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见“性”,成佛“正因”
一、“悟,见,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悟、见、入、”三,悟也罢,见也罢,入也罢,均属顿门!即:顿悟,顿见,顿入,都是顿然一下子,就在当下。如人在旷野,先闭...
-
参禅就是悟无生法忍
明代憨山祖师,幼时见叔父死,尸陈床上,问叔何处去?众答不知,于是抱生来死去之疑,后来,经过长期用功,在五台山悟道,说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
-
参禅:若生死心不切,则疑情不
参禅最要存亡心切和发久远心:若存亡心不切,则疑情不发, 功夫做不上;若没有久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需有个久远切习,真疑起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
-
力度大了就不是“疑情”
...
-
呼吸是我们无比珍贵的修行伴侣
呼吸,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当我们紧张的时候,当脾气暴躁的时候,呼吸是非常短促的,非常不正常的,非常不流畅的,甚至说,非常的起伏不定。当内心平静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纤细的...
-
参禅人士须时时提防的禅病
...
-
虚云老和尚开示:初心缘何放不
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懒做好吃、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些委屈也受...
-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马祖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经云:...
-
谈谈佛教徒应如何修行的问题
...
-
解行如何才能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