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
发布时间:2020-05-06 09:29:54作者:正觉网“复次已说安立。当知于此静虑等中。作意所缘二种差别。
作意差别者。谓七种根本作意。及余四十作意。云何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云何四十作意。谓缘法作意。缘义作意。缘身作意。缘受作意。缘心作意。(缘法作意。胜解作意。真实作意。有学作意。无学作意。非学非无学作意。遍知作意。正断作意。已断作意。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事边际所缘作意。所作成办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寂静作意。一分修作意。具分修作意。无间作意。殷重作意。随顺作意。对治作意。顺清净作意。顺观察作意。力励运转作意。有间运转作意。有功用运转作意。自然运转作意。思择作意。内摄作意。净障作意。依止成办所行清净作意。他所建立作意。内增上取作意。广大作意。遍行作意。)
缘法作意者。谓闻所成慧相应作意。缘义作意者。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缘身受心法作意者。谓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胜解作意者。谓修静虑者。随其所欲。于诸事相增益作意。真实作意者。谓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诸法作意。有学作意。略有二种。一者自性。二在相续。自性者。谓有学无漏作意。在相续者谓有学一切善作意。如有学作意。当知无学作意二种亦尔。非学非无学作意者。谓一切世间作意。遍知作意者。)谓由此故遍知所缘而不断惑。正断作意者。谓由此故。俱作二事。已断作意者。谓断烦恼后所有作意。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毗钵舍那。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奢摩他。”(十一卷)
我们刚才讲到330页五盖的分析,讲到不净观等等,这个修法的理论……不净观等等,你们可以自己看,不需要我多讲,浪费精神,多用一点事实观念来看,就看通了。现在我们大家都在静坐,你们都在静坐静修,最需要的是如何静修。翻到332页……
“复次已说安立,当知于此静虑等中,作意所缘,二种差别。”这个最重要了,大家特别要留意。你们现在都在开始走入佛法之路,在打坐用功。“复次”,其次的,弥勒菩萨说。上面已经讲过修行的理论基础,你们应该知道,在这个修禅定的“静虑”当中,修定的方法里头,“作意所缘”有“二种差别”,现在先讲“作意”。弥勒菩萨说,也就是佛说,唯识学里有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叫五遍行,先把名相弄清楚哦,怎么叫五遍行?唯识学把我们一个心,不是心脏的心,佛法所讲的心,起心动念的心,同宇宙物理世界、精神世界连在一起的这个心,分成八个部分。前面部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最严重的是第六个,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第七识末那识,那读nuo,不读na,普通叫做我执,数取趣,就是这个生命的连续性,在六道轮回中滚来滚去,死了又投胎,投胎了又死等等,一个勾索联环不断的;这个生命的根本,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普通所讲的唯识学认为阿赖耶识同于现代心理学的潜意识,讲错了。所以,前天有一位美国的教授写信给我,说最近听我的录音带,晓得第八阿赖耶识大概就是现代心理学的潜意识。我写封信大骂他:你这个混账……哈佛大学的,我说:所谓心理学的潜意识是第六意识背面的一层,是独影意识,现在的心理学第七识都没有摸到,你还谈第八阿赖耶识?第八阿赖耶识是心物一元的,整个的宇宙在阿赖耶识里头,整个的法界还在阿赖耶识的里头,那怎么能拿潜意识来比呢?
那么,我们晓得分八个识,八个识里头,每个识的作用中都有这个五遍行。五遍行的第一个是作意,作意就是普通佛学所讲的起心动念。我们大家都念过《华严经》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什么心?是第六意识心,心意识这个心,这是作意出来的。所以三界,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切众生,也就是一切佛的作意造的。
譬如我们现代化的建筑:纽约啊、台北市啊、香港啊、巴黎啊现代化的建筑,乃至现在的原子弹,太空船,一切众生共同作意出来的,思想所造的,谓之作意。那么,我们就晓得了,你念佛,这一念是不是作意啊?是不是啊?修密宗观想是不是作意啊?(有答:是。)都是,对了。我们看男女漂亮,是不是作意啊?财色名食睡都是作意,一切皆是作意,意在造作。作意两个字倒转来就是意作,意在造作出来的,第六意识心所造的。这个名词了解了。
这五样东西怎么叫遍行呢?第八阿赖耶识里决定了哪一部分都有,没有办法脱离,所以叫做遍行,它像空气一样,它像原子一样,任何里头它都有。等于我们将白糖放在面粉里做成包子,面粉和白糖合在一起了,哪里都存在,都有甜味,这就叫遍行,懂了吧?
第二,触,就是对外界的接触。譬如我们少穿一件衣服,今天的天气,你们是不是觉得冷啊?什么是冷?就是触,感觉到。我们手摸一下桌子,你看手放在桌子上,马上就感觉到桌子,现在我们把手放在虚空,你有没有感觉啊?有啊,感觉到没有东西,也是触。你不要说:“手放在虚空,我没有感觉。”那是你没有智慧,感觉到没有东西,空的,触到空了,要搞清楚啊。
受,一感触以后,心里就了解了、领受了。譬如我们手在虚空,大家自己试,佛法是个科学,没有东西吧?你感觉手心凉凉的,就晓得没有东西。那么,你心里就晓得:手心凉凉的,没有东西,“哎呀,我摸的是空了。”对不对?这就是受,心里领受进去了。
第四个是想,想跟思怎么是两样呢?想是浮在面上,譬如我们的念头,打起坐来,你们最痛苦的就是妄念不断,对不对?这个妄念就是想,想阴,一个个的来,一个个的去,你若把一个思想,把一个妄念按住,停留住,停留的了吗?停留不了,因为是个浮想,是浮动的,你没有办法停留它。
粗的叫做想,细的不是想,叫在思。比方你们打坐,有时候坐得很好,觉得没有妄想,你说没有妄想?那是思的境界,还是一念,那就叫做思。等于你现在欠人家的钱,或者你心里,家里有点事情没有弄好,或者你从十楼上来,觉得电灯没有关了,我的铺盖没有盖好,我的笔记本掉在那里,尽管是在听课,想也在听,那个意识吊在那个本子上,那个就是思,思跟想不一样。所以,想是粗的,思是细的,懂了吗?有不懂的地方赶快问,不要一考试就答不出来。这叫五遍行,你要晓得,八个识里都有五遍行。禅宗粗浅地讲:一念不生就是佛——不要瞎扯了,一念不生时五遍行还是在啊。
所以,理不清楚,你以为入定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何必学佛啊,去学做猪多好,去学做木头多好,学做泥巴多好,泥巴什么都不知道啊,那还叫“佛者觉也”?不觉嘛。
五遍行修成功了,转过来就是五方佛:西方阿弥陀佛,作意所生;东方药师佛琉璃光如来,是触所生;南方光明宝生佛是受所生;北方是不空如来,思所生;中央毗卢遮那佛,想所生,转识成智,它就是五方佛性。所以,唯识同其它的教理不同,是科学的分析,修行必须要知道五遍行的道理。
那么,修行的第一步是怎么修呢?打坐先作意,修行的第一步。譬如为什么要受戒?你看凡夫的境界,没有学过佛,也没有受过戒,你说他心里有戒没有戒?没有戒,戒文听都没有听到过。为什么叫他去受戒?受了戒后,使他的意识种下戒的种性,作意。譬如念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开口念,念咒子,作意念,对不对?譬如你们打坐做数息观,呼吸配合,这个是不是作意啊?是作意。密宗作观想是不是作意啊?是作意。八万四千法门,任何起修没有不从作意起的,清楚了吧?
那么,你们初步打坐修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呢?你的作意心不能建立。普通来讲,这一念不能坚固!知道吗?现在告诉你。
“复次已说安立,当知于此静虑等中,作意所缘,二种差别”,第一先作意。“作意所缘”,譬如你要按照净土宗修——把这个“宗”字拿掉,什么宗派啊,小里小气的,我们是学佛啊,学佛八万四千法门,凡是成功之路都学,什么分宗分派的!唐宋以后的小气话,不要讲。照净土三经《观无量寿经》的观法,修净土我们是不是观阿弥陀佛眉间白毫相?是不是一个观法?十六观经里头?你们念佛的时候,能不能观阿弥陀佛眉间白毫光呢?能不能?都能啊?不要乱讲啊,乱讲是犯妄语戒啊,能不能?不能,因为你作意不起。作意一起,行住坐卧随时都有阿弥陀佛的这个作意相——眉间白毫光相。那么,你的修行有基础了,没有这一生不成功的,我告诉你们!不成功佛法就是骗人,决定能成功,作意坚固。
那么修行开始呢,“作意所缘”有“二种差别”,有两条路,要注意。
“作意差别者,谓七种根本作意,及余四十作意。”有这样的两条路。
“云何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这七种。怎么叫“了相作意”呢?下面都有解释,不过我先给你提一下。譬如大家都听了禅宗的课,百丈禅师被马祖一扭鼻子,开悟了,“即此用,离此用”,“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随时随地行住坐卧身体没有感觉,没有触受,妄念不起,想与思都如如不动,此所谓“了相作意”,还在作意境界中。这个作意是圣人作意,圣果中,所谓“了相”,就是一切了了。等等,有七种。
“云何四十作意?谓缘法作意,缘义作意,缘身作意,缘受作意,缘心作意。。。”这个缘就是攀援,攀援者就是把念头勾在那一件事情上。攀援就像是铁链,你们大家在金店里买的项链,一个圈圈勾着一个圈圈,一个圈圈勾着一个圈圈,念念不断谓之攀援,这个攀着那个,那个攀着这个。一个圈圈没有用啊,要两个圈圈才勾得起来,才构成一条链,对不对?所以啊,开始修要有所缘,并不是无所缘,应该有所缘。譬如念佛,所缘心在念佛上,念念都在佛,念念攀援在佛上。攀援并不一定是坏的,善法攀援是修行佛果;恶法攀援是堕入六道轮回。所以,修行的第一步是作意。那么,这一段我们不讲了,读文字,头会读疯的,看下面的解释。
“缘法作意者,谓闻所成慧相应作意。缘义作意者,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缘身受心法作意者,谓修念住者,如理思惟身等作意。”这叫“缘法作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什么叫皈依法?法就是这个。你以为传法是:“跪过来,你跪到我前面来,红包拿来,都拿来,我传给你啊。喔,你看着肚脐眼啊,看到这里,这就是传你的一个法。”那是骗人的!道,天下之公道,哪里有秘密的?法,天下之公法。这里告诉你法,什么是佛法。“谓闻所成慧相应作意”, “闻”,即研究经教,佛所说的理。听善知识的讲都懂了,懂了有什么用?像你们上课听懂了,还巴不得早一点下课呢,下课了好玩去。“闻”,没有。“思”,自己不研究,“思”了又不“修”,“修”了又没有修成功,闻思修、戒定慧。回去真的要看啊,要研究啊,我讲的不一定对啊,你要好好地思啊。所以要“闻所成”,闻后“思”,研究,然后照着“修”,智慧开发了,“相应”。相应就是瑜伽,所以瑜伽就是相应。什么叫“相应”?身心投进去了,合拢来。所以,为什么要上佛学课呢?智慧开了,知识开了,佛经的理,是闻所修,这个慧。这个慧是由闻思修而成的,就是佛经的道理。
“缘义作意”呢?“思”得了这个道理,佛经道理。譬如《金刚经》谈空,怎么是空?我为什么空不了?听到了《金刚经》的空,就要思,思了之后就要修证,修证就证到慧境界,闻、思、修。这是“缘义”,“义”就是道理,缘“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
还有,“缘身受心法作意者”,“身受”,譬如你们打起坐来腿直痛,腿为什么痛?是因为气脉不通,身体不好。身体为什么不好?是因为四大不调。四大为什么不调?我哪里不调?要反转来反照,“缘身”。我为什么病了?病的原因在哪里?佛法说:病是由业力来的,业是由心造的,我的哪一种心业才引起我这个身体的病?这就是“缘身”作意,“缘身受”的“心法作意”修。
“谓修念住者”,“谓”,即讲话,讲给你听。“谓修念住者”,就是有些人修念住,一上来就是一念不生,万念不起,就是修念住。那么,怎么样修“念住”呢?“如理思惟身等作意”,你要晓得念为什么停得住?念,相思妄念像流水一样一个接着一个,怎么样把它切断?等等。
那么,下面最后一行,我大概带你们一下,要自己研究,不要完全靠我,没有用的。修行,我修成功了,也不能带着你们啊,等于释迦牟尼佛修成功了,带了谁啊?他的每个弟子还是靠自己修啊,所以,你们不要有依赖心啊。(有问:……)那你就要努力读书,还要我钻进你脑子里帮你看懂啊?你的脑子也不能换成我的脑子啊,所以,为什么叫你们努力读书呢?
“谓由此故,遍知所缘而不断惑。正断作意者,谓由此故,俱作二事。已断作意者,谓断烦恼后所有作意。”
现在正式告诉你们怎么修?打坐修持。“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毗钵舍那。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奢摩他。”这一段最重要,所以特别标出这一段给你们讲。就是说,你们现在修行打坐……这里要发挥了,你们当然看不懂,就是文字看懂了,你们佛法不行,看不懂,这里应该给你们讲,我会给你们讲。
归纳起来,修行有两个法门,“已断作意者,谓断烦恼后”,悟后起修,这个悟并不一定要禅宗的大悟,你把理悟到了,一切是空,为什么不能证到空?那么,有两个方法,“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用“分别”心来修,譬如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你念咒子也是一样,不管你修哪个秘法,黄教、白教、红教,红观音、绿度母,不管你修什么大威德金刚,修中观境界,都要有“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譬如念佛,《十六观经》、《观无量寿经》或者观佛的眼睛、观佛的鼻子、观佛的心光,你都“有分别影像”,意识造出一个境界。譬如《外婆禅》的那位吕老太太,你们今天看了,她现在随时可以在一片空中,空,光明中。那么,你说这个是哪里来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换句话说,她今天的修持也是“有分别影像”作意生。
所以,“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你们念佛,念念不断,这一声佛一念万念,万念一念,并不说每一念都要南无阿弥陀佛……“阿”发a音,不要念o,念o是要堕落的,o是下堕的音,a是开口音,唵、阿、吽,特别注意,因为不通梵文,念错了。你看世界上不管是哪一国的人,乃至动物,生下来一开口讲话就是“啊”,先来这一声,开口音是生法。所以“阿”字翻译成无量、无边、无尽。“o”你的嘴就要*起来,这个音是下垂的,懂了吧?所以,阿弥陀佛这一句就是无上大密咒,这就是咒。那么,念阿弥陀佛念到后来,你真念到了止观定境来,念不起来了,好像想提阿弥陀佛都提不起来,你们就吓死了,我也听过很多人:“完了,老师,我退了。我念了几十年,现在一念阿弥陀佛,下面念不上了。”
我说:“你知道在念佛上?”
“知道啊。”
“那不是念佛啊?笨蛋!”所以,你们要注意啊。
尤其是很多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他不懂这个理,不但不能往生,反而堕落。临终的时候,这口气不来了,你还劝他:“你赶紧跟我念阿弥陀佛!你念啊!念啊!你念啊!”见鬼!这些人是埋葬人的。这口气跟意两个是在一起的,意气、意气,一口气要断的时候,你叫他念南无阿……他念得出来吗?念不出来。但是,什么叫做念佛?他心中那个时候没有念,听到你讲念佛,他意识已经懂了,那个叫“念”啊!这一批笨蛋啊,这一群愚蠢的众生啊,很多人都念到了啊!
所以,念佛等于是肉包子打狗,有个妄念来,就阿弥陀佛,妄念越来得多,你也可以大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然后,念到最后,狗也不来了,肉包子也不要打了,这个时候才是“念”,“净念”在前。你要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晓得了,这个时候叫做“净念相继”,这个时候没有妄念,也没有浮念,可是不是昏沉,不是散乱,清清楚楚——这一念就对了。这一念也就是第六意识“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有分别啊,你们知道“这个就是了”。
你们注意啊,将来接引临死的人,你千万不要提起念这四个字的念,那害了他啊,使他失去了信心。你说:你现在知道,一念清清明明,我念佛你听见了,这个就是了。你就这一念,就往生了。世界上这些瞎子牵瞎子,滚*********,都滚下去了。以盲引盲的人太多,佛法所以衰败了。我眼睛里看得多了。
所以,“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是这个作意。那么,你们观想光明的,修白骨观的,都是“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那么,你现在看了弥勒菩萨讲的,我给你们讲的不相信……
“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毗钵舍那。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奢摩他。事边际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了知一切身受心法所缘边际。过此更无身受心法。所作成办所缘作意者。谓我思惟如此如此。若我思惟如是如是。当有如此如此。当办如是如是。及缘清净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者。谓由此故。或有最初思择诸法。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寂静作意者。谓由此故。或有最初安心于内。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一分修作意者。谓由此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随修一分。具分修作意者。谓由此故。二分双修。无间作意者。谓一切时无间无断。相续而转。”(十一卷)
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你们为什么白骨观观不起来,知道吗? 为什么观不起来?现在懂了吧?懂了?懂了你讲。(同学……)错了,错了没有关系,当学生应该错的,不错还当学生?“我对了,你下来!我上来!”哈,对不对?
你们观白骨观,拼命想看见自己的骨头,看得见啊!你把皮扒下看看?影像啊!懂了没有?这就是传你们大法了。只要有这个影像就是了,怎么那么笨啊!影像一起来,这就是作意起来了,作意起来后,一念一止,慢慢慢慢,等有一天,“啪”地一响,回到身上来,身上的白骨,五脏六腑看得清清楚楚。然后,还要把它化光了,变空了,七天证果绝不是骗人的!就是你们理不通啊,每一位佛都把宝贝告诉你了,你看不懂。
所以,你要晓得“分别影像所缘作意”,结果你们偏偏要看自己是白骨,有些活宝还那么拿着来看,“我怎么都观不起来。”这是皮啊、肉啊,我的妈啊!那是意境上的影像啊!为这个,我买了多少具白骨给你们看,就是叫你们留这个影像。现在懂了,应该都观起来了吧?再观不起来,每个都打屁股三百板,替弥勒菩萨打你们,懂了吗?所以,“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这是修止的路。
“谓由此故”,“谓”,告诉你,有分别影像作意的例子多得很。譬如要修药师如来的,你看,我要你修“禅秘要法”,你自己有病了,可以观药师如来或者白衣观音在头顶上……哎,有许多活宝,我说了半天,“观音都没有影像。”你是第六意识分别观音啊!真的观音菩萨忙得很啊,大家都在叫他啊,他没有那么空闲;你请一位名医都忙得很,他比名医还要忙。你的意境里观起观音,他杨枝净水从你顶上一灌下了,你的病没有不好的,我告诉你。那么你说:“这个是我的作意,同他怎么相干?”哎,自他不二啊!你的就是他的,他的就是你的啊。而且,你自己分别作意的这位观音菩萨或者药师如来一观起来,一灌下来,他力的作用就马上加被你,没有不好的。告诉你,就有这样厉害,就是你们信心不够。分别影像作意多得很。但是要晓得,要它空就空,要它有就有,这叫做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了,不然,你都是口头法师,有什么用?
“修缘分别体境毗钵舍那。”“毗钵舍那”是观,这就是修观的方法。就是说,佛现在传你修一切观想的方法,什么呢?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这是你的所缘啊,你要注意。譬如你观起了观世音菩萨在头顶、或者在前面、在身上、在心中,这在教理上是什么道理?所缘境,这个所缘是哪里来的?你讲:(答:影像。)错了,能缘来的,“能所”,能是什么?暂时不谈,现在只教你修法。所以你看,佛经里的一个字都不能乱下的,所缘作意,并没有叫“能缘作意”,懂了吧?这个影像是怎么来的?你作意所缘来的,这就是研究教理。不然,你们上佛学院……误人子弟,那还行?你们将来出去不能误人子弟啊,我若晓得,我的香板老远就过来捶你的头,那还可以啊?说法度众生,不能度了(liǎo),可是不能指错了路,不能瞎子牵瞎子。
“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毗钵舍那”,“毗钵舍那”是修观,观个什么呢?止观都在内,就是有分别影像所缘作意。
要答得出来啊,学期末我出题目就出在这种地方了,要你发挥啊,注意啊。
“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修缘分别体境奢摩他。”“奢摩他”就是止。你观想起来以后,一念空掉,定在空的境界上就是止,止就是“无分别影像”,观起的东西把它一念空掉,懂了吧?这是“能”吗?不是能。到一念空的境界,还是所缘,还是作意。这个地方不谈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能所双亡”体寂灭,那不谈,只讲修法。“无分别影像所缘作意者”,就是空了,没有“分别影像”了。譬如念佛的时候连佛像都没有了,一念都没有了,一切没有,身体也没有,身心清净了,定住了,这就是定,就是止。“谓由此故”,由你观想成功以后,刚才比方你念佛也是有分别影像作意,念到连阿弥陀佛都提不起来了,杂念也没有了,就是一念空灵在那里,并不是不知,都知,见闻觉知都知道,如如不动,这个境界就是“修缘分别体境奢摩他”,就是止,止观就是这个道理。
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就是以这一段修法为中心啊。我那么轻易地给你们讲了,你们也不拿红包给我。宗喀巴就是这样成宗喀巴的,算不定你们将来也变成什么巴,就要好好研究这一段。
“事边际所缘作意者,谓由此故,了知一切身受心法所缘边际,过此更无身受心法。”那么,你们对于止观境界的这个理论懂了,现在只能说你们理论懂了,所以,你们可以上十一楼打坐了。什么才是止?什么才是观?不管你学什么法门……我们这里不限宗派的。什么叫禅宗啊?每个宗派,个人因缘。你走净土容易入门修成,你就修净土;密宗易修成,就修密宗,我这里什么法宝都有,不走宗派,十方丛林书院是大乘丛林,没有宗派的。人家问你学什么的?学佛的,跟佛学的,分什么宗派!你们可以上十一楼了。
那么,什么叫做“事边际所缘作意”呢?“事边”的“事”包括出世间小乘之果、大乘菩萨,乃至成佛,就是一件“事”。乃至你入世,发财做生意,做功名,都赞成,也是“事”。你功名富贵成功了,哎,替佛护法啊,替佛法来护法啊,要有人护法嘛。若没人护法,老和尚怎么弄啊?和尚们将来怎么弘法啊?要有在家的,也要有出家的嘛,要有护法嘛。
大护法者不分在家出家,维持正法的命脉不断,谓之大护法,保护这个法体,保护这个慧命。那么,每一个比丘,每一个居士,只要成功了就都是大护法者,这叫做“事佛法常住”,这些都是“事”。
怎么叫做“事边际所缘作意”呢?“谓由此故”,由于这个修持的结果,“了知一切身受”,“了知”,透彻地了解“一切身”体上的感受。为什么腿会酸?为什么会发快乐的感?为什么身体气脉会通了?这都是身体的感受。“心法”,乃至起心动念:哎呀,我这个念头不对,属于贪心……这个属于嗔心……这个属于什么心……《百法明门论》里的根本烦恼、随烦恼看得清清楚楚,乃至一念不生,这就是“心法”。“身受”,身体;“心法”,心里头所缘的,“所缘边际”都看清楚了。
身心的边际是什么?答不出来,我的一百块又省了,哎,你若答,不算一百块,让你答。(有答:无。)就是空,身心的边际就是空,身也空了,身心的边际就是空!证得空性,性空。对了,还是年纪大一点就摸到边了。“了知一切身受心法所缘边际,过此”,过了这个境界,“更无身受心法,”身也没有,心也没有,过了空的境界还有什么!当然没有了,毕竟空,彻底。此所谓般若波罗密。
“事边际”讲了,“所作成办”,就是说你修定做工夫做到这样,一切事业边际无所不成。换句话,这个里头有秘密,什么秘密?一切神通境界,你一起作意就成功了,就来了。就是要你得止,止观得定,定慧等持,事的边际你就做到了,你就求证到了,佛法不是空洞的理论。那么,求证到了,“所作成办”,世间法的所做“成办”,你要办什么事,都达到目的;出世法,六通妙用无所不成。
“所作成办所缘作意者,谓我思惟如此如此,若我思惟如是如是,当有如此如此,当办如是如是。”你看,弥勒菩萨到这里真话不说了,他老人家也来了一个花样。什么叫“所作成办所缘作意”?我现在把他的秘密揭穿了,他说:你修到这个成功啊,那就“所作成办”,你所想要“如此如此”,就做到“如此如此”,你要“如是如是”,就可以“如是如是”——等于不说!他老人家当面来,我都要讲他:“你说了等于没说,你说个什么!”但是,要我们听懂,自己懂啊,佛也只能说到这里,此乃宇宙之大秘密啊。诸佛菩萨都说到这里,只能若是这样,就是这样,诶,你懂了,就是这样。所以禅宗祖师: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究竟哪一个,你都搞不清了。连弥勒菩萨都玩起这个生意经来,哈!“如此如此”,“如是如是”,“如此如此”。所以我看到这里就冒火,指着弥勒菩萨:“你搞些什么名堂!”但是,他说的很清楚,你懂了,你就不怪他老人家了。就是说,你修定慧修成功了,一切神通智慧没有不由定而生的。你到了这里,“所作成办”,遂心如意,孔子讲的“随心所欲而不逾距”,神通妙用自由而起,所以就是“如此如此”,“如是如是”了。般若、解脱、法身、等持成就了。
“及缘清净所缘作意,胜解思择作意者。”那么,还有呢?有四十种作意,一切都是唯心造,修行的一切路。世间法的一切造业,三恶道的业也是唯心所造;由凡夫而到圣人,由小乘之果证大乘菩萨境界,乃至成佛,也是唯心造。唯心造的开始就是作意,作意分了四十种,讲给我们听,开发我们的智慧。那么,怎么叫“缘清净所缘作意”呢?怎么又叫做“胜解思择作意”呢?
“谓由此故”,你看,这四个字也是弥勒菩萨的秘密。“此”就是这个,由于这个,这个是哪个?定境界嘛,你心里一念,作意专定了,若你真得到了定,“由此故”:
“或有最初思择诸法,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并不是不可以用思想修啊,禅本来就是思维修,禅宗。你得了定境界,就在这个定境界中“最初思择诸法”,把佛经读熟了,三藏十二部,一点一点研究。禅宗不叫做思维修,叫参,参就是思维,专一地思维,“噢,是这样的!”大悟了。教理叫“思择”,禅宗叫“参究”,换一个名词而已。
有些人,譬如我们从智法师,他不肯走思禅的路线,不是他的错,根性不同,他走禅的路线来的根性,他喜欢走奢摩他,一念清净,摆下就对了。譬如说在座的有几个人都是这样。那么,这些人的根性就是“或奢摩他而为上首”,喜欢以止而入手,一定,再说,定到了,观慧自然发生。有些人不然,譬如在座的慈仁师喜欢用思想,他的思想如果用对了,就是走思禅的路;但是,思想若是用不对了,就变成邪了,有这样严重。走思路的,譬如张尚德教授知道,一般学者走佛学的路,都喜欢用思禅,光搞思想去了,那就变成外道了,没有修证。什么修证?止观双运,不做工夫就不行。你看佛出家都在做工夫,十八岁出家,修无想定三年,非想非非想定三年,雪山苦行六年都在修定,定慧发了以后才出来弘法的。以他老人家都是如此,后世的凡夫以为读了两本佛学的经典,思想,会写文章,会演讲,两条腿都盘不拢,你还成了法了!叫做头上没有发(fà)。连释迦牟尼佛都是修定的,你看看他的一生。所以要注意,所以,奢摩他、毗钵舍那有如此之重要!
“寂静作意者,谓由此故,或有最初安心于内,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寂静作意”是什么?“谓由此故”,上来一修持,两腿一盘,一定,“最初安心于内”,此心不动,就坐下了,就是我们普通禅宗讲的“一切放下”,安心不动,也到家了,所以法门是多方的。你看二祖见达摩祖师,达摩问他:“你要什么?”
他说:“我此心不能安,请大师为我安心。”
他说:“拿心来,我给你安。”
他就找:“觅心了不可得。心拿不出来啊,我现在没有啊,找不到啊?”
达摩祖师说:“就是这样!为你安心竟。”
好了,他就悟了。此心了不可得啊,这个念头抓不住的,当下即空,就在这一念一空,就定下去了。
“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安下去了以后,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处,此心安了,再一看世间的一切一切,原来是如如不动的啊。这就是定中有观,这就是“毗钵舍那而为上首”,安心法门中以观“为上首。”
“一分修作意者”,怎么叫“一分修作意”?二分都不干?多吝啬啊,就是一分。
“谓由此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随修一分。”有些人根性不同,止观不双运,上手只想修定、修止;有些人一上手就只想修观,就叫“一分修”,不能二分具修,不能同时来。因为一切众生的根性不同,他的心理负担不了,也可以。
所以学佛,拿一个法门教育一万个众生,每一个人都要走一条路,永远不是善知识,不能接引人。乃至我的皈依师父虚老,我就讲他:你一生没有接引出一个人!没有教授法,只好叫人家念佛了。临济宗、曹洞宗五宗宗派最后都托到了你手里,一个人都淘不到,造就不出来,这不是笑话嘛!“大唐国内无禅师”,没有懂教育的。所以,叫你们要学佛啊,不要学哪一宗、哪一派,各种根性要用各种法门接引。只有净土才对,其它都是魔道;密宗才对;禅宗才对——你只要看他这样一开口,他本身就是魔道!执着就是魔。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方便不同,不懂方便何以教化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分修”也可以。
“具分修作意者,谓由此故,二分双修。”怎么叫“具分修”?因为修定的路是止观双修,定中起观,观中起定,止观双修了。
“无间作意者,谓一切时无间无断,相续而转。”什么叫“无间作意”?譬如念佛,要你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无间作意”,你行住坐卧之间,念念都在修行,没有停止,一秒钟也不能有散乱、昏沉,即“无间作意”。
如此等等,下面四十种都给你说完了,不要我带领了吧,带领到半路,就晓得怎么走路了吧?就晓得自己看下去了,下了课后要看啊,不看,光靠我有什么用啊?我靠不住的,我要是不作意了,我就跑掉了;我跑掉了,你们怎么办啊?没有用的,修行靠自己啊,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