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忠臣孝子--许世友

发布时间:2024-11-05 04:04:35作者:正觉网
忠臣孝子--许世友

“活着尽忠,死后尽孝”,这是许世友将军所恪守的人生信条,在许世友将军的光辉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开国领袖毛主席,一位是白发亲娘李氏,许世友将军用他独特个性和方式实现了“生为国尽忠,死为母尽孝”的诺言。

许世友将军戎马倥偬,他叱咤风云,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早在大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投身于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反围剿战争和长征,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三过草地,数攀雪山,倍尝艰辛。抗战在即,毛泽东让他去山东,许世友不辱使命,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参与指挥了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大进攻。

1948 年 9 月,毛泽东亲自点名让许世友担任济南战役攻城总指挥,许世友不负重望。抗美援朝战争,许世友将军又驰骋于朝鲜战场,严惩了美帝国主义。特别是许世友将军在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期间,不顾年迈古稀,亲自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场战役,宝刀未老,为人民再立新功。他以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和赫赫战功,实现着报国的忠心,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近 60 年的戎马生中,他把对党、国家、人民事业的忠诚具体化到忠于人民领袖毛泽东,对毛泽东的敬重,忠诚和崇拜,从内心到言行,都是表露的直截了当,不加任何修饰。

从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罪行开始,许世友就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战争年代,许世友将军被誉为“毛泽东之剑”,立下了赫赫战功;文革期间,许世友将军重视保持部队稳定,关心工农业生产,同“四人帮”、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1976 年 9 月 9 日 ,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许世友把毛泽东照片全部贴在卧室的墙壁上,以此来祭奠毛主席。

1985 年 10 月 22 日,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生前将军南征北战,未能很好地孝敬母亲,成为将军一生的缺憾。为此,将军曾上书中央,要求死后回老家土葬,以实现其死后尽孝的夙愿。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给予他特殊待遇,批准了他的请求,许世友将军终于在他久别家乡后葬在母亲坟边。长眠于故乡的苍松翠竹之间。

许世友将军 14 岁那年,父亲撒手人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母亲一人将生活的重担承担,一手将许世友将军兄妹八人抚养成人,许母一生勤苦,她作为共和国上将之母,除了 1947 年到山东住过很短一段时间外,其余时间一直住在大别山老家,自食其力。在将军戎马生涯中,母亲是他终生的牵挂,因此,就有了将军三跪母亲的传世佳话。

1932 年 10 月,红军主力踏上了西征之路,许世友回家别母,“娘,我活着不能侍候您,死后一定埋在您身边孝敬您老人家”,其实当时将军表达的只是一种愿望,西去征途坎坷,生死难卜,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将军去母亲的眷恋和至孝。

1947 年,山东刚刚解放,就任山东兵团司令员的许世友腾不出时间回家看望母亲,又特别思念母亲,就让大儿子许光回家接母亲到身边安享晚年。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娘,将军怔呆了,喊了一声“娘”,便“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母亲流着幸福的泪,用颤抖的手摸抚着将军的头说:“儿啊,你现在已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你一个大将军,怎么跪着和我说话呢?”站在一旁的夫人田普和工作人员都被母子情感动得哭了,连忙搀起母亲的将军。这一次,将军并未实现长伴母亲的夙愿。勤劳的母亲过不惯清闲的生活,又回到生活她养她的大别山老家。

1958 年,久别家乡的将军回家看望母亲。他一进村,就孩子似的叫喊着:“娘,娘,我回来看您了。”当听乡亲们说母亲上山砍柴去了,将军转身向村前那条熟悉的小路跑去,匆匆起来的将军看到白发苍苍的年近 8 旬的共和国上将的母亲时,再出抑制不住内心的愧疚与酸楚,“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娘,不孝的儿子回来看您来了。

”母亲笑眯着眼,风趣的说:“你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跪在一个老百姓面前,就不怕人家笑话了。”将军笑了,他说:“娘,在您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应尽孝道的孩子。”回乡期间,将军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安排,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中,尽可能地陪伴母亲,令将军感动的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反过来劝他:“孩子啊,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你要以国家为重,不要老惦记着我。”将军走了,母亲经常站在村口的那棵大松树下,飘动的白发化作无尽的思念。

1965 年,一封电报转到正在舟山海防前线视察的许世友将军手上:“母病重速回”。忠孝难两全的矛盾斗争中,将军最终选择了民族大业,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