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二十八祖之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发布时间:2020-05-08 15:37:03作者:正觉网整理马鸣(Aśvaghoṣa,公元1、2世纪),古印度佛教诗人、剧作家,与迦腻色迦王是同时代人,生于中天竺一个婆罗门家庭,原为婆罗门教信徒,后随著名佛教学者胁尊者出家,在东天竺、北天竺宣传佛法。马鸣不仅是一个佛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写过不少诗作和剧本。现存主要作品是叙事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庄严难陀》)和三部梵语戏剧残卷。鸠摩罗什译有《马鸣菩萨传》一卷。
在诸作品中,以《佛所行赞》为马鸣菩萨的代表作,他是以五言偈颂来赞述佛陀由诞生到八分舍利的一生事迹。由于文辞优美,技巧高明,风格鲜活,在梵文文学史上,诸佛传文学无出其右者,曾广泛流传于古印度。现存有梵本十七章,西藏译本及汉译本五卷二十八品。另有日本人寺本婉雅的日译本,德国人韦勒( F. Weller)的德译本及英国人喀畏尔(E. B. Cowell)、比尔( S. Beal)等人的英译本刊行。可见其影响之广,与受喜爱的程度。
《美难陀传》全诗共十八章,讲述佛陀度化他的弟弟难陀的故事。三部戏剧残卷出土自中国新疆吐鲁番,只有《舍利弗》一剧署名“金眼之子马鸣”,但一般认为均出自马鸣之手 。这是印度现存最早的梵语剧本。这3部残卷具有后来梵语戏剧的大部分艺术特征:有地位的角色说梵语,普通人说俗语,台词散韵杂糅,有上场、退场等舞台提示,剧中有喜剧性丑角,结尾有祝福诗。
马鸣的佛教理论阐述了苦、空、无常、无我等小乘佛教基本教义,但也提倡大乘缘起性空的思想,反映了小乘向大乘过渡的内容,因此中国和日本有些佛教学者认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马鸣与提婆、龙猛、童受并称为“四日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