而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徳相,只要一念回头便是彼岸,所谓度如幻众生,能力也只是相对的,这就叫不可思议。

道友:出自法华经的原文才需要怀疑:1.此文来历为何;2.此文诽谤原始佛法几阿罗汉;3.此文给提婆达多洗白,编造神话;4.不允许修咒,还要修咒;5.释迦不许火供烧手,此经偏要宣传。佛教哪位祖师论证出此经是结集而来?经中理论为何是释迦自己打自己脸?吾:所谓抱本参禅,法华愣严,凡是有大成就的祖师都是大力弘扬法华的,其地位不容怀疑,而风格类似于庄子,通过寓言说事,是最究竟的一乘大教。道友: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学的大乘理论,学印度教的还说释迦是毗湿奴的化身,将不敬天神的人引向地狱,佛教不过是下智,只能看见有相的下梵,无形无相无属性的上梵佛教遥不可及了,而佛教也的确被印度教论败,所以,佛教徒都应该去学四吠陀、奥义书么?吾:所谓天堂地狱之说,不过人天小果,真正修行人不惧下地狱,不羡上天堂,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当下即是、当处即是,无处不道场,无刻不修行。而所谓的大成就是真正道德上的成就,不是名气上的成就,不是谁占的地盘多谁成就大,真正佛法是脱离开宗教性质的存在,你所说的只能算是佛教,不能算是佛法,而被印度教论败,也并不是佛教本身的败,而是代表佛教的人输给了代表印度教的人,只能算是缺少了可以振兴佛教的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