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提婆菩萨的宽恕

发布时间:2024-03-20 10:12:38作者:正觉网

世尊在灵鹫山上为群众开演妙法,以手拈花,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法就此传承下来。直到第十四祖龙树菩萨,有位弟子不仅博学多闻,并且能言善道、具大辩才,常以其智慧破诸外道的邪说,并以其慈悲愿力摄化这些人,使其心悦诚服、披剃座下。这位以浩瀚的智慧与无碍的辩才,名闻四海的圣者,就是第十五祖提婆菩萨。

提婆菩萨时代,由于南印度国王心怀贡高,信奉邪教,提婆菩萨心想:‘树不从根砍伐,枝条很难倾倒;一国君主不化,大道岂能流布。’所以提婆菩萨一直待机要度化国王。有一回大臣为国王招募侍卫,提婆菩萨就藉此因缘当侍卫,不但做事认真谨慎,又将整个侍卫队带领得很有纪律,还不领报酬。

国王知道后,即召见了提婆菩萨,提婆菩萨便对国王说:‘我是深明事理的人,善于言论;希望能于国王面前求试验。’国王马上答应,并为提婆菩萨设坛,与当时颇具威望的八方婆罗门召开公开的辩论大会。

提婆菩萨信心十足地提出三个论点:‘一切圣中,佛最殊胜;若于诸法,佛法无比;救世福田,众僧第一。’并说:‘在八方辩士里,若有人能够驳倒我的见解,表示我的立论、见解不通达,如此愚昧之头并非我所珍惜,愿意砍掉项上人头用以谢罪。’于是,八方辩士也同样允诺,若辩输了,愿意砍头谢罪。提婆菩萨说:‘我所修习的,是慈悲、仁爱万物的佛法。所以,如果辩输的人,当剃发为我弟子,不须砍头谢罪。’双方依此规定,便展开了辩论。

然而,竟无一人能够驳倒提婆的见解,智慧浅薄的婆罗门,只要提婆菩萨说一句话,就应对困难,无法答辩;智慧优越的婆罗门,辩到第二日便辞穷理丧,于是许多的婆罗门,因此剃发成为提婆菩萨的座下弟子。

这时,有一位外道的弟子,固执顽强无有智慧,眼见自己的师父被提婆降服,甚至出家求道,虽然外形跟随大众出家,然而心中非常地愤恨,时时都在等待机会雪耻。于是暗中藏着一把利刃,内心发下毒誓:‘今天他以雄辩使大家屈服,但我要以利刃使他屈服。’于是趁着提婆一人独自在林间经行的时候,伺机以尖刀刺中了尊者的腹部。只见提婆菩萨的脏腑外露,血流如注,在剧烈的痛楚中,仅留一丝气息、悲愍地说:‘在我住的地方有我的衣和钵,你赶紧拿着它往山路逃命去吧!在我座下有尚未成道的弟子,若你被他们发现,一定会有危险。你现今仍迷惑爱惜情重,所以往后要好好地防护自己的意念。快走吧!’外道依照提婆菩萨慈悲的叮嘱,安全地逃往深山。

而弟子们发现提婆菩萨的情形,纷纷放声哭泣,有的甚至在惊怒之余,分头要去搜捕凶手,以便报仇。这时提婆菩萨反而训诫弟子:‘诸法原本是空性,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既无害人之人,也无人被害。你们现在是被外相所蒙蔽,因愚痴而生妄见,种不善之业。其实,这是我的业报,所以你们不用去寻求报复,也不必愤怒或悲伤。’话说完后,提婆菩萨方才安然示寂。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缘传·卷六》

省思

一般众生因为不了解因果与空性的道理,当受到他人不好的对待时,往往心生嗔恨,甚而想要报复对方,而不知道这是过去彼此所结下的怨结,是自己造下的恶业,于是一报还一报,终无休止。而圣者了达一切法皆是缘起,缘起即是空性,没有一个‘我、我所’的存在,既然无我、我所,何来的是非、爱恨、情仇呢?更遑论有所谓怨恨与宽恕的问题存在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