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念佛,究竟什么是念佛
发布时间:2024-10-25 04:00:33作者:正觉网我们学佛的朋友,估计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念佛。很多人也每天念佛。念佛的好处也是多的数不清的。经典中对于念佛的开示,也是很多。我们修习净土法门、念佛法门、怎么才算是念佛呢?有同修说,我每天都念一千遍佛号啊,那个说我每天都念一万遍呢。这个是不是算是念佛呢?
我们看看经典中对于念佛的讲述: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一段,有的同修非常熟悉,这是《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里告诉我们: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忆念另外一个人,但是那个人却从未想念这个人,这两个人即便是相逢相见,也如同没有见到,没有相逢。如果两个人相互忆念,而且十分深切,那么这两个人如影随形,生生世世不相分离。而十方如来忆念众生,如同母亲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孩子从不想念母亲,那么母亲再怎么想念也毫无意义。但是如果母子相忆,同样深切,母子则生生世世不会远离,今生来世定当见佛。
这个道理和《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讲的:复次若人欲生他方现在净国者。应当随彼世界佛之名字。专意诵念一心不乱如上观察者。决定得生彼佛净国。如出一辙。
那么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每天念阿弥陀佛、念其它佛菩萨的名号,是不是就算是念佛呢?不一定呢。
前面说了,十方如来忆念众生,如母忆子。修习念佛法门,就得: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相忆,同样深切。我们每天是念诵了多少遍的佛号,同时我们是否是真的忆念着阿弥陀佛呢?是否是真的如同忆念着自己最亲近的人那样?抑或是如同忆念自己的财产、权位一样呢?
我们每念诵一句佛号,耳根也听的清清楚楚,不过自己是否也忆念了一次阿弥陀佛?
再解释一下,大家先回想一下,自己有什么最为牵肠挂肚的事情?是炒股票输了钱?还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娇妻、爱子?还是其它的什么事情。那份牵肠挂肚的想念,是忆念。我们念佛,所谓念佛、念佛,是忆念佛,不是口中称呼佛,更不是把佛号当催眠曲,是忆念,就如同我们早晨饿了,一提到煎饼油条,那个想啊,那是忆念。
经典中对于念佛有不同的方式,比如称呼佛号、比如观想佛的形象,但是这是不同的方式,目的是什么?是忆念。如果我们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内心却并没有象饿了想包子那样忆念一下阿弥陀佛,那就不是念佛。是称呼佛。如同称呼一个不相干的人,“喂,老李,你好”,打个招呼,然后掉头就走。这不是忆念。
我们每念一次佛号,心中就要随着佛号,忆念阿弥陀佛。如同恋爱的时候想念男朋友、女朋友那样。如同想念牵挂自己妻子、孩子的那种忆念。
称呼一声佛号,在心中种下了善根,但是并不一定就是念佛了。
口中称呼一声,心中就想念一下。逐渐地口中称呼不断,心中的想念就打成了一片。或者是看着一尊佛像、画像,心中想念也可以。无论什么方式不重要,口中出不出声,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想念有没有打成一片。那就是“净念相继”很多人都看过《天龙八部》吧,段誉看着王语焉的画像,而日思夜想。和我们说的念佛比起来,虽有净念与否的区别,但是道理如出一辙。
有不少同修念佛的时间不短,甚至也很辛苦,念的嘴都木了,却就是不得力,觉得好像没有经典上讲述的那么多好处啊。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你念地藏菩萨名号多少遍,多少遍有什么好处。他说我念了啊,我念的还多了很多遍呢。不过称呼佛号,不一定等于我们心中就想着地藏菩萨啊。你是不是每念一声,心里就想念地藏菩萨一次呢?
念诵佛号,是方法、是方便。目的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要从这里努力,不是从遍数努力,当然遍数多了也有好处。熏习啊。如果不从忆念佛菩萨这个目的努力,念佛就是打个招呼,功效有限的很。
我们每天打招呼的人很多,但是心里老牵挂着谁?也许每天看到、遇到、说话、合作的人,并不是我们心里牵挂的那个人呢。
念佛的时候,不是要注意那几个字,不是听那几个字(有人建议一边念佛,一边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把这个方法当作是念佛和观音法门同修,其实是误解,道理我们以后再说),不是注意你读音准不准,不是注意你声调如何,是要随着那几个字,心中忆念诸佛菩萨。如同我们心中想着最牵挂的那个人一样。如果你每天念了很多佛号,但是心中却并不是在忆念,很难达到“一心不乱”。
功夫深了,佛菩萨名号一句一句,但是内心的忆念已经是持续不断,甚至口中已经不再出声,动静之处仍然忆念。这是在念佛。这个往生也好,心开也好,就有了把握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