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显法师:念念求生净土
发布时间:2024-11-05 04:02:38作者:正觉网
悟显法师 讲述/ 念念求生净土
在世间每一个人都会做一些规划,我们中国人讲的未雨绸缪,那么可是大家谈到生死的问题,却往往避讳不谈,甚至自己心里面平常都没有准备。我们遵守祖师大德教导,像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些祖师教我们的,要「死」字常挂心头,时时刻刻要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准备,这个你心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准备,有这样一个愿求,当无常现前的时候,你就不会慌乱,你自己知道你是佛弟子,你要提起来念「阿弥陀求」求生净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都要常存求生净土的愿心,而且要有往生西方的准备。
什么叫往生西方的准备呢?就是万缘放下。你现前种种的人事,你觉得你的家庭很美好,你觉得你的事业很发达,你是出家人,你觉得你的法缘很殊胜;你是在家人,你觉得你生活过得不错,又能学佛又有点小福,这些都只是梦幻泡影而已,我们学大乘尤其是学净土宗,都要有面对无常的一个准备,准备什么呢?准备随时放下,随时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这样的一个心愿,你有这样的一个准备,才称为正知正见,这个准备就是要放下。
所以世间人他懂得做一些规划,做一些养老的一些准备,但是呢,他不懂得无常来的时候该怎么办,生死现前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处理,所以每当你看到世间人生死现前的时候,面临生离死别的时候,不管是自己、不管是所在意的家亲眷属,他总是放不下,哭哭啼啼的,对亡者是很大的障碍,对于自己也是很大的伤害,这种两害的事情应当避免。
那么我们学佛人平常就要有随时随地放下的这种准备,放下这个世间,跟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常这样子想,你对这个世间自然就看得开,那么临终现前的时候,这个临终生死现前的时候,你要断命的时候,你的心是很安稳的,你是很明确的想要往生净土,为什么?因为你平常就有这样的一个愿,你平常就有随时放下的准备,所以不能像世俗人一样,那么除了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家亲眷属,只要是有在重病的时候,你都要替他作好打算,你不要相信医生,医生我讲过是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当你家亲眷属,他的命要尽的时候,你只能求这个大医王,你只能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他才能够治众生的生死大病,你只能求佛,所以你要为你的家亲眷属,要安排助念、安排如法的做七,七七四十九天,你能够这样如法地做,如法地为他回向来做这个超荐,对往者有非常大的好处。你不能情见,你不能想说医生说还没这么快、还没有这么严重,这个时候你要随时随地做好助念的这个安排,做好为他回向、为他增福增慧,希望他能够求生净土、永离轮回、永离三途恶道,这个才是对家人的慈悲,才是对家人真正的关爱。
不是临终讲一些这世俗话,讲一些激励的话,讲一些安慰话,说:「哎呀,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大家都很支持你啊,都帮你加油、都帮你打气啊,都帮你集气.....。」这都没有用,你给他的只是一个世间的观念而已,对他并没有帮助,你要很明确的告诉他:「哎呀,人生就是这个样子,难免就会有这样的一条路要走,我们要先做好准备,要赶快念阿弥陀佛,跟着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个好去处。」你要很直接了当地跟他说,相信这个你的家亲眷属多半都可以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他也有心理准备了,慢慢地他会知道,这个佛菩萨会加持他,可是你要是搞一些世间话,讲一些世间话、搞一些世俗的,什么帮你集气啊、帮你加油啊,这样子讲这些话没有用,对亡者没有任何的帮助,对于临终之人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我们学佛要有正知正见,自己随时做好求生净土的这个准备,也就是随时随地都要放下跟阿弥陀佛走,那么对于家亲眷属要替他们......,如果他们在病重病危的时候,你不要忌讳,你也不要相信医生说他还能好起来、还能如何如何.....,听听就好,参考一下就好,你还是要做一个学佛人该做的事情,因为你是佛弟子,不管你有没有受菩萨戒,至少你都受了三皈,你没受三皈的,你只是没有那个仪式而已,你心还是要皈依佛陀,皈依佛陀你就要觉而不迷,你就要依着正法而行,你就要落实正法,落实“觉、正、净”这三个根本纲领,这是一个佛弟子应该做的,所以希望大家平常就要效法祖师、效法善导大师、效法印光大师,随时随地都要懂得放下,要懂得要求生净土,跟着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你才能够永脱轮回,这个才是具备正知正见的人。
那么自己面对临终不用悲伤,你不要放不下,你要知道这世间无常,你早晚也会有这么一天,你现在比人家业障更轻,这个娑婆业尽,那么跟这个极乐世界的因缘成熟了,你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里一生净土即得阿鞞跋致,永不退转,永不退转,那么不再受三途恶道的果报,不再受三途恶道的果报,那么可以乘着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本愿是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你能够速证菩提,你能够得三明六通,能够一生成佛,所以你要做这样的大愿,要平常就要有这样的一个,随时随地求生净土的一个准备,也就是随地随地都要懂得放下,那么以上是我今天所要说的,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