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王三昧论(明.妙叶)
第十七课 宝王三昧论(明.妙叶)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
-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
一贯道概说
第六课 一贯道概说一贯道,为我国民间宗教之一,又称天道。起源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明末清代。最早的教派可能是罗教,之后分化各种不同教派,一贯道是很晚才兴起的一支。其渊源可溯...
-
制度
第六课 制度一、什么是佛教的僧伽制度? 佛教对僧团的管理,以「六和敬」为主要的僧伽制度。六和敬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推而广之,也是建立清净和乐的佛化家庭,乃至安和...
-
佛教与科学
第八课 佛教与科学科学原意为「知识」,是一门利用仪器与学理,专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进行研究与探讨的学问。科学虽然与佛教同是在探讨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然而科学的知识是从感官而...
-
宗教法令
第六课 宗教法令宗教与政治自古以来即有其不可分离,相助相成的关连性,因为宗教没有离开国家,须受国家的法令限制,例如建筑有建筑法规、集会有集会游行法等限制,缴税有缴税条件...
-
佛教的政治观
第七课 佛教的政治观政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一环,凡行政上所施行的一切治国之事,概称为政治。一般人谈到政治,每每将之与权术、谋略、党派、斗争画上等号,因此强调和合无诤的佛教...
-
法相宗
第七课 法相宗本宗依据《解深密经·法相品》而立,主张一切诸法的体性、相状都是唯识所变,故将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分析其性相和体性,并加以组织化、系统化,所以称法相宗,又名...
-
魏晋佛教史
第七课魏晋佛教史魏晋以来,时局纷扰,传统儒学名教解体,名士避世弃儒,趋附老庄「以无为本」思想而蔚为风气,因其立意渺玄,故称「玄学」或「清谈」。当时佛教般若「性空」之学甚...
-
普贤菩萨的大愿
第六课普贤菩萨的大愿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