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念“死”而修

发布时间:2024-11-06 04:03:40作者:正觉网
念“死”而修

下士道的第一部分,宗大师就为我们开示了不念死的过患与念死的胜利。不念死的过患有四:一是不死的错觉,导致生久居此世之心,把追求现世快乐作为人生目的;二是将学佛作为生活点缀,善行夹杂恶趣之因,成就的仍是凡夫心;三是将生命耗费在欲望的生活里,拖延懈怠,不能精进修行;四是为求现世圆满,易引发、滋长贪嗔痴,造种种罪业引入恶趣。每一点,导师都在引导我们进行观察修,实在是耐心之极。我简要理解为:一是久居此世,追求世乐;二是修行力弱,且杂恶因;三是拖延、懈怠,不能精进;四是背甘露法,引入恶趣。

我现在就第二点进行分享。

关于第二点,导师从两个方面来开示,一是修行没有力度,二是夹杂世俗心,善行的纯度势必很有限。导师说,把学佛作为生活的点缀,耽著于现世,心就没有办法从世俗心中走出来,修行就没有力度。这个道理是可以明白的,“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在无始以来,每个人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发心都是不知不觉,至多只是后知后觉。我们粘著在凡夫心的百样串习中,要做到修行有力量,很难,就像要脱离地心引力那般难。除非,真的看到自己生命的过患,时常生起如救头燃的修行之心。

那么,我执著现世生活吗?修学近五年,《略论》也开始学第二遍了,我确定自己没有把学佛作为生活的点缀,可以肯定自己对世俗生活没有那样强烈的贪著了。但是,没有执著了吗?其实不是,我还是凡夫。

我从衣食住行来观察。

好像对衣著、外貌,我没有以前执著了。虽说不像以前再去买名牌,不会从头到脚,衣服、配饰、香水,一定得一套一套的,但我还是会执著,自己穿的衣服在那个场合是不是更加合适,甚至偶尔还会冒出念头:我觉得这个衣服很好看。这种凡夫的遍计所执,实在可怕。

这几年,我不化妆、不做美容了。可是,前个星期有一天,法戎说我这几年因为休息不好,看起来老了10岁,也长了很多白头发。我围着他问了10多分钟,是不是真的。我放不下。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的心还是贪爱自己的外表,我没有在“触”的瞬间守护根门,没能“断”,然后就“受”“想”“思”。我没有学会观无常,没有学会接纳自己身体的无常。

好像我并不挑食,也不贪吃,但是,我会执著吃的菜里面是不是有葱、蒜。单位里,厨师知道我的习惯,在做这些配料前会专门给我舀一点出来。家政,我说过口味,她也就不放这些配料。如果是我炒菜,我更不会放葱、蒜。偶尔遇到有这些配料的菜,在可能的情况下,我就不吃。可是,我的这种习惯,却给别人带来了不习惯。至少,母亲几十年重口味,离了配料,就觉得菜很难吃。这几年,她不时会爆发脾气,其中一条就是她得迁就我的这个习惯。愚痴的我一直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这一周通过学习,我突然认识到,我错了。父亲离世,我遗憾,因为孝道未尽,他也没有因缘了解佛法。难道,我还要因为自己饮食上的贪著,影响母亲向佛法靠近吗?再说,因为自己在饮食上的执著,伤害到别人的习惯而起嗔心,这是在造作恶业。这是需要忏悔的!

对于住,我好像也不怎么挑剔。我们有新房子,现在陪母亲住的旧房子有30多年了,虽然小、旧,但只要相对暖和就行了。然而,我也有执著的——我喜欢物品和书籍整洁而清爽。但是孩子不会定时整理,桌子、沙发、地垫上常是玩具。我就会掉到自己的执著里,说是帮着他整理、教他分类,其实是有嗔心的,巴不得他爽快地扔掉一部分。母亲节俭,收集的塑料袋、可能有用的瓶子、无纺袋,塞满了阳台三边。法戎喜欢的玄猫与灰猫,把阳台刨得地上撒着猫砂。我无奈中,选择把自己的可以掇拾的东西归整好,对那些杂乱选择了漠视。这也是不对的。我有嗔心、慢心。

行,我思考的不仅仅是出行,还包括行为。我近几年,会觉得单位的工作事情多,周六日又差不多义工行排满,所以,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做更多的家务,坐下来陪母亲、先生、儿子闲聊。放假了,我也忙,我给自己安排有修学的内容,还要调整出一点时间休息下。每天开心为家人做好三餐,洗好衣服,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的心行,让我连放假陪伴孩子做作业、练琴,多数时候也是心不在焉,觉得这占用我的看书时间。其实,因为有家政,我估计,一年左右我没有在家里拖过地了。修行,是一个借口,我惰在自私里才是事实!

导师说,出离心,出的是世俗心、执著。否则,所有的修行都是建立在世俗心的基础上,最后成就的还是我执,还是凡夫心。因为是凡夫心,还夹杂着三恶道之因。这样即使做善行,纯度也不高。

第二遍学了,我对业果深信不疑,不想身为一个修行人,最终还是浪费了暇满人身,去了三恶道。念死无常,我要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

所以,这周我炒菜时,开始给母亲放葱、蒜了。我可以不吃,但不能勉强别人不吃——母亲很开心。昨天,我与母亲商量,帮助她整理阳台,只要她说要,我就留着,她说不要,我们就扔掉。结果,我们一起扔掉了六分之一个阳台多的“收藏品”,边整理边给顺弟说,是外婆过的穷日子多了,所以很节俭——阳台整洁了,母亲也很开心。今天早上,我帮助顺弟整理衣柜,清理出十几件已经见小的冬衣,告诉他之所以扔掉,是因为对他的爱、回忆在心里——顺弟很乐意。今天下午,我把家里拖了一遍——母亲的脸在发光,拖过的地板也在发光。

仅仅从生活来观修,都可以发现自己对世俗的执著与凡夫心,这是念死法门带来的利益。我自检,身为一个修行人,当贪、嗔等根本烦恼生起的时候,自己的心就没有在正念上;当我不是在根本烦恼上,就是在随烦恼上时,善念没有生起,内心不清净,就是在内心的三恶道。以这样的心行积累,何以坐脱立亡?

再去思维导师说的:现在的人修行、做善事,很难有纯粹的出离心和利他心,大多数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最后成就的还是我,还是凡夫心。我再去思惟,是不是这样。

导师讲得非常有道理,尽管我在工作中也是与人为善,但是,我的心并没有真正在他们身上,我会吝啬自己的时间,把工作当成义工行一样去加班加点的情况凤毛麟角。这几年,只有近一个多月的网课录制,平时只是帮助解决一些他们提出来的困难。

服务大众模式是导师为我们施设的非常好的六度四摄的平台,帮助我们积累福德资粮。我也不见得,次次时时都在行善。比如,有时我会觉得,置顶了近50个义工群了,一两个小时不看,所有信息量差不多100多,一个个回复,影响我休息、看法义的时间。有时我会觉得,某个义工的职责要求太高,催得太急,我又要修学,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人,没有时间。其实当我这样想的时候,也是在成就自己的贪著、我执。因为,我想的都是“我”。我思惟,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今天的24小时就是最后的24小时。

所以,这一周,我每回复一次微信,都修随喜法门,也念着三皈依去回复。导师说:修行要成就的不是一个客观上的结果,而是一种心念的转化。我再次确定,义工岗位,不在多少、大小、名称,而在于我用什么心去面对,发心正确,过程中不断调整发心,才是把做事当成修行。否则还是世俗的名利心做事,虽然可能有一些福报,还是导向三恶道。于是,后台向我发出一个义工岗位的邀请,原先的犹豫也就完全放下了,先安住把已经践行的义工岗位做踏实,而后传帮带、培养人才。当一块铺路石,并不在于这块石头有多大,放在哪里,是什么材质。

观修不念死的过患,才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念死无常的利益。如果念死的心够坚定的话,初,可入道;中可发起精进;后可证得涅槃。我很向往!愿念“死”而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