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弥勒佛为何又叫“一生补处菩萨”?

发布时间:2024-06-06 04:03:32作者:正觉网
弥勒佛为何又叫“一生补处菩萨”?

“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弥勒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佛菩萨,在中国及日韩等地家喻户晓,甚至不论是否信仰佛教,都愿意在家中供奉他的圣像,看着就能让人感受到亲近和欢喜。对他的尊称,有称“弥勒菩萨”,也有称“弥勒佛”,那到底是菩萨还是佛呢?而弥勒的形象也有疑问,为何有时是常见的菩萨相,有时却是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

弥勒,是古印度婆罗门的一个姓氏,意思是慈爱,他也是跟随佛陀出家的弟子之一,生活修学看起来不是那么精进,可佛陀却对他总是另眼相看。其实在过去世中,他的修行甚至还早于佛陀,二者有很深的因缘,而且他还得到佛陀的授记。弥勒先于佛陀涅槃,后上升至兜率天内院,以“一生补处菩萨”的身份,为天道众生演说佛法。

直到五十六亿年后,将和释迦牟尼佛在人间的经历那样,在这个娑婆世界降生、出家、成佛,而且是继任释迦牟尼佛之后,娑婆世界贤劫的第五尊佛。所以,尊称菩萨是因为他目前是菩萨身,尊称弥勒佛是因为他是未来佛,全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我国大乘佛教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弥勒菩萨圣诞吉日。

据《佛说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未来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后,将在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证悟成佛,然后分三次演说佛法。过去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仍未得道者,在这龙华三会里,将以上、中、下根之别,悉可得道。然而五十六亿年还很遥远,我们能否与未来佛早日相见?在《佛说弥勒上生经》中说:若能发愿身心皈依弥勒佛,将生临终亦可得生兜率天上,听闻佛法甚至未来随弥勒下生人间。

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兜率内院,是在欲界第四层天内,要往生弥勒净土的门槛相对不高。经中说,至诚恳切地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发愿往生即可成就。全因弥勒菩萨本着慈悲之心,善巧方便地度化众生。弥勒菩萨就好比一位大学教授,发心到一个小学里去任教,学问好、教法也亲和,这就是一种回真向俗的精神。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高僧选择发愿往生弥勒的兜率内院。例如东晋高僧道安大师,圆寂前口诵弥勒佛名不断,并与弟子留言“同愿生兜率”。后来又有法显大师西行求法,极大地推动了弥勒法门的传播,至唐朝时更是发展到家喻户晓。

著名的玄奘法师之所以西行求法,初衷之一就是学习《瑜伽师地论》。相传此论是无著菩萨,夜升兜率天弥勒内院听闻弥勒菩萨说法后返回人间,再为大众演说并记录而来。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都是弥勒菩萨的信奉者,窥基大师留下一部《弥勒上生经疏》,就是他在游五台山时感梦而造,而在写这部经疏期间也发生过不少奇事。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信众来说,他们心目中的弥勒菩萨可能就是那位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在寺院的山门口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幅偈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不论我们是否信仰佛教,是否真正皈依佛教,我们都愿意亲近和供奉弥勒佛,因为他的乐观、慈悲、随和,与任何人都没有距离感。

布袋和尚外出行脚化缘,虽然常常受到他人的冷眼和嘲讽,但他却用行动向世人演示: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布袋和尚总是笑口常开,以天为盖、以地为席,四海为家、无牵无挂,用《布袋偈》向世人演示: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布袋和尚慈悲宽容,无论什么都一笑了之。他用插秧这个比喻告诉世人: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愿我们都做人间的弥勒佛,所有人都能在生活中,多一点布袋和尚的心态:忍辱、乐观、慈悲、大度。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