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信与行是一体两面,不可以分开

发布时间:2022-11-21 09:35:26作者:正觉网

  信与行是一体两面,不可以分开,不可以说“我念佛,不信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样不对,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佛号是阿弥陀佛发愿修行所成就的,在因地叫做本愿,在果地叫做名号,念果地上的名号,不信受因地的本愿,这样不是矛盾吗?我要吃饭,但是我不相信饭是米煮成的,这样不是矛盾吗?所吃的饭就是由米煮成的,怎么可以说要吃饭但不相信饭是米煮成的?同样的道理啊,名号是从因愿成就而来,要称念名号不要相信本愿,这不是很矛盾吗?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是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愿,修诸六度万行所成就的,所以信本愿、称名号,心信口称,内外一如,心口一致,这才是真实修学净土法门的净业行者。如果我信阿弥陀佛的本愿,但不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也很矛盾,因为信的内涵是建立在名号我称念绝对往生决定基础之上,信是信佛号,是阿弥陀佛要救度我的愿心,我要如何让阿弥陀佛救度,要有修因啊,就是称念。所以信受我念佛决定能往生,而一生老实念佛,信心建立在名号之上,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没有修因,要如何感果呢?所以离开信没有行可言,离开行也没有信可言,信与行不可分开。信犹如手心,行犹如手背,手心、手背都是手,离开手心就没有手背,离开手背就没有手心,一体两面。

  所以在第十八愿因愿文当中,具足三种愿事:三信、十念、往生。三信就是因愿文“至心、信乐、欲心我国”,十念就是因愿文“乃至十念”,往生就是因愿文“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第十八愿的誓愿中,具足三信、十念、往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要救度三信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也是要救度十念的众生,所以第十八愿的信与行,共为往生报土的真因,都可以蒙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的救度。我们若深入探讨,必然内心欢喜踊跃,因为我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一生“乃至十念”的念佛,便可以契入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往生决定,怎么会不高兴?

  听闻六字果号阿弥陀佛本愿的生起始末,我一生安心念佛,当然有欢喜的内心感受,这就是世尊在《无量寿经》所开示的:“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三界的众生听闻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内心有了欢喜的感受,如果这句名号在心中,一边称念一边怀疑,一边称念一边担心,一边称念一边顾虑,怎么会有高兴的感受呢?心中高兴不起来。知道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念佛的当下便可以决定,当然就会高兴啊!

\

  听闻净土的教法,知道阿弥陀佛对我绝对的救度,我无论禅定心念佛或是散乱心念佛,阿弥陀佛都会救度我往生,也有办法救我到西方。我禅定心念佛,阿弥陀佛救我到西方佛国,我散乱心念佛,阿弥陀佛也有本事救我到西方,这样怎么会不高兴呢?很高兴啊!我就不用烦恼我在打妄想,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念佛念到伏断烦恼妄想的人,当然是很厉害的人,很了不起,给他赞叹、夸奖。但是没办法念到伏断烦恼,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救得了我啊。所以信心自然就生起。

  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对任何一个众生毫无遗弃大悲的救度,那种欢喜的心就是信心的流露嘛,所以信心欢喜啊。“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世尊在《无量寿经》的开示,非常的精妙。可是诸位四众佛子!看看我们周遭念佛的人,欢喜感恩念佛的人多,还是担心烦恼念佛的人多呢?很多人念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烦恼将来不能往生。尤其是年纪很大的老菩萨,在教界念佛的非常多,信愿经常对这些年纪很大的老菩萨询问说:“老菩萨啊!你为什么要念佛?”“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有几成的把握呢?”“我怎么会知道,我就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但是临命终,阿弥陀佛不知道会不会现前来接引我?将来临命终,子孙不知道会不会好好的为我念佛?将来临命终,就不知道有没有人为我助念?将来临命终很怕冤亲债主现前,将来临命终很怕身心被病苦折磨,将来临命终很怕没有正念。”这些担心的事情,顾虑的事情,很多很多啊,说不尽啊。我们周遭念佛的行者,这种人少吗?很多啊!为什么?没有听闻南无阿弥陀佛本愿绝对救度的道理,内心当然不安、当然惊慌、当然担心、当然顾虑啊。

  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在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之中,因为本愿由法藏菩萨誓发的,是发愿修行完成了六度万行,使得法藏菩萨成佛,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因愿果号,因果一如。既然“三心、十念”共为往生报土之真因,怎么可以忽略信心?怎么可以忽略称念?所以信心与称名,都同样的要紧,同时要注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