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无边身尊者,为何不见如来顶相

发布时间:2020-07-04 17:32:55作者:正觉网整理

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个时候需要师兄慢慢去领悟,或是查找相关的内容,这样对这方面才会有一定理解。因为修行佛法不容易,所以有的人在修行时想知道无边身尊者,为何不见如来顶相?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无边身尊者,为何不见如来顶相

「实无可见。][何以故?]为什么呢?

[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

「无边身」就是「如来」。

怎么可以以《如来更见如来》呢?[不应更见。]是不是?

你不能说:我现在是某某法师,我要去找一个某某法师来。

没有了,当下就是了,怎么还要找什么呢?

更觅另外一个法师,对不对?当下就是了!

「无边身菩萨」他就是「如来】,不应该以《如来更见如来》。

绝对的东西,他就是一合相。

[只教你不作佛见,不落佛边;]

「作佛见」,那还是生灭的。

「不作众生见」,作众生见,就落入众生边了。

[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

[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

[不作凡见,不落凡边;不作圣见,不落圣边。]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

[若有见处,即名外道。]这个太好了,真是大彻大悟的圣者!

为什么,看经典要划重点呢?

因为这个就是关卡,就像你去找到那一关。

要修行要几个字,师父常常讲:你要修行,就几个字就够了!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

你今天为什么会纷扰?因为看法不同。

你今天为什么会放不下?因为执着自己的见地嘛,是不是?

那么「但无诸见」,你想想看,我执也没有了、分别心也没有了。

你跟我的看法,那里有什么不一样?

再恶劣的众生,你也没什么不一样啊!是不是?

「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外道者,乐于诸见。]凡夫都喜欢执着自己的看法。

无边身尊者,为何不见如来顶相

「外道者,乐于诸见」,种种的不正见,导致一个人修行偏差。

都是片面的极端,修极端的苦行,或是着极端的五欲六尘,放纵自己,这个也不是。

[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就是菩萨见一切相,就如如不动,不可以安立任何的见。

就是执着,「见」就是执着。

因为:我的看法最正确。就是执着我的看法。

你的分别心很强,叫做「见」。

执着心很强,这个叫做「见」。

所以这个「见」,就表示执着跟分别。

菩萨一切执着心跟分别心,统统放下,而心如如不动。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所以《维摩诘经》里面这么说:([所以云:])[『弥勒亦如也,]

你也是一样如如不动,无相嘛!

[众圣贤亦如也。』]也无相可说。

「如」就是无生。那无生当然就无灭了。

「如」就是无灭。

「如」就是没有见。

因为佛性本身有见,不须要另外安立一个知见。

佛性本身有分别,对不对?有体性的分别。

那么尘,是没有体性的分别,是不是?

在《楞严经》里面讲:离诸尘而有分别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离诸一切尘,而有分别心、而有体性,这个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楞严经》就讲得很清楚了!

[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

[如来顶,即是圆见。亦无圆见,故不落圆边。]

「圆见」就是绝对。

所以任何的名词,都在形容绝对,对不对?都在形容绝对。

无生就是绝对。无灭也是绝对。无见也是绝对。无闻也是绝对。圆见也是绝对。

所有的形容词,都告诉你绝对的实相。

绝对,就是好端端的存在当下。

[所以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诸数」就是有数量。

你用任何的语言、文字,一二三四‥‥‥乃至时间、空间,统统不对。

因为同一个觉性的存在。

不可以任何的数量去衡量的。

所以方便[权以虚空为喻,圆同太虚,]

所以方便,用这个「虚空来作比喻」。

用这个虚空来作比喻,那么圆满就如同太虚,[无欠无余。]

这个都是比喻法。

[等闲无事,莫强辩他境,]

你看!绝学无为闲道人,是不是?

不除妄想不求真,你看!「等闲无事」,根本就没事。

万境本闲,庸人自扰,「等闲无事」。

所以那些大彻大悟的人,就是没事,什么事都是没事。

无边身尊者,为何不见如来顶相

「莫强辩他境」,不要强迫自己,去分别外在的境界。

令心落入执着跟对立,不要这样子。

记住!放不下,苦了自己,别人苦不了他,先苦了你自己。

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

我说:你要辛苦一阵子了,放不下就是苦了自己嘛!

[辩着便成识。]

分别便着,「辩着便成识」,你只要一分别,怎么样?

一执着,就变成了意识了。

因为我们无量劫来,这个意识分别心太快了,太快了!

[所以云:『圆成沉识海,流转若飘蓬。』]

[只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有道理也,]

[强处即如意,弱处即不如意,][似这个见解,有什么用处?]

底下解释了,「圆成沉识海」,那么「圆成」就是圆成实性。

这个圆满的、实在的、圆满的本性,已经被意识分别心,所埋覆了、所掩盖了。

所以沉入这个,执着的意识的大海里面。

就是我们「圆成实性」,已经沉入了,分别跟执着心的大海里面了。

我们化作一念的生灭,所以说:「流转若飘蓬」。

这个飘浮不定的蓬草,这个蓬草怎么样?就是比喻飘泊无依。

这些草飘来飘去的‥‥‥无常嘛,是不是?

那么「只道我知也」,你只说说:「我知也、我学得了」,

我已经「契悟了、我已经解脱了」。只这样说说,说:有道理也。

那么在「如意」的时候、「强处」的时候,自己觉得精神很好。

「强处即如意」就是说:我比人家强,生活得很好。

「如己意」就是觉得很高兴了。

可是在「弱处」呢?就不如意了。

就觉得:比别人差。活起来就活得很辛苦了。

「似这个见解」,这样好像你是一个很有见解的人,这有什么用处呢?

意思就是说,你还随着「强处跟弱处」来起心动念。

虽然你说:我知道、我学得、我契悟、我解脱、我了解道理、有道理。有什么用呢?

意思就是说,佛法是真功夫,不是讲一讲。

你知道了、你学得了、你契悟了、你解脱了、你有道理了。

当你在强处的时候,你就春风得意。

当你在弱处的时候,你就愁眉苦脸。

这看起来,你好像一个很有见解,因为你都讲得出来嘛。

学得了、悟到了,可是没有用啊,为什么?

落入对立啊、烦恼啊,所以有什么用处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