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击队遇上正规军
发布时间:2024-11-03 04:03:19作者:正觉网初学班级建设,我觉得内容繁多,条条框框的,有点像行政文件,内心有点抗拒。但是再三思维,却又觉得非常非常重要,它是我个人修学和团队修学一个必不可少的保障。尤其是联系自己若干年前未进入书院时的状态,更觉得班级建设是三级修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班级建设,师兄们就无法安住地修学,更不要谈走向解脱与成就菩提了。
我以前的经历正是一个反面教材,鲜明地展现了缺乏班级建设的修学团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在1998年年底建立了一个学佛小组,当时只有3人,是我的研究生同学,后来朋友介绍朋友,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四五十人。修学的形式是请法师或居士讲解经论。2004年4月,经佛友推荐,我们开始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学得很漫长,一直到2008年底才学完。2009年有缘遇到导师,推荐我们学习《略论》,我们又开始学习导师讲解的《略论》。学员保持在20人左右,但是很不稳定,来来去去,感觉是“铁打的我,流水的学员”。当时我内心有两个强烈的感受,一是自己修学不得力,心行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二是带动学员无力,用尽凡夫的洪荒之力也无法让大家稳定下来,少一些流失。
为此,我百思不得其解,痛苦、迷茫。直到2012年春天又有幸遇到导师,他向我详细介绍了菩提书院的修学模式,我才茅塞顿开,觉得加入书院会解决我此前所有的迷惑与问题。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四年多来,书院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惊喜与收获,不但个人修学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师兄也非常地安住、精进、自觉,辅导员、辅助员占了一半以上。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与导师的慈悲用心与智慧施设分不开。
我以前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以班级建设为例:
第一,缺乏好的修学方式与修学方法,致使心行没有改变。
以前的修学方式是听讲座式的和学知识式的。学员们普遍没有自修,更没有小组共修。周末来共修的时候,自修、小组共修、班级共修混一起,能做到对法义有消化理解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接受和运用,心行上又何来改变?在修学的时候,虽然知道有“闻思修”这个提法,但根本不明白怎样去“思”去“修”,没有“八步骤三种禅修”这样明晰的指导,基本上没法把法义落入心行。我还经常做一点自修,但以我个人的经验,最好的结果不过是理解了导师讲的意思,然后觉得导师讲得很好,仅此而已。但是,我要不要接受它,把它变成我的观念?要不要在生活中去实践、运用?这是没有触及到的。所以无法达到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变。而且因为没有法喜,很多人就学不下去,流失了,我也在苦苦支撑。
第二,没有进行班级建设,无法带动学员。
书院的班级学修内容齐备,修学、传灯、慈善都有,在职能方面有明确的定位,辅导员和班级成员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班级建设,为师兄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学平台。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相对轻松,班委成员有担当,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每一位学员也在修学与做义工中发挥着主动与自觉的精神。
而我以前就是小马拉大车。一个人承担辅导员和班委会的全部职能。而且,把辅导员的角色理解成老师,在共修时为大家释疑解惑。因为我在世间的工作就是教师,所以职业串习非常严重。回想起来,当时我看起来是在付出,实际上是带着一种慢心在组织大家修学。每次被称为“某老师”时,心中都会生起一种优越感。共修结束时,就觉得任务结束了,跟大家的心灵没有太多的连结。
组织共修是我的责任,营造氛围也靠我想办法。我没有想到,其实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具有觉醒的潜质,也就是导师所说的“自觉、独立、自我优化”。我没能去引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员们感觉共修好像没有他们什么事,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有段时间,我把几位修学精进的师兄指定为组长,但他们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顶多是在理解法义的时候多分享一点。导致班级的状态非常松散,共修的时候似乎挺高兴的,回去时却感觉收获不大,缺乏那种震撼心灵的法喜。
学员偶尔也会有一些类似传灯的行为——介绍朋友来学习,但是,插班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能跟上的就跟着学,跟不上的就流失了。而且,本人修学效果不明显,传灯的效果也就差,看到自己介绍的人流失了,有时内心还会有烦恼。而书院传灯是“感染”,是靠自己修学的变化去感染他人,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感染力是很强的,非一般世间感情的影响力可比。而且传灯是环环相扣的,从沙龙到入班,建立在对佛学有了基本兴趣,也了解了书院是干什么的认知基础上,一旦决定入班,是学员主动的选择。学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让人容易学得进去。
第三,没有慈善,班级氛围营造不起来。
说实在的,我当然知道营造班级氛围的重要性,但就是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我想了很多方法,比如物质馈赠、吃吃喝喝、聊天谈心等等,但效果不是特别好。因为它建立在世间温情的基础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书院的慈善方式多样,有庆生、亲子、孝亲、疾病和临终关怀等生命关怀活动,还有每周一素、环保护生等慈善活动。除此之外,书院更重视心灵慈善,同修道友之间的慈善互助。每次小组共修、班级共修的真诚分享与认真聆听,都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大家由陌生走向熟悉,由自我保护到卸下包装,彼此越来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很多心理感受在朋友甚至伴侣面前都不会吐露的,在共修中可以一吐为快,不会有任何担心。四年多来,我们班的师兄们经历了共同的成长,相互之间已经成为最亲的亲人。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是班里一位师兄曾说过,她身体不太好,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如果有一天不行了,一定会第一时间给师兄们打电话!因为她知道生死之际唯有法才可依托,而师兄们会帮她如法地处理后续事宜……
通过进入书院前后的对比,我觉得自己以前就是游击队,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和串习在带一个班,虽有心而无力,战斗力很弱,但是进入书院之后,却一举而成正规军,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方法。其中,班级建设就是最接地气的方法,不论是在自己班还是带班,不论自己是班委还是学员,都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只要老老实实地按照模式去做,就一定会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健康的修学平台和温暖的心灵家园。通过对比,我不由地对导师生起深深的感恩之心,对三级修学模式亦备感珍惜。这种感恩与珍惜,是经历了想入宝山而不得其径的痛苦和迷茫换来的,是经过亲身实践而觉真实不虚而产生的。我也愿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帮助与服务更多的人进入三级修学,走上菩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