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厌世
厌世明法比丘 佛教的修行目标是断欲、灭苦。因此,修行者的任何作为,若朝此唯一的目标,才能身.心无过失、无可被指责、可被称赞,才算是拥有正法的特质。 涉入欲望或者是欲望的世...
-
厌离
厌离(nibbida)是厌恶常、乐、我、净的颠倒,厌恶贪瞋痴的纠缠。在阿含经谈到厌离是:「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
发愿
发愿明法比丘 善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善向、善果,发善愿时,内心即刻有和平、温馨之感;发恶愿可导至今生.来世的恶向、恶果,而未伤害人.物时,已即刻伤害自己。 《中部》第六经《愿...
-
停止赌博
停止赌博明法比丘 赌博是不善业,自古就有贤人提出各种警语。今时赌博花样更多,时人有时会一时迷糊,而误入歧途。事实上,只要是有(赌博)方式、下注、输赢,通通是赌博,不管合不合法、...
-
修禅是大善业
《清净道论》说:“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修心即修禅(bhavana),要有戒的基础,在家众持五戒、八戒,出家众持波罗提木叉(戒条)、收摄六根、正念受用生活用品、正当的生活方式(...
-
善恶因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法则,是循著必然的路径,决非偶然的,因缘成熟时,必有果报、必生此因果系列之果、不生别的因果系列之果。即使是已断尽烦恼的阿罗汉也无法免除过往所造善恶之...
-
修学佛法的省思要点
佛陀及一切觉悟者,皆依循: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成就道果。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苦。 1.知苦:├苦苦( 身苦引起心苦) 、坏苦...
-
佛教徒如何理财
佛经有基本的理财观念,做为在家人处置钱财的指引。依《杂阿含经》1283经,世尊说:“始学功巧业(才艺、技术),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
-
《杂阿含经》出版序
《杂阿含经》出版序明法比丘 撰 《阿含经》为佛陀遗留下来的重要珍宝,因为时空的阻隔及人为的因素,使《阿含经》在中国译出之后,未受到时贤的重视,而且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士不当贬抑...
-
《吉祥经》三十八种吉祥事
1. 勿亲近愚.恶者。 2. 应亲近智.善者。智者:智者是无怖畏、灾难、横祸之事(除非是过去造恶之报)。他能善思惟、善说、善作,于过见过、有过悔改、向人悔过。 3. 尊敬值得尊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