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颜苦孔之卓典故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2-07-15 17:22:50作者:正觉网
『颜苦孔之卓』,这个地方我们就好好来探讨一下,这五个字还很特别。「颜苦孔之卓」,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孔子最得力的门生,就是颜回,颜渊。颜渊学习孔子的智慧,但是他所修的苦行,「一箪食,一瓢饮」,苦于孔子的学行过于卓越,为什么孔子赞叹颜回?就是「一箪食,一瓢饮」。我们知道,老法师也常赞叹这一段。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的十大弟子,他的三千门人,孔子非常赞叹颜回。他说,「贤哉回也」,就是实在是贤德的颜回。「一箪食」就是我们现在,我们吃饭,「一箪食」就是用竹子去编的碗,「一箪食,一瓢饮」。住在那个陋巷里面,就是很穷的地方,很破落的房子。「人不堪其忧」,人家都受不了这种生活环境。「回也不改其乐」,可是颜回就过得很快乐自在。孔子说,「贤哉回也」。
它这个原文是出在哪里呢?「颜苦孔之卓」出在汉朝扬雄写的一本书,叫《扬子法言·卷一》。这个《扬子法言》,扬雄是汉朝时候的一个学问家,他是模仿《论语》的作法,他也编,叫做《扬子法言》。
这里面,「卷一」的原文讲,「或曰:『使我纡朱怀金』」,就是当大官这个意思。「朱」就是红色的丝带,「金」就是古代当大官会有金印嘛,比喻做大官,叫做「纡朱怀金」。「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当大官就很快乐,当部长、当院长就很快乐啊,「其乐不可量也」。「曰:『纡朱怀金者之乐,不如颜氏子之乐』」,当大官的快乐,比不上颜回的快乐。这是怎么解释?简单说,就是老法师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这个意思。你真正开智慧了,那种乐世间是没有的,用钱买不到的解脱跟自在、跟智慧,慈悲、智慧、解脱,那是钱买不到的。当大官还会得忧郁症,还会生病,还会有被贬官的一天,还会有下台的一天。所以这个地方讲,「纡朱怀金者之乐,不如颜氏子之乐。颜氏子之乐也内」,「内」是什么?性德,心地法门啦。「纡朱怀金者之乐也外」,什么意思?什么叫「外」?就是五欲之乐,那都是外在的啦,那是虚妄的嘛,叫做「外」,这是「纡朱怀金者之乐也外」。「或曰:『请问屡空』」,什么叫「屡空」?「屡空」就是贫穷无财,穷到没有钱,没有饭吃,这叫做「屡空」。「『请问屡空之内。』曰:『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颜回如果不学孔子的话,就算得到天下,也不足以让他快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祇其所以为乐也与?』」
他这一段主要是论述什么?论述就是说,当大官的这一种穿金戴玉、富贵荣华的生活,跟颜回的德行那种差别,实在是不能比,这个意思啦。就是论述颜回之乐,在于学孔子的儒道,他的「一箪食,一瓢饮」。「屡空」,就算穷到这么苦的生活,他不以为苦,箪瓢屡空并不谓之苦,他不认为这是苦。就是什么叫做真正苦?你烦恼断不了才是苦,用我们佛家来解释,你轮回才是苦,你到三恶道才是苦,你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那才是真正的苦。
箪瓢屡空并不谓之苦,颜子安贫乐道,人家真正解脱的人是安贫乐道。若若言苦则在于学无止境,对颜回来说,他虽然短命,虽然他「一箪食,一瓢饮」,他苦的不是这些外在的生活跟肉体的折磨,身体的苦,不是。他是我不能够马上开智慧,我不能够马上像孔子这样的智慧卓绝,我做不到那个境界,那才是他所感觉是有苦的地方,是我还没有办法跟我老师一样,若若言苦则在于学无止境。
扬雄在写这篇《扬子法言》的意思,扬雄强调,「有教立道,无止仲尼」,孔子「有教无类」,没有人超过孔子的这个境界。「有学术业,无止颜渊」,你要去学习孔子,就是没有人超过颜回。颜回就是学孔子的这个德行,即学海无涯、教无尽头、学无止境。我们用几句话讲叫,我们修行,成佛作祖,明心见性,「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这一段主要是帮我们探讨,「颜苦孔之卓」它的典故的由来。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九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