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一念嗔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

发布时间:2020-12-07 09:34:36作者:正觉网

一念嗔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

  生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损害,于是自然会生气。这心头火就是佛教讲的“嗔心”。这种愤怒、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会使人们身心产生热恼、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起被称为“三毒”。

\

  据佛经记载:舍利弗尊者行菩萨道时,发心虽广,但功夫未深。

  有一次,一个婆罗门教徒,走来试他:“尊者!我闻得说您发大心,行菩萨道,所以我特别来请您布施您一只眼睛给我;因为我的母亲生病,医生说:一定要修行人的眼睛作药,才能治疗。”舍利弗听说,毫不思索地立即挖下自己的左眼给他。

  但婆罗门说:“啊!我弄错了,医生说:是要右眼才好哩。”

  舍利弗于是又挖了右边的眼睛给他,好好的两只眼睛把它挖下来,已经痛苦不堪了,何况因此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呢?在平常人来说,是谁也做不到的,但舍利弗是行菩萨道的人,只要众生得离苦难,即使自己痛苦一点,甚至牺牲了今后生活上的幸福,都在所不计,所以肯把自己的眼睛挖了一只又一只的施舍给对方。谁知对方拿了舍利弗的两只眼睛,不但不道谢,反而用鼻子哓了一哓说:“哟!这么腥臭的眼睛,怎能医好我母亲的病呢?”接着把两只眼睛掷到地上,同时用脚去践踏它。

  这真是岂有此理!当时的舍利弗气极了,大发嗔恨心说:“菩萨道是行不得的,还是自了好!”遂退失菩提心,退居凡小。后又遇恶逆的境界,起嗔毒心,受了蚖蛇之报。

  现实中,不少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坏,常常情绪失控冲人发火。这种火,佛家称为“嗔火”。有人为商贩的短斤少两发怒,有人为孩子作业不认真发怒,有人为妻子烧菜不合口味发怒,有人为员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发怒,有人为种种误会产生的摩擦而发怒……

  佛教经典《大日经》上说:“一念嗔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小小的愤怒之火,具有燎原之势,烧尽原先培植的善根。平时种善根,一念嗔心起,摧毁皆无余。

  历史上,怒火烧掉了不少辉煌灿烂的一代王朝。不管是君王一怒沙场见,还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多少人为此死无葬身之地,大批珍贵的物质财富化为灰烬。怒气犹如藏在人体中的一桶烈性炸药,“一念火起,害己毁身”!情绪失控,炸掉的既可能是自己的身体,也可能是自己的事业,甚至是自己最高贵的生命。一时的发作,毁掉长年累月的全部工程。

  怒火中烧,正是情绪的由来之一,也是满心不悦的开始,接续产生的便是不安、焦虑、生气恐慌、忧郁、难过。佛教把嗔怒当作影响人身体与形貌的恶习,怒气所至,伤身又伤心,百害而无一利。

  释迦牟尼佛在《佛遗教经》中说:“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

  意思是:应当知道,嗔恨发怒之心,比熊熊燃烧的大火还要厉害。所以,应当时时防护嗔怒之火,不要让它燃入胸中。劫掠修行功德的贼寇,莫过于嗔恨恚怒之心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嗔火,被嗔火所烧,身心不得安宁。若灭无明之嗔火,不安乐处也安乐。佛经有一首诗偈:“面上无嗔真供养,口里无嗔吐妙香;心中无嗔是净土,无染无杂是真常。”潜修的人才能远离烦恼,修行之后,凡事都能以平常心视之,无明之火自然消失,不会有嗔怒。

  嗔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讳,有了它一生就不能有所成就。佛语云:“嗔火炎炎,烧尽功德之林,能灭菩萨之种。”又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社会上多少杀人放火、打劫争讼,都是由贪嗔而起。所以一切都要看开、看空,不可烦恼,不可动肝火、发脾气。

  愤怒总有原因,如果忙碌是令你生气的导火线,良方是让自己稍稍不忙;如果饿会影响情绪,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保持不饿状态;如果从公司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加上小毛头的吵,是引发你生气的来源,最好的方式是在回家与公司之间,找一处可以宣泄怒火的“空”地。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常起嗔恨心,常有火气,遇到事情爱发脾气。佛法认为,有脾气那就是“我”在,老和尚就想办法去掉这个“我”。他花钱雇了一个人给自己做饭、买菜、打零杂。他对侍者说:“我发脾气的时候你给我一个嘴巴子,打一个嘴巴子给一块大洋。”

  这个侍者成天在老和尚跟前跟着他吃跟他喝,就等着他发脾气。老和尚就不发火,从来不发。

  一天,老和尚一位好友来访,老和尚让侍者外出买菜,准备好好招待客人。侍者外出很久没有回来,老和尚等得有点火了:“这太不应该了。你买个菜到市面很近,顺手就买,你就不回来。”老和尚等着侍者回来跟他算帐。

  客人谈了一会,起身告辞,自然连饭也没有吃。又过了一会,侍者回来了,正好客人刚走。侍者挎了筐买点菜,哼哼呀呀、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老和尚老远瞅着就生气,走近见面了,就说:“你怎么才回来呢?”

  侍者一看他发火了,咣就给一个嘴巴子。

  老和尚说:“哎,你怎么敢打我?”

  世间人咣又给他一个嘴巴子。

  老和尚“哎呀”一下明白过来,就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自己就空掉了,当时脾气就不起来了,也就没有想法了。

  起初,老和尚想:你看看,你把我的事儿耽误了,没有招待好客人。你为什么不听我话呀?这些都是“我”字,不断的计较“我”,脾气就不断地生起。侍者一个嘴巴打过去,“我”就空了。

  我们遇到生气的事情时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可以慢慢由十倒数至一,并作深呼吸,说话的声音及速度要保持平稳。你的思维受到良好训练,就能够完全能迅速地驱散心头最浓密的阴云,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快乐、希望、通达的阳光照射进来。

  学会默念暗示语。对着自己说:“别生气,别生气”、“生气有害健康”等等,提醒自己别过度发脾气了。最好的方式是“凡事往善念着想”,每个人都有善恶两念,你看到善就是善,你见着恶就是恶。多收善念,时时欢喜;常收恶念,处处生气。

  发脾气是愚痴,没有涵养的功夫;不发脾气就有智慧。我们需要不断克制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生气是一种习惯,不生气也是一种习惯,我们为何让养成不生气的习惯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