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周泳杉老师:居有常 业无变

发布时间:2024-04-27 04:04:39作者:正觉网
周泳杉老师:居有常 业无变

“居有常,业无变”,它告诉我们,父母不但挂念我们生活的点滴,还挂念我们未来就业还有养家活口的生活,他没有一点是不操心的。所以“居有常,业无变”说的就是这个,父母担心我们的职业。末学告诉大家,最近有一则新闻,一个大学生从大学毕业,一年要换十五个工作。什么意思?他每个月都在换工作,其中有一个月还会换两个工作。父母操不操心?操心,那个心不知道要操多少!所以古人在这一点我们佩服,非常的佩服。一样的,在汉代有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他叫毛义,毛义他非常的有德行。他在还没有当官之前他在讲学,很多人都来听他的讲学,在乡里面他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因为父母担心他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收入,他知道父母这个担心,我们知道汉朝是孝廉制度,地方官都会向中央推举孝廉,结果就推举到毛义。可是毛义他志不在当官,他志在办教育,但是为了让父母安心,他接受了。而他在接受这个檄文,檄就是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诏书在来的时候,地方官宣读这个檄文要毛义就任地方官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欢喜的表情。我们想想看他为什么欢喜?他欢喜不是说我有高官可以做,不是的,他欢喜是我的父母不要再操心,他欢喜的是说我有一分比较好的、稳定的收入可以奉养我的母亲,他是这样子欢喜。所以他在捧这个檄的时候他脸上露出欢喜的表情不是为自己,是为他的母亲。结果旁边有一个人,平常跟他一起共学、修学的一个人,看到毛义脸上露出欢喜的表情,他误会了,他以为毛义退心了,你这个人也是功名利禄挂在心上的,从来没有放下过,你看名闻利养你还是一点都没少,所以就鄙视他,然后就不再跟他讨论学问,就疏远他了。

我们要晓得,要是我们受不受得了?你看被误解、被毁谤,我们受不受得了?再来,这些毁谤的言语,一个人讲,两个人讲,一大群人都在讲,而且那些人都是过去的同参道友,你看受不受得了?毛义他都接受了,为什么?奉养母亲,默默的接受,一句话都没有辩解,了不起,你看这个孝道了不起!后来他的母亲过世,他母亲一过世他立刻就辞官,而且终身不再奉诏,因为后来皇帝还一直下诏书请他出来当官,终身不再奉诏。这个朋友后来才忏悔,说我当时误解你。我们要真想到,其实确实我们人生这种遭遇太多太多了。何以止谤?曰不辩,不要辩解,不要辩解这是解除毁谤最好的方法,毛义是我们的示范。而他那种忍辱的功夫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的孝道。了不起,这是养父母之心,这是“居有常,业无变”。

所以我们看养身、养心,你看不在实质的物质生活上面。你看子路负米,这是子路跟他的老师报告他的心路历程。有一次跟孔子就讲,他说过去父母在世的时候他时常百里负米,因为交通不方便,又住在乡下,要走一百里的路才能够买到米,然后把它背回来,百里负米。我们要知道,山东,这是子路的故乡,山东大家去过就知道,夏天很热,冬天很冷。能够说夏天、冬天不负米吗?当然不可能,不是只有春天、秋天才负米,一年四季不间断。大家就晓得,你看这个不容易。然后跟他的父母“常食藜藿之食”,藜藿就是很粗糙的野菜,就是白饭配野菜。他说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这个乐趣无穷。可是现在南游于楚,他到楚国去当大官了,当了大官之后,楚国给他的待遇非常的优厚。给他什么待遇?从车百乘,积粟万锺。什么意思?就是跟着他的车辆有一百多辆,因为子路是大将军,跟着他的车有一百多辆。积粟万锺就是他的俸禄有万锺之多,俸禄太多了。列鼎而食,以前那个鼎是炊具,列鼎而食就是一大堆的饭菜、菜色摆在那里任你挑,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欧式自助餐,可是看到这个吃不下饭,为什么?父母吃不到。

他说在这些饭菜面前,他说欲食藜藿,就是我就是要想着吃那个野菜,然后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得不到了,没办法得到了。为人子的你看,这养父母之心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赞叹他,子路你真是孝顺,你做到“生事尽力,死事尽思”,你在父母生的时候你真尽到了做儿子的孝道,而父母在死之后你还真尽到了对父母的哀思,你看这是子路养父母之心。

所以我们这里举出这几条,一看到古人的这些行谊,我们就了解到什么叫做“居有常,业无变”,这了不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