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读,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9-19 04:03:04作者:正觉网随着时间推移,古代渐渐离我们远去。每当我们说道古代,好像都是说很遥远的事情。以1840的鸦片战争为界限,我们距离古代不过179年了。由于近代中国被动的卷入世界,再加上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我们的文化自信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认为我们自己文化落后,言必称希腊,好像只有西方才算是先进才算是现代化;另一方面,认为我们的自己的文化属于早熟,我们只是近代落后了,我们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有很先进的过去,西方人现在的文化远不及我们的文化传统。
文化算是一种文明的样式,是我们在我们的地理环境、民族生存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与其他文明或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更为重要的是,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传统更不能人为的去破坏。否则,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必然会受到极大破坏。继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共识。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人从初中都学会了八个字,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处理方式内在的逻辑思维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做一个固定不变的客体,我们继承的是现成的东西,由此也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当做一个沉重包袱,因为它产生于封建社会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糟粕居多,我们要做的是理清精华与糟粕;一种是把它当做无穷无尽的巨大宝库。
这两种倾向有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了现代化的价值需要和论证当代合理性,我们或多或少的否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古代社会只能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在当代去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以上两种倾向,很容易得出结论现代是先进的,过去时落后的,所以我们要去解析传统文化。
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做深入的研究,就匆匆忙忙勾勒一个叫“传统”的假想敌,借着批判过去来论证现代的合理性,那我们可能只是在批判一个“假想的传统文化。”避免这样的误区,我们需要打通传统与现代的通路,一方面不能先入为主的将传统文化视为一个固化的客体,即需要我们仔细的梳理历史,不是用某种理论去整理历史,而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整理资料后得出结论;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丰富,分门别类研究固然可取,整体性研究然后把握其核心要义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