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山西佛教兴盛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4-10-02 04:04:32作者:正觉网

  郭志诚告诉记者,山西保留下来的北朝佛教艺术遗存依然众多,包括200余处石窟寺、摩崖造像和难计其数的单体造像及造像碑,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这次来展的53件组佛像,与之相比,体量虽然不那么巨大,却也是山西佛教造像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  为皇朝歌功颂德  他认为,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它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相比而言,佛教在山西的展开是紧随其后的事情,因为十几年前在山西吕梁地区发现一碑,上面记述了五台山建大孚鹫寺的事情,纪年上只比白马寺晚了3年。  后来的北魏定都于今天的山西大同,公元414年始凿云冈石窟,《魏书·释老志》记载此事,和平初年,沙门统昙曜向魏高宗禀报说,“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5座佛窟,今天排序第16至第20窟,是政府出资兴建的,5尊佛像是比照北魏5位皇帝的形象建造的,据说其中一尊佛像脚上的黑痣,是参照北魏某皇帝脚上的黑痣而成,认为皇帝就是“现世的如来”,能普度众生,可见造佛像是为北朝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  民间的祈愿  民间又是怎样?我们在来展的佛像上,可以看到相当多的铭文,内容无非是为亡灵祝祷、为家人祈福,那时南北战乱,民不聊生,普通百姓就把解脱苦难的希望寄托于刚传入中国的佛教和菩萨身上。当时山西地区民间兴起的一种“义邑”的佛教组织,组织以家族聚居地位为单位而兴办佛教,由一个声望最高的人做首领,他们通过僧人讲经、法事活动等传播教义,把家族成员发展为信众。义邑组织一方面积德行善,修桥铺路,打井修河,赈济灾民,一方面又开凿佛窟、造像,佛教在山西大行其道。我们来展的这些佛像,正是那个年代民间信仰的一个个缩影。  郭志诚说,早期佛教雕塑呈现出浓郁的外来艺术风格,经过北朝至唐数百年间的发展融合,演变出本土化的风格面貌,而唐以后又逐渐走向世俗化。凡此演变的过程,形象地映射出异域的宗教与哲学是如何被改造吸收,最终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今天看来,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宗教意义,而带给观者更多的是美的享受,使人领略佛教艺术的深蕴,宗教本虚幻,艺术却真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