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古代史:张方平写“二世经”

发布时间:2024-04-16 04:04:31作者:正觉网
古代史:张方平写“二世经”

你知道《楞伽经》吗?《楞伽经》是什么时候名传天下的呢?其中有什么缘由呢?小编这里有一个关于《楞伽经》的小故事,可以给出大家答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张方平中进士,在大相国寺得一偈语,“守蜀日,得三苏;至藏院,续前缘;四句有为法,一心无尽灯。”后来张方平领圣命出任四川知府,到任当年,便得眉山苏询、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张方平崇其三人大才,对三苏待以国士,并屡向圣上推荐,宋仁宗等,一读三苏文章,实感奇怀逸气,随调三苏进京,予以重任,三苏也终因张方平而闻达于天下。但对张方平而言,本怀老和尚的“守蜀日,得三苏”之偈言,更让其为之心折不已,他也隐约地感到,琅琊寺之大因缘,也绝对会应验不虚,只是未临其境,难以得悟大因缘所指为何?

庆历七年(1047年),张方平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又被皇上任命出守滁州。圣旨下来,张方平几欲落泪,为朝廷奔命十余年,老方丈的第二句偈语就要江山出海了。张方平一得圣旨,即刻奔赴大相国寺,此时本怀老和尚已年逾九十,听到张方平出守滁州这个消息,他心情大慰,颇动感情地对张方平道:“学士到任,请随缘到琅琊寺一游,老纳赖活于世间,只为等学士这天,若有所得,请勿必通告老纳一声,老纳等之久矣!”

张方平与老和尚此时已有父子般深厚的感情,他十分理解老和尚的心境,随拜伏于老和尚座前,满口答应下来,他也恨不得立刻即到滁州琅琊寺,即早明悟这可遇不求的一大因缘究竟为何事?

张方平到任,对政事稍作安排,即偕众官吏奔琅琊山寺。不过他进寺上香,过山门入大殿,以及游观大院整个梵刹亭阁,心中毫无一点感应,正待犹豫,一小和尚看他心不守舍,恍恍然然,以为其身体因劳累不适,便上前劝他到丈室一歇。张方平摇手,他问小和尚还有去处否?小和尚也摇头,但本寺方丈慧明禅师却道:“过偏门本寺还有一藏经院,不过因年久失修,早已破敞不堪,现已无僧人住守,学士若有雅兴,不妨一观,此藏院好歹也有些历史痕迹。’张方平点头,随率众官吏跟慧明方丈过偏门,来到那已败落的藏经院中。

会一人藏经院,张方平骤感心头发紧,他仔细观察这座年代已久的破败建筑,心中仿佛有种深厚的经声拂过,他俯仰良久,忽命左右为他找一架梯子,亲自攀上梁间取下一木盒。众人大奇,不知张方平怎知梁上有物、但张方平却激动的浑身颤栗,他小心翼翼地将盒子开启,四卷手书《楞伽经》赫然印人他的双目,翻开经卷,一读经首四句偈子,他突然放声而哭,且泪如雨下。众人更不解其意,张方平却命人速备笔墨,执笔一画,其字迹大别现前他为天下所重的字体,竟与经书笔迹毫无二致。张方平含泪告诉众大道:“果真是一大因缘,令我睹经而悟,”他看众人仍是不解,又道:“方平前世乃藏院小僧,因病而寂,未将此已绝世之经抄完,原来还可留待今日完成,这是何等的殊缘啊!”说罢又哭,尔后伏案,鼓作气,将前世所遗《楞伽经》录写完整,并述偈言:一念存生灭,千机缚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

而看到这种情景的众官吏,各个震惊无比,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慧明禅师却一拜再拜,口颂佛号,也眼溢热泪,连续不断地称此《楞伽经》为稀世难闻之“二世经”。此刻,张方平也悟到了本怀老和尚的前世,乃是琅琊寺当年授其经卷的老方丈,他不敢怠慢,使人星夜持此《楞伽经》直奔东京大相国寺,报予等待已久的本怀老和尚。

本怀老和尚一得此《楞伽经》,也豁然进泪大悟。《楞伽经》乃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谓之佛语心品,是为禅宗祖祖相授的印心之据。其人中国,乃缘起于达摩祖师,但传之四祖道信后,便因社会动荡而失传,本怀老和尚再得此经,也实感心愿圆满,法喜无比。可他交待弟子速修书给张方平,务使此经再传于世以饶益众生后,竟抱着此经安然而寂。张方平得知老怀老和尚已满愿而逝,在慨叹老和尚大心求此经住世的同时,发心要将此禅宗最高心性宝典流布于世,以彻底圆成老和尚之大愿。

一代高僧佛印大师听得《楞伽经》出世的消息后,亲往滁州去见张方平,建议方平由其弟子苏东坡亲书该经来刻印,使世人珍惜墨宝而大传天下。张方平大喜,随修书给苏东坡,并附三十万钱,全权委托苏东坡办理此大业。苏东坡接恩师书信,也悲心大动,为不辜负恩师厚望,旋机下笔书写。书成,并亲作序,言该“二世经”之缘起道:“张公至一僧舍,偶得此经,人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墨,手迹宛然,悲喜太息,从是悟人,常以经首四偈,发明心要。”

后该书印作完成,圣上感此经因缘非凡,亲临大相国寺,敕令大相国寺专意举行“二世经”传世法会,并亲题“心性宝典”幛额,以随喜宝经的流布。

大相国寺法会得圣上推波助澜,一时热闹非凡,而《楞伽经》更有皇上及诸大德的推崇,再加上其本身所具的无上因缘,终于再次大兴于世,而张方平“二世经”之奇遇,亦成为千古佳话,至今不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