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祆教神楼

发布时间:2024-10-03 04:04:33作者:正觉网
●全国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  ●为何一度被称作三结义庙?  ●24个千斤顶抬高地基1.5米?
  在金庸著名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一身奇异武功的张无忌和心机深重的朱元璋所在的“明教”,其前身就是来自古波斯的“祆教”(“祆”音“xian”,同“仙”)。历史上,朱元璋手下确实有一部分明教徒随他一路征战,小说中的“明教”最后也演化成一个276年的封建王朝——大明帝国,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山西介休,有一座与“祆教”密切相关的祆神楼,早在朱元璋之前的宋代,即闻名于世。  祆神楼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端,是国内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因独特的建构和非同寻常的经历,其1996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为“三晋三大名楼”。  感恩白袁 宋代重臣建名楼  从省城太原市出发,经大运高速由介休出口进入市区,在三贤大道前行两公里调头前行不远,路边一处雄伟高大的楼阁式建筑,颇为引人注目。这处建筑,便是享誉国内外的祆神楼。11月27日,记者来到此处时,祆神楼建筑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在修缮中。  祆神楼系北宋名臣文彦博为纪念祆教而建,后到明代,一知县为保护该楼,在其基础上建造了一座纪念“刘关张”的新庙,被称作“三结义庙”。在当地,祆神楼俗称玄神楼,它既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又是顺城关大街的过街楼,设计精巧,结构奇特,是我省木构建筑之精华、明清楼阁式建筑之典范。  楼旁清代古碑记载,祆神楼为北宋“文潞公”特为“祆神”所建,“其初,非三结义庙,盖宋文潞公为祆教建耳”。“文潞公”即文彦博,介休人,为北宋名相。据史载,他“崇儒术,重礼仪”。“祆”为“妖”之古体字,清光绪间邑人李敦愚指“祆”字乃“妖”字之讹,并以玄、祆同音,断定玄神为祆神。  这里所说的祆神,为祆教中的火神。祆教也称拜火教,公元6世纪后从古波斯(今伊朗地区)传入我国,专为“胡僧顶礼之所”。唐代多建庙祭祀,宋元时偶有残余。  介休市祆神楼文管所所长孟维亮告诉记者,根据当地传说和《平妖传》记载,北宋年间,文彦博曾率部镇压河北一带的农民军起义。几番征战下来,文彦博始终未能平乱。后来,一位名叫白袁的“得道仙人”主动请战,出谋划策平定了这次起义。为感谢白袁,文彦博回到老家介休后,特地为这位信祆教的“仙人”建庙,取名祆神楼。但白袁自恃有功,放荡不羁,用今天的话说,好色,来到介休后“生活作风极差”,当地百姓不堪其扰,将他告到了文彦博处。可是,文彦博感恩白袁,也没有好的惩治办法。最终,此事被“能人”告到观音菩萨处,观世音菩萨使出神通,将白袁压在了祆神楼下,从此介休百姓才得以安宁。  传说归传说,但祆神楼的过街楼和戏楼之间,至今还有一男一女塑像。当地人说,这位“仙人”白袁本就是集男女于一身,“所以难免有作风问题啦!”  更名护庙 一时避祸传千秋  祆神楼除俗称玄神楼外,也称作祆神庙,是一组古建筑群。其坐北朝南,分祆神楼、献殿、正殿。祆神楼本身又分为过街楼、戏楼、山门,是个三位一体的奇特建筑。而献殿、正殿等,即为明嘉靖之后所修的三结义庙。  祆神楼外观重檐四层,其内则为两层。该楼下层空阔,上层用平座加栏杆,屋顶为十字歇山顶。整个建筑,重檐下三面均有一抱厦。抱厦顾名思义,为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  祆神楼的独特,不止其三位一体的“抱厦”结构,还有分布于楼梯内外的众多神兽图像。据考证,介休市祆神楼初建于北宋。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伯勤在他所著的《山西介休祆神楼古建筑装饰的图像学考察》中提及:北宋初年,祆祀列入新朝祀典,山西的泽州、潞州、河东等,均有宋太祖祭祆的记载。其时,汴梁、扬州、镇江等地也均建有祆神庙。但到明嘉靖年间,祆教成了朝廷明令禁止的宗教,全国各地的众多祆神庙相继被毁。  介休市文物局局长裴卫东介绍,当时任介休知县的王中正,是一位少有的有识之士和开明官员。一边是朝廷的督促,一边是古迹遗存的保护,看到一座已经历经800多年的建筑就要被毁掉,王中正思虑万千,终于从流传久远的传统宗教中找到了折中的办法。

他不动声色,命人在祆神楼后另行建庙,对该楼却不闻不问。不久,一座纪念“刘关张”的新庙建成,他为所建庙宇连同祆神楼一起取名“三结义庙”。  历史上,祆神楼面临的天灾人祸不止这一次。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祆神庙毁于大火。次年,当地对楼体开始重修;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结义庙也得到重修。1973年,祆神楼的戏楼塌毁,介休政府组织祆神楼工程领导组,拨款两万元进行支顶排险。1974年,祆神楼东檐柱遭到撞击,抱厦下沉。此后的几年中,祆神楼三结义庙被山西人民出版社纸库占用,1978年移交县新华书店。同年,当时的介休县新华书店以3.6万元被卖给县拔丝厂。万幸的是,人们在庙内修建办公楼时,被时任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颔发现并制止,经介休县委调解,又以原价被收回,祆神楼、三结义庙又一次得以完整保护。  现在祆神楼建筑群,大多为清康熙年间重修所留。尽管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变故,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祆神楼,还是保留了很多北宋时的建筑风格。这些,从祆神楼的诸多建筑雕饰上可见:楼的西面顶层木结构横梁上,两面均可看到雕琢精美的牛头天神图像。栩栩如生的头像,有耳有角,是典型的祆教崇拜物。在祆神楼戏楼的横梁上,也有刻得精美绝伦的牛头像。探访中,介休市文物局工作人员秦明、祆神楼文管所所长孟维亮不止一次谈到,介休一带琉璃众多,享誉海内,在祆神楼屋脊上一排排红黄蓝绿的精美琉璃构件中,几位人物造型看上去特为别致,细看就会发现,这些人物其实不是汉人,而是身着胡人装饰的祆教徒。  开明知县王中正,在皇朝禁令下作出的重大抉择,不仅为我国保留了一座至今国内绝无仅有的古建,也为现代人研究祆教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了活化石一样的实物。  抬高地基 沧桑古建展雄姿  祆神楼和其后的三结义庙,历史上多次重修,但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戏楼塌毁,抱厦部分下沉,加上该楼西北角二层檐塌毁,周围地面因城市建设一再抬高等,祆神楼到了不得不修复的关键时候。1984年7月,在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沈竹、原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正荣以及众多人士的呼吁下,祆神楼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谈到这次维修,孟维亮至今感到骄傲:上世纪80年代初,祆神楼周边的地面已经高出楼基一大截。为了让这座珍贵的文物不被雨水等侵蚀,介休方面经专家论证后层层上报,决定对祆神楼整体抬高1.5米。  古建被整体抬高,在今天不是什么新鲜事,技术上也不是难事,但在那个年代,在介休还是不敢想象的事。现在的建筑抬高、平移等,依靠的是精良的技术,精密的仪器,祆神楼的移动,则主要靠的是千斤顶加枕木。  事前计算好整楼的尺寸、重量后,施工方在省考古所等的指导下,将祆神楼用钢结构牢牢锁定。之后,24个千斤顶从祆神楼24个支柱处按照统一号令,同时介入其底部。24个工作组,加上各外围团队一切妥当后,指挥员每喊一次“一二三”的号子,大家便将千斤顶按下一次。每顶一次,专业人员立即绕楼仔细查看,确认没有任何损害后,再进行下一次顶升。单单靠千斤顶,显然不能完成1.5米的顶高距离,为此指挥部事先准备好了经严格测量过的铁路枕木。一个枕木高10厘米,待千斤顶顶到适合的高度后,将枕木垫入楼体底部,之后再重复千斤顶的作业。一点一点地提升,一点一点地查看,一点一点地支撑……耗资100余万元,坚持近两个月,楼基终于露出了“地平面”。此后,施工方又用同样的方式,将周边的建筑一一顶升。  这次的整楼顶升工程,一时间在国内被传为佳话。以后的几年,按照统一的部署,祆神楼、三结义庙等相继被维修,千余年的古建恢复了往日的雄姿。1996年11月20日,基于祆神楼的宝贵价值及历史意义等,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祆神楼正在新的维修中,介休市市长王怀民在采访中谈到,这次维修,一方面是将祆神楼存在的各种损坏进行彻底的修复,另一方面,则是按照历史的真实,将原来祆神楼一侧的文潞公祠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全面恢复。另外,从市区东的祆神楼到市区西的后土庙,明清时期曾是一条最繁华的街道,这次维修将重现明清一条街昔日风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