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贫穷封闭信仰至上
发布时间:2024-09-20 04:03:44作者:正觉网编者按:4月28日,有报道称由于遇难者人数已经超过4000人,用于建造焚化遇难者遗体柴堆的木头开始告罄。每名遇难者遗体火化约需要250公斤木柴。此外,举行火葬仪式的地点也供不应求。尽管当地政府已经沿河指定很多地方用于火葬遇难者,但很多亲属依然在联系可以举行火葬仪式的火葬场。在尼泊尔的宗教文化中,如何举行葬礼呢?
古老而传统的殡葬文化
尼泊尔人死后,由婆罗门主持仪式,用白布包裹尸体,并于24小时内火化,骨灰投入河中。尼泊尔人讲究送终守孝,双亲去世要刮去全身毛发,用白布围身,开始斋戒,所谓守孝是吃斋禁欲13日,之后一年不能参加娱乐、饮酒和进庙,一年后才可脱孝服
佛教的火葬仪式
佛教承袭婆罗门教思想也流行火葬。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印度以火葬为正仪,佛涅槃后,举行荼毗火葬,信徒皆效法之,而僧众更是跟进。传至汉地,隋唐开始,佛家居士亦多火葬;日本佛教在道昭和尚提倡下,亦以火葬为主。
印光法师:“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识,唯恐耽著身躯,不得解脱。焚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著。又为诵经念佛,期证法身。”佛教提倡火葬,乃不重皮囊,若埋土中,唯恐死者执著于其形骸肌肤,以致不能解脱,故以火焚之,则不眷恋而知四大皆空。
俗人火化,法师多半在死者遗体、牌位之前开示,类此:“某某居士(女居士)!今日火化,且听我言。金刚经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享寿之时,以虚色身,且偿因果,且修福田;舍报之后,无用躯壳,当作灰烬,还归苍天。某某居士(女居士)!色身皮囊,俱烧以毁,真灵佛性,仅存无坏,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无去无来,不生不灭!”
印度教的火葬仪式
而印度教认为火是神圣的。它把任何东西都焚烧殆尽。另一方面,燃烧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把身体的五行元素分解回归宇宙的五行元素。通过火化尸体,能够把魔鬼的物质残留物从地球表面完全抹去,11天之后魔鬼会继续进行它的旅程。
阿格尼(火神)不是在吞噬这个身体使其化为灰烬,也不是要对其皮肤或肢体造成痛苦或撕裂。尸体得到适当的焚烧时即把精神传达给了祖先。吠陀赞美阿格尼把五大元素融回到原始形式。火神阿格尼被看作是总量与微量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可见与看不见之间,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介体,是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因此尸体要被火化。
在恳切的祈祷声中尸体被奉献给阿格尼得以净化,把这个人送往更美好明亮的生活。采取火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产生一种与刚刚失去生命的这具身体脱离的感觉,鼓励其继续前行,而不是缠绵在亲人身边。此外,印度教徒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不想让尸体留着被秃鹰和其他动物食用。
印度教徒火葬死者的信念是焚烧尸体意味着精神的释放,火焰代表着创造世界的梵天。此外,墓地埋葬要占用大片的耕地。早先挖一个坟墓是很费力气的,需要有专门的工具,相比之下火化更容易、快捷和便宜,因为来告别的人都会带来一些木柴。
不采取火葬的例外是圣人、孕妇和儿童。圣人因为已经脱离身体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不需要火化,他们被埋葬在有莲花的地方。儿童也是因为身体上附着的东西很少而无需火化。另外,按照习俗要由死者的后代来点燃火堆,圣人和儿童通常不会有这样的人。
孩子还没有长大,因此他们的殡葬必须有别于成年人。他们弱小的身体不应该招致炽烈的火焰,他们无辜的生命既没有参合进很多的杂质,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净化。
还有一个特殊的仪式是在怀孕期间去世的孕妇。包德哈亚那说,应该在把孩子救出之后把她运到火葬场。如果无法救出孩子,应该把她水葬或土葬。“250公斤木柴”让逝者分出三六九等
足量的木柴才能够将尸体完全火化,骨灰洒入河中。而财力较弱的人,负担不起木柴,只能将残留的肉身抛入河中。即便是死亡,也分出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