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十年学佛心灵得到净化

发布时间:2024-04-22 04:00:31作者:正觉网
十年学佛心灵得到净化 十年学佛心灵得到净化(摄影:@海琳)

文/天香

转眼之间,我学佛已经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对佛法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变成一个听经闻法、读诵经典的佛教信徒,还归依佛门成了真正的佛弟子。回首十年的学佛历程,佛法给我带来了诸多人生改变。佛法不仅让我学会了善待他人,也让我学会了以慈悲宽容之心待人,更重要的是信佛学佛培养了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每当回想起十年学佛历程,我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我知道,如果没有佛法对我的滋养,可能我现在还处于迷茫之中呢。

十年前的春天,我由于婚姻遇到了挫折,情绪非常低落。为此,我变得非常悲观,常常封闭自己,不愿跟别人接触,每天过得非常压抑。有时甚至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觉,而到了白天又变得萎靡不振。渐渐地,我感觉到我自己的性格变得有点古怪了。我感觉到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危及到自己的未来生活。于是,我告诫自己一定要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过一种充满生机的生活。但是,要想一下子从低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尝试著多与好友交流思想,寻求他们的帮助;也曾在极度失望之中,去看心理医生。虽然在与他们相处时,暂时摆脱了思想上的痛苦,可是,待到我一个人独处之时,却又感到十分孤独。曾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在为改变自已而战,但都收效甚微。

百般无奈之中,我想到了到寺院烧香拜佛。心想,烧香拜佛兴许也能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在一个星期天上午,独自一人来到离家不远的西园寺去烧香拜佛,心中默默许下自己的心愿。在大雄宝殿烧过香之后,我又来到被称为江南最大的五百罗汉堂。在罗汉堂中,我缓步瞻仰了面目各异的五百罗汉像。还看到在电视剧中广泛播放的济公塑像。当时感到佛教除了那些神圣之处外,还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

参观过五百罗汉堂之后,我沿着寺院的走廊转了一圈。在佛学墙报前,我停了很长的时间,认真看了佛学文摘中所刊录的佛教故事和佛教常识介绍,觉得很有哲理。看过佛学墙报之后,我想了很多……然后,我又到寺院的放生池边走了一圈,看著池中悠闲游动的各种鱼类,觉得自己活得是那样的不自在。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寺院周日对居士弘法的教室旁。当时教室内坐满了听经的居士,我站在边上看了看。一个居士站起来对我说:“你想听法师讲经吗?可以到教室里面去听。”我心想,反正自己也没甚么事干,不如去听一会儿。我清晰地记得,那位法师当时讲的是佛教与人生的内容。他讲到了佛教与现实人生的关系,讲到了佛教与心理治疗,讲到了佛教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我当时听得几乎入了迷,他所讲的内容正是治疗我心病的良药。听过讲座之后,我心情舒展了许多。

此后,每逢周日,我都会到西园寺去听经。听经之后,还从佛经流通处选购一些佛学初级的经典在家中阅读。随著对佛教知识了解的增多,我发现佛法不仅是一种理论和信仰,而且还能解决很多现实人生的问题。从学习佛法中,我原来的悲观失望的情绪得到很大的缓解。心情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了,对人说话也有了笑脸。对学佛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不久,我归依了佛门,成为一名正式的居士。并经常在双休日和佛菩萨圣诞等佛教节日到寺院中做义工,以便为佛门多做点事,来回报三宝的恩德。我觉得在寺院中,我的心灵才真正找到了寄托之所。我的心也因为信佛、学佛而安静坦然。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除了为寺院做一些事情之外,还经常跟随师父们一起做晚课,从中感受佛寺法会的庄严肃穆。有时,还跟在师父们一起参加念佛修行活动。在寺院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家园,在修行中消除了内心的烦恼。

在参加寺院共修的同时,我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近年来,我先后读诵了《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百喻经》、《地藏经》、《药师经》、《法华经》、《楞严经》、《六祖坛经》以及四含经;阅读佛经之外,我还阅读了佛教的许多论著,如《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百法名门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同时,我还阅读了很多高僧的传记,如《五灯会元》、《高僧传》、《宋高僧传》、《虚云和尚年谱》、《印光大师文钞》等。通过阅读经典,我不仅明了了佛教的教理,而且还能运用佛教思想来指导自己修行,为别人和自己解决很多现实人生问题。

在阅读高僧传记的过程中,我深深被高僧大德虔诚礼佛的德行所感动。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历经千辛万苦,为法忘身,在佛教史上树立了一座座丰碑。如西行求法高僧法显和玄奘大师,为求法,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高僧鉴真为将佛法传到日本,百折不悔,六次东渡,甚至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唐代高僧无著文喜禅师虔诚朝拜五台山,感得文殊菩萨点化;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朝五台,感动文殊菩萨为其送供。每每看到这些高僧的事迹,我总会感动得热泪长流。

在高僧事迹的影响下,我发愿朝拜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这几年,我利用假日的时间先后朝拜了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等名山,并三步一拜朝礼了普陀山。除了普陀等四大名山之外,我还朝礼了国内一些以道风或禅风闻名的寺院。如苏州灵岩山寺、扬州高旻寺、云居山真如寺、莆田广化寺等许多寺院。每到一处,我都虚心就我遇到的佛学问题向法师们请教,都得到圆满的回答。在朝拜名寺古刹的过程中,我还请了许多渴望拜读的佛教书籍。回到家中,在闲暇之余,我会泡上一杯清香扑鼻的菊花茶,细心品读这些佛教经典。沉浸在法喜之中,忘记了劳累和烦恼,感觉无上清凉。学佛不仅使我有了真正的佛教信仰,而且也改变了我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提升了我的思想修养。

我认为经过十年的学佛,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

首先,学会了善待他人。在学佛之前,我甚么事都喜欢先为自己考虑,对其他的人漠不关心。有时即使别人有求于我,自己即使有能力帮助他人,却还是不热心帮助别人。通过学佛,我知道了佛法劝人以十善业来对待他人,以四摄法来劝导众生信奉佛教,以布施来救济众生的贫苦,以慈悲心来对待众生所遇到的各种痛苦与不幸。通过这些佛教知识的学习,我的自私心理得到很大的改变。我不仅开始关注亲朋好友的需求,而且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

其次,我学会了忍辱宽容。在没学佛以前,我对那些曾经对我造成伤害或者背后诽谤中伤我的人,常常会毫不留情的以牙还牙,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言行付出代价。如此,自己才会感到稍微舒服一点。但是佛教的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都劝告信佛之人,一定要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别人。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经常行忍辱的苦行。他为了救拔众生的痛苦,曾经不惜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外道听说佛陀说法吸引了大批信徒,心中很不高兴,便对佛陀骂声不止。但佛陀并没有与之对骂,待到外道骂完了,佛陀便以比喻来说明问题。佛陀说:“当你送别人礼物时,别人不接受,礼物是谁的?”外道说:“是我的。

”佛又说:“你辱骂我,我不接受,自然也是你的。”外道哑口无言。弥勒菩萨是佛教中忍辱宽容的代表。他面对别人的辱骂殴打,他非但不还手,还会以平常心来对待恶意攻击他的人。他展现给人的是大肚能容,慈颜常笑的形象,意在让我们在面对他人的人身攻击之时,应当学会忍辱宽容。

历代祖师也认为,作为一个佛子应当具备的品格,忍辱宽容是与人建立友善关系的基础。《百丈禅师警训》中,百丈禅师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学问以勤学为入门。语言以减少为直截,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在《高僧传》中,有很多高僧都是以忍辱宽容的行为受到后世的赞叹。这些高僧不仅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各种痛苦,而且还能够宽容那些曾经恶意伤害自己的人的各种过错,从而最终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从佛菩萨和历代祖师的忍辱宽容的事迹中,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有人说我的是非传到我的耳中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报复别人,而是若无其事,不予理睬。天长日久,这些曾经中伤过我的人再也不说我的不是了。我与人的相处也更加融洽了。

再次,我还在学佛过程中培养了知足常乐的思想。贪嗔痴三毒是障碍信徒修行的最大障碍,其中贪心居于首位,因为贪心,很多人会不惜劳苦,到处奔波;也有的人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佛陀住世时,一直强调为佛弟子一定要少欲知足。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够生活得乐观开朗。佛教经典中也有很多因为贪心而受到报应的故事,劝人要去除贪心。

从佛教少欲知足思想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以前的我,对于物质利益,常常心无厌足。因为这种心理,在别人心中常常没有好印象。现在我从来不会再去与别人比较,只是在尽自己的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虽然自己过得并不富足,但是我的生活平安而稳定。在这种平淡的生活中,我时常在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不仅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且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拥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在我周围,经常会有很多人关心我,我感觉到自己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我想,当一个人对各方面的贪求减少时,他就常常感受到知足所带来的乐观心态。

十年的佛教熏染,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使我的人生观得到很大的改变。通过学佛,我学会了善待他人,养成了忍辱宽容的品格,形成了知足常乐的思想。对人对事,我都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在今后的学佛生涯中,我将认真将所学到的佛法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学佛所带来的益处。(来源:香港佛教月刊602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