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的实相思想
发布时间:2020-08-06 17:10:08作者:正觉网整理佛教中的人物有许多,鸠摩罗什就是其中之一。鸠摩罗什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对佛法的弘扬也是有很大贡献的。此外,鸠摩罗什的实相思想影响也非常大,所以师兄对他的实相思想要有一定了解。但鸠摩罗什的实相思想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对《维摩诘经》的注解中,罗什阐述了大乘佛教般若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即诸法实相含义,实相是梵文 Dharmadhatu意译,与真如、性空、真际、法性的含义相同。在《维摩诘经》注中,罗什阐述了实相与法性、法身、菩提等重要思想的关系。
(一)实相义。实相乃诸法实相的简称,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佛教认为诸法真相,不可言说,不可思议,而一切现象都是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知,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的真实相状,所以称为实相。罗什说:一谛,实相也。俗数法虚妄……从一谛乃至诸法无我,是诸法实相,即一谛中异句异味也,由此一谛故,佛道得成。。
一谛即唯一的真理。这里还指出一谛与四谛是诸法实相,是异句异味,都是佛道。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以成,而无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这被称为诸法无我。迁流生灭的世间诸法,既无常住性,也无实有性,毕竟还灭,归于空寂,所以称为诸法无我,与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合称三法印,是原始佛教的重要教义。罗什说:“声闻人以四谛,入诸法实相,菩萨以一谛,入诸法实相。”
诸法常住不变的真实相状无可比拟,罗什说:“实相法无有等比,唯佛与等”。这是说,诸法常住不变的真实相状,唯有佛陀这样觉行圆满者所堪匹配。
(二)对于实相慧与法性的关系,罗什还有阐述,经注中说:
金刚置地,下至地际,然后乃止。实相慧要尽法性,然后乃止也。肇曰:金刚慧,实相慧也[27]虽然罗什与僧肇都说实相与法性是同等的,但他们对法性的论说还有一定差别。在解释“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时,僧肇说“烦恼之实性”,是“道之所由生”。在《维摩诘经》中,罗什所译的“如实”,而僧肇以“实性”来讲,“如实”只是描述和说明,而讲“实性”则有阐述事物背后的道理的意思。
这是二者对诸法本来的如实相理解上的一个小小差别。
而在释“乐心喜清净”时,僧肇说实相为净法说:“实相,真净法也”,这是对实相的描述和正面阐述。在释“深达实相”时。僧肇说:“实相难测,而能深达”。
(三)对于实相与法身,罗什阐述说:“法身有三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三、诸法实相,和合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即实相亦是法身的一种。
(四)实相与菩提的关系。在《维摩诘经》的注解中,罗什又以菩提说实相,阐述实相与菩提的关系,说:
菩提有三:所谓罗汉、缘觉、如来。三人漏尽,慧通达无阂,乃名菩提。……亦明菩提即是实相,以遣其着也。实相是菩提因,亦名菩提也。菩提意译觉、智,指对佛法的觉悟。菩提与智的含义相近,是无上智。
罗什认为菩提即实相,旨在遮拨执迷,而实相是菩提的因,所以也称为菩提。罗什说:“智是菩提,知他心也。实相是智之因,亦名知他心也。”这是说智即是菩提,能知他人心想。实相是智之因,亦可名知他心。
(五)实相寂灭无为。罗什认为一谛、菩提、涅槃即是实相,实相无相,不即不离。 罗什在注《维摩诘经》时说实相寂灭无为。说:“寂灭甘露,即实相法也。”
甘露是指佛法的涅槃境界,得涅槃而灭生死,称为甘露寂灭或寂灭甘露,也就是实相。唯有无上智才是实相。在解释《维摩诘经》“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时,他说:“菩提相,亦名寂灭相。”
(六)实相与如、法性、实际。他认为实相即是如、法性以及真际。他说:
此三同一实也,因观时有浅深,故有三名,始见其实,谓之如;转深谓之性; 尽其边谓之实际。以新学为六情所牵,心随物变,观时见同,出则见异,故明诸法,同此三法。如、法性、真际三者等同实相,唯因禅观之深浅不同,而有相异之名称而已。 罗什说:
故有无非中,于实为边也。言有而不有,言无而不无。虽诸边尘起不能转之令异,故言诸边不动也。
一落有无,分别二边,即非中道。就实际(实相)而言,有无均为边见,若不执二边,方能得中,此即实际(真际)。所以罗什的实相是依中道而立论,这与他所译《中论》中的思想较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