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9集)
发布时间:2023-11-21 04:01:37作者:正觉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九十三页第三行,第四,「方便力用」,这是全经概要里面第四大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原文,从倒数第五行,解这里看起:
「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学佛,尤其是大乘,要具备什么条件,佛在经上开出来了。佛是由这三句建立佛法在十法界、在六道,众生要真正能够接受佛法,修学成就一定要跟它相应。因是菩提,我们在净业三福第三节的第一句,就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从这下手。菩提心是因,三辈往生经文里头,第一句就说发菩提心,接著一向专念,可见菩提心重要。
什么是菩提?菩提是觉悟,觉而不迷这叫菩提;觉而不迷,这个人有条件修学大乘。二乘没发菩提心,就是声闻跟缘觉,所以他们对於大乘经教不能接受,听不懂。这个意义很深,不是佛不说,是你听不懂。在世间,一个好的老师他教学,学生当中不具备这个条件的,老师不说,老师教学是因材施教。在过去教学,私塾教学的方法是个别教学,每个人学习的课程不一样,浅深不一样,所以它能契机契理,真有受用。现在学校教育,是一个班级同样的程度,同一个课本,同一个方法,可是学生怎么样?学生有人听懂,有人没听懂,有人学习的成绩很好,有的成绩很差。这就说明什么?在契机这方面来讲,远远不如古人。
如果我们两种都能兼顾,两种优点都能够保存,能不能?可能。用什么方法?小班制,一班十几个人,行,老师能照顾得过来。一班四、五十个学生不行,老师照顾不过来。真正来讲,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说,最好是不超过十个人,为什么?老师每一个人都能照顾到。超过十个人以上,那老师身体要好,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行,超过十个人以上。但是不能超过十五个人,超过十五个人老师就累了。所以最理想的十个人,这就是今天讲的小班制。
学生,我们今天讲的什么?这个菩提为因是怎么说法?学生悟性很高,确实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个人好教,这样的人有能力接受。这是第一个条件他具足了,还要具足第二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大悲为根,就是说他要有爱心,这是大乘。二乘人,声闻、缘觉,没有大悲心,慈悲心他没有,他完全是自利。虽然说自利,我们也比不上他,他教不教学?教,他教他喜欢的学生,他看得很顺眼的学生。如果他看不顺眼,他不喜欢,他不教你。这什么原因?声闻只得到清净心,没有得到平等心,大悲心是平等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每一个学生都爱护,平等的爱护。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一切众生如同儿女,慈悲到极处,教学决定没有保留,全盘托出,他知道的他都肯教你。
下面第三个这是教学的方法,有教的方法,有学的方法,这是真实智慧。教的方法《三字经》上有,「教之道,贵以专」。那个道,教之道这个道,是道路、是门道,也就是方法。教学用什么方法?贵以专。为什么?这个教育是教你成佛,是教你成菩萨,佛成不了成菩萨,菩萨成不了成声闻缘觉,你真正得到佛法了。如果学佛学这一辈子,小乘初果须陀洹没有证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没有证得,你等於白学了。学了一辈子,一年级都没进去,小乘一年级是初果,大乘一年级是初信位,你没进门。
大小乘入门都不简单,要断烦恼这才能证菩提。无论大小乘,入门所断的烦恼是相同的,那就是五种见惑你得要放下。惑是迷惑,五种见解上的迷惑;换句话说,你看错了,看人、看事、看万物你看错了。经上讲八十八品见惑,讲得很细,教初学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好教,八十八太多了,归纳起来五大类。第一个身见,六道众生,哪一个人不是把身体看作是自己?我,我是什么?拍拍胸脯,我。佛说这个见解错误,为什么?身不是我。谁是我?有真我,真的我不生不灭,那是我。这个身有生有灭,有生有灭,那个身要是灭了、死了,我不就死了吗?那不一切都完了?哪有这种道理!学佛,或者有一些没学佛的同学也知道,人死了他有灵魂,那个灵魂去投胎了,又去找个身体,这样说起来灵魂是我,认灵魂是我比认身是我要高一等。那个灵魂不是我,为什么?它要是我,它为什么变畜生、变饿鬼、变地狱?不可能。
所以,佛定的标准好,菩提,菩提是我。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觉性是我,是真我。觉性就是我们的真心,你要记住,真心觉而不迷。灵魂?灵魂是迷而不觉。没错,它是真心,但是它带著迷,我们叫它做妄心,它不是真心。它在六道里头不断的舍身受身,也是很苦,它没有找到出路。随著肉身的生灭它感到痛苦,生死是大苦,生老病死哪个人不接受?这自身的。有灵魂、有神识,都没有办法避免三苦八苦。三苦是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八苦是苦苦细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全都要受,同时在受,同处在受,没有人能够避免,所以佛叫它苦海无边,六道轮回是苦海。回头是岸,把这个错误的看法、想法放下,假的,不是真的。
要知道,菩提是自己真心里头本有的,大悲也是自性里本有的,方便呢?方便还是自性本有的,都不是外面的。真心里面有菩提、有大悲、有方便,这就是佛陀的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明心见性,我们自性里头具足菩提、大悲、方便。方便是作用,把菩提、慈悲用在日常生活,用在工作,用在待人接物,用在修因证果。方是方法,便是非常巧妙,佛经上讲善巧,非常巧妙的方法、无有障碍的方法。觉悟的人都有,他自在。
所以这三句,学佛的人不能不留意。具体说来,经教里面给我们说的道理,引导我们把自性本具的智慧把它引出来,佛经是这个作用。所以你要会,会的标准是什么?《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了我们,我们学习的心态,就是学佛的心态,听经,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就会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金刚经》上说的。听经对耳根说的,那读经它对眼根讲的,为什么?眼睛要看经文。看经文要怎样?不执著文字相,不著名词术语的相,也不能执著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我看这一段,这一段什么意思,你去想经典经文的意思,错了,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哪来的意思?佛的经教言语是从自性流出来的,自性理体不立一法。
佛法是怎么个流出来的?佛说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换句话说,佛根本就没有说法,他是随顺众生的,众生心里想什么他就流出什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是感,佛是应,就是自性是应,感应道交流出来的。所以,佛其实没有说一句话,众生有感他就应,众生没有感他就不应,感应是此地讲的方便。会的人,他有菩提、有大悲、有方便,能把自性里面的德能,智慧、德能、相好流露出来。为什么?自性流出来都是最好的,纯净纯善。我们接受到纯净纯善,自性不断向外流都是流的纯净纯善,在身叫做报身,在环境叫做报土。报身、报土从哪里来的?佛法是缘,是增上缘。因,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全在自己,佛菩萨只是一个增上缘。所以佛才斩钉截铁毫无疑惑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你自己的心想。你自己心想在造,造什么?造十法界依正庄严,造六道轮回。《华严经》上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是你自己的心,与外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桩事统统不相干。这些都摄在方便这条里头,因方便而显生万法,因方便而成就整个宇宙的现象。所以你看这里讲的因、讲的根、讲的究竟。
由此可知,度众生的方便,正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大愿的归结,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方便真正到究竟圆满,阿弥陀佛拿到第一,从阿弥陀佛自性里面流出了极乐世界。这一定要晓得,弥陀的自性跟我们的自性是一个性,从弥陀自性流的就是从我们自己自性流出的,这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迷,迷得很深很深;弥陀在觉,究竟圆满的大觉。觉迷是一体,是一不是二,这些都是诸法实相,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你才会相信世尊在《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就敢承当,我敢承认了,真的本来是佛。只要我们把迷惑放下,知道迷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把身当作自己,把灵魂当作自己,都是错的。错误全放下,真心就现出来。真性不生不灭,永远不会变,这真心。
佛为我们说出来,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是光明的,从来没有染污,是不动的。你看,现在前念灭后念生,念念不住,每一个念头它不会停住,这在五阴里叫行阴,它行动,它不住。不住就是它不停,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相似相续。这就意思说明前念跟后念不是一样的,前念跟后念是一样的叫相续,前念跟后念不一样,永远找不到两个念头相同。所以,念是假的,永恒不变是真的。相是假的,相大家知道有生老病死、有成住坏空,所有现象没有例外的,所以叫假相,叫妙有。妙有非有,那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也是妙有,也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要在意,就把它放下,可以用它,不放在心上,这叫妙,这叫方便为究竟。
可以欣赏,可以用它成办成佛之道,这妙用。如果错用了,错用了你起善恶业种。你行善把善放在心上,阿赖耶里头善种子;造恶把恶的念头放在心上,阿赖耶识里有恶的种子。善种子感三善道的果报,恶种子感三恶道的果报,你错了。这就叫你天天在制造六道轮回,您怎么能出六道轮回?出六道轮回的人,他不造轮回业,不造轮回业就是决定不能把善恶放在心里头。他真的是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断一切恶不著恶的念头,行一切善不著行善的念头。你看,他这个断恶修善叫累积功德,功德是出世间法;他放在心上,是福德,福德他就制造六道轮回,这个要清楚、要明了。我们今天到底走的是什么路,千万不要把六道轮回的路当作成佛之道,这个误会就太深了。一定要具足菩提大悲,一定要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断恶修善都不放在心上。修净土的只把一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除这个之外,心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就对了。
世出世间法全是假的,佛法也不例外,佛明白的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提升境界的一个工具而已。这个工具用了不可以执著,经上举比喻,譬如我们过河,过河的工具要用一个筏,要用个小船,我们用这个工具。到对岸了,这个船就不能要了,不能再背著船走,要放下。你选择用这条船,我用它来渡河,渡河之后不要它了,你真的到达彼岸。渡了河还舍不得离开,永远住在船上,那就错了,完全错了。所以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法尚应舍,佛法帮助我们提升了,这法就不要了。小乘经教帮助我们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之后,这个法就不要了。转过来再学大乘,你才能提升为菩萨,你要执著小乘,你就上不去了。修学大乘,大乘成就了,也要把大乘丢掉,你才能成佛。如果舍不得把大乘放下,那你永远是菩萨,你成不了佛;你要成佛,把菩萨的法要放下。佛给我们讲真话,佛不骗我们。度生之方便,究竟方便、圆满方便,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了,这就是信愿持名。你看四个字,凡夫成佛了。
这些年来,现在稍微好一点,反对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很多很多。我们要问,这些反对的人将来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他没有念佛。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未必往生。为什么?没有放下杂念。念佛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个条件没有具足,不能往生。我们真正要想往生的人,要学海贤老和尚,要学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他们不认识字,他们不知道经教,从来没念过经、没有听过经的,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不间断,他不怀疑,他不夹杂,这些人真往生了。所以,愿意反对的让他们去反对去,不必去理会,我们好好念佛求往生,这个要紧。我们只抓到经上的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行了。对三宝恭敬,我们没有资格批评、没有资格说话,有资格批评、说话的那是佛门的大通家,我们没有资格。我们老老实实乖乖念佛就好,做出好样子来给大家看,也能感动一些人,这就是自行化他。
这不是一尊佛、二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愿的结归,就是帮助众生永远离开六道轮回,证得大般涅盘之乐。大智之显现,圆满的智慧,这个显现什么?极乐世界,成佛的摇篮。万德之所庄严,这个万德就是这一句名号,这一句名号具足万德,不能怀疑、不能夹杂、不能间断。果觉之究竟处,果觉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证得圆满的佛果。所以在前面明宗之后,显体明宗,现在要论,来讨论,本经方便胜妙,殊胜微妙,大力大用。为什么说大力大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个个都能够成佛,这太殊胜了、太难得了。
下面,第二个小段,「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我们看念老的原文,解,一百九十四页第一行。「如《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这是佛对净饭大王说的。第一种,「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诸佛出世第一功德就是讲经教学。我们在经论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离开家庭,他示现的用意我们要能看出。家是烦恼的渊源,出家是表放下烦恼障,表这个意思。学佛是不是一定要出家,不出家就学不成了?对的,是一定要出家,要心出家,身无所谓。为什么?维摩居士也成佛了,他身没有出家,心出家了。身没有出家,心出家,所以他在家成佛。如果出家,身出家,心没有出家,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个要懂。於是我们就知道了,事相这个身这个无所谓的。
释迦牟尼佛要用身出家是什么?表法,表演给大家看,希望大家觉悟,是这个意思,是表法的。表法里头真正的意思是叫你心不要留恋家里头亲情,为什么?这是生死轮回的根,这个东西不断,出不了六道轮回。他出家就求道,印度在古代它是宗教之国,教派很多,他统统去参学;还有学术也非常发达,哲学,哲学派别也很多,统统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他把这个学也放下了。所学的是什么?是知识,知识也是障碍,叫所知障。佛说众生不能成佛有两种障碍,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他十九岁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什么都不学了,到菩提树下入定,入定开悟了。
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在鹿野苑首先是教五比丘,讲四谛法。四谛法没有人教他,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派没有讲四谛法的,四谛法是他悟出来的,无师自通。讲四谛,讲十二因缘,讲六波罗蜜,都不是印度所有的,全是从自性当中流出来的。你看流出来的,宗门教下,显密圆融,没有一样他不通。所说的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印度那些教派全没有。谁教他的?没有老师,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他教我们,如何我们能明心见性,只要明心见性就跟他一样,什么都通了,什么障碍都没有了。见性重要,明心见性,见性就叫做成佛。
世尊当年在印度,见性的人不少,证小乘涅盘的人更多,就是阿罗汉。印度、锡兰,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阿罗汉多,菩萨也不少。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两千年了,现在印度佛教没有了。印度的佛教现在遗留在斯里兰卡,到兰卡去看到古印度的佛教,还看到一些遗迹。斯里兰卡的人民依然保留著原始的佛教,让我们到那里去看到非常受感动,大乘没有了。大乘在中国,跟中国传统文化儒、道融合在一起,无比殊胜的大乘法,在中国有过辉煌的成就。两百年以前,中国这个地区,大乘有成就的人很多。这两百年衰了,前面一百年,满清的末年,衰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慈禧应该是所学的都是知识,没有智慧,进入皇宫之后,念念是夺权,这一点她做到了,没有能力治国。自己贡高我慢,清朝历代的帝王都是三宝弟子,都是尊重祖先,尊重古圣先贤,独有她例外,她自称老佛爷,把儒释道都往两边摆了。不像过去帝王,过去帝王对佛称老师、称本师,自称弟子。慈禧太后称老佛爷,诸佛菩萨、古圣先贤都放在两边。上行下效,所以文武百官、社会大众,对於古圣先贤、诸佛菩萨那种诚敬的心淡薄了。到满清亡国,这个滑坡就非常明显,那个时候还有说的人,讲经说的人,真正落实做的人很少了。年轻人向往西方科学,认为中国积弱的原因,都是古人这种教学把人都教愚痴了,教呆了,不像西方人那么聪明,一昧去学外国人,对中国传统产生怀疑。民国之后,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我们不要了,全盘西化,学西方东西。这就是造成今天社会的心态,它有历史的渊源,不是无缘无故的。
西方科学发展到今天,问题出来了,确实带给我们物质生活上一些方便,但是精神生活崩溃了,今天社会富而不乐。信心丧失掉,你去问问,哪个人对自己有信心?看到时局千变万化,不是十年十年变化,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年比一年严重。这什么原因?这是地球上居民心里空虚,没有方向,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他说不出来,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完全是一片空白,这个人活在世间多苦。所以犯罪率提升。有一个聪明人开出了拯救社会的处方,没人相信,这个聪明人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中国人有,但是没有人相信。中国人相信外国人,外国人提出来,外国人不相信,当然中国人就更不相信了。七0年代,一九七0年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他三次访问日本,在日本谈话有记录,以后出书了,我是在书上看到的。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看到这段文字非常惊讶,我对他说的认同,跟他有同感,但谁相信?
我在二00五年、二00六年两次访问英国,参观英国的汉学,看了三个学校,牛津、剑桥跟伦敦大学,跟他们汉学院的教授、同学举行座谈。我就把汤恩比的话提出来向他们请教,我说这是你们英国人,你们很熟,他就住在伦敦,他的话你们相信吗?没有人回答,都是对著我笑,好像我在讲笑话。我反过来问他,难道汤恩比说错了吗?也没有人敢说话。最后我只好自己说下去,我说如果你们把这个问题来问我,我肯定答覆你们,我不怀疑,我会告诉你,汤恩比的话说对了,一点没说错。你们为什么不敢承认,我知道。汤恩比博士的名气太大了,你不敢批评他。但是他说这个话你们有怀疑,你们不能完全相信,所以你们的态度是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你们是这样的心态。为什么不赞成?如果真是像汤恩比说的,中国孔孟跟大乘这么好,为什么中国人不要?中国人要学西方的,自己东西不要,这就值得怀疑。所以我不问别人,问别人当然怀疑,我问你们,你们是研究中国汉学的,你们是读中国古书的。我发现他们研究中国汉学,拿著中国经典,儒释道的经典,写博士论文。
去年五月,我第二次访问巴黎,他们给我安排访问巴黎汉学研究所,才知道欧洲的汉学第一个研究机构,就是巴黎这个研究所,它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朝时候建立的。我跟他们的教授、院长还有几个研究员举行了一个座谈会,谈得很欢喜、很投缘,谈了三个多小时,整个一个下午。才完全明了,他们研究中国这些古籍,是把它看作人类古代文明,研究的方向是这个。当作历史文化、古文化来研究,於现前的这个时代毫不发生关系。他问我们,我说我们研究现在管用。他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我们完全把它落实在现代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它真管用,汤恩比说的话兑现了。正好那一天跟我去的有个企业家吴念博先生,他就把传统文化落实在他的企业上、公司上,全体员工都学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我就请他做半个小时的报告,说他落实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实际的效果。他们听了非常感兴趣,希望跟我们合作。
确实我们可以邀请至少这三个大学的汉学系的学生、教授,到中国来看看,苏州去看看,他的公司叫固鍀,是不是?去看看,看看胡小林所经营的企业。我听说现在在国内,至少有六个企业非常认真的做,做得都非常有业绩,让他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管用,跟汤恩比所讲的完全相应。我们才真正体会汤恩比博士的智慧、远见,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救国家,可以救全世界。又非常难得,我们得到唐太宗的治国的宝典《群书治要》,有很多国家领导人,知道这本书,急著要看,我才想出我们编《360》,印小册子,内容是《群书治要》的十分之一。希望五年当中把它出齐,完全出齐就是十册,翻成外国语文让他们去看,真管用。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你从这里来看,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什么教育?智慧的教育。智慧圆满的人就是佛陀,所以佛陀是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佛、菩萨、阿罗汉不是神仙,是学位的名称,像现在大学里头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名称。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从事於教学,教学有次第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最初在鹿野苑,十二年间讲阿含,这是佛陀的基础教育。阿含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等於说办小学,应机施教。十二年之后讲方等,等於中学,这是阿含向上提升,小学向上提升,升中学了。中学做为大学的预备,准备进入大学,八年。佛陀教学总共用二十年的时间奠定大乘的基础,受过这二十年的教育,后面接著讲大乘,讲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讲了多久?二十二年;换句话说,这是佛陀在世教学的中心科目,二十二年,等於办大学。最后的八年讲法华、涅盘,等於是研究所,那个研究所是拿最高学位的,成佛。
你看他这四个阶段,留下来今天这么多的经典,记住,没有人教他。这些智慧、方法从哪里来的?无师自通,这就是大乘教里讲的无师智,没有老师教的智慧,自然智。从这里提出教学的理念,「教之道,贵以专」。他创造的三无漏学,那是教学的总纲领,因戒得定,戒是规矩,定是枢纽,因定开慧。开慧之后,告诉我们,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面的。所以他把佛学称为内学,它是向内,不是向外的,经典称为内典。向外求是知识,向内求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样样具足。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法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法外无心要我们证得这个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
戒定慧三学这个方法随著佛教传来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儒跟道统统用这个方法。教学著重学生的悟性,不重视记忆,不重视广学多闻,重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一门,他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戒,规矩,必须要遵守。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目的著重在自见,自见就是你自己开悟了,你明白了。你读的这个书,不需要人讲解,就叫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得定,得清净心了,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开悟了,这个经里所说的道理你全部懂得了。不需要人教的,没有一样你不懂,你读的这个全懂了,没有读的也全懂了。释迦牟尼佛本人就做出例子给我们看,无师自通。
在中国最明显的例子,是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开悟的那一年二十四岁。他的悟性高,他是个樵夫,砍柴的,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抗战时候有。城市里面的居民,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没有瓦斯、没有电,所以家家都是烧灶,烧柴火。就有人天天上山砍柴,到城里来卖,这是苦力,惠能就干这行的。有人挑水,到城外河边、池塘去挑水,挑到城里来卖,卖水,一担水多少钱。抗战时候我们还过这种生活。能大师偶然的机会,听别人念《金刚经》,他听了有感触。听完之后他就敲门,这里头念经的人就开门,问他,他就说刚才你念这个很有味道,他就把意思讲给这个人听。这个人听了非常惊讶,你怎么能说得出来?发现这个人有天才。再问他干什么工作?他说卖柴的。这太可惜了,他说你应该要到黄梅五祖老和尚那里去学习,你的条件一定能学得成功。这个人非常慷慨,非常爱才,稀有难得,这样一个人才出现,就劝他去,去学习去。家里生活,他马上拿了十两银子,十两银子他一年也赚不了,不可能赚那么多钱的,给他做安家费。邀了一些学佛的朋友,大家照顾他的老母亲,让他放心去求学,这就把他这个事情促成了。
他到黄梅见了五祖,说明这段故事,这个居士很好心,要他到这来参学。五祖就问他,你来想求什么?他说我希望来作佛,我要来作佛的,别的不要。作佛,大概五祖一生也没有碰到这么一个人,他来作佛的。别人见他都是求富贵、求长寿,总是求这个世间福报;他没有,他来求作佛。来求作佛就要帮助他成佛,为什么?诸佛菩萨都希望成就众生的佛果,现在有个人真的来了。五祖怎么教他?没有教他到禅堂里面去坐禅,也没有教他到讲堂去听经,也没有指定几个出家人去辅导他,统统没有。叫他到碓坊去做义工,他是砍柴的,对砍柴有经验,还去破柴、去舂米。道场每天吃饭的人上千人,我们相信它的碓坊很大,天天舂米不间断的,不止一个人。舂米、破柴,专门有一些人干这个,他参加这个行列。这是什么?这是参禅,不在禅堂,在碓坊,不在禅堂。谁会用功?惠能会,别人不会。
这样干了八个月,老和尚想著大概成熟了,在这个道场里头,只有老和尚知道,惠能自己知道,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老和尚突然宣布,让大家来作偈子送给他看,真正开悟了就传衣钵给他,他就是第六代祖。这个传法是公开的,希望每个人把你修行的见地写出来看看。三天没有人作,神秀知道,大家总是以为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法师。神秀当年在道场可以说是五祖老和尚的助教,道场大,天下参学的人都来,大概最重要的是老和尚接见,其次的都是神秀来接见。所以一般人想当然是神秀,没话说的。逼著神秀写一首偈,自己没把握,不敢送给老和尚,贴在墙壁上,心里想著,老和尚赞叹,我就出来承认是我作的;老和尚说不行,那就算了,试一试。老和尚看了这首偈子,知道是神秀的,也赞叹,说不错,大家依照这个偈子修行都有好处。回头召见神秀问他,是不是你写的?是的。没有见性,还不行,再过几天你再写一首给我看看。
这个信息全寺都传开了,惠能听到了,他一听到,没见性,他也不表现在外面。求人带领他到贴这个偈子的墙壁,他说我也去拜一拜,种一点善根,结个法缘。经上这句话意思很深,惠能在这个道场住了八个月,贴这首偈子墙壁在哪里他不知道,说明什么?说明惠能大师的老实。五祖派他在碓坊,他的工作就在那里,他的修行就在那个地方,他没有离开他的道场。寺院那么大,他没有去串过门,到处去参观,到处去看看,他没有,这说明什么?老实。他是个老实、听话、真干的人,这六个字他能够成就的因素。我们看像这些地方要能看透,这么老实,八个月这个环境不熟悉。他去礼拜,拜了三拜之后,他说我也有首偈,求别人帮他写。这一写出来之后,大家非常惊讶,他把神秀偈子改了。五祖一听著这个信息,马上赶来,把这个偈子擦掉,告诉大家,没见性,大家的心就平下来了。
到第二天五祖巡寮,巡寮就是把这个道场拐拐角角地方都去看一遍,叫巡寮。藉著巡寮他去看惠能,看他在舂米,问他,米舂熟了没有?
这都是禅机,这句话别人听到都不在意。他说很久就熟了,还没有筛,没有筛就是没有人给他印证。五祖的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他自己知道,三更召见。他到三更的时候就去推方丈室的门,门没有拴,一推就进去了。你看,这种暗号又不是预先约定的,心心相印。五祖看他来了才把门关起来,用袈裟把他遮起来,跟他讲《金刚经》大意,他不认识字,不需要经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说出五句话,那个五句话就是他的博士论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句。五祖一听,行了,不必讲了,衣钵就给他,你是第六代祖。赶紧走,怕人害你,有嫉妒障碍。船准备好了,送他走,送他上船。五祖回来之后,关起房门睡大觉,睡了三天,三天大概走得很远了,追不上了。三天,把房门打开告诉大家,衣钵已经走了,大家才晓得传给惠能了。不服气!大家拼命去追,四面八方去找,把衣钵抢回来。大概都认为老和尚老糊涂了,怎么把衣钵传给这种人?真正佩服的是神秀,神秀心里很清楚,境界确实比不上惠能大师。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开悟了,讲经教学,惠能大师开悟了,猎人队躲了十五年,你要晓得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候都有这样大的障碍,何况现在?
现在这个时代,学佛真正有成就要像谁?海贤老和尚,默默无闻,谁都不知道。他持戒念佛,得功夫成片,得事一心不乱,得理一心不乱,真成就了。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是不暴露。其实他早就可以往生,他自在往生,他说得很清楚,真正见到阿弥陀佛,请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肯,告诉他,你留在这个世间表法,表什么法?表这个法。最后真有信徒拿著这本书送给老和尚,老和尚不认识字,当然他不会看书。老和尚问什么书?他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和尚听到这个书名无比的欢喜,为什么?他跟阿弥陀佛的约来了,兑现了。马上穿袍搭衣,拿著这本书要大家给他照相,你们来替我照相。三天之后他往生了。在这个时代,因为僧团不团结,互相毁谤,这两句话古大德说的,佛法要兴,出家人要互相赞叹,如果互相毁谤,佛法就灭了。现在大家有这个问题,为了这个会集本,反对会集本,国内、国外,让我们学习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我学《无量寿经》,老师给我讲的,李老师给我讲的是康僧铠的本子,不是这个本子。讲完之后,他把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上面还有他的眉注,是他早年讲的,我没听到,把这个本子给我。我看了一遍之后非常欢喜,我就向老师请示,这个本子我可不可讲?有老师的眉注,我一点障碍都没有,我欢喜。老师告诉我,现在不行,缘不成熟,要我收起来,等待缘成熟,也没有告诉我什么时候缘成熟。一直到李老师往生了,我这个本子在我手上,没有人看见过,所以我就把这个本子,老师的眉注的本子印了一万册,在海外流通。海外的同修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找我讲,海外没障碍。所以我第一遍讲的在温哥华,第二遍讲的在圣荷西、在洛杉矶,在加州讲的,前后讲了十遍,都是依李老师眉注这个本子讲的。
在美国遇到黄念祖老居士,我们见面非常欢喜,我们见面是在北京,他到美国去弘法一个月,我们两个都忙,通电话。他这个注解刚刚完成,是初稿,用油印印的,带了一套到美国。听说我在那边讲《无量寿经》,讲这个会集本,他非常喜欢,把这个本子送到我这来。我看了之后就打电话告诉他,你有没有版权?他说你问这个为什么?没有版权我要翻印,如果有版权我尊重你,我就不敢翻印。他说没有版权,而且要我给它写一篇序文,印出来的书面题字,我都答应他了。我送到台湾,那个时候铅字排版,印了一万册,精装本印一万册。寄了一部分到北京送给他,他看到非常欢喜,那是初稿。现在这个本子他已经修改了好几次,是修订本,但是这个原本很有价值,在台湾还会找得到,我们印的量不小,印了一万本。
我一直到八十五岁,年岁大了,住世的时间不长了,要准备求往生,所以把《华严经》停了,专讲《无量寿经》,而且讲黄念老的注解。他注得太好了,他是集注,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部经。他这些原始资料,我在他家里,到北京访问我去看他的时候,在他家里看到。我很感叹,我说这些东西你从哪里找来的?他告诉我,都是三宝加持,学佛的佛友到处搜集送给他的。辛辛苦苦六年,日夜不间断,他要读这些资料,找相应的字句注解这个经。身体,年岁老了,身体不好,多病,我看到非常感动。我们真的是一见如故,当时学这部经、讲这部经就我们两个,在海外我搞,在国内他搞,没有第三人,做得很辛苦。
我这个本子老师给我的,我要是听从大家这些话这个压力,放弃这个本子,我去学别的本子,我的罪名就正确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了,净空法师背师叛道。所以我就告诉大家,天下人都反对,没有一个赞成的,我还是要学这部经,我还是讲这部经。为什么?老师交给我的,我对老师有信心,尊师重道。不是别人给我的,他亲手给我的,我怎么可以违背?不是真正好东西他不会给我,他给我还不就是叫我要弘扬这部经。时节因缘没到,那时年轻,资历不够,讲这个很多人反对,你顶不住。到老师走,走了之后,我讲经也有不少年了,大家慢慢能相信,对我有信心了,还有这么大的压力。可是我讲得很清楚,再大的压力我也不会改变。
非常难得,得到国内有一位宏琳法师,这个名字听说是化名,不是真名字,这么多年来努力搜集一些参考资料,证明会集这个做法自古以来就有,不是不能会集。他这个本子后面最后一段是答问,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可以帮助大家化解这个疑虑来坚定信心。尤其殊胜的是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他二十岁出家,师父只教他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岁往生。往生之前,最后捧著这个书照相,证明夏莲居会集本没错,是真经;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没有错,可以依照的;也证明我们这十几年来依照这个经本修行,路没有走错。希望我们互相赞叹,我一生没有批评任何一个法师,只有礼敬、赞叹,我没有批评,没有毁谤,我不够资格,我也害怕。为什么?谤佛、谤法、谤僧这是无间地狱罪业,我很清楚。你有一桩善事,我就赞叹你善,你有不善的,我绝不提,决定不放在心上。
我希望佛法能兴旺,希望佛法能救世,今天最契机的无过於这部经。这部经我依照黄念老老居士的注解,这是第四遍。一年从头到尾讲一遍,讲一遍至少是一千二百个小时,也就是每天讲四个小时要讲满三百天。我们第三次讲,就是上一次,超过了,大概超过八十个小时,多少次不太清楚,超过。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坚定的信心。你就看老和尚,老和尚一生就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我从光碟上看他,他确确实实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他们三个往生,包括他的妈妈,海庆、海贤,包括海贤的妈妈,她八十六岁往生的,用这个经来观察,个个都是上辈上生,不是凡人,给我们来做榜样。我们真的想往生极乐世界,真的想脱离六道轮回,这是榜样、是典型,我们就应该放下万缘向他老人家学习。
我自己带头干,我现在什么经都不看了,每天读经就是《大经解》,每天学习也是这个《科注》,我们把科判放进去了。一门深入,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人生的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往生亲近阿弥陀佛。名闻利养边都不沾,这么大的年岁,该办自己的事情了。留在这个世间也是表法,给大家做一个对这个经、注坚定不移,一生专注,专修专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二十九集) 2014/4/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