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
发布时间:2024-08-03 04:04:45作者:正觉网
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
你谁若能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就令你灾消病散,罪灭福生,能以遂心满愿,来帮助众生,这是延生的,是消灾延寿药师佛。那么阿弥陀佛呢?就是往生的,你谁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会生到极乐世界。你若愿意生在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个世界也可以的,你就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在生的时候,你消灾延寿,报尽舍寿的时候,就能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在佛教里头,有延生的牌位,红的牌位,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光注照你这个本命元辰。那么我们再生,不愿意生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世界,愿意生在极乐世界,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两位佛对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这个因缘都是分不开的。
这两位佛,我们也不认识,也不知道,那么想念呢,连佛的名字也不知道,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介绍给我们众生,知道这两位佛的名号和他的愿力和功德。所以这一部经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是这一位佛的名号;「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本愿」,是在他没有成佛之前,所发的菩提愿,所发的菩提心。在没成佛之前发,所以叫本愿。
「功德」,功,就是外边所立的,叫功;德,是内边所积蓄的,这是德。立功,譬如你建造庙宇,修补桥梁、道路,为所有的人来谋幸福,令所有的人都得到利益了,这叫立功。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德就是自己没有亏心的事情,你做事情做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外不欺人,内不欺己。你所行所做,在外边立功,而内里头积聚着,就有德行,所以这叫功德。立功、立德,这个德行的事情是里边的,功是外边的。
这个德行,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你做的善事,不一定要教人人都知道,也不需要各处去卖广告,说:「我又做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或者「我又受了五戒了,受了八戒了,受了多少戒了,我是一个受菩萨戒的人!」这不需要表露自己的身分,不需要自夸。德行是没有人知道的,那都是德行;你教人知道了,那就差一点了,所以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你善欲人见,那就不是德行了;恶恐人知,那真是大的罪过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那么俗头巴脑的,俗里俗气的,还是各处争第一,说:「我又造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我又怎么样子啊,布施了什么什么!我又怎么样做护法了!」一有这一种的思想和自夸自满的行为,这都不够护法的资格了。
所以你们各位啊!学佛法、听经,都是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不要虚张声势地,弄一些个虚伪的宣传。我注重的是真功实行,不注重那些个虚伪的宣传。我们学佛的人,再那么俗头巴脑的,再那么俗里俗气的,那你说世界还有不俗的人吗?所以这个很要紧的,我们要给世人做一个榜样,真正地令人佩服我们佛教徒的一种品行,一种思想,那才能感化动人呢!这是功德。
「经」,这个经是经常之法,经常不变的一种法门。经就是圣人被下之言,就是圣人所说出的言教。那么这种经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它有很多的意思,简略地讲,不外贯、摄、常、法这四个字。
「贯」,是把佛所说的道理、意义,由始至终贯穿起来。「摄」,是摄受所有众生的机宜。「常」,是什么时候也不改变,古今都不改变,都是这么一个经常之法。「法」,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众生,现在众生,未来众生,所有的众生,都遵从这个法。所以说「三世同遵名曰法」,这是法,大家都要遵守这个法则。
这个经,又有绳墨义,好象那个做木匠的用来画线的斗似的。又是涌泉义,就好象在这个地里头,泉水涌上来了,这叫涌泉义。这个经,又有绳墨义,好象那个做木匠的用来画线的斗似的。又是涌泉义,就好象在这个地里头,泉水涌上来了,这叫涌泉义。
若讲起来,这个经字也有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过你们可以把这个意思记一个大概。什么叫经呢?经,就是经常不变之法,不能改变的,它是永久都是这样子。这一位佛讲,是这样子;那么将来的佛讲,还是这样子;过去的佛讲,也都是这样子。所以古今不变叫常,三世同遵叫法。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单讲这个字义,「药」就是一种药品;「师」,就是个医生,言其这一位佛就是个大医王,可以治世人一切的疾病。无论你是什么治不好的绝症,如果这一位佛他来给你治这个病,一定会好的,什么病都会好的,起死回生。没有什么病他治不好的,就是应该死的病,他都可以把你改变成活的。所以这一位大医王,就是「药师」。
「琉璃」,琉璃的本体是透明的,是玲珑透体,里边可以看见外边,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是琉璃体。琉璃也是他这个报土的名字,叫琉璃世界,他在这个琉璃世界做教主。这一位佛,他的身体也是琉璃体,内外莹彻,内外光洁。那么这一位佛,什么药品他都懂。在中国有一位神农皇帝,这个「神农尝百草」,也就是尝所有的药品。神农皇帝的身体就是琉璃体,他把药品吃到肚里头,他自己会看见这个药有什么作用,都走到哪一经(编按:经是人体的脉络)去。所以他尝百草,把这个药性的酸甜苦辣咸,寒热温平,有毒没有毒,他都能确定出来。
「光」:这一位佛的身体,不单内外莹彻,而且还光洁,是个大光明藏。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本来每一位佛有十万个名号,一位佛就有十万个名号,因为十万个名号人记不住了,所以就把它缩短了。以后又有一万;一万还是长,那么又缩到一千;一千还是长,又缩到一百;一百还是长,所以以后就缩到只有十个名号。
这十个名号,是每一位佛都有的,不是单单某一位佛有,某一位佛就没有,这十个名号是佛的通称,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我听有的外道就说:「如来佛祖!」他不知道如来佛祖是哪一位佛?其实哪一位佛都叫如来佛。那么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他乘着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这是「如来」两个字的解释。
「本愿」,本愿就是他以前所发的愿,不是今生所发的愿。佛有本事、本愿、本生,本生就是今生,本愿就是以前的,本事也是佛以前的事。
「功德」,这个「功德」和「经」,方才讲过了。那么这一位佛是东方的,又叫阿閦佛,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他这个药师佛部,东方是属于金刚部,金刚部是注重降伏法,能降伏天魔,制诸外道,一切的天魔外道,见到这些金刚部的护法金刚就降伏了。好像〈楞严咒〉,你谁若念〈楞严咒〉,就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常拥护你,常常保护着你;那么你要诚心念,不诚心念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大概的意思,这部经的名字,我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 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是」:是指法之辞,说是:「如是的法是可信的,如是的法是可学的,如是的法是可行的;如是的法,你要发愿修行,依教修行。」「我闻」:是阿难自己称的,阿难说:「像这一部经所说的法,这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金口所说的,并不是传闻,我去听来的。」
如是我闻,这个意思有四种的因缘。四种什么因缘?就是阿难以四事问佛。佛当初将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因为悲痛过度,把一切一切都忘了,就想什么呢?只知道哭!阿难本来是证初果,可是这种的感情还没有断,所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入涅槃这个消息,他不能忍受,于是乎就啼泪悲泣,只知道哭,其它什么事情都忘了。在这时候有一位尊者,就提醒他,说是:「你负责佛所说法的记录,那么现在佛就要入涅盘了,你应该想一想啊!你趁着佛还没有入涅槃的时候,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请问佛,请佛来指示怎么样办;你只知道哭,那将来怎么办呢?」阿难听这一位尊者一说,才豁然醒悟起来,说:「对啊!应该有重要的事情,现在来请问于佛。可是我现在哭得什么都不记得了,究竟我们应该问什么呢?我的心乱如麻了,所以也想不起来什么问题了。」
这位尊者就说:「你请问佛,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这是第一个问题。」阿难说:对!对!对!这个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very important! (非常重要!)
那么你说第二个问题呢?「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这也要请问于佛。」阿难说:「对!对!这也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那第三点呢?「第三点,你请问佛,佛住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依佛而住;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依谁而住呢?」阿难说:「这个也重要,这个应该请问的!」
第四条呢?「第四条,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之后,这恶性的比丘,那又谁来调伏他呢?这第四条,也应该请问于佛。」阿难说:「对,这四条都非常重要,我就去请问于佛去。」
于是乎阿难尊者就到佛的面前,长跪合掌,请问于佛,说:「佛、世尊您就要入涅槃了,我现在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请问于佛,请佛慈悲告诉我。」佛说:「你问什么事啊?问啦!」阿难就说:「佛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的经典,将来结集经藏,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呢?」
佛说:「哦!这个问题呀!我告诉你,在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我们这个经典和外道的经典不同,外道的经典前边,不是说有,就是说无,所有一切外道的经典,在经的前边都不超出有、无这两个字。那么佛教的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代表,就是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的,不是由传闻而听见的。」阿难说:「好!将来我就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那么第二条呢?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请佛指示。」佛就说:「我入涅槃之后啊!你们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你谁能持戒,谁就和我住世是一样的,所以要以戒为师,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
「第三条,我又请问佛,佛现在住世,我们依佛而住,我们跟着佛,常随佛学。那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所有的比丘又依谁而住呢?」佛答复,说:「我入涅槃之后,所有的比丘,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心念处、受念处、法念处,身、受、心、法这四念处。你们都依四念处而住。」第一要观身不净,观看你这个身体,是个不净的东西,种子不净,是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个假的,四大和合而成的,这是第一观身不净。第二要观受是苦,第三就观心无常,第四就观法无我,这是四念处。
「那么第四条呢?就是请问佛,这恶性比丘,佛住世的时候,佛能调伏他,佛入涅槃后,这恶性比丘我们要怎么办呢?请佛指示。」佛就说:「将来遇到恶性比丘,就默而摈之。」默,就是不和他讲话;摈,就是软迁单,你谁也不睬他,谁也不和他斗争,那么久而久之,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就好了。他恶性,你睬他,你和他斗,那他就觉得他有了办法了;你若不睬他,那么他就没有办法!这是恶性比丘。怎么叫恶性比丘呢?出家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修道的,不一定个个都在那儿想修行。
以前,在中国的出家人多,那个大的庙上,出家人什么样的都有。出家人里头,也有杀人的,也有放火的,也有去做土匪的。也有以前去做土匪的,来出家改邪归正的;也有做土匪的,就借着出家人这个身份,来掩护他自己的这种行为,都有的。所以这叫龙蛇混杂,份子不齐。
我们中国是这样子,将来我相信,天下乌鸦一样黑,到处都是这样。在中国讲有「马遛子」。这马遛子,又另外有个名字,就叫「千手观音」,因为他手多多的,看见人家什么好,他欢喜了就偷。偷去就把它卖了;卖了,或者喝酒,或者打吗啡,都不一定的。所以你不要那么幼稚,以为出家人都是好的。我老实告诉你,包括我在内,不一定是好的。不过我愿意往好的做,我以前呢,我也不知道我都做过什么坏事,所以现在就想往好的修行。
这是这个恶性。恶性,就是很恶很恶的,横不讲理,这叫恶性比丘。那么恶性比丘你若和他斗,啊!你越斗,他越觉得他越有生意做了,越有了事情干了,他就想这样子。那么佛教我们默摈他,默摈就不和他讲话,这是恶性比丘。
至于这个四念处,第一观身不净。说:「我这个身体,我天天把它收拾得很干净的,我也给它加上很多的庄严品,令它很美丽的。」不错!你给它加上很多庄严品,戴上个金手表,戴上最名贵的金笔,又戴上最名贵的帽子,又穿上最名贵的衣服,给这个身体修饰得很好的。可是这都是好像什么呢?就好像用最美丽的、最值钱的七宝来庄严厕所一样的。那个厕所你给它用珠宝镶上它,用钻石镶上它,再好,都是臭的,都是臊的,都是不干净的!
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有眼屎,耳朵有耳垢,鼻子有鼻涕,口里头有粘痰唾沫,这是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这叫九孔常流不净。你这个身体,若隔几天不沐浴,它就臭不可闻了。你吃洋葱就有洋葱的味道,喝牛奶就有一股牛奶的味道,吃牛肉就有牛肉味,吃羊肉有羊肉味,吃猪肉就有猪肉味,吃狗肉就有狗肉味,你吃什么就有一股什么味。你吃蒜啊!就有一股那个蒜的味道。
说是:「我那个味道,是口里有那个味道,我漱漱口、刷刷牙就没有那个味道了。」不是的!你吃什么东西,不是单单在口里有那一个味道,你全身都有那个味道。你若不信,你试验一下,你喝牛奶喝多了,出汗,那个汗就是个牛奶的味道。这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好的?这是观身不净。
第二观受是苦。受,就是享受、领受、接受。你无论受人家什么东西,领受什么东西,享受什么东西,都是苦!这个乐是苦的因。第三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心,是念念不停,念念迁流,它是无常的。第四观法无我,这一切法既没有我,也没有一个我所。这是四念处。
你观身不净,那个受、心、法也都不净。观受是苦,那个身、心和那个法也都是苦。观心无常,其余那三个也都是无常。观法无我,其余那三个也都是无我。这四念处,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也就是四个,四个也就是一个,这是四念处。佛住世的时候,比丘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就依这个四念处而住,这是佛的遗命,佛的遗嘱,是佛嘱咐的,教我们比丘是这样子的。
佛入涅槃,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也就是止恶防非──止住一切恶,而修一切善;奉行一切是,而停止一切非,这叫止恶防非。这个戒律,本来没有什么戒律可说的,就因为佛住世的时候,比丘很多很多的,人多了就有很复杂的事情发生了。这一个就守戒律、守规矩,另外的人就有不守规矩,所以佛遇着每一种因缘,就说每一条戒律。那么积聚而成的,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沙弥就是十戒,在家居士就有八戒,有五戒。
这种种的戒律,无非教人守规矩,所以能守规矩,就做一个社会上良好的份子,优秀的份子,善良的份子,能以令社会安定秩序,能以令人群没有一切的麻烦。所以这个戒律,是安定世界的一个基础。因为这个,所以比丘就要以戒为师。
「如是我闻」,在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初登佛说法的这个法座,那么就有种种的瑞相现前。因为有种种的瑞相现出来,当时在法会的大众,就顿起三疑,就起了三种的怀疑心。
这三种的怀疑,第一种就是大家以为阿难不是阿难,是大师重起,是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广东话叫「翻身了」,那么国语叫「复活了」,又活过来了。这是因为大众看阿难,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就起第一疑,疑大师重起。
第二个怀疑,就疑他方佛来,就怀疑:啊!这是不是其它世界的佛,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说法了?要不然怎么这样子呢?这第二疑就是怀疑是他方佛到这娑婆世界来说法了。
第三疑就是以为阿难证得佛果了,以为阿难成佛了,于是乎就大家都很惊奇的,在那儿不知怎么样好了。等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一说出来,大家三疑顿息,大众这三种的怀疑就都没有了。说:「哦!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这三疑顿息。
那么当时,这一些阿罗汉,听见阿难结集经藏,都起三疑,所以我们现在听这个经,一听下来,不只三疑,恐怕千疑万疑都有了,说:「这经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佛说的啊?有什么证明啊?」喔!在肚子里头那个算盘子啊,就打起来了,砰啪!在那儿响。自己肚子里头那个不叫计算机,那个叫人脑,人脑在这个人的身体里边,就算起来了,这千疑、万疑都生出来了。
由这个看来,学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学佛的人,所以不能与道相应的,就因为疑心太多了。所以才说:「修道之人心莫疑」,你心里不要有诸多怀疑,这也不信,那也不信,讲真的你也不信;讲假的,喔!你信了!所以就颠倒。「疑心若起便途迷」,你疑心一生出来了,就会走错路了。所以学佛的人要「朝于斯,夕于斯」,要天天学,时时刻刻都要学佛,念兹在兹的,不能好像马马虎虎的那么样子。
现在我们万佛圣城的居士们和出家人,无论出家、在家,想学佛的人,快一点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熟读默记,融会贯通。一部《楞严经》若读得能背得出,那我们这个佛教徒就没有白做。因为《楞严经》是佛教讲得最真的、最彻底的!那把一切旁门外道那个毛病、那个本相,都给指明了!所以你若明白《楞严经》了,那个天魔外道他都恐怖毛竖的,他都害怕。所以你们各位,要想真正护持三宝,弘扬佛法,就快一点来研究《楞严经》,读诵《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这是最低限度的。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不要生疲厌的心。你们要知道,你看那个树是一天一天长大的,那个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给它浇的,它才能开花,才能那么样地美好。我们小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教导成的、长大的,读书也是一天一天读的,所以我们学佛法,也要拿出一点时间来,天天研究佛法,来学习佛法。
你研究佛法,比你把金钱放到银行里去更有价值!对你这个法身慧命是更重要,所以不要以为世间的财那是真的。学佛法,这是出世的法财,你就在世间也可以用,出世间更少不了的;所以这个是功德法财,不可以把它看轻了!不可以马马虎虎的!天天最好在百忙之中,都能找时间来听一听经,研究研究佛法,这是最好最好的。不要说:「啊!那天天讲经都是讲那个,我听得都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那你吃饭,天天怎么样子忙,你也要吃饭;你穿衣服,怎么样忙也要穿衣服;你睡觉,怎么样忙也要睡觉,那么这个听经也应该看得和那个穿衣服、吃饭、睡觉一样地重要,那就好了。
「如是」是指法之辞,就是说明白了如是之法,是可信的;如是之法,是可修的;如是之法,是可成佛的;如是的法,就应该修行;如是的法,我们就应该信;如是的法,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去得到的,这叫指法之辞。所以如是就叫信成就。每一部经典,前边都有六种成就。
这六种成就,第一就是「信成就」。你能信,就有所成就,你不能信,就无所成就;你能信,就得到利益,你不能信,就得不到利益。就好象我们所吃的饭,你相信这个饭是能治你的肚子饿,那么你必须要吃了它,肚子才不会饿;你若单单信它可以治肚子饿,你若不吃它,那不会饱的;甚至于你根本就不信这个饭是能治肚子饿的,那更没有办法教你肚子怎么样饱了!这就是说的什么呢?就是说这个法,虽然是能成佛的法,可是我们若不信,若不修,他就没有法子能成佛。你单单说,说的是法,行的才是道,你要躬行实践去修行,依照法修行,这才能得到受用,所以这叫信成就。你有所信,就有所成就,你不信,就不能成就。那么你信了,还要有种种的因缘,才能帮助这个信的成就。
所以第二就是「闻成就」。这闻成就,就是「我闻」。我,是阿难自己称自己,也说我。这个我,是个无我之我;这个我,是一个没有执着的我;这一个我,是圆融无碍的我;这个我,是把一切万事万物都看破了,把一切万事万物都放下了,所以这个我,才是一个真正自性的我。不是对外而言我,是对内而言我,对自己里边这个心所说的这个我。这个我,是一个有智能的我;这一个我,是不颠倒的我;这一个我,是有择法眼的我。因为他有择法眼,所以能深入经藏,智能如海。怎么样才能有择法眼?就要有信成就。怎么样能有择法眼?就要有这个闻成就。
我也信了,也想要听,是可以听,但是要有一个时候。这个时就是听这一部《药师本愿功德经》的时候,说这个经的时候,然后阿难结集经藏这个时候──「一时」:这个时就是时成就。你若也想要信,也想要闻,若没有一个相当时间,你若不到金轮圣寺来听,来到这法会,参加这个讲经说法的法会;你在家里,你单有信成就也没有用,单有这个闻成就,你根本也就不能闻!那么时,也不方便了,所以这个「一时」,就是时成就。
「薄伽梵」:这个薄伽梵,有六种的意思,你若愿意知道,可以查一查《佛学辞典》,那里边讲这个薄伽梵讲得很详细。薄伽梵是佛的一个别名,也就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你若不懂得什么叫薄伽梵,你就想:「喔!这也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它是梵语。」那么这个薄伽梵,这是个「主成就」。
你也有信心了,也想要闻,想要听经,也有听经的时候,但是没人讲经,我看你听什么、信什么、闻什么?没有所听,没有所信,没有所闻了,没有一个时候了!你若没有一个人讲,你就有前边那几个信、闻、时,也都没有用了!所以又要有一个说法的主。这说法主,就是在那儿讲经说法,这叫主成就。
上人:薄伽梵的六个意思,你记得不记得?
弟子:记得四个。
上人:讲出来给大家听听,那两个教旁人讲。
弟子:有自在,就是佛陀在每一个地方是很舒服,没有烦恼。
上人:像不像你?
弟子:完全是相反。
上人:啊!怎么搞的?那你怎么不自在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弟子:常常向外驰求。
上人: Okay. (好了。)第二个什么?
弟子:还有名称,就是每个人都知道佛陀的名字,他的功德,他的清净行愿,他的慈悲,大家都知道。
第三是端严,就是端正,就是一点都不邪,没有妄想,都很庄严,很正的。最后第四种就是炽盛,就是他的功德很庄严的、很圆满的,好象火那么样放光,很美丽的,很好,人人都要看,看火的光明。
上人:你们有没有人知道他是讲得对啊?是讲得错了?这四个名称,在这个薄伽梵六义里边,有没有这么四个名称?有人知道他讲错了?就快点说;讲对了,也快点说!那么剩那两个,我不需要叫你们名字,你们谁知道,谁就赶快讲一讲。如果没有人讲,那就是你们都忘了,不记得了。他讲的那四个对不对?果惠知不知道?(果惠:吉祥。)还有什么?果雅知不知道?(果雅:尊贵。)他前面讲的那四个对不对?(果雅:庄严,他说端正。)
吉祥,中国人都欢喜吉祥,尤其广东人,一到过年了就说:「如意吉祥!如意吉祥!」怎么样啊?他要如意吉祥,他不念佛,去打麻将去!再不就跳舞去!那么要这个如意吉祥,你要念佛,你要规规矩矩地守规矩才可以。打麻将!你看那怎么会吉祥?一定会输!就输!输!输!输得把裤子都输光了!你看怎么吉祥了?
尊贵,这个尊贵,佛是最尊最贵的。所以我们要想尊贵,先要找一个榜样,来学佛这个榜样,最尊最贵最完整的,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没有一切的妄想杂念,这超过阿罗汉的境界了。
那个阿罗汉,在《法华经》上,一开始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这都是阿罗汉,怎么样阿罗汉呢?阿罗汉是「诸漏已尽」,在证得阿罗汉的境界,就什么毛病也没有了,什么习气也没有了,也没有什么妄想了,他的生死已经了了。「所作已办」,所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了!得一万事毕,他得到一了,所以他不向外驰求了;不向外驰求,所以就诸漏已尽了,什么漏都没有了。
这个漏,你好说话也是漏,好看东西也是漏,好听声音也是漏,说:「那这完咯!我不听?我眼睛不看也不行!耳朵不听也不行!那我学佛学得也不可以看东西,也不可以听东西,我怎么受得了啊?」所以你就到现在还没有成佛嘛!就因为你受不了,所以总往外跑,不回来,不回光返照。
这个诸漏已尽,任何的毛病都没有了,就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了。你若贪,也是有毛病;你争,也是有毛病;你有所求,还是有毛病;你若自私,那更是有毛病;你若自利,那是大毛病。情爱,这都是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那个欲念。这个诸漏已尽,就是没有欲念,一切淫欲的念、狂心妄想,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所以叫诸漏已尽。
「无复烦恼」,他没有什么烦恼,什么烦恼都了了。「逮得己利」,他们才是真正地得到自己固有的智能,真正地得到智能,真正得到佛教的好处了。所以我对你们讲,你们各位要知道,什么叫佛?佛就是一个大智能的人,你谁有真正的智能了,不颠倒了,谁就可以成佛。你还是在那儿颠倒,贪而无厌,总也不满足,又和任何人都争,也自私,也自利,那就谈不到得到利益了。他这个得到真正利益,绝对不贪外物,什么叫金银珠宝啊?什么叫色、声、香、味、触啊?什么也都触不动了,不被这一些个境界所转,这叫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他们把这一切的余习,这一些个解不开的,这一些个缠缚不脱的东西都没有了,这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心得自在」,这个样子的时候,这个心才能得自在。那么佛呢?佛更超过这个,所以他是最尊最贵的。
那么我们要是想学佛,先要学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这不是说就这么讲一讲,啊!我明明想要去打劫去,还说:「我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嘿!那真是骗人骗己啊!你真若不争了,一切事情都听其自然地发展;不贪,也是听其自然地发展;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有所求,才有忧愁;你若无所求了,什么也不忧愁了。你再不自私,这个世界的麻烦为什么生出来的?就因为人人都自私。那个自私从什么地方开始?就从人的欲念那儿开始。所以不自私不是说:「我就是那么普普通通不自私。」这个不自私就包括这个无所求,就不执着这个情爱了。不自利,也不想我得到什么好,这个环境对我有什么好的感觉,或者如何如何的。就是这一种的毛病,都没有了!都没有了,所以这才成佛呢!
那么这是薄伽梵的六义,很重要的!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记得薄伽梵这六种的意义。你这六种的意义都不记得,那你是连佛都不认识了!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这一个人,他头长得什么样子?他手长得什么样子?他身上长得什么样子?他身体是高是矮?长得什么样子?我们若清楚了,甚至于这个人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我们就真认识了!不要说看见这个人,就听见这个人一讲话这个声音,就知道了:「哦!这是某某人来!」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佛,连佛的薄伽梵六义都不知道,那你学什么佛啊?学胡涂佛!
所以这个薄伽梵的六义,你们各位都记一记,或者我要是下次来不糊涂,我还要问你们各位的,不是就这么样,说:「这一次过关了!」考试考完了,再就忘了。或者我下个月再来,教你们所有的人都给我讲一讲这个六义是什么意思?说:「哎呀!不得了了,我这一回去怎么办呢?」赶快记得嘛!怎么办?就是这样子,无论出家人、在家人,我给你们讲,你看!我这很费气力的,给你们讲完了,你们都忘了,像耳边风似的,你说那多可惜啊!所以我现在给你们讲多少,我来一定要问一问,好象这个阿难以四事问佛,我今天问了一个。以后我要把你们每一个来听经的人,我都要记一记,我把你们的名字都写下,等到时候,我不知道叫哪一个名字,就来给我讲一讲。你讲不明白,那就证明你在这儿尽睡觉呢!你说:「我不会睡觉。」在这儿我现在叫一叫你,你就这么呼噜呼噜 ? ,这就是打呼了,就睡着了。你旁边那个人听经,也听不入耳了,就听见你在打沉雷了!学会了吗?我也学不好,因为我也不会打呼。
「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这是说佛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是在一个国家教化众生,是到所有有因缘的国家,去教化众生,和哪一个国家的众生有缘,就到哪一个国家去教化,所以叫游化诸国。那么在这个游化诸国的期间,就到了一个大城市。这个大城市,叫广严城。到那个地方,就在那个乐音树下,结跏趺坐,来为众说法。
这个广严城、乐音树下,这是一个「处成就」;前边有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那么主成就也有,也有人讲经了,但是你若没有一个地方,怎么样讲啊?好像我们这儿要讲《药师经》,若没有一个讲堂,怎么样讲法呢?所以要有一个地方,这叫处成就。
下边等到那个比丘和菩萨合起来,这叫「众成就」。那么也有人讲经了,地方也有了,又要有人去听。佛说法如果没有人听,他自己给自己讲,也是没有什么意义,必须要对众生而说法。
那么在每一个法会都有他的众生,都有和他有缘的众生,好像你们各位,现在到这个法会来听经,这都是有缘的。若没有缘,想来也来不到的,因为没有这个法缘。你看这是很平常、很普通的,可是这是在多生多劫种的善根,才能天天有机会来听经,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不过你自己还不认识自己,有的时候,就躲躲懒,偷偷安。说是:「师父也没有来,我这回溜溜号啦!」于是乎就去看看戏、看看电影、跳跳舞、喝喝酒,开一个 party (宴会)!这是把自己的精神,都浪费到那没有用的地方。
所以来到这儿听经的人,第一,你到这儿听经,听着这个法音,把世俗的那些个尘劳妄想都减轻一点,也就是学智能,经典上所说的都是智能,都是般若法,那么你就能懂得多一点。
说:「我已经懂得很多了!」那你懂得更多一点不更好吗?你怎么嫌多了?你往银行里存钱,没有看见你什么时候嫌说:「我钱存在银行太多了,我这个钱,不得了了,太多太多了!」有多少你都不嫌多,多多益善!那你学智能,学真正的佛法,怎么你又怕多了?这岂不是颠倒呢?没有算过这个账,所以就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不真正研究佛法,而尽把时间都浪费了!所以这个乐音树,是说这一部《药师经》的一个处所。
「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这个大苾刍就是出家人,怎么叫大呢?他都是长老,出家都超过二、三十年了,所以叫大比丘。为什么不说老比丘呢?因为这一老啊,就没有什么用了。人一老了,离着那一头就很近了,所以不说老,说大,是很大的比丘。这很大的比丘,就是德行也具足,智能也圆满,品性也高超,所以叫大比丘。
比丘是梵语,翻译过来有三个意思,你们听过经的人都听过很多了!这三个意思,第一就是「乞士」,第二是「怖魔」,第三个就是「破恶」。
怎么叫乞士呢?乞士就是个要饭的,比丘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要饭的。要饭的那个化子不叫乞士,他叫化子,也各处去要饭,但是他不择手段,不平等。人家给他多了,他就高兴了;给他少了,他就烦恼。那么比丘这个乞士呢?乞士是你给他好吃的东西和不好吃的东西,他都不注意,也不管。你给他多,给他少,他也不管,他就是为着给众生种福,你能放多少种子,就种多少福,什么时候也不起烦恼,没有无明。
他是走路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出家的比丘,什么时候走路也不会东张西望的,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貌他不看,不合乎礼仪他也不听,他在乞食的期间就是合乎礼、不合乎礼,他都不看不听;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他也不去做去;非礼勿言,不合乎礼的事情,他也不说。
比丘乞食,根本就不讲话的,不像那个化子要饭的时候,到人家门口就:「哎!大爷爷、大奶奶,发福生财呀!指日高升呀!」尽给念这个好听的话。比丘乞食,什么也不讲的,到那儿,你若布施,给这个饮食,他就拿着;不布施,他就走了,心里没有一种烦恼。这乞士和要饭的是不同的。
怖魔,这个比丘,因为他端然有正气,天魔外道一看见他,就都害怕了,邪魔鬼怪一看见他,也都远远就跑了。所以,他为什么能怖魔?就因为他有正气,以正降邪。
那么破恶,一般人不容易破除他的恶习气,修道的比丘呢,就专门把自己这个坏的习气能破了它,这个恶劣的性质也改了它,改过自新,改恶向善。因为能改恶向善,所以叫破恶,这比丘有这么三种的意思。有多少这样的大比丘呢?有八千人俱,有八千人那么多。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菩萨是梵语,可是在中国这个名词很流行的,人人都是拜菩萨,也都会说「菩萨」这两个字,究竟菩萨是什么意思呢?包括佛教徒,你问他,他也不知道,他说:「菩萨就是菩萨!」怎么样解释法?「不知道!」
那么我们一谈到「菩萨」这两个字,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大乘里边一个圣人。菩萨也是半梵语,具足就叫菩提萨埵,英文又叫 Bodhisattva ,翻译到中文,它就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之一,菩萨是九法界众生之一,也是四圣法界里边一个圣人。怎么叫觉有情呢?就是说他用这个觉悟的智能,来度脱一切的有情众生。有情,有血有气的,都叫有情;没有血没有气的,那叫无情。好象一切的植物,这叫无情,可是无情它们都有性,它们都在佛的大光明藏里边来生长,所以虽然是无情,可是有性。
那么菩萨是觉有情的,又是有情觉,怎么叫有情觉呢?这是说菩萨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和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不过他觉悟了。觉悟什么呢?觉悟「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觉悟了,能去一切的习气毛病,而修这个无上的智能,所以又叫有情觉,是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这觉悟是对迷而言觉,就是有情里边的一个众生,他不迷了;不迷,就是不用无明去做事了。
我们现在这些众生都是在用无明来处理一切事,为什么用无明呢?就因为没有真正的智能,遇到事了,也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进不知进,退不知退,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叫一个不觉。我们众生是不自觉,二乘就是自觉了,自己明白了,不那么糊涂了;可是他只是自觉了,而没有用自觉这种的法门,去告诉其它的人,令其它的人也觉悟。
菩萨呢?是既能自觉,自己也觉悟了,又能用这种觉悟的智能来告诉所有的众生,令所有的众生,如果愿意觉悟的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觉悟。所以菩萨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可是他没能觉满,觉悟是觉了,可是还不圆满。
佛呢?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又能觉满,所以三觉都圆满了,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那么自觉、觉他,都圆满了,所以这叫「三觉圆,万德具」,万德具备了。所以故名为佛。
那么现在讲这个菩萨,菩萨再往前求进步,就可以证得佛果了,和佛还差一个阶级,他是等觉菩萨,等觉了。这个菩萨也不是都一样的,有初地菩萨、有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七地菩萨、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是等觉,等于佛的觉悟了,可是还差一点。
那么现在在这个药师法会,有这样的菩萨中的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大,他的愿力也大,他的智能也大,他的修行也大,功夫、修行的道业也大。这样的菩萨有多少呢?有三万六千那么多;这是药师海会的菩萨。
「及国王大臣」:又有一些个国王,就是一国之主,来为老百姓谋幸福。大臣,大臣是帮助这国王,来替老百姓谋幸福的。
「婆罗门」:这婆罗门,是印度的贵族之一。印度有四个阶级,就有两种尊贵的,两种低贱的,这婆罗门就是贵族之一,也就是一种修苦行的外道。他们也吃斋,但是求着生天,那个贪心也没有降伏,嗔心也没有降伏,痴心妄想也没有降伏,只是一种修清净苦行的,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在中国这个道士是一样的,形象是不同,可是修行的宗旨差不多的,这叫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印度的一种外道,也有很多里头有一点功夫的修道者。
「居士」:这居士也是一个称呼,这个称呼是要旁人称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为居士。我看见有一些在家人,既然不是出家了,他觉得他是个居士,居然也就印卡片印上,某某居士;对人讲话,也说我是什么什么居士。这种人,这是学问的问题,没有什么学识。称呼,这是旁人称呼你,可以的,你自己不能称自己是个什么。
我们中国最普通的就称先生,讲居士,你们或者还不懂,就讲先生吧!这个先生也是旁人称自己叫什么什么先生,没有自己称我自己。问你是谁啊?「啊!我是 赵 先生!」「我是 李 先生!」「我是 钱 先生!」「我是 孙 先生!」问你是谁啊?「我是 周 先生!」「我是 吴 先生!」「我是 郑 先生!」「我是 王 先生!」这不是自己称的,这是旁人来恭敬你,称你为先生,这可以的;你自己不能自己这样不要脸,就说我是某某先生!有这么称呼的,就是不懂得中国的语言,这是连中国的语言都不懂。这虽然是很普通的,可是这也是很有用的一种常识,所以也不能自己说成我自己是 赵 居士,我是 钱 居士,我是孙居士,我是 李 居士,不能这么自己称自己。
这个先生,是有学问的人,或者年高有德的人,或者世间的经历丰富,这 都称 先生。居士,要有十种的美德,才够个居士的称谓,你若没有十种美德,根本也就不够居士的这个名词。还有这个「法师」,这也是他人称自己,称呼为法师,不能我自己称我自己叫法师,自我陶醉,自己封我自己做皇帝,这是不对的。皇帝是旁人称呼的,说:「我主万岁」,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也叫个万岁。
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要懂得这种常识。所以这个「居士」,是旁人称的,说:「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是一种恭敬的意思。恭敬其它人,不是要自己恭敬自己;你自己恭敬自己也可以的,你在内心主敬存诚,那可以,不需要表露出来。所以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你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这是社会上普通一般常识,不是什么大学问;可是这个普通常识,人就都不太清楚,很容易就忽略了。
又有「天龙八部」:天上的龙,我们现在这个佛教道场,都有天龙来拥护的,八部鬼神也是拥护道场的。你们各位如果不是善忘的话,或者还会记得,这个金轮圣寺刚刚搬过来装修的时候,在天空有看见观音菩萨脚踩着鳌鱼,在虚空里示现。
还有,在东边那个街角落的地方,我听有人告诉我,说那地方是个酒吧来着。那个酒吧里边无奇不有,或者贩毒的,或者喝酒,或者脱衣舞,古古怪怪,那里边那个名堂多得不得了,于是乎苍蝇就到那儿去了很多。这个苍蝇就是这些个不守规矩的人,像苍蝇似的,往那儿钻。正在我们要开幕之前,那个地方就被警察给查封了,所以这个地区本来很不好的,那么现在这个地区比以前干净得很多了,这都是天龙八部来拥护这个道场,才有这样的感应。
那么现在我们这个道场,以前因为他们做教堂的时候,也招了很多乱乱糟糟的人,在这个地方住,大约这些人也都不干净,所以吃东西就也随地乱撇,于是乎就引来很多老鼠。那么现在我们在这儿弘扬佛法,天龙八部在这儿要护持这个道场,赶快要把这些个老鼠都给我赶走了它。
我本来也无所谓的,可以许可你在这儿;但是你在这儿,妨碍这个卫生,对所有人来,观瞻也不好,说我们这儿一定很邋遢,所以有这么多老鼠。所以现在我们大家要共同来请这个天龙八部,实行他们的职务,把老鼠和这一些个不正当的东西,都给我赶走了它,不可以再在这个地方,搅乱这个道场。再若不走嘛,那你这个天龙八部和它们不需要客气的,你们有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教它们赶快搬家,搬到一边去。
八部,有夜叉、有乾闼婆、有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迦楼罗等,这有八部鬼神,在这儿护持这个道场。所以今天我讲到这儿了,你们一定要尽你们的责任,来拥护这个佛的道场。
这个八部,天,这是一部,龙又是一部,夜叉是一部,乾闼婆是一部,阿修罗是一部,迦楼罗是一部,紧那罗是一部,摩睺罗伽这也是一部。那么这八部,天上有天神,他也要护持这个道场,哪个地方有佛真正的道场,他们在过去都是发愿要拥护佛的道场。
龙,是一种灵物,也是众生之一,它为什么做了龙呢?就因为在修道的时候,它乘急戒缓。乘,就是大乘、小乘这个乘,它愿意修大乘法,愿意学这个佛法,愿意勇猛精进;可是它愿意走快捷方式,愿意快,愿意有神通,于是乎就各处去找佛法,找密宗,专门要修密宗。修密宗怎么样啊?他不注重戒律,不持戒。这持戒的人,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种修密宗的人,有的时候,他把人家的骷髅头去给人偷来,念咒,修密宗。有的时候,又把人家祖先的牌位给偷来,他修密宗,要用人家的祖先来役使鬼神。乘急,他这种的往前去勇猛精进,比那火箭还快,就那么厉害,所以这叫乘急。戒缓,他对于持戒律,不重视,看这戒律是马马虎虎的,他很随便的,淫戒他也不守,妄语戒他也不守,杀戒他也不守,盗戒,那更不用说了!你看他偷人家的骷髅头来修法,偷人家的祖先牌位来修法,偷人家坟上的树木来修法,尽弯弯曲曲,用这个贪心来求法,这叫乘急戒缓。
因为他乘急,于是乎他就堕落龙身,有神通。戒缓,虽然有神通,可是也还是畜生,这龙是畜生之一。可是龙是一种神物,因为它尽找神通,于是乎它就修得能大、能小、能隐、能显。能大,你看着这条龙不知多少长,它也能变成很小很小的;能隐,忽然间它就不见了;能显,忽然间它又现出来了。它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它修神通,堕落龙身,所以有这个神通。可是这龙很怕太阳,太阳若一晒它,把它晒得像火烧的那么痛,于是乎它就要下点雨淋一淋, take a shower (淋浴),这是天上的龙。
夜叉,就是速疾鬼;速疾,走得很快的。有空行夜叉,有地行夜叉,又有水行夜叉,陆海空都有夜叉。它的行动比这个汽车也快,比飞机也快,大约和火箭来比,火箭也没有它那么快,千里万里一念就到,就有那么大的神通,这是夜叉。
这个夜叉里边,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的种类,这龙也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天上的神,也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说不能尽的。也就好象人,我们人又有很多种的,白人、黑人、黄种人,这很多种类。在这每一种类里边,又分门别类,你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他是东方人,他是西方人,这言语也不同,文字也不一样。人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神也是一样的,那夜叉也是一样的,龙也是一样的,不是就都一样的;龙又有金龙,又有火龙,又有青龙,又有白龙,又有黑龙,这龙也是千千万万那么多种。每一种类的众生,都是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你看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这么多种类的众生,组织成这一个世界,那每一类的众生,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不同的形相,所以这个世界妙就妙到这个地方,你人没有法子完全都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你说:「现在就快了解了,人若登月球,什么都实现了!」「什么都实现了,什么就都会没有了。」你们记得这句话,什么都现出来了,什么就都没有了,因为这台戏唱完了嘛!这个地球,你能到其它的星球,其它的星球和你这个地球互相一交通的时候,一个原子弹爆炸了,一个氢气弹爆炸了,或者地震了,或者火山爆发了,这都是足以毁灭这个世界人类的一个天灾人祸,无论人造的、天造的,都有这些个问题。所以世界愈昌明,昌明到极点,就又该黑暗了。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一早间起来了,这是白天,白天到极点,又该晚间了,晚间又该睡觉了。睡觉,人人都眼睛闭上在那儿睡觉,就作梦,但是糊里糊涂的,什么也不清楚了,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世界上,大同小异,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循环的道理。
乾闼婆,它会作音乐,音乐作得非常好听。它若一作上音乐,令这个神仙都坐在那个地方如醉如痴,就像喝醉酒似的,忽忽悠悠的,在天堂上动也不愿意动了。它作音乐作得好,可是你不容易教它作,但是它又有它的一个弱点。玉帝欢喜听它的音乐,就因为得到它的弱点了,它的弱点是什么呢?就愿意闻香;你这一有了香气了,它千里万里即刻来,来了就愿意闻这个香。玉帝那儿有一种香,专门是召集这个乾闼婆的。那么到玉帝那地方,闻到这个香,它就跳舞,在那儿蹦蹦跳跳,就奏音乐,就唱歌,所以这个乾闼婆就叫嗅香神。前面所讲的龙王,有八个龙王;这个乾闼婆,总起来有四个乾闼婆王。
阿修罗,脾气最大,好象我们人这个大脾气,都是有阿修罗在那儿支持着。他性情很暴躁的,常常发脾气,对也发脾气,不对还要发脾气,脾气是最大的,这就是属于阿修罗。阿修罗在天上叫无酒,无酒怎么样呢?在天上他没有酒喝。也叫非天,他不是天上的天民,他是一些个非法入境的天民,在天上不合法的。阿修罗是三善道里头的,他在天上是不合法的,所以就常常想要和天兵、天将争地盘,想要把玉皇大帝打倒了,他去做玉皇大帝,做释提桓因。
阿修罗也有四种,他有天福,没有天权,可以在天上住,享受天上的福;可是在天上没有天人的权利,就好像美国的这一些个非法移民一样的,可以在美国这儿吃牛排,牛油面包也可以吃,享受美国的福报;可是不能去管理这国家的事情,政府他没有资格参加,也就是这个样子,这是阿修罗。
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也是能大能小,能隐能显。它这个翅膀有三百三十由旬那么大,一由旬就有四十个 miles (哩)那么远,三百三十个由旬,你看有多大啊!这一个翅膀若一煽动,把海里头的水就都给煽干了,煽得没有了。那么海里的水一煽没有了,这个龙就都露出来了,龙宫也没有水在那保护着它了,于是乎它就把这个龙──大龙、小龙、老龙都给吃了,就有这么大的本事,你看!说:「能有那么大的吗?」这还不算大。所以这个迦楼罗也是神通最大,龙是最怕它的,可是它们因为都皈依佛了,于是乎都和平共处了,都互相不残杀。这迦楼罗也有四种,不过你若想知道这四种都叫什么名字?你看看《妙法莲华经》第一序品,那都说得很清楚。
这是迦楼罗,就有这么大的本领。讲这个大鹏金翅鸟,它这种神通变化真是不可思议的,它用翅膀一煽,能把这个海煽干枯了;再用翅膀一煽,又能把这个山都给煽平了。把这个山一煽,就能用这个山把海给填平了,所谓移山倒海,它有这种的本领。
那么这个紧那罗,它都会作什么呢?它会作音乐,它头上长一个犄角,所以它的名字又叫疑神,音乐是作得非常好。
摩睺罗伽,就是一个大蟒蛇。因为这天龙八部,它们以前也都是一些个妖魔鬼怪来着,以后都改邪归正,护持佛教,做佛教的护法。由这看来,这个恶人有的时候他回头,也会做善,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十恶五逆的人,他若改过自新,也还是一样不失为好人。那么这八部鬼神,它们都觉得它们过去破坏佛教,来伤害佛教,它良心发现了,觉得对不起佛教了,所以就发愿做佛教的护法,就是天龙八部。这是八部鬼神等大略的意思。
又有「人非人等」:那么这个「人」,就是所指的这一切的人来护持佛教。非人,就是其它异类,异类的也有来发心护持三宝。等,就等于前边所说的这么多。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那么这时候,有数不过来这么多的法会大众,恭敬围绕着薄伽梵。而为说法,佛为这个法会大众来说法,以及未来的众生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曼殊室利」: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因为佛为法王,菩萨为法王子,尤其文殊师利菩萨是等觉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了,所以叫法王子──法王之子。「承佛威神」:他仰承着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从座而起」:从他自己的座位就站起来了。
「偏袒一肩」:也就是偏袒右肩,不是偏袒左肩。为什么偏袒右肩呢?第一,这是印度的一个风俗,因为天气热,把这个右边的肩背露出来,没有那么热了,可以调解这种热气,这是自己身上的气温调解。第二,偏袒右肩,这表示恭敬──恭敬佛,这是一种礼仪,用身心来恭敬,所以偏袒右肩;随顺世俗而求出世法,表示恭敬。所以这个是真不离俗,俗不离真;真不碍俗,俗不碍真,这样互相尊敬,所以文殊师利就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右边这个膝盖就跪到地下,「向薄伽梵」: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曲躬就是把头低一点,那么合起掌来,这都是表示身心恭敬,三业清净。「白言,世尊」:白言就是对佛说了。
「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说我们现在法会大众都是一条心,这一条心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佛演说如是相、如是类,就像这样的相,也和这个相类的道理。什么呢?就是「诸佛名号」:所有十方诸佛的名号,以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及本大愿」:说本来在往昔所发的大愿,是什么样子?「殊胜功德」:他行菩萨道的时候,怎么样修行的,才能积聚像这样子的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能使令听见他这个愿力的和他的功德的,即刻借着这种功德愿力的力量,业障也消除了,恢复清净了!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为着就是想要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快乐,而不忧愁,没有损害。像法转时,在将来像法的时代,人都注重修庙,而不注重修道,那么庙里也只剩一个空佛像,那个时候真正修道的人很少。诸有情故,利益在像法时代所有的众生,有情就是一切的众生。有血有气的,这就叫有情众生;无血无气的,好象那一些植物,就是无情的众生。那么这是文殊师利请佛来为大众说法,为我们这个末法时代、像法时代的人请法。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这个时候,佛就赞叹文殊师利童子言。这位菩萨是童真入道,行菩萨道,修菩萨道,所以成为菩萨中的上首。那么佛在这时候就赞叹他说了,「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这位菩萨是真好,你这位菩萨好极了!为什么我赞叹说你好呢?
因为「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说是你用你这个大慈悲心,慈运无缘,这个有缘、没有缘的众生,你现在都为众生来请法,用这个大悲济度一切众生的思想,来劝请我给大家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诸佛的名号和诸佛本愿的功德。
「为拔业障,所缠有情」:为了要拔济,把这个有业障的,从这个三恶道,从这个苦海里头,把他们拉出来,救出来,拔度出来;他们的业障缠缚他们,令他们不自由,这一切的有情,你为他们来请法,「利益安乐」:令他们得到利益,得到这个安乐,没有烦恼了。「像法转时」:等到那个像法时代,「诸有情故」:你要利益像法时代所有的有情。
「汝今谛听」:说你现在要审视而听,你就很注意的,不可以那么很随便的,「极善思惟」:极就是到极点了,你好好地想一想,想到那个最极处。「当为汝说」:说我现在当为汝说,我可以给你说一说这个法门。
「曼殊室利言」:那么佛对文殊师利这么样讲,文殊师利又答复,就说了,说「唯」:说「好!」就答应好、是、 yes 。「然」:是这样子。「愿说」:我愿意佛发大 慈悲,为我等说,「我等乐闻」:说我们这一切的众生,现在都愿意听如来说这种的法门。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告诉文殊师利,说是:「我现在告诉你,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东方走,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经过十殑伽沙。」这一个殑伽沙,也就是恒河沙,比恒河沙更多。「等」:比十个殑伽沙那么多的还更多,也或者和那个相等,或者更多一点。「佛土」:这么多的佛国土。「有世界名净琉璃」:其中就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叫什么名字呢?就叫净琉璃世界,它清净犹如琉璃一样,这个世界是透明体的,这个地都是琉璃为地。
「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一位佛的名号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他这十号也和其它佛的十号是一样的。「应正等觉、明行圆满」:他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他修行和智能都达到圆满了;「善逝、世间解」:他是世间最有智能的人,世间人所不能解的,他都能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也是无上士,也是调御丈夫;「天人师」:也是天人的师表;也是「佛、薄伽梵」: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他在因地,这个本就是他因地还没有成佛的那时候,修行菩萨道的时候,「发十二大愿」:他曾经发过十二种的大愿,所以我们修道的人,都应该要发真正的愿,发真正的、内心发出来的大愿大力,来照着这个愿力去实行。
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个大愿,他就「令诸有情」:能使令一切所有的有情,「所求皆得」:我们现在修行是比较容易,释迦牟尼佛修成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每一个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经过三个大的无量数这么长的时间,然后才成佛了。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也是经过很多的阿僧祇劫,然后才成佛了。可是我们现在借着诸佛所发的愿力,借着佛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留下的这个佛法,佛的三藏十二部,是佛给我们佛子留下的遗产。我们是不是能承受这个遗产?就看我们是不是想真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我们想真做一个佛子,我们就可以承受佛无上的这种法宝的遗产;我们如果功德不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佛子,那就不能承受这种无上的法宝、这种的遗产了。
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大愿,所以我们一切的有情,所求皆得。你看!你就从这一句「所求皆得」,无论你求什么,都会满你的志愿,令你遂心满愿,令你很快成佛。这是过去诸佛所发的愿力,我们就用力少而成功高,用的力量没有那么多,我们成的果位是很高的。所以各位遇到这样的佛法,赶快地勇猛精进,要生大欢喜心,得到法喜充满。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无论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萨,在过去生都是发过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大愿,来利益众生,来成就众生,所以到成佛的时候,他的愿力实现了,十方众生就都被他这个愿力所摄持。愿力就好象吸铁石似的,众生就好象铁似的,他这个愿力大,这个吸铁石的力量也大,无论你十方有多少的众生,怎么重的业障,也都被他这个愿力给吸去了。那么众生也和他特别地有缘,因为他愿意帮助众生;众生虽然自己是无明遮盖着,那个灵知灵觉的地方还是知道的。
药王菩萨过去焚身供佛,把自己身体烧了来供佛,就有这样的牺牲性;我们不要说烧全身,就烧一个手指头,也舍不得。
「第一大愿」: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发的头一个愿是什么呢?他说了,「愿我来世」:他说我要发愿,我希望我等到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我得到成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成佛果位的时候,「自身光明,炽然照曜」:说我自己这个身体放的光明,炽然,就像烧着的火那么大的力量,非常炽盛那个样子;然,是那个样子;照曜,能以这光明照耀。照耀的是「无量无数无边世界」:照耀到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以佛三十二种的大人之相,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八十种的随形好,「庄严其身」:庄严自己这个佛身。「令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我是这样的,我也愿意使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和我这个身体是一样的,也是光明遍照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这是我第一个愿力,我不愿意我自己成佛,我自己有光明照耀这个众生;我愿意所有得到我的照耀的众生,他们的身体和我是一样的。他发这么个愿,所以我们现在,听到讲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经,我们都有机会和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身体是一样的。你不要自暴自弃,说我不愿意那么大的光明,那么大的光明又有什么用呢?那你没有那么大的光明有用吗?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说等我在成佛的时候,「身如琉璃」:我这个成佛的身体,像琉璃似的,「内外明彻」:内里边也看见外边,在外边也看到里边,内外都无障碍,内外都明了。「净无瑕秽」:内里头也没有什么瑕疵,也没有什么污秽;外边也没有瑕疵,也没有污秽,外边连一个疮疤也没有,连一点不干净的地方也没有,内外都是光明的。「光明广大」:这个光明说不出有多大了,就是广大,「功德巍巍」:功德也是看不见顶那么多,也就是太多了,因为是大貌,大的样子。
「身善安住」:我的身体也善于安住,什么毛病都没有。「焰网庄严」:就是好像那个火光的网来庄严,「过于日月」:这种光明超过日月那个光明。「幽冥众生」:所有在黑暗的地方,「悉蒙开晓」:都得到这种的光明照耀了。「随意所趣」:随他们的意念所愿意去的地方。「作诸事业」:什么事业都能成就,他们愿意做什么,就成就什么事业。你看这个佛真是替众生着想,无微不至来利益一切众生;再也没有比佛对我们更亲切,更关怀的了。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三大愿」:第三个大愿,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的大愿,而不是佛发这个愿,是他在因地以前,修道做比丘的时候发的愿。那时候,他和你、我、他现在一切众生是一样的,不过他就发大愿了,所以他就早成佛道了。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道呢?就因为我们太自私、太自利了,有所贪、有所求了。斗争心也坚固,也不愿意发大愿,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
那么他说「愿我来世」:愿我等到来生的时候,「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就是成佛的时候,以无量无边那么多的智能方便,用这个智能方便,不是用愚痴的方便。怎么叫智能方便呢?怎么叫愚痴的方便呢?智能的方便,这种方便法是对人有利益,对自己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他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对人有利益,他用这种的智能,用这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人,这是用智能。怎么叫用愚痴呢?用愚痴是不合法的,这智能方便是合法的,不违背这个善法的;愚痴的方便,是违背善法的,合乎恶法的,它与恶法相应了,那智能方便呢?是与善法相应。
与恶法相应怎么样呢?譬如:拿杀生吧,那些个蚊虫咬到自己身上了,无意中就把它打死了。打死了,「这我是方便了,不要紧,这我不是犯杀戒,没有破戒。」自己给自己就自圆其说,自己就掩耳盗铃,说没有犯杀戒。或者到什么地方去贪人家的小便宜,等着人家看不见,就把人家的东西给拿走了,做为自己的了,「这不算偷啊,这我是方便嘛!他用我用这大家都一样嘛!有什么分别?」所以偷人家的东西,他说方便。本来偷人东西这不合法,这与恶法相应了,他说这是方便,没有关系。邪淫,自己明明知道如果结婚,有太太了,在外边不守规矩,走私漏税,太太不高兴,「这个我管她那么多干什么,我行一点方便法嘛!」你看他行方便法了,这是邪淫,女的对男的是这样,男的对女的也是这样子,就自己给自己自圆其说,明明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他还讲道理,自己给自己说:「这不要紧的,谁知道?」你看!妄语、饮酒都是这样的,「唉!我喝一点酒,我试一试嘛!逢场作戏,这有什么关系,我也没喝醉嘛!」「我打妄语怕什么,也不是用刀去杀人了,为什么看得那么严重啊?」就是自己给自己辩护,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这就叫恶的、愚痴的方便。所以这方便有智能方便,有愚痴方便,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他是用智能方便。
「令诸有情」:令所有的有情,「皆得无尽」:都得到,得到什么呢?「所受用物」: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得到,需要什么就得到什么。你看佛这种布施心多大,他用他这个愿力,来满众生的愿,来满众生的所求,所以「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他这个愿力,是不要令众生有贫乏,有缺少什么,什么都满足,遂心满愿,如意吉祥。你们要是想满足你们自己这个贪心的话,就赶快学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都能满足你们那个贪心。
说:「那我知道了,我现在赶快念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等我到 Reno (赌城雷诺)那儿去,我赌一下子就赢了几百万,回来我再也就不赌了,这是我的所求,我所需要的。」你要是真心,或者也可以满足你的愿。但是你若将信将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也不会被你欺骗的,你用一个不真实心去想骗他,是骗不了的。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四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道发十二大愿,这第四愿,他是愿所有的众生都舍邪归正,反迷归觉,离苦得乐;那么愿意修小乘的人,都回小向大,发真正的菩提心,将来成就佛果,所以他才说第四个愿,说是「愿我来世」:他说现在我是没有成佛,那么将来等我成佛的时候,得到正等正觉这菩提果位的时候,「若诸有情」:有情就是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众生正知正见的人很少,那么邪知邪见的人多。你若讲说正法,很少人明白,能接受,去实行。可是你若说一些个旁门左道的法,或者什么秘密法,或者走快捷方式的法,这个人就都发狂了,想要去学这种的法。这为什么呢?就因为人这个邪知邪见太深,正知正见可以说是少,所以就说这一切的有情,「行邪道者」:他修一些个外道法,不求正法,也就是所谓学那个落降头,或者学那个给人下蛊,或者玩那个碟仙,或者又是扶鸾,啊!这样人就相信了,你若正式给他们讲经说法呢?他们听着也觉得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若弄出一点邪门来,邪里邪气的,或者持言祸福,说:「你又有什么灾难了,有什么危险了,你现在要如何如何,才能免去你的灾难!」这个人就相信了。你若给他讲正式的佛法,他就不愿意听,所以这就叫行邪道者。
「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虽然他们是行邪道的,可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尽量设这个方便法门,令这个人反迷归觉,舍邪归正,了生脱死,发大菩提心,所以安住在这个菩提道里边。安住就是舍邪归正了,再不去想旁门左道了,安住在这个觉道里边。觉道是什么呢?觉道就是人的一个智能。你能有智能,就会行正法;你没有智能──愚痴,就要行小道、旁门外道了。所以现在由旁门外道,返回来到真正的佛教里边,这叫安住菩提道场。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若修行声闻,声闻就是修四谛法的,修苦、集、灭、道这四谛。独觉呢?就是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有的众生都是由这个十二因缘而生,所以也由这个十二因缘而灭;这也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若能了悟这个十二因缘就反迷归觉了,回小向大了;回小向大就是修六度法门。
十二因缘,我们人怎么样生的呢?就是从无明生的,就是糊糊涂涂就生出来了,这叫一个无明。这个无明就是烦恼的一个根本,也是生死的一个根本,也是所有麻烦的一个根本,也是所有问题的一个根本。修是修什么呢?就要破无明,这个无明就是你做出的事情还不明白,糊里糊涂就做了;做了也不了解,不了解还要做,这就是无明。这一切一切你不明白的问题,都是无明,都是这个无明在那儿支配着你,令你这么颠颠倒倒,迷迷糊糊,醉生梦死,贪着财、色、名、食、睡,都是这个无明在那儿捣乱。
因为有无明,然后就发之于行为,就有了行为了,就要去做去。做什么呢?做你所不明白的事情。你明白只是一点点,而不是完全明白,所以就要去做了。有了行为,然后这就有了痕迹,有了事实,落到事相了!因为你有行,所以有事相了。有了相,然后就有了名了。
行的时候,那个分别心还没有生出来;你看你行完了之后,就有了识了,就有分别心了,有了知识了。有了分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都出来了。那么这个识,是个意识,意识就是那个地方有了作用了;有作用,然后就有了名色,可以说出这是个什么;有了名色了,然后就有了全体了;有了全体,就有六入了。这六入,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体相,他那个体相就生出来了。
体相一生出来了,和外边的物质就有接触,所以就有了触了。有触,然后就有领受了;有领受,就分别好的触和不好的触,欢喜的和不欢喜的。于是乎这不欢喜的就不要了,欢喜的就生出一种爱心了。所以说触缘受,受缘爱;受就生出爱心来了,这都是有一连串的关系。
有了爱心,就想把它取为己有,做为我自己的了。有了有,就又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就又有了老死。这十二因缘,是一切众生怎么样做的众生?怎么样又没有的?就是这个,所有的人类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这个理论里头。
这个独觉的人,他看十二因缘这种循环无端、没有停止的时候,他觉得很痛苦的,所以就修道。修道嘛,就要了生死、脱轮回,把这轮回脱去了,生死的轮也息了,所以就证果,叫独觉,这是二乘人。声闻、缘觉,缘觉又叫独觉,这叫二乘。
所以行这个声闻和独觉乘者,这个「乘」就是这一类的修行人,怎么样呢?这是不究竟法,到这个二乘,分段生死是了了,变易生死还没有了。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的时候就发愿,「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说,「若有修小乘的,我就教他们从小乘而搬家,搬到大乘的道路上,回小向大,发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心。」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我们众生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没有完全堕落三恶道,都是因为有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的关系。如果不是有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在世界上,所有的众生恐怕早都去堕地狱、转饿鬼、做畜生了,在三恶道里边,做人就很困难。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愿力,无论你做的是十恶不善、开斋破戒、不修善法,你若能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万德的洪名,就会消除你的罪业,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什么原因呢?就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因地早就知道我们众生,多数都是不持戒律的,多数都是在这儿善恶夹杂,分不清的;就像那个土、水在一起和泥,和得乱乱糊糊的,没有法子分出哪个是水?哪个是泥?这个水呢,就是智能;那个泥,就是无明。持戒律就是返本还原,恢复本有的智能;不持戒律就是好象那个土、水在一起和泥了似的;里边也有智能,但是露不出来,都被这个无明给遮盖住了,于是修行也不容易修成,也不容易持戒律。
药师琉璃光如来知道我们众生这种习气毛病,所犯的这个错误,于是乎他就发愿了,所以他「第五大愿」说,「愿我来世」:等到我将来成佛的那个时候,「得菩提时」:我成了佛之后,「若有无量无边有情」:无量无边,这里头你也包括在内了,我也包括在内了;你也在无量无边以内,我也没有跑出无量无边以外去,所以都是在这数目里头,怎么样呢?就是「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这个佛佛道同,我法就是佛法。在佛法里边,修梵行者,梵行就是清净行。清净梵行,就是严持戒律。「一切皆令得不缺戒」:无论谁在佛法里头修行,我的愿力是令他们都得到完整无缺、圆圆满满的戒律,持戒圆满,守戒清净,犹如那个满月一样,丝毫也没有缺陷。
「具三聚戒」:这个三聚戒,你们各位有知道的,什么叫三聚戒?三聚净戒是什么?讲一讲。不要看书啊!你们出家人有知道的吗?那么持摄众生戒、摄善法戒、摄律仪戒清净了,这叫三聚清净戒。
可是这个戒律是不容易持的,所以说「设有毁犯」:倘或有犯戒的,「闻我名已」:若听见我这个佛的名字了,「还得清净」:就又得到恢复清净,返本还原,不会再堕落恶趣了。所以说「不堕恶趣」:不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了。
这三聚净戒,怎么叫聚呢?聚是聚集而成的,由这个「聚」字,就知道它不是一种。譬如摄律仪戒,摄这个律仪,「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个戒法,也是很多很多种的律法聚集到一起,所以这叫摄律仪戒。摄就是包括的意思,包括所有的律仪,所有的威仪都不毁犯。善法呢?就是一切善法,这善法也有无量无边,不是一种谓之善法,包括很多很多种,所以就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是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呢?这个摄,也就包括所有的一切众生;那么一切众生,我都愿意度他们成佛,摄持他们,不是单单一个众生。所以这叫三聚,这种的戒这么聚集到一起,叫三聚戒。
可是这个很多了,不容易修行,不知不觉就把这个戒犯了。那又怎么办呢?所以说设有毁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就发愿说:假如他们有毁犯这个戒律的时候,闻我名已,他听见我的名字之后,还得清净,又会恢复他不毁犯的时候那个样子,得到清净了,不堕落到恶趣去。
各位想一想,药师琉璃光如来对我们每一个众生,这样地关心,这样地摄受,我们是不是应该体谅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的慈悲心,好好地赶快修行戒律,不要依赖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我不要紧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的愿,我就犯戒他可以救我!」那就不对了。这是说,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犯了戒了,药师琉璃光如来可以令你再恢复清净。你现在知道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过这个愿,你就有了依赖了,有了仰仗了,说:「我不要紧,我现在可以尽量去犯戒,反正我有靠山,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的愿,如果他不救我,我就去和他算账去,我就斗争药师琉璃光如来去!」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不要好象有了靠山了,就要犯戒,不可以这样子。
这个第六愿,现在我给你们说一说大概。大约就是说:人有什么病痛,药师琉璃光如来他也都可以救,令我们这一切病痛都除掉。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这一部经是说的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这个本愿就是说的他过去的愿,过去他发的是什么愿?现在结的是什么果?他这个愿力能发生什么效力?我们人这个愿不是空发的,你发什么愿就会结什么果,也就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你发愿,只是在那儿造这个善的业和恶的业。这个愿就是一种主动的力;由这主动的力量,才能有事实的成就。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因地的时候,就是发这种的愿;这种善的愿,成就一种善的业,而结善的一种果。
怎么说叫善愿呢?他每一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有的一切众生做着想。佛没有发愿说:我若成佛了,我在那怎么样享福,怎么样享快乐,而把其它的众生都忘了;佛不是这样。佛得到最大的快乐,而自己不愿意独享,愿意分给所有一切众生。佛发愿成就这种的善业,生生世世是行菩萨道,要自利利他,自觉又觉他,自度又度他,发这种大菩提愿。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他不为自己做着想,只是要利益众生。这是菩萨所发的善愿,成就这种善的业,而结了这个善果,善果就是佛果。成佛了,并不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佛成佛之后,只是他的智能超过众生,返迷归觉了,没有一切的颠倒妄想。
我们众生一举一动,都是在造业,可是尽造一些个恶业,而不是造善业。就偶尔有一念的善念,也不会超过那个恶念那么重,所以善恶夹杂;要是用这个计算机来计算计算,还是恶业多过善业。因为这样子,一生就不如一生,每一生就遇着一些个颠沛流离、不如意的事情。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造的业不清净了,没有做好;没有像佛尽发这个善愿,修这个善业,将来结善果。我们众生就是在这儿善少恶多,所以一生就不如一生,那么就堕落了。我们也想发善愿,可是因为自私心在那儿作怪,总是不愿去利益人,而要利益自己。偶尔有一些个人想要利益人,也是在那儿沽名钓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名,令人相信自己,这都是在那儿造这个善恶的夹杂业。所以恶业这边重了,善业就轻了,那么结果就是结这个恶果了。佛因为他发善愿,修善业,所以成就善的果;我们众生想发善愿,可是一做就糊涂了,就颠倒了,自私心就跑出来了,就变成善恶夹杂了。所以做人也有一点快乐,又有一点痛苦,可是痛苦多于快乐。
那么我们人的这个快乐,也并不是真正快乐;真正快乐,是自性里边的常乐我净,那才叫真正的快乐呢!我们这个所乐的也不常,我们这个我也不常,我们这个乐也是不常,我们这个净也都不常,所以没有真正「常乐我净」这一种清净的快乐,那不是真正快乐。并不是说去跳跳舞这是快乐,喝喝酒这是快乐了,或者看看戏这是快乐了,其实这怎么样啊?这正是在那儿背觉合尘,在那儿颠倒。
说:「法师你这么样讲,那世界都没有快乐了?」你细想一想:什么是真快乐?世间的快乐都是苦的因,拿这个衣食住来讲,人人都欢喜穿好衣服,你穿上一件好衣服,很值钱的、很名贵的,其实怎么样啊?就像戴上枷锁了一样,行也不自然,站那儿也不自然,坐那儿也不自然,卧那儿也不自然,行、住、坐、卧,都是好象披枷戴锁似的,不自然了。为什么呢?就因为要保护自己这个衣服嘛,因为这个衣服是名贵的。啊!你想一想,凭一个万物之灵的人,为这个衣服来做奴隶!这是衣。
吃的呢?说吃点好东西,吃得再好的东西,吃到肚里头也都变了;吐出来,你教他再吃了,谁也不愿意吃了。
住,就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只是三餐。」为什么要那么紧张,为这个衣食住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也没有休息的时间?忽然间无常到来了,死了,说:「我的事情还没办完呢!还没忙完呢!阎罗王你缓一缓期,我慢慢去可不可以?」那无常鬼摇摇头,说:「办不到!我没有办法教你多活一秒钟。」所以就死了。你看!这究竟有什么意思?就因为认不清楚,所以为这个虚妄的名、虚妄的利,令自己的心里头时时都有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打击,这是我们人和佛不同的地方。
那么佛呢?他把一切都看清楚了,所以他看破了,也放下,所以就得到自在。在他刚刚看破的时候,他就要发愿,他说这个愿要利益众生,要行菩萨道。所以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就发了大愿,这「第六大愿」,他就说「愿我来世」:说我发愿,等我来生的时候。有的人不信有来生,人如果没有来生,那你就杀人放火,什么也不需要相信,都可以的;就因为有个来生,还有个尾巴,还有个后果,所以你不可以不守规矩,不可以什么事情都做,就因为有来生。
说:「我怎么不知道有来生呢?」嘿!你不知道有来生?等你睡着了,你知道不知道醒着时候的事情呀?你睡着了,你把醒着时候的事情都忘了,所以你今生把前生的事情也都不记得了,那么佛才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前世你是什么因果,你今生所遭受的,就是你前生所种的因,今生结的果。「要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今生所造的业就结来生的果,这是一定的。
所以佛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他就发愿了,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所有的一切众生。那么所有的众生,就是凡有血气的都叫众生。「其身下劣」:这个众生多数是指着人而说的,其身下劣,就是这个人生得其貌不扬,很丑怪的、很难看的。鼻子和眼睛长到一起,耳朵和嘴巴又合伙了,所以啊!你看看那个嘴巴长到耳朵那地方去,那个鼻子长到眼睛上面去,这叫个什么?说:「我没有看见这种人。」那你没有看见这种人,你也不要想要试一试。总而言之,丑陋不堪就是了,一个人长得像狗样子、像个猫的样子、像个老鼠的样子、像个黑熊的样子、像个马的样子、鹿的样子。啊!这很多很多的,很难看的。这叫其身下劣,下劣就是又穷嘛,又不值钱这样子。
不单这样子,而且「诸根不具」:或者有一个眼睛,或者有半剌眼睛;或者有一个耳朵,另一个耳朵就没有了;或者只有一个鼻孔;或者有半剌嘴,你看这诸根不具。或者手也不做手的工作了;脚嘛,也不做脚的工作了。眼、耳、鼻、舌、身、意,都互相不合作了,互相罢工了,这叫诸根不具。互相罢工了,你看着我,我又看着你,大家在那儿不做工,这就诸根不具了。虽然有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等于没有一样的,那么就是有,也是很难看的,这是诸根不具。
那么下边呢,就怕你不懂得这个「其身下劣,诸根不具」,所以就说「丑陋」:很难看的,又丑陋嘛,又「顽愚」:顽就是很冥顽不灵,你和他说什么,他也不懂。愚,很愚痴的,你教他两个二是个四,他说:「什么?一、二是三嘛,怎么变成四了?」就这样子,所以就是很愚痴的。
「盲聋喑哑」:盲,就没有眼睛了;聋,没耳朵听不见。有眼睛也看不见,有耳朵也听不见,这叫盲、聋。喑,这个声音发不出来,说话像蚊子叫似的,在那个喉咙里头,人几乎就听不见。哑,就是不单听不见,而且根本就是哑吧了。这盲聋喑哑,哎!你看这多苦!为什么他受这个果报?就因为在因地的时候,人家给他讲佛法,他有所怀疑,不听。那么因为他对面不认识佛,所以就盲了;有人讲法,他不听了,所以就聋了;教他来研究佛法,他也不研究,就喑了,再甚至于就哑吧了,受这种果报。
「挛躄背偻」:挛,就是痀挛了,手也伸不开,手指头也转在那儿,伸不开拳,总是拳着的,这叫挛。躄,就是麻痹,不能有作用了。背偻,就是罗锅子,广东话叫驼背,就像那骆驼似的那个样子,所以叫驼背,这是背偻。
「白癞颠狂」:或者生一些个白癣,面上白一块,红一块的,好象开花了似的,在这个面上,这是白癞,有种种这种不好看的样子。那么又颠狂,颠狂就是那个小孩子,有的是那种虐待狂,有的自己咬自己,自己要吃自己的手指头,自己都啃吃自己的肉,那么糟蹋自己、做贱自己。这都是在因地的时候,谤毁《楞严经》,谤毁大乘经,谤毁佛法,所以受这种果报──白癞颠狂,发颠、发狂这个样子,及「种种病苦」:前面所说种种病苦。
「闻我名已」:若听见我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的,就一听这个名字之后,「一切皆得端正」:所有都得到端正了,这一些丑陋也不丑了,也不难看了。「黠慧」:也聪明了,也有智能了。「诸根完具」:这时候,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完具了,六根通利了。
「无诸疾苦」:所有的疾病、痛苦都解除了,也不用吃药,也不用看医生,你看妙不妙?只听一听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所有的疾病、痛苦都能解除了。你看这个佛啊!他对人类这种的利益是多大!他一举一动都是为众生做着想,没有想要害众生的地方,没有想要令众生受什么果报。他都是发愿令众生得到一切的遂心满愿,都得到他真正的快乐,这是佛的意思。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有很多来听经的人还不认识这一位佛是谁,我现在不妨给你们讲多一点。药师琉璃光如来就是个大医王,医生之王。他这个医生之王,不需要用药去治人的病,只要有众生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他的病痛就解除了,就没有了,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就是个大医王。
一般的医生都讲望、闻、问、切。望就是看一看;闻就是听一听;问就是用言语来详细问一问,你的病情是什么样子?或者你是头痛啊?是脚痛啊?是牙痛啊?是眼睛痛啊?是鼻子痛?或者其它什么病?问一问;切就是切脉,就是给听听脉。这叫望、闻、问、切。
又有神、圣、功、巧。神就是不可思议;圣就不是像神那么样子不可思议了,还可思议一点;功就是要下点功夫才能知道;巧就是很巧妙地就知道了。望而知之,这叫神;闻而知之,这叫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普通的医生要用这四种的方法、八种的理论,来知道这个病情。可是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些个工具他都不用了,他也不需要望,也不需要闻,也不需要问,也不需要切。你就一称他的名号,这病就好了,所以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利益众生特别的地方。
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神力呢?因为他在因地发过愿,所以他这十二个大愿里头,「第七大愿」就说了,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我得到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说所有的一切有情众生,「众病逼切」:所有的疾病来逼迫熬煎,令他痛苦得不得了。这时候,「无救无归」:也没有人可以救他、可以来帮助他。无归,也没有一个归宿,也没有寄托。这个有病是最痛苦了,「无医无药」:也没医生给他看,也没有什么药品给他治病。「无亲无家」:他又没有亲戚,也没有家眷。「贫穷多苦」:为什么他这样子呢?就因为他贫穷多苦。
「我之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我这个名号,「一经其耳」:那么这个有病的人,他若能听见,只要听见我的名,听见「消灾延寿药师佛」这个名号,一历耳根,「众病悉除」:所有的疾病都没有了,所有疾病都解除了。啊!你看看,也不用吃药,也不用打针,也不用照X光(爱克斯光),也不用激光,什么都不用;也不用电,也不用火,不用艾子灸,也不用针灸,什么都没有。你看!众病悉除,病没有了。
「身心安乐」:这做医生的听见这个经文,很不高兴的,说:「这把我的生意都给抢去了!」不要紧,你还有你的顾客,不会他都抢去的。那么众病悉除了,身心都得到安乐了。「家属资具」:家庭的用具和这个眷属,「悉皆丰足」:都圆满无缺。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最后乃至于能证得这无上菩提的道果,无上菩提就是成佛。所以我们佛教的理论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不是单独说:「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因为他是平等的,他和人人都一样。他只是比我们人有智能,佛是一个大智能者,所以他不说糊涂话。我们学佛,也就是学的不颠倒、不糊涂,不再去做一些个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再去做一些个妨碍社会的事情。就是要老老实实,好好地循规蹈矩,做一个好人,然后才能成一个有智能的佛。如果你要是不守规矩,那绝对不会有智能的。因为有智能的人才会守规矩,没有智能的人,你教他守规矩,他一定反对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三年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众生这个生死的问题,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里头,把全国的财富都舍弃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后,他观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和哪一位佛因缘最深?他一观察,知道我们娑婆世界,和两位佛因缘最深。这两位佛,就是东方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和西方阿弥陀如来。
东方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能令我们增福延寿,消灾免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能令我们众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忍。所以在〈二佛咒〉上说:「二佛演化在娑婆。
你谁若能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就令你灾消病散,罪灭福生,能以遂心满愿,来帮助众生,这是延生的,是消灾延寿药师佛。那么阿弥陀佛呢?就是往生的,你谁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会生到极乐世界。你若愿意生在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个世界也可以的,你就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在生的时候,你消灾延寿,报尽舍寿的时候,就能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在佛教里头,有延生的牌位,红的牌位,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佛光注照你这个本命元辰。那么我们再生,不愿意生在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世界,愿意生在极乐世界,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两位佛对我们每一个众生的这个因缘都是分不开的。
这两位佛,我们也不认识,也不知道,那么想念呢,连佛的名字也不知道,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介绍给我们众生,知道这两位佛的名号和他的愿力和功德。所以这一部经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是这一位佛的名号;「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本愿」,是在他没有成佛之前,所发的菩提愿,所发的菩提心。在没成佛之前发,所以叫本愿。
「功德」,功,就是外边所立的,叫功;德,是内边所积蓄的,这是德。立功,譬如你建造庙宇,修补桥梁、道路,为所有的人来谋幸福,令所有的人都得到利益了,这叫立功。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德就是自己没有亏心的事情,你做事情做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外不欺人,内不欺己。你所行所做,在外边立功,而内里头积聚着,就有德行,所以这叫功德。立功、立德,这个德行的事情是里边的,功是外边的。
这个德行,所谓「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你做的善事,不一定要教人人都知道,也不需要各处去卖广告,说:「我又做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或者「我又受了五戒了,受了八戒了,受了多少戒了,我是一个受菩萨戒的人!」这不需要表露自己的身分,不需要自夸。德行是没有人知道的,那都是德行;你教人知道了,那就差一点了,所以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你善欲人见,那就不是德行了;恶恐人知,那真是大的罪过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那么俗头巴脑的,俗里俗气的,还是各处争第一,说:「我又造了什么什么好事了!我又怎么样子啊,布施了什么什么!我又怎么样做护法了!」一有这一种的思想和自夸自满的行为,这都不够护法的资格了。
所以你们各位啊!学佛法、听经,都是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不要虚张声势地,弄一些个虚伪的宣传。我注重的是真功实行,不注重那些个虚伪的宣传。我们学佛的人,再那么俗头巴脑的,再那么俗里俗气的,那你说世界还有不俗的人吗?所以这个很要紧的,我们要给世人做一个榜样,真正地令人佩服我们佛教徒的一种品行,一种思想,那才能感化动人呢!这是功德。
「经」,这个经是经常之法,经常不变的一种法门。经就是圣人被下之言,就是圣人所说出的言教。那么这种经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它有很多的意思,简略地讲,不外贯、摄、常、法这四个字。
「贯」,是把佛所说的道理、意义,由始至终贯穿起来。「摄」,是摄受所有众生的机宜。「常」,是什么时候也不改变,古今都不改变,都是这么一个经常之法。「法」,是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众生,现在众生,未来众生,所有的众生,都遵从这个法。所以说「三世同遵名曰法」,这是法,大家都要遵守这个法则。
这个经,又有绳墨义,好象那个做木匠的用来画线的斗似的。又是涌泉义,就好象在这个地里头,泉水涌上来了,这叫涌泉义。这个经,又有绳墨义,好象那个做木匠的用来画线的斗似的。又是涌泉义,就好象在这个地里头,泉水涌上来了,这叫涌泉义。
若讲起来,这个经字也有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过你们可以把这个意思记一个大概。什么叫经呢?经,就是经常不变之法,不能改变的,它是永久都是这样子。这一位佛讲,是这样子;那么将来的佛讲,还是这样子;过去的佛讲,也都是这样子。所以古今不变叫常,三世同遵叫法。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单讲这个字义,「药」就是一种药品;「师」,就是个医生,言其这一位佛就是个大医王,可以治世人一切的疾病。无论你是什么治不好的绝症,如果这一位佛他来给你治这个病,一定会好的,什么病都会好的,起死回生。没有什么病他治不好的,就是应该死的病,他都可以把你改变成活的。所以这一位大医王,就是「药师」。
「琉璃」,琉璃的本体是透明的,是玲珑透体,里边可以看见外边,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是琉璃体。琉璃也是他这个报土的名字,叫琉璃世界,他在这个琉璃世界做教主。这一位佛,他的身体也是琉璃体,内外莹彻,内外光洁。那么这一位佛,什么药品他都懂。在中国有一位神农皇帝,这个「神农尝百草」,也就是尝所有的药品。神农皇帝的身体就是琉璃体,他把药品吃到肚里头,他自己会看见这个药有什么作用,都走到哪一经(编按:经是人体的脉络)去。所以他尝百草,把这个药性的酸甜苦辣咸,寒热温平,有毒没有毒,他都能确定出来。
「光」:这一位佛的身体,不单内外莹彻,而且还光洁,是个大光明藏。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本来每一位佛有十万个名号,一位佛就有十万个名号,因为十万个名号人记不住了,所以就把它缩短了。以后又有一万;一万还是长,那么又缩到一千;一千还是长,又缩到一百;一百还是长,所以以后就缩到只有十个名号。
这十个名号,是每一位佛都有的,不是单单某一位佛有,某一位佛就没有,这十个名号是佛的通称,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知道。我听有的外道就说:「如来佛祖!」他不知道如来佛祖是哪一位佛?其实哪一位佛都叫如来佛。那么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他乘着如实之道来成正觉,这是「如来」两个字的解释。
「本愿」,本愿就是他以前所发的愿,不是今生所发的愿。佛有本事、本愿、本生,本生就是今生,本愿就是以前的,本事也是佛以前的事。
「功德」,这个「功德」和「经」,方才讲过了。那么这一位佛是东方的,又叫阿閦佛,又叫药师琉璃光如来。他这个药师佛部,东方是属于金刚部,金刚部是注重降伏法,能降伏天魔,制诸外道,一切的天魔外道,见到这些金刚部的护法金刚就降伏了。好像〈楞严咒〉,你谁若念〈楞严咒〉,就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常拥护你,常常保护着你;那么你要诚心念,不诚心念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大概的意思,这部经的名字,我简单地解释,就是这样子。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 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如是」:是指法之辞,说是:「如是的法是可信的,如是的法是可学的,如是的法是可行的;如是的法,你要发愿修行,依教修行。」「我闻」:是阿难自己称的,阿难说:「像这一部经所说的法,这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金口所说的,并不是传闻,我去听来的。」
如是我闻,这个意思有四种的因缘。四种什么因缘?就是阿难以四事问佛。佛当初将要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因为悲痛过度,把一切一切都忘了,就想什么呢?只知道哭!阿难本来是证初果,可是这种的感情还没有断,所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入涅槃这个消息,他不能忍受,于是乎就啼泪悲泣,只知道哭,其它什么事情都忘了。在这时候有一位尊者,就提醒他,说是:「你负责佛所说法的记录,那么现在佛就要入涅盘了,你应该想一想啊!你趁着佛还没有入涅槃的时候,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请问佛,请佛来指示怎么样办;你只知道哭,那将来怎么办呢?」阿难听这一位尊者一说,才豁然醒悟起来,说:「对啊!应该有重要的事情,现在来请问于佛。可是我现在哭得什么都不记得了,究竟我们应该问什么呢?我的心乱如麻了,所以也想不起来什么问题了。」
这位尊者就说:「你请问佛,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这是第一个问题。」阿难说:对!对!对!这个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very important! (非常重要!)
那么你说第二个问题呢?「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这也要请问于佛。」阿难说:「对!对!这也应该问的,这很重要!」
那第三点呢?「第三点,你请问佛,佛住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依佛而住;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依谁而住呢?」阿难说:「这个也重要,这个应该请问的!」
第四条呢?「第四条,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之后,这恶性的比丘,那又谁来调伏他呢?这第四条,也应该请问于佛。」阿难说:「对,这四条都非常重要,我就去请问于佛去。」
于是乎阿难尊者就到佛的面前,长跪合掌,请问于佛,说:「佛、世尊您就要入涅槃了,我现在有重要的事情想要请问于佛,请佛慈悲告诉我。」佛说:「你问什么事啊?问啦!」阿难就说:「佛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的经典,将来结集经藏,这每一部经的前面,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呢?」
佛说:「哦!这个问题呀!我告诉你,在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我们这个经典和外道的经典不同,外道的经典前边,不是说有,就是说无,所有一切外道的经典,在经的前边都不超出有、无这两个字。那么佛教的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来代表,就是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的,不是由传闻而听见的。」阿难说:「好!将来我就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
「那么第二条呢?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比丘都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请佛指示。」佛就说:「我入涅槃之后啊!你们所有的比丘都要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你谁能持戒,谁就和我住世是一样的,所以要以戒为师,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那么第二个问题解决了。
「第三条,我又请问佛,佛现在住世,我们依佛而住,我们跟着佛,常随佛学。那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所有的比丘又依谁而住呢?」佛答复,说:「我入涅槃之后,所有的比丘,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心念处、受念处、法念处,身、受、心、法这四念处。你们都依四念处而住。」第一要观身不净,观看你这个身体,是个不净的东西,种子不净,是四大和合而成的。这个身体是个假的,四大和合而成的,这是第一观身不净。第二要观受是苦,第三就观心无常,第四就观法无我,这是四念处。
「那么第四条呢?就是请问佛,这恶性比丘,佛住世的时候,佛能调伏他,佛入涅槃后,这恶性比丘我们要怎么办呢?请佛指示。」佛就说:「将来遇到恶性比丘,就默而摈之。」默,就是不和他讲话;摈,就是软迁单,你谁也不睬他,谁也不和他斗争,那么久而久之,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就好了。他恶性,你睬他,你和他斗,那他就觉得他有了办法了;你若不睬他,那么他就没有办法!这是恶性比丘。怎么叫恶性比丘呢?出家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修道的,不一定个个都在那儿想修行。
以前,在中国的出家人多,那个大的庙上,出家人什么样的都有。出家人里头,也有杀人的,也有放火的,也有去做土匪的。也有以前去做土匪的,来出家改邪归正的;也有做土匪的,就借着出家人这个身份,来掩护他自己的这种行为,都有的。所以这叫龙蛇混杂,份子不齐。
我们中国是这样子,将来我相信,天下乌鸦一样黑,到处都是这样。在中国讲有「马遛子」。这马遛子,又另外有个名字,就叫「千手观音」,因为他手多多的,看见人家什么好,他欢喜了就偷。偷去就把它卖了;卖了,或者喝酒,或者打吗啡,都不一定的。所以你不要那么幼稚,以为出家人都是好的。我老实告诉你,包括我在内,不一定是好的。不过我愿意往好的做,我以前呢,我也不知道我都做过什么坏事,所以现在就想往好的修行。
这是这个恶性。恶性,就是很恶很恶的,横不讲理,这叫恶性比丘。那么恶性比丘你若和他斗,啊!你越斗,他越觉得他越有生意做了,越有了事情干了,他就想这样子。那么佛教我们默摈他,默摈就不和他讲话,这是恶性比丘。
至于这个四念处,第一观身不净。说:「我这个身体,我天天把它收拾得很干净的,我也给它加上很多的庄严品,令它很美丽的。」不错!你给它加上很多庄严品,戴上个金手表,戴上最名贵的金笔,又戴上最名贵的帽子,又穿上最名贵的衣服,给这个身体修饰得很好的。可是这都是好像什么呢?就好像用最美丽的、最值钱的七宝来庄严厕所一样的。那个厕所你给它用珠宝镶上它,用钻石镶上它,再好,都是臭的,都是臊的,都是不干净的!
我们这个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有眼屎,耳朵有耳垢,鼻子有鼻涕,口里头有粘痰唾沫,这是七孔,再加上大小便利,这叫九孔常流不净。你这个身体,若隔几天不沐浴,它就臭不可闻了。你吃洋葱就有洋葱的味道,喝牛奶就有一股牛奶的味道,吃牛肉就有牛肉味,吃羊肉有羊肉味,吃猪肉就有猪肉味,吃狗肉就有狗肉味,你吃什么就有一股什么味。你吃蒜啊!就有一股那个蒜的味道。
说是:「我那个味道,是口里有那个味道,我漱漱口、刷刷牙就没有那个味道了。」不是的!你吃什么东西,不是单单在口里有那一个味道,你全身都有那个味道。你若不信,你试验一下,你喝牛奶喝多了,出汗,那个汗就是个牛奶的味道。这九孔常流不净,有什么好的?这是观身不净。
第二观受是苦。受,就是享受、领受、接受。你无论受人家什么东西,领受什么东西,享受什么东西,都是苦!这个乐是苦的因。第三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心,是念念不停,念念迁流,它是无常的。第四观法无我,这一切法既没有我,也没有一个我所。这是四念处。
你观身不净,那个受、心、法也都不净。观受是苦,那个身、心和那个法也都是苦。观心无常,其余那三个也都是无常。观法无我,其余那三个也都是无我。这四念处,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也就是四个,四个也就是一个,这是四念处。佛住世的时候,比丘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就依这个四念处而住,这是佛的遗命,佛的遗嘱,是佛嘱咐的,教我们比丘是这样子的。
佛入涅槃,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也就是止恶防非──止住一切恶,而修一切善;奉行一切是,而停止一切非,这叫止恶防非。这个戒律,本来没有什么戒律可说的,就因为佛住世的时候,比丘很多很多的,人多了就有很复杂的事情发生了。这一个就守戒律、守规矩,另外的人就有不守规矩,所以佛遇着每一种因缘,就说每一条戒律。那么积聚而成的,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就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沙弥就是十戒,在家居士就有八戒,有五戒。
这种种的戒律,无非教人守规矩,所以能守规矩,就做一个社会上良好的份子,优秀的份子,善良的份子,能以令社会安定秩序,能以令人群没有一切的麻烦。所以这个戒律,是安定世界的一个基础。因为这个,所以比丘就要以戒为师。
「如是我闻」,在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初登佛说法的这个法座,那么就有种种的瑞相现前。因为有种种的瑞相现出来,当时在法会的大众,就顿起三疑,就起了三种的怀疑心。
这三种的怀疑,第一种就是大家以为阿难不是阿难,是大师重起,是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广东话叫「翻身了」,那么国语叫「复活了」,又活过来了。这是因为大众看阿难,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就起第一疑,疑大师重起。
第二个怀疑,就疑他方佛来,就怀疑:啊!这是不是其它世界的佛,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说法了?要不然怎么这样子呢?这第二疑就是怀疑是他方佛到这娑婆世界来说法了。
第三疑就是以为阿难证得佛果了,以为阿难成佛了,于是乎就大家都很惊奇的,在那儿不知怎么样好了。等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一说出来,大家三疑顿息,大众这三种的怀疑就都没有了。说:「哦!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这三疑顿息。
那么当时,这一些阿罗汉,听见阿难结集经藏,都起三疑,所以我们现在听这个经,一听下来,不只三疑,恐怕千疑万疑都有了,说:「这经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佛说的啊?有什么证明啊?」喔!在肚子里头那个算盘子啊,就打起来了,砰啪!在那儿响。自己肚子里头那个不叫计算机,那个叫人脑,人脑在这个人的身体里边,就算起来了,这千疑、万疑都生出来了。
由这个看来,学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学佛的人,所以不能与道相应的,就因为疑心太多了。所以才说:「修道之人心莫疑」,你心里不要有诸多怀疑,这也不信,那也不信,讲真的你也不信;讲假的,喔!你信了!所以就颠倒。「疑心若起便途迷」,你疑心一生出来了,就会走错路了。所以学佛的人要「朝于斯,夕于斯」,要天天学,时时刻刻都要学佛,念兹在兹的,不能好像马马虎虎的那么样子。
现在我们万佛圣城的居士们和出家人,无论出家、在家,想学佛的人,快一点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熟读默记,融会贯通。一部《楞严经》若读得能背得出,那我们这个佛教徒就没有白做。因为《楞严经》是佛教讲得最真的、最彻底的!那把一切旁门外道那个毛病、那个本相,都给指明了!所以你若明白《楞严经》了,那个天魔外道他都恐怖毛竖的,他都害怕。所以你们各位,要想真正护持三宝,弘扬佛法,就快一点来研究《楞严经》,读诵《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这是最低限度的。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不要生疲厌的心。你们要知道,你看那个树是一天一天长大的,那个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给它浇的,它才能开花,才能那么样地美好。我们小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教导成的、长大的,读书也是一天一天读的,所以我们学佛法,也要拿出一点时间来,天天研究佛法,来学习佛法。
你研究佛法,比你把金钱放到银行里去更有价值!对你这个法身慧命是更重要,所以不要以为世间的财那是真的。学佛法,这是出世的法财,你就在世间也可以用,出世间更少不了的;所以这个是功德法财,不可以把它看轻了!不可以马马虎虎的!天天最好在百忙之中,都能找时间来听一听经,研究研究佛法,这是最好最好的。不要说:「啊!那天天讲经都是讲那个,我听得都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那你吃饭,天天怎么样子忙,你也要吃饭;你穿衣服,怎么样忙也要穿衣服;你睡觉,怎么样忙也要睡觉,那么这个听经也应该看得和那个穿衣服、吃饭、睡觉一样地重要,那就好了。
「如是」是指法之辞,就是说明白了如是之法,是可信的;如是之法,是可修的;如是之法,是可成佛的;如是的法,就应该修行;如是的法,我们就应该信;如是的法,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去得到的,这叫指法之辞。所以如是就叫信成就。每一部经典,前边都有六种成就。
这六种成就,第一就是「信成就」。你能信,就有所成就,你不能信,就无所成就;你能信,就得到利益,你不能信,就得不到利益。就好象我们所吃的饭,你相信这个饭是能治你的肚子饿,那么你必须要吃了它,肚子才不会饿;你若单单信它可以治肚子饿,你若不吃它,那不会饱的;甚至于你根本就不信这个饭是能治肚子饿的,那更没有办法教你肚子怎么样饱了!这就是说的什么呢?就是说这个法,虽然是能成佛的法,可是我们若不信,若不修,他就没有法子能成佛。你单单说,说的是法,行的才是道,你要躬行实践去修行,依照法修行,这才能得到受用,所以这叫信成就。你有所信,就有所成就,你不信,就不能成就。那么你信了,还要有种种的因缘,才能帮助这个信的成就。
所以第二就是「闻成就」。这闻成就,就是「我闻」。我,是阿难自己称自己,也说我。这个我,是个无我之我;这个我,是一个没有执着的我;这一个我,是圆融无碍的我;这个我,是把一切万事万物都看破了,把一切万事万物都放下了,所以这个我,才是一个真正自性的我。不是对外而言我,是对内而言我,对自己里边这个心所说的这个我。这个我,是一个有智能的我;这一个我,是不颠倒的我;这一个我,是有择法眼的我。因为他有择法眼,所以能深入经藏,智能如海。怎么样才能有择法眼?就要有信成就。怎么样能有择法眼?就要有这个闻成就。
我也信了,也想要听,是可以听,但是要有一个时候。这个时就是听这一部《药师本愿功德经》的时候,说这个经的时候,然后阿难结集经藏这个时候──「一时」:这个时就是时成就。你若也想要信,也想要闻,若没有一个相当时间,你若不到金轮圣寺来听,来到这法会,参加这个讲经说法的法会;你在家里,你单有信成就也没有用,单有这个闻成就,你根本也就不能闻!那么时,也不方便了,所以这个「一时」,就是时成就。
「薄伽梵」:这个薄伽梵,有六种的意思,你若愿意知道,可以查一查《佛学辞典》,那里边讲这个薄伽梵讲得很详细。薄伽梵是佛的一个别名,也就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你若不懂得什么叫薄伽梵,你就想:「喔!这也是佛的另外一个名字,它是梵语。」那么这个薄伽梵,这是个「主成就」。
你也有信心了,也想要闻,想要听经,也有听经的时候,但是没人讲经,我看你听什么、信什么、闻什么?没有所听,没有所信,没有所闻了,没有一个时候了!你若没有一个人讲,你就有前边那几个信、闻、时,也都没有用了!所以又要有一个说法的主。这说法主,就是在那儿讲经说法,这叫主成就。
上人:薄伽梵的六个意思,你记得不记得?
弟子:记得四个。
上人:讲出来给大家听听,那两个教旁人讲。
弟子:有自在,就是佛陀在每一个地方是很舒服,没有烦恼。
上人:像不像你?
弟子:完全是相反。
上人:啊!怎么搞的?那你怎么不自在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弟子:常常向外驰求。
上人: Okay. (好了。)第二个什么?
弟子:还有名称,就是每个人都知道佛陀的名字,他的功德,他的清净行愿,他的慈悲,大家都知道。
第三是端严,就是端正,就是一点都不邪,没有妄想,都很庄严,很正的。最后第四种就是炽盛,就是他的功德很庄严的、很圆满的,好象火那么样放光,很美丽的,很好,人人都要看,看火的光明。
上人:你们有没有人知道他是讲得对啊?是讲得错了?这四个名称,在这个薄伽梵六义里边,有没有这么四个名称?有人知道他讲错了?就快点说;讲对了,也快点说!那么剩那两个,我不需要叫你们名字,你们谁知道,谁就赶快讲一讲。如果没有人讲,那就是你们都忘了,不记得了。他讲的那四个对不对?果惠知不知道?(果惠:吉祥。)还有什么?果雅知不知道?(果雅:尊贵。)他前面讲的那四个对不对?(果雅:庄严,他说端正。)
吉祥,中国人都欢喜吉祥,尤其广东人,一到过年了就说:「如意吉祥!如意吉祥!」怎么样啊?他要如意吉祥,他不念佛,去打麻将去!再不就跳舞去!那么要这个如意吉祥,你要念佛,你要规规矩矩地守规矩才可以。打麻将!你看那怎么会吉祥?一定会输!就输!输!输!输得把裤子都输光了!你看怎么吉祥了?
尊贵,这个尊贵,佛是最尊最贵的。所以我们要想尊贵,先要找一个榜样,来学佛这个榜样,最尊最贵最完整的,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没有一切的妄想杂念,这超过阿罗汉的境界了。
那个阿罗汉,在《法华经》上,一开始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这都是阿罗汉,怎么样阿罗汉呢?阿罗汉是「诸漏已尽」,在证得阿罗汉的境界,就什么毛病也没有了,什么习气也没有了,也没有什么妄想了,他的生死已经了了。「所作已办」,所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了!得一万事毕,他得到一了,所以他不向外驰求了;不向外驰求,所以就诸漏已尽了,什么漏都没有了。
这个漏,你好说话也是漏,好看东西也是漏,好听声音也是漏,说:「那这完咯!我不听?我眼睛不看也不行!耳朵不听也不行!那我学佛学得也不可以看东西,也不可以听东西,我怎么受得了啊?」所以你就到现在还没有成佛嘛!就因为你受不了,所以总往外跑,不回来,不回光返照。
这个诸漏已尽,任何的毛病都没有了,就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了。你若贪,也是有毛病;你争,也是有毛病;你有所求,还是有毛病;你若自私,那更是有毛病;你若自利,那是大毛病。情爱,这都是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那个欲念。这个诸漏已尽,就是没有欲念,一切淫欲的念、狂心妄想,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所以叫诸漏已尽。
「无复烦恼」,他没有什么烦恼,什么烦恼都了了。「逮得己利」,他们才是真正地得到自己固有的智能,真正地得到智能,真正得到佛教的好处了。所以我对你们讲,你们各位要知道,什么叫佛?佛就是一个大智能的人,你谁有真正的智能了,不颠倒了,谁就可以成佛。你还是在那儿颠倒,贪而无厌,总也不满足,又和任何人都争,也自私,也自利,那就谈不到得到利益了。他这个得到真正利益,绝对不贪外物,什么叫金银珠宝啊?什么叫色、声、香、味、触啊?什么也都触不动了,不被这一些个境界所转,这叫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他们把这一切的余习,这一些个解不开的,这一些个缠缚不脱的东西都没有了,这得到真正的自由了。「心得自在」,这个样子的时候,这个心才能得自在。那么佛呢?佛更超过这个,所以他是最尊最贵的。
那么我们要是想学佛,先要学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这不是说就这么讲一讲,啊!我明明想要去打劫去,还说:「我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嘿!那真是骗人骗己啊!你真若不争了,一切事情都听其自然地发展;不贪,也是听其自然地发展;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有所求,才有忧愁;你若无所求了,什么也不忧愁了。你再不自私,这个世界的麻烦为什么生出来的?就因为人人都自私。那个自私从什么地方开始?就从人的欲念那儿开始。所以不自私不是说:「我就是那么普普通通不自私。」这个不自私就包括这个无所求,就不执着这个情爱了。不自利,也不想我得到什么好,这个环境对我有什么好的感觉,或者如何如何的。就是这一种的毛病,都没有了!都没有了,所以这才成佛呢!
那么这是薄伽梵的六义,很重要的!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记得薄伽梵这六种的意义。你这六种的意义都不记得,那你是连佛都不认识了!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这一个人,他头长得什么样子?他手长得什么样子?他身上长得什么样子?他身体是高是矮?长得什么样子?我们若清楚了,甚至于这个人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我们就真认识了!不要说看见这个人,就听见这个人一讲话这个声音,就知道了:「哦!这是某某人来!」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佛,连佛的薄伽梵六义都不知道,那你学什么佛啊?学胡涂佛!
所以这个薄伽梵的六义,你们各位都记一记,或者我要是下次来不糊涂,我还要问你们各位的,不是就这么样,说:「这一次过关了!」考试考完了,再就忘了。或者我下个月再来,教你们所有的人都给我讲一讲这个六义是什么意思?说:「哎呀!不得了了,我这一回去怎么办呢?」赶快记得嘛!怎么办?就是这样子,无论出家人、在家人,我给你们讲,你看!我这很费气力的,给你们讲完了,你们都忘了,像耳边风似的,你说那多可惜啊!所以我现在给你们讲多少,我来一定要问一问,好象这个阿难以四事问佛,我今天问了一个。以后我要把你们每一个来听经的人,我都要记一记,我把你们的名字都写下,等到时候,我不知道叫哪一个名字,就来给我讲一讲。你讲不明白,那就证明你在这儿尽睡觉呢!你说:「我不会睡觉。」在这儿我现在叫一叫你,你就这么呼噜呼噜 ? ,这就是打呼了,就睡着了。你旁边那个人听经,也听不入耳了,就听见你在打沉雷了!学会了吗?我也学不好,因为我也不会打呼。
「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这是说佛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是在一个国家教化众生,是到所有有因缘的国家,去教化众生,和哪一个国家的众生有缘,就到哪一个国家去教化,所以叫游化诸国。那么在这个游化诸国的期间,就到了一个大城市。这个大城市,叫广严城。到那个地方,就在那个乐音树下,结跏趺坐,来为众说法。
这个广严城、乐音树下,这是一个「处成就」;前边有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那么主成就也有,也有人讲经了,但是你若没有一个地方,怎么样讲啊?好像我们这儿要讲《药师经》,若没有一个讲堂,怎么样讲法呢?所以要有一个地方,这叫处成就。
下边等到那个比丘和菩萨合起来,这叫「众成就」。那么也有人讲经了,地方也有了,又要有人去听。佛说法如果没有人听,他自己给自己讲,也是没有什么意义,必须要对众生而说法。
那么在每一个法会都有他的众生,都有和他有缘的众生,好像你们各位,现在到这个法会来听经,这都是有缘的。若没有缘,想来也来不到的,因为没有这个法缘。你看这是很平常、很普通的,可是这是在多生多劫种的善根,才能天天有机会来听经,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不过你自己还不认识自己,有的时候,就躲躲懒,偷偷安。说是:「师父也没有来,我这回溜溜号啦!」于是乎就去看看戏、看看电影、跳跳舞、喝喝酒,开一个 party (宴会)!这是把自己的精神,都浪费到那没有用的地方。
所以来到这儿听经的人,第一,你到这儿听经,听着这个法音,把世俗的那些个尘劳妄想都减轻一点,也就是学智能,经典上所说的都是智能,都是般若法,那么你就能懂得多一点。
说:「我已经懂得很多了!」那你懂得更多一点不更好吗?你怎么嫌多了?你往银行里存钱,没有看见你什么时候嫌说:「我钱存在银行太多了,我这个钱,不得了了,太多太多了!」有多少你都不嫌多,多多益善!那你学智能,学真正的佛法,怎么你又怕多了?这岂不是颠倒呢?没有算过这个账,所以就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不真正研究佛法,而尽把时间都浪费了!所以这个乐音树,是说这一部《药师经》的一个处所。
「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这个大苾刍就是出家人,怎么叫大呢?他都是长老,出家都超过二、三十年了,所以叫大比丘。为什么不说老比丘呢?因为这一老啊,就没有什么用了。人一老了,离着那一头就很近了,所以不说老,说大,是很大的比丘。这很大的比丘,就是德行也具足,智能也圆满,品性也高超,所以叫大比丘。
比丘是梵语,翻译过来有三个意思,你们听过经的人都听过很多了!这三个意思,第一就是「乞士」,第二是「怖魔」,第三个就是「破恶」。
怎么叫乞士呢?乞士就是个要饭的,比丘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要饭的。要饭的那个化子不叫乞士,他叫化子,也各处去要饭,但是他不择手段,不平等。人家给他多了,他就高兴了;给他少了,他就烦恼。那么比丘这个乞士呢?乞士是你给他好吃的东西和不好吃的东西,他都不注意,也不管。你给他多,给他少,他也不管,他就是为着给众生种福,你能放多少种子,就种多少福,什么时候也不起烦恼,没有无明。
他是走路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出家的比丘,什么时候走路也不会东张西望的,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乎礼貌他不看,不合乎礼仪他也不听,他在乞食的期间就是合乎礼、不合乎礼,他都不看不听;不合乎礼仪的事情,他也不去做去;非礼勿言,不合乎礼的事情,他也不说。
比丘乞食,根本就不讲话的,不像那个化子要饭的时候,到人家门口就:「哎!大爷爷、大奶奶,发福生财呀!指日高升呀!」尽给念这个好听的话。比丘乞食,什么也不讲的,到那儿,你若布施,给这个饮食,他就拿着;不布施,他就走了,心里没有一种烦恼。这乞士和要饭的是不同的。
怖魔,这个比丘,因为他端然有正气,天魔外道一看见他,就都害怕了,邪魔鬼怪一看见他,也都远远就跑了。所以,他为什么能怖魔?就因为他有正气,以正降邪。
那么破恶,一般人不容易破除他的恶习气,修道的比丘呢,就专门把自己这个坏的习气能破了它,这个恶劣的性质也改了它,改过自新,改恶向善。因为能改恶向善,所以叫破恶,这比丘有这么三种的意思。有多少这样的大比丘呢?有八千人俱,有八千人那么多。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菩萨是梵语,可是在中国这个名词很流行的,人人都是拜菩萨,也都会说「菩萨」这两个字,究竟菩萨是什么意思呢?包括佛教徒,你问他,他也不知道,他说:「菩萨就是菩萨!」怎么样解释法?「不知道!」
那么我们一谈到「菩萨」这两个字,我们就应该知道,这是大乘里边一个圣人。菩萨也是半梵语,具足就叫菩提萨埵,英文又叫 Bodhisattva ,翻译到中文,它就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之一,菩萨是九法界众生之一,也是四圣法界里边一个圣人。怎么叫觉有情呢?就是说他用这个觉悟的智能,来度脱一切的有情众生。有情,有血有气的,都叫有情;没有血没有气的,那叫无情。好象一切的植物,这叫无情,可是无情它们都有性,它们都在佛的大光明藏里边来生长,所以虽然是无情,可是有性。
那么菩萨是觉有情的,又是有情觉,怎么叫有情觉呢?这是说菩萨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和一切众生都是一样的,不过他觉悟了。觉悟什么呢?觉悟「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觉悟了,能去一切的习气毛病,而修这个无上的智能,所以又叫有情觉,是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这觉悟是对迷而言觉,就是有情里边的一个众生,他不迷了;不迷,就是不用无明去做事了。
我们现在这些众生都是在用无明来处理一切事,为什么用无明呢?就因为没有真正的智能,遇到事了,也不知道怎么样做好?进不知进,退不知退,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叫一个不觉。我们众生是不自觉,二乘就是自觉了,自己明白了,不那么糊涂了;可是他只是自觉了,而没有用自觉这种的法门,去告诉其它的人,令其它的人也觉悟。
菩萨呢?是既能自觉,自己也觉悟了,又能用这种觉悟的智能来告诉所有的众生,令所有的众生,如果愿意觉悟的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觉悟。所以菩萨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可是他没能觉满,觉悟是觉了,可是还不圆满。
佛呢?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又能觉满,所以三觉都圆满了,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那么自觉、觉他,都圆满了,所以这叫「三觉圆,万德具」,万德具备了。所以故名为佛。
那么现在讲这个菩萨,菩萨再往前求进步,就可以证得佛果了,和佛还差一个阶级,他是等觉菩萨,等觉了。这个菩萨也不是都一样的,有初地菩萨、有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七地菩萨、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是等觉,等于佛的觉悟了,可是还差一点。
那么现在在这个药师法会,有这样的菩萨中的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大,他的愿力也大,他的智能也大,他的修行也大,功夫、修行的道业也大。这样的菩萨有多少呢?有三万六千那么多;这是药师海会的菩萨。
「及国王大臣」:又有一些个国王,就是一国之主,来为老百姓谋幸福。大臣,大臣是帮助这国王,来替老百姓谋幸福的。
「婆罗门」:这婆罗门,是印度的贵族之一。印度有四个阶级,就有两种尊贵的,两种低贱的,这婆罗门就是贵族之一,也就是一种修苦行的外道。他们也吃斋,但是求着生天,那个贪心也没有降伏,嗔心也没有降伏,痴心妄想也没有降伏,只是一种修清净苦行的,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在中国这个道士是一样的,形象是不同,可是修行的宗旨差不多的,这叫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印度的一种外道,也有很多里头有一点功夫的修道者。
「居士」:这居士也是一个称呼,这个称呼是要旁人称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为居士。我看见有一些在家人,既然不是出家了,他觉得他是个居士,居然也就印卡片印上,某某居士;对人讲话,也说我是什么什么居士。这种人,这是学问的问题,没有什么学识。称呼,这是旁人称呼你,可以的,你自己不能称自己是个什么。
我们中国最普通的就称先生,讲居士,你们或者还不懂,就讲先生吧!这个先生也是旁人称自己叫什么什么先生,没有自己称我自己。问你是谁啊?「啊!我是 赵 先生!」「我是 李 先生!」「我是 钱 先生!」「我是 孙 先生!」问你是谁啊?「我是 周 先生!」「我是 吴 先生!」「我是 郑 先生!」「我是 王 先生!」这不是自己称的,这是旁人来恭敬你,称你为先生,这可以的;你自己不能自己这样不要脸,就说我是某某先生!有这么称呼的,就是不懂得中国的语言,这是连中国的语言都不懂。这虽然是很普通的,可是这也是很有用的一种常识,所以也不能自己说成我自己是 赵 居士,我是 钱 居士,我是孙居士,我是 李 居士,不能这么自己称自己。
这个先生,是有学问的人,或者年高有德的人,或者世间的经历丰富,这 都称 先生。居士,要有十种的美德,才够个居士的称谓,你若没有十种美德,根本也就不够居士的这个名词。还有这个「法师」,这也是他人称自己,称呼为法师,不能我自己称我自己叫法师,自我陶醉,自己封我自己做皇帝,这是不对的。皇帝是旁人称呼的,说:「我主万岁」,不是我自己称我自己也叫个万岁。
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要懂得这种常识。所以这个「居士」,是旁人称的,说:「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某某居士」是一种恭敬的意思。恭敬其它人,不是要自己恭敬自己;你自己恭敬自己也可以的,你在内心主敬存诚,那可以,不需要表露出来。所以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你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这是社会上普通一般常识,不是什么大学问;可是这个普通常识,人就都不太清楚,很容易就忽略了。
又有「天龙八部」:天上的龙,我们现在这个佛教道场,都有天龙来拥护的,八部鬼神也是拥护道场的。你们各位如果不是善忘的话,或者还会记得,这个金轮圣寺刚刚搬过来装修的时候,在天空有看见观音菩萨脚踩着鳌鱼,在虚空里示现。
还有,在东边那个街角落的地方,我听有人告诉我,说那地方是个酒吧来着。那个酒吧里边无奇不有,或者贩毒的,或者喝酒,或者脱衣舞,古古怪怪,那里边那个名堂多得不得了,于是乎苍蝇就到那儿去了很多。这个苍蝇就是这些个不守规矩的人,像苍蝇似的,往那儿钻。正在我们要开幕之前,那个地方就被警察给查封了,所以这个地区本来很不好的,那么现在这个地区比以前干净得很多了,这都是天龙八部来拥护这个道场,才有这样的感应。
那么现在我们这个道场,以前因为他们做教堂的时候,也招了很多乱乱糟糟的人,在这个地方住,大约这些人也都不干净,所以吃东西就也随地乱撇,于是乎就引来很多老鼠。那么现在我们在这儿弘扬佛法,天龙八部在这儿要护持这个道场,赶快要把这些个老鼠都给我赶走了它。
我本来也无所谓的,可以许可你在这儿;但是你在这儿,妨碍这个卫生,对所有人来,观瞻也不好,说我们这儿一定很邋遢,所以有这么多老鼠。所以现在我们大家要共同来请这个天龙八部,实行他们的职务,把老鼠和这一些个不正当的东西,都给我赶走了它,不可以再在这个地方,搅乱这个道场。再若不走嘛,那你这个天龙八部和它们不需要客气的,你们有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教它们赶快搬家,搬到一边去。
八部,有夜叉、有乾闼婆、有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迦楼罗等,这有八部鬼神,在这儿护持这个道场。所以今天我讲到这儿了,你们一定要尽你们的责任,来拥护这个佛的道场。
这个八部,天,这是一部,龙又是一部,夜叉是一部,乾闼婆是一部,阿修罗是一部,迦楼罗是一部,紧那罗是一部,摩睺罗伽这也是一部。那么这八部,天上有天神,他也要护持这个道场,哪个地方有佛真正的道场,他们在过去都是发愿要拥护佛的道场。
龙,是一种灵物,也是众生之一,它为什么做了龙呢?就因为在修道的时候,它乘急戒缓。乘,就是大乘、小乘这个乘,它愿意修大乘法,愿意学这个佛法,愿意勇猛精进;可是它愿意走快捷方式,愿意快,愿意有神通,于是乎就各处去找佛法,找密宗,专门要修密宗。修密宗怎么样啊?他不注重戒律,不持戒。这持戒的人,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种修密宗的人,有的时候,他把人家的骷髅头去给人偷来,念咒,修密宗。有的时候,又把人家祖先的牌位给偷来,他修密宗,要用人家的祖先来役使鬼神。乘急,他这种的往前去勇猛精进,比那火箭还快,就那么厉害,所以这叫乘急。戒缓,他对于持戒律,不重视,看这戒律是马马虎虎的,他很随便的,淫戒他也不守,妄语戒他也不守,杀戒他也不守,盗戒,那更不用说了!你看他偷人家的骷髅头来修法,偷人家的祖先牌位来修法,偷人家坟上的树木来修法,尽弯弯曲曲,用这个贪心来求法,这叫乘急戒缓。
因为他乘急,于是乎他就堕落龙身,有神通。戒缓,虽然有神通,可是也还是畜生,这龙是畜生之一。可是龙是一种神物,因为它尽找神通,于是乎它就修得能大、能小、能隐、能显。能大,你看着这条龙不知多少长,它也能变成很小很小的;能隐,忽然间它就不见了;能显,忽然间它又现出来了。它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它修神通,堕落龙身,所以有这个神通。可是这龙很怕太阳,太阳若一晒它,把它晒得像火烧的那么痛,于是乎它就要下点雨淋一淋, take a shower (淋浴),这是天上的龙。
夜叉,就是速疾鬼;速疾,走得很快的。有空行夜叉,有地行夜叉,又有水行夜叉,陆海空都有夜叉。它的行动比这个汽车也快,比飞机也快,大约和火箭来比,火箭也没有它那么快,千里万里一念就到,就有那么大的神通,这是夜叉。
这个夜叉里边,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的种类,这龙也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天上的神,也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说不能尽的。也就好象人,我们人又有很多种的,白人、黑人、黄种人,这很多种类。在这每一种类里边,又分门别类,你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他是东方人,他是西方人,这言语也不同,文字也不一样。人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类,神也是一样的,那夜叉也是一样的,龙也是一样的,不是就都一样的;龙又有金龙,又有火龙,又有青龙,又有白龙,又有黑龙,这龙也是千千万万那么多种。每一种类的众生,都是有千千万万那么多种。你看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这么多种类的众生,组织成这一个世界,那每一类的众生,又有千千万万那么多不同的形相,所以这个世界妙就妙到这个地方,你人没有法子完全都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
你说:「现在就快了解了,人若登月球,什么都实现了!」「什么都实现了,什么就都会没有了。」你们记得这句话,什么都现出来了,什么就都没有了,因为这台戏唱完了嘛!这个地球,你能到其它的星球,其它的星球和你这个地球互相一交通的时候,一个原子弹爆炸了,一个氢气弹爆炸了,或者地震了,或者火山爆发了,这都是足以毁灭这个世界人类的一个天灾人祸,无论人造的、天造的,都有这些个问题。所以世界愈昌明,昌明到极点,就又该黑暗了。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一早间起来了,这是白天,白天到极点,又该晚间了,晚间又该睡觉了。睡觉,人人都眼睛闭上在那儿睡觉,就作梦,但是糊里糊涂的,什么也不清楚了,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世界上,大同小异,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循环的道理。
乾闼婆,它会作音乐,音乐作得非常好听。它若一作上音乐,令这个神仙都坐在那个地方如醉如痴,就像喝醉酒似的,忽忽悠悠的,在天堂上动也不愿意动了。它作音乐作得好,可是你不容易教它作,但是它又有它的一个弱点。玉帝欢喜听它的音乐,就因为得到它的弱点了,它的弱点是什么呢?就愿意闻香;你这一有了香气了,它千里万里即刻来,来了就愿意闻这个香。玉帝那儿有一种香,专门是召集这个乾闼婆的。那么到玉帝那地方,闻到这个香,它就跳舞,在那儿蹦蹦跳跳,就奏音乐,就唱歌,所以这个乾闼婆就叫嗅香神。前面所讲的龙王,有八个龙王;这个乾闼婆,总起来有四个乾闼婆王。
阿修罗,脾气最大,好象我们人这个大脾气,都是有阿修罗在那儿支持着。他性情很暴躁的,常常发脾气,对也发脾气,不对还要发脾气,脾气是最大的,这就是属于阿修罗。阿修罗在天上叫无酒,无酒怎么样呢?在天上他没有酒喝。也叫非天,他不是天上的天民,他是一些个非法入境的天民,在天上不合法的。阿修罗是三善道里头的,他在天上是不合法的,所以就常常想要和天兵、天将争地盘,想要把玉皇大帝打倒了,他去做玉皇大帝,做释提桓因。
阿修罗也有四种,他有天福,没有天权,可以在天上住,享受天上的福;可是在天上没有天人的权利,就好像美国的这一些个非法移民一样的,可以在美国这儿吃牛排,牛油面包也可以吃,享受美国的福报;可是不能去管理这国家的事情,政府他没有资格参加,也就是这个样子,这是阿修罗。
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也是能大能小,能隐能显。它这个翅膀有三百三十由旬那么大,一由旬就有四十个 miles (哩)那么远,三百三十个由旬,你看有多大啊!这一个翅膀若一煽动,把海里头的水就都给煽干了,煽得没有了。那么海里的水一煽没有了,这个龙就都露出来了,龙宫也没有水在那保护着它了,于是乎它就把这个龙──大龙、小龙、老龙都给吃了,就有这么大的本事,你看!说:「能有那么大的吗?」这还不算大。所以这个迦楼罗也是神通最大,龙是最怕它的,可是它们因为都皈依佛了,于是乎都和平共处了,都互相不残杀。这迦楼罗也有四种,不过你若想知道这四种都叫什么名字?你看看《妙法莲华经》第一序品,那都说得很清楚。
这是迦楼罗,就有这么大的本领。讲这个大鹏金翅鸟,它这种神通变化真是不可思议的,它用翅膀一煽,能把这个海煽干枯了;再用翅膀一煽,又能把这个山都给煽平了。把这个山一煽,就能用这个山把海给填平了,所谓移山倒海,它有这种的本领。
那么这个紧那罗,它都会作什么呢?它会作音乐,它头上长一个犄角,所以它的名字又叫疑神,音乐是作得非常好。
摩睺罗伽,就是一个大蟒蛇。因为这天龙八部,它们以前也都是一些个妖魔鬼怪来着,以后都改邪归正,护持佛教,做佛教的护法。由这看来,这个恶人有的时候他回头,也会做善,所以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十恶五逆的人,他若改过自新,也还是一样不失为好人。那么这八部鬼神,它们都觉得它们过去破坏佛教,来伤害佛教,它良心发现了,觉得对不起佛教了,所以就发愿做佛教的护法,就是天龙八部。这是八部鬼神等大略的意思。
又有「人非人等」:那么这个「人」,就是所指的这一切的人来护持佛教。非人,就是其它异类,异类的也有来发心护持三宝。等,就等于前边所说的这么多。
「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那么这时候,有数不过来这么多的法会大众,恭敬围绕着薄伽梵。而为说法,佛为这个法会大众来说法,以及未来的众生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曼殊室利」:就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因为佛为法王,菩萨为法王子,尤其文殊师利菩萨是等觉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了,所以叫法王子──法王之子。「承佛威神」:他仰承着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从座而起」:从他自己的座位就站起来了。
「偏袒一肩」:也就是偏袒右肩,不是偏袒左肩。为什么偏袒右肩呢?第一,这是印度的一个风俗,因为天气热,把这个右边的肩背露出来,没有那么热了,可以调解这种热气,这是自己身上的气温调解。第二,偏袒右肩,这表示恭敬──恭敬佛,这是一种礼仪,用身心来恭敬,所以偏袒右肩;随顺世俗而求出世法,表示恭敬。所以这个是真不离俗,俗不离真;真不碍俗,俗不碍真,这样互相尊敬,所以文殊师利就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右边这个膝盖就跪到地下,「向薄伽梵」: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曲躬就是把头低一点,那么合起掌来,这都是表示身心恭敬,三业清净。「白言,世尊」:白言就是对佛说了。
「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说我们现在法会大众都是一条心,这一条心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佛演说如是相、如是类,就像这样的相,也和这个相类的道理。什么呢?就是「诸佛名号」:所有十方诸佛的名号,以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及本大愿」:说本来在往昔所发的大愿,是什么样子?「殊胜功德」:他行菩萨道的时候,怎么样修行的,才能积聚像这样子的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能使令听见他这个愿力的和他的功德的,即刻借着这种功德愿力的力量,业障也消除了,恢复清净了!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为着就是想要令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快乐,而不忧愁,没有损害。像法转时,在将来像法的时代,人都注重修庙,而不注重修道,那么庙里也只剩一个空佛像,那个时候真正修道的人很少。诸有情故,利益在像法时代所有的众生,有情就是一切的众生。有血有气的,这就叫有情众生;无血无气的,好象那一些植物,就是无情的众生。那么这是文殊师利请佛来为大众说法,为我们这个末法时代、像法时代的人请法。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这个时候,佛就赞叹文殊师利童子言。这位菩萨是童真入道,行菩萨道,修菩萨道,所以成为菩萨中的上首。那么佛在这时候就赞叹他说了,「善哉善哉,曼殊室利」:你这位菩萨是真好,你这位菩萨好极了!为什么我赞叹说你好呢?
因为「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说是你用你这个大慈悲心,慈运无缘,这个有缘、没有缘的众生,你现在都为众生来请法,用这个大悲济度一切众生的思想,来劝请我给大家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诸佛的名号和诸佛本愿的功德。
「为拔业障,所缠有情」:为了要拔济,把这个有业障的,从这个三恶道,从这个苦海里头,把他们拉出来,救出来,拔度出来;他们的业障缠缚他们,令他们不自由,这一切的有情,你为他们来请法,「利益安乐」:令他们得到利益,得到这个安乐,没有烦恼了。「像法转时」:等到那个像法时代,「诸有情故」:你要利益像法时代所有的有情。
「汝今谛听」:说你现在要审视而听,你就很注意的,不可以那么很随便的,「极善思惟」:极就是到极点了,你好好地想一想,想到那个最极处。「当为汝说」:说我现在当为汝说,我可以给你说一说这个法门。
「曼殊室利言」:那么佛对文殊师利这么样讲,文殊师利又答复,就说了,说「唯」:说「好!」就答应好、是、 yes 。「然」:是这样子。「愿说」:我愿意佛发大 慈悲,为我等说,「我等乐闻」:说我们这一切的众生,现在都愿意听如来说这种的法门。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告诉文殊师利,说是:「我现在告诉你,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东方走,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经过十殑伽沙。」这一个殑伽沙,也就是恒河沙,比恒河沙更多。「等」:比十个殑伽沙那么多的还更多,也或者和那个相等,或者更多一点。「佛土」:这么多的佛国土。「有世界名净琉璃」:其中就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叫什么名字呢?就叫净琉璃世界,它清净犹如琉璃一样,这个世界是透明体的,这个地都是琉璃为地。
「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一位佛的名号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他这十号也和其它佛的十号是一样的。「应正等觉、明行圆满」:他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他修行和智能都达到圆满了;「善逝、世间解」:他是世间最有智能的人,世间人所不能解的,他都能解;「无上士、调御丈夫」:也是无上士,也是调御丈夫;「天人师」:也是天人的师表;也是「佛、薄伽梵」: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他在因地,这个本就是他因地还没有成佛的那时候,修行菩萨道的时候,「发十二大愿」:他曾经发过十二种的大愿,所以我们修道的人,都应该要发真正的愿,发真正的、内心发出来的大愿大力,来照着这个愿力去实行。
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个大愿,他就「令诸有情」:能使令一切所有的有情,「所求皆得」:我们现在修行是比较容易,释迦牟尼佛修成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每一个阿僧祇劫就是无量数,经过三个大的无量数这么长的时间,然后才成佛了。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也是经过很多的阿僧祇劫,然后才成佛了。可是我们现在借着诸佛所发的愿力,借着佛给我们留下的遗产,留下的这个佛法,佛的三藏十二部,是佛给我们佛子留下的遗产。我们是不是能承受这个遗产?就看我们是不是想真做一个真正的佛子。我们想真做一个佛子,我们就可以承受佛无上的这种法宝的遗产;我们如果功德不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佛子,那就不能承受这种无上的法宝、这种的遗产了。
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这十二大愿,所以我们一切的有情,所求皆得。你看!你就从这一句「所求皆得」,无论你求什么,都会满你的志愿,令你遂心满愿,令你很快成佛。这是过去诸佛所发的愿力,我们就用力少而成功高,用的力量没有那么多,我们成的果位是很高的。所以各位遇到这样的佛法,赶快地勇猛精进,要生大欢喜心,得到法喜充满。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无论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萨,在过去生都是发过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大愿,来利益众生,来成就众生,所以到成佛的时候,他的愿力实现了,十方众生就都被他这个愿力所摄持。愿力就好象吸铁石似的,众生就好象铁似的,他这个愿力大,这个吸铁石的力量也大,无论你十方有多少的众生,怎么重的业障,也都被他这个愿力给吸去了。那么众生也和他特别地有缘,因为他愿意帮助众生;众生虽然自己是无明遮盖着,那个灵知灵觉的地方还是知道的。
药王菩萨过去焚身供佛,把自己身体烧了来供佛,就有这样的牺牲性;我们不要说烧全身,就烧一个手指头,也舍不得。
「第一大愿」: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发的头一个愿是什么呢?他说了,「愿我来世」:他说我要发愿,我希望我等到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我得到成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成佛果位的时候,「自身光明,炽然照曜」:说我自己这个身体放的光明,炽然,就像烧着的火那么大的力量,非常炽盛那个样子;然,是那个样子;照曜,能以这光明照耀。照耀的是「无量无数无边世界」:照耀到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以佛三十二种的大人之相,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八十种的随形好,「庄严其身」:庄严自己这个佛身。「令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我是这样的,我也愿意使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和我这个身体是一样的,也是光明遍照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世界。
这是我第一个愿力,我不愿意我自己成佛,我自己有光明照耀这个众生;我愿意所有得到我的照耀的众生,他们的身体和我是一样的。他发这么个愿,所以我们现在,听到讲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经,我们都有机会和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身体是一样的。你不要自暴自弃,说我不愿意那么大的光明,那么大的光明又有什么用呢?那你没有那么大的光明有用吗?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说等我在成佛的时候,「身如琉璃」:我这个成佛的身体,像琉璃似的,「内外明彻」:内里边也看见外边,在外边也看到里边,内外都无障碍,内外都明了。「净无瑕秽」:内里头也没有什么瑕疵,也没有什么污秽;外边也没有瑕疵,也没有污秽,外边连一个疮疤也没有,连一点不干净的地方也没有,内外都是光明的。「光明广大」:这个光明说不出有多大了,就是广大,「功德巍巍」:功德也是看不见顶那么多,也就是太多了,因为是大貌,大的样子。
「身善安住」:我的身体也善于安住,什么毛病都没有。「焰网庄严」:就是好像那个火光的网来庄严,「过于日月」:这种光明超过日月那个光明。「幽冥众生」:所有在黑暗的地方,「悉蒙开晓」:都得到这种的光明照耀了。「随意所趣」:随他们的意念所愿意去的地方。「作诸事业」:什么事业都能成就,他们愿意做什么,就成就什么事业。你看这个佛真是替众生着想,无微不至来利益一切众生;再也没有比佛对我们更亲切,更关怀的了。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三大愿」:第三个大愿,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发的大愿,而不是佛发这个愿,是他在因地以前,修道做比丘的时候发的愿。那时候,他和你、我、他现在一切众生是一样的,不过他就发大愿了,所以他就早成佛道了。我们为什么没有成佛道呢?就因为我们太自私、太自利了,有所贪、有所求了。斗争心也坚固,也不愿意发大愿,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
那么他说「愿我来世」:愿我等到来生的时候,「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能方便」:就是成佛的时候,以无量无边那么多的智能方便,用这个智能方便,不是用愚痴的方便。怎么叫智能方便呢?怎么叫愚痴的方便呢?智能的方便,这种方便法是对人有利益,对自己不一定有利益,所以他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对人有利益,他用这种的智能,用这种的方便法门来教化人,这是用智能。怎么叫用愚痴呢?用愚痴是不合法的,这智能方便是合法的,不违背这个善法的;愚痴的方便,是违背善法的,合乎恶法的,它与恶法相应了,那智能方便呢?是与善法相应。
与恶法相应怎么样呢?譬如:拿杀生吧,那些个蚊虫咬到自己身上了,无意中就把它打死了。打死了,「这我是方便了,不要紧,这我不是犯杀戒,没有破戒。」自己给自己就自圆其说,自己就掩耳盗铃,说没有犯杀戒。或者到什么地方去贪人家的小便宜,等着人家看不见,就把人家的东西给拿走了,做为自己的了,「这不算偷啊,这我是方便嘛!他用我用这大家都一样嘛!有什么分别?」所以偷人家的东西,他说方便。本来偷人东西这不合法,这与恶法相应了,他说这是方便,没有关系。邪淫,自己明明知道如果结婚,有太太了,在外边不守规矩,走私漏税,太太不高兴,「这个我管她那么多干什么,我行一点方便法嘛!」你看他行方便法了,这是邪淫,女的对男的是这样,男的对女的也是这样子,就自己给自己自圆其说,明明他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他还讲道理,自己给自己说:「这不要紧的,谁知道?」你看!妄语、饮酒都是这样的,「唉!我喝一点酒,我试一试嘛!逢场作戏,这有什么关系,我也没喝醉嘛!」「我打妄语怕什么,也不是用刀去杀人了,为什么看得那么严重啊?」就是自己给自己辩护,自己给自己讲道理,这就叫恶的、愚痴的方便。所以这方便有智能方便,有愚痴方便,那么药师琉璃光如来,他是用智能方便。
「令诸有情」:令所有的有情,「皆得无尽」:都得到,得到什么呢?「所受用物」: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得到,需要什么就得到什么。你看佛这种布施心多大,他用他这个愿力,来满众生的愿,来满众生的所求,所以「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他这个愿力,是不要令众生有贫乏,有缺少什么,什么都满足,遂心满愿,如意吉祥。你们要是想满足你们自己这个贪心的话,就赶快学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都能满足你们那个贪心。
说:「那我知道了,我现在赶快念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等我到 Reno (赌城雷诺)那儿去,我赌一下子就赢了几百万,回来我再也就不赌了,这是我的所求,我所需要的。」你要是真心,或者也可以满足你的愿。但是你若将信将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也不会被你欺骗的,你用一个不真实心去想骗他,是骗不了的。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四大愿」: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修道发十二大愿,这第四愿,他是愿所有的众生都舍邪归正,反迷归觉,离苦得乐;那么愿意修小乘的人,都回小向大,发真正的菩提心,将来成就佛果,所以他才说第四个愿,说是「愿我来世」:他说现在我是没有成佛,那么将来等我成佛的时候,得到正等正觉这菩提果位的时候,「若诸有情」:有情就是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众生正知正见的人很少,那么邪知邪见的人多。你若讲说正法,很少人明白,能接受,去实行。可是你若说一些个旁门左道的法,或者什么秘密法,或者走快捷方式的法,这个人就都发狂了,想要去学这种的法。这为什么呢?就因为人这个邪知邪见太深,正知正见可以说是少,所以就说这一切的有情,「行邪道者」:他修一些个外道法,不求正法,也就是所谓学那个落降头,或者学那个给人下蛊,或者玩那个碟仙,或者又是扶鸾,啊!这样人就相信了,你若正式给他们讲经说法呢?他们听着也觉得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若弄出一点邪门来,邪里邪气的,或者持言祸福,说:「你又有什么灾难了,有什么危险了,你现在要如何如何,才能免去你的灾难!」这个人就相信了。你若给他讲正式的佛法,他就不愿意听,所以这就叫行邪道者。
「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虽然他们是行邪道的,可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尽量设这个方便法门,令这个人反迷归觉,舍邪归正,了生脱死,发大菩提心,所以安住在这个菩提道里边。安住就是舍邪归正了,再不去想旁门左道了,安住在这个觉道里边。觉道是什么呢?觉道就是人的一个智能。你能有智能,就会行正法;你没有智能──愚痴,就要行小道、旁门外道了。所以现在由旁门外道,返回来到真正的佛教里边,这叫安住菩提道场。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若修行声闻,声闻就是修四谛法的,修苦、集、灭、道这四谛。独觉呢?就是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有的众生都是由这个十二因缘而生,所以也由这个十二因缘而灭;这也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若能了悟这个十二因缘就反迷归觉了,回小向大了;回小向大就是修六度法门。
十二因缘,我们人怎么样生的呢?就是从无明生的,就是糊糊涂涂就生出来了,这叫一个无明。这个无明就是烦恼的一个根本,也是生死的一个根本,也是所有麻烦的一个根本,也是所有问题的一个根本。修是修什么呢?就要破无明,这个无明就是你做出的事情还不明白,糊里糊涂就做了;做了也不了解,不了解还要做,这就是无明。这一切一切你不明白的问题,都是无明,都是这个无明在那儿支配着你,令你这么颠颠倒倒,迷迷糊糊,醉生梦死,贪着财、色、名、食、睡,都是这个无明在那儿捣乱。
因为有无明,然后就发之于行为,就有了行为了,就要去做去。做什么呢?做你所不明白的事情。你明白只是一点点,而不是完全明白,所以就要去做了。有了行为,然后这就有了痕迹,有了事实,落到事相了!因为你有行,所以有事相了。有了相,然后就有了名了。
行的时候,那个分别心还没有生出来;你看你行完了之后,就有了识了,就有分别心了,有了知识了。有了分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都出来了。那么这个识,是个意识,意识就是那个地方有了作用了;有作用,然后就有了名色,可以说出这是个什么;有了名色了,然后就有了全体了;有了全体,就有六入了。这六入,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体相,他那个体相就生出来了。
体相一生出来了,和外边的物质就有接触,所以就有了触了。有触,然后就有领受了;有领受,就分别好的触和不好的触,欢喜的和不欢喜的。于是乎这不欢喜的就不要了,欢喜的就生出一种爱心了。所以说触缘受,受缘爱;受就生出爱心来了,这都是有一连串的关系。
有了爱心,就想把它取为己有,做为我自己的了。有了有,就又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就又有了老死。这十二因缘,是一切众生怎么样做的众生?怎么样又没有的?就是这个,所有的人类和一切众生都包括在这个理论里头。
这个独觉的人,他看十二因缘这种循环无端、没有停止的时候,他觉得很痛苦的,所以就修道。修道嘛,就要了生死、脱轮回,把这轮回脱去了,生死的轮也息了,所以就证果,叫独觉,这是二乘人。声闻、缘觉,缘觉又叫独觉,这叫二乘。
所以行这个声闻和独觉乘者,这个「乘」就是这一类的修行人,怎么样呢?这是不究竟法,到这个二乘,分段生死是了了,变易生死还没有了。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的时候就发愿,「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说,「若有修小乘的,我就教他们从小乘而搬家,搬到大乘的道路上,回小向大,发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心。」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我们众生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没有完全堕落三恶道,都是因为有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的关系。如果不是有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在世界上,所有的众生恐怕早都去堕地狱、转饿鬼、做畜生了,在三恶道里边,做人就很困难。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愿力,无论你做的是十恶不善、开斋破戒、不修善法,你若能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万德的洪名,就会消除你的罪业,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什么原因呢?就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因地早就知道我们众生,多数都是不持戒律的,多数都是在这儿善恶夹杂,分不清的;就像那个土、水在一起和泥,和得乱乱糊糊的,没有法子分出哪个是水?哪个是泥?这个水呢,就是智能;那个泥,就是无明。持戒律就是返本还原,恢复本有的智能;不持戒律就是好象那个土、水在一起和泥了似的;里边也有智能,但是露不出来,都被这个无明给遮盖住了,于是修行也不容易修成,也不容易持戒律。
药师琉璃光如来知道我们众生这种习气毛病,所犯的这个错误,于是乎他就发愿了,所以他「第五大愿」说,「愿我来世」:等到我将来成佛的那个时候,「得菩提时」:我成了佛之后,「若有无量无边有情」:无量无边,这里头你也包括在内了,我也包括在内了;你也在无量无边以内,我也没有跑出无量无边以外去,所以都是在这数目里头,怎么样呢?就是「于我法中,修行梵行」:这个佛佛道同,我法就是佛法。在佛法里边,修梵行者,梵行就是清净行。清净梵行,就是严持戒律。「一切皆令得不缺戒」:无论谁在佛法里头修行,我的愿力是令他们都得到完整无缺、圆圆满满的戒律,持戒圆满,守戒清净,犹如那个满月一样,丝毫也没有缺陷。
「具三聚戒」:这个三聚戒,你们各位有知道的,什么叫三聚戒?三聚净戒是什么?讲一讲。不要看书啊!你们出家人有知道的吗?那么持摄众生戒、摄善法戒、摄律仪戒清净了,这叫三聚清净戒。
可是这个戒律是不容易持的,所以说「设有毁犯」:倘或有犯戒的,「闻我名已」:若听见我这个佛的名字了,「还得清净」:就又得到恢复清净,返本还原,不会再堕落恶趣了。所以说「不堕恶趣」:不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了。
这三聚净戒,怎么叫聚呢?聚是聚集而成的,由这个「聚」字,就知道它不是一种。譬如摄律仪戒,摄这个律仪,「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这个戒法,也是很多很多种的律法聚集到一起,所以这叫摄律仪戒。摄就是包括的意思,包括所有的律仪,所有的威仪都不毁犯。善法呢?就是一切善法,这善法也有无量无边,不是一种谓之善法,包括很多很多种,所以就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这是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呢?这个摄,也就包括所有的一切众生;那么一切众生,我都愿意度他们成佛,摄持他们,不是单单一个众生。所以这叫三聚,这种的戒这么聚集到一起,叫三聚戒。
可是这个很多了,不容易修行,不知不觉就把这个戒犯了。那又怎么办呢?所以说设有毁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就发愿说:假如他们有毁犯这个戒律的时候,闻我名已,他听见我的名字之后,还得清净,又会恢复他不毁犯的时候那个样子,得到清净了,不堕落到恶趣去。
各位想一想,药师琉璃光如来对我们每一个众生,这样地关心,这样地摄受,我们是不是应该体谅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的慈悲心,好好地赶快修行戒律,不要依赖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我不要紧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的愿,我就犯戒他可以救我!」那就不对了。这是说,你不知道的时候,你犯了戒了,药师琉璃光如来可以令你再恢复清净。你现在知道药师琉璃光如来发过这个愿,你就有了依赖了,有了仰仗了,说:「我不要紧,我现在可以尽量去犯戒,反正我有靠山,药师琉璃光如来发的愿,如果他不救我,我就去和他算账去,我就斗争药师琉璃光如来去!」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不要好象有了靠山了,就要犯戒,不可以这样子。
这个第六愿,现在我给你们说一说大概。大约就是说:人有什么病痛,药师琉璃光如来他也都可以救,令我们这一切病痛都除掉。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这一部经是说的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这个本愿就是说的他过去的愿,过去他发的是什么愿?现在结的是什么果?他这个愿力能发生什么效力?我们人这个愿不是空发的,你发什么愿就会结什么果,也就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你发愿,只是在那儿造这个善的业和恶的业。这个愿就是一种主动的力;由这主动的力量,才能有事实的成就。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因地的时候,就是发这种的愿;这种善的愿,成就一种善的业,而结善的一种果。
怎么说叫善愿呢?他每一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有的一切众生做着想。佛没有发愿说:我若成佛了,我在那怎么样享福,怎么样享快乐,而把其它的众生都忘了;佛不是这样。佛得到最大的快乐,而自己不愿意独享,愿意分给所有一切众生。佛发愿成就这种的善业,生生世世是行菩萨道,要自利利他,自觉又觉他,自度又度他,发这种大菩提愿。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他不为自己做着想,只是要利益众生。这是菩萨所发的善愿,成就这种善的业,而结了这个善果,善果就是佛果。成佛了,并不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佛成佛之后,只是他的智能超过众生,返迷归觉了,没有一切的颠倒妄想。
我们众生一举一动,都是在造业,可是尽造一些个恶业,而不是造善业。就偶尔有一念的善念,也不会超过那个恶念那么重,所以善恶夹杂;要是用这个计算机来计算计算,还是恶业多过善业。因为这样子,一生就不如一生,每一生就遇着一些个颠沛流离、不如意的事情。为什么这样呢?就因为造的业不清净了,没有做好;没有像佛尽发这个善愿,修这个善业,将来结善果。我们众生就是在这儿善少恶多,所以一生就不如一生,那么就堕落了。我们也想发善愿,可是因为自私心在那儿作怪,总是不愿去利益人,而要利益自己。偶尔有一些个人想要利益人,也是在那儿沽名钓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名,令人相信自己,这都是在那儿造这个善恶的夹杂业。所以恶业这边重了,善业就轻了,那么结果就是结这个恶果了。佛因为他发善愿,修善业,所以成就善的果;我们众生想发善愿,可是一做就糊涂了,就颠倒了,自私心就跑出来了,就变成善恶夹杂了。所以做人也有一点快乐,又有一点痛苦,可是痛苦多于快乐。
那么我们人的这个快乐,也并不是真正快乐;真正快乐,是自性里边的常乐我净,那才叫真正的快乐呢!我们这个所乐的也不常,我们这个我也不常,我们这个乐也是不常,我们这个净也都不常,所以没有真正「常乐我净」这一种清净的快乐,那不是真正快乐。并不是说去跳跳舞这是快乐,喝喝酒这是快乐了,或者看看戏这是快乐了,其实这怎么样啊?这正是在那儿背觉合尘,在那儿颠倒。
说:「法师你这么样讲,那世界都没有快乐了?」你细想一想:什么是真快乐?世间的快乐都是苦的因,拿这个衣食住来讲,人人都欢喜穿好衣服,你穿上一件好衣服,很值钱的、很名贵的,其实怎么样啊?就像戴上枷锁了一样,行也不自然,站那儿也不自然,坐那儿也不自然,卧那儿也不自然,行、住、坐、卧,都是好象披枷戴锁似的,不自然了。为什么呢?就因为要保护自己这个衣服嘛,因为这个衣服是名贵的。啊!你想一想,凭一个万物之灵的人,为这个衣服来做奴隶!这是衣。
吃的呢?说吃点好东西,吃得再好的东西,吃到肚里头也都变了;吐出来,你教他再吃了,谁也不愿意吃了。
住,就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只是三餐。」为什么要那么紧张,为这个衣食住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也没有休息的时间?忽然间无常到来了,死了,说:「我的事情还没办完呢!还没忙完呢!阎罗王你缓一缓期,我慢慢去可不可以?」那无常鬼摇摇头,说:「办不到!我没有办法教你多活一秒钟。」所以就死了。你看!这究竟有什么意思?就因为认不清楚,所以为这个虚妄的名、虚妄的利,令自己的心里头时时都有很多的烦恼、很多的打击,这是我们人和佛不同的地方。
那么佛呢?他把一切都看清楚了,所以他看破了,也放下,所以就得到自在。在他刚刚看破的时候,他就要发愿,他说这个愿要利益众生,要行菩萨道。所以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就发了大愿,这「第六大愿」,他就说「愿我来世」:说我发愿,等我来生的时候。有的人不信有来生,人如果没有来生,那你就杀人放火,什么也不需要相信,都可以的;就因为有个来生,还有个尾巴,还有个后果,所以你不可以不守规矩,不可以什么事情都做,就因为有来生。
说:「我怎么不知道有来生呢?」嘿!你不知道有来生?等你睡着了,你知道不知道醒着时候的事情呀?你睡着了,你把醒着时候的事情都忘了,所以你今生把前生的事情也都不记得了,那么佛才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前世你是什么因果,你今生所遭受的,就是你前生所种的因,今生结的果。「要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今生所造的业就结来生的果,这是一定的。
所以佛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他就发愿了,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所有的一切众生。那么所有的众生,就是凡有血气的都叫众生。「其身下劣」:这个众生多数是指着人而说的,其身下劣,就是这个人生得其貌不扬,很丑怪的、很难看的。鼻子和眼睛长到一起,耳朵和嘴巴又合伙了,所以啊!你看看那个嘴巴长到耳朵那地方去,那个鼻子长到眼睛上面去,这叫个什么?说:「我没有看见这种人。」那你没有看见这种人,你也不要想要试一试。总而言之,丑陋不堪就是了,一个人长得像狗样子、像个猫的样子、像个老鼠的样子、像个黑熊的样子、像个马的样子、鹿的样子。啊!这很多很多的,很难看的。这叫其身下劣,下劣就是又穷嘛,又不值钱这样子。
不单这样子,而且「诸根不具」:或者有一个眼睛,或者有半剌眼睛;或者有一个耳朵,另一个耳朵就没有了;或者只有一个鼻孔;或者有半剌嘴,你看这诸根不具。或者手也不做手的工作了;脚嘛,也不做脚的工作了。眼、耳、鼻、舌、身、意,都互相不合作了,互相罢工了,这叫诸根不具。互相罢工了,你看着我,我又看着你,大家在那儿不做工,这就诸根不具了。虽然有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等于没有一样的,那么就是有,也是很难看的,这是诸根不具。
那么下边呢,就怕你不懂得这个「其身下劣,诸根不具」,所以就说「丑陋」:很难看的,又丑陋嘛,又「顽愚」:顽就是很冥顽不灵,你和他说什么,他也不懂。愚,很愚痴的,你教他两个二是个四,他说:「什么?一、二是三嘛,怎么变成四了?」就这样子,所以就是很愚痴的。
「盲聋喑哑」:盲,就没有眼睛了;聋,没耳朵听不见。有眼睛也看不见,有耳朵也听不见,这叫盲、聋。喑,这个声音发不出来,说话像蚊子叫似的,在那个喉咙里头,人几乎就听不见。哑,就是不单听不见,而且根本就是哑吧了。这盲聋喑哑,哎!你看这多苦!为什么他受这个果报?就因为在因地的时候,人家给他讲佛法,他有所怀疑,不听。那么因为他对面不认识佛,所以就盲了;有人讲法,他不听了,所以就聋了;教他来研究佛法,他也不研究,就喑了,再甚至于就哑吧了,受这种果报。
「挛躄背偻」:挛,就是痀挛了,手也伸不开,手指头也转在那儿,伸不开拳,总是拳着的,这叫挛。躄,就是麻痹,不能有作用了。背偻,就是罗锅子,广东话叫驼背,就像那骆驼似的那个样子,所以叫驼背,这是背偻。
「白癞颠狂」:或者生一些个白癣,面上白一块,红一块的,好象开花了似的,在这个面上,这是白癞,有种种这种不好看的样子。那么又颠狂,颠狂就是那个小孩子,有的是那种虐待狂,有的自己咬自己,自己要吃自己的手指头,自己都啃吃自己的肉,那么糟蹋自己、做贱自己。这都是在因地的时候,谤毁《楞严经》,谤毁大乘经,谤毁佛法,所以受这种果报──白癞颠狂,发颠、发狂这个样子,及「种种病苦」:前面所说种种病苦。
「闻我名已」:若听见我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的,就一听这个名字之后,「一切皆得端正」:所有都得到端正了,这一些丑陋也不丑了,也不难看了。「黠慧」:也聪明了,也有智能了。「诸根完具」:这时候,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完具了,六根通利了。
「无诸疾苦」:所有的疾病、痛苦都解除了,也不用吃药,也不用看医生,你看妙不妙?只听一听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所有的疾病、痛苦都能解除了。你看这个佛啊!他对人类这种的利益是多大!他一举一动都是为众生做着想,没有想要害众生的地方,没有想要令众生受什么果报。他都是发愿令众生得到一切的遂心满愿,都得到他真正的快乐,这是佛的意思。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有很多来听经的人还不认识这一位佛是谁,我现在不妨给你们讲多一点。药师琉璃光如来就是个大医王,医生之王。他这个医生之王,不需要用药去治人的病,只要有众生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他的病痛就解除了,就没有了,所以药师琉璃光如来就是个大医王。
一般的医生都讲望、闻、问、切。望就是看一看;闻就是听一听;问就是用言语来详细问一问,你的病情是什么样子?或者你是头痛啊?是脚痛啊?是牙痛啊?是眼睛痛啊?是鼻子痛?或者其它什么病?问一问;切就是切脉,就是给听听脉。这叫望、闻、问、切。
又有神、圣、功、巧。神就是不可思议;圣就不是像神那么样子不可思议了,还可思议一点;功就是要下点功夫才能知道;巧就是很巧妙地就知道了。望而知之,这叫神;闻而知之,这叫圣;问而知之,谓之功;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普通的医生要用这四种的方法、八种的理论,来知道这个病情。可是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些个工具他都不用了,他也不需要望,也不需要闻,也不需要问,也不需要切。你就一称他的名号,这病就好了,所以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利益众生特别的地方。
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神力呢?因为他在因地发过愿,所以他这十二个大愿里头,「第七大愿」就说了,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我得到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说所有的一切有情众生,「众病逼切」:所有的疾病来逼迫熬煎,令他痛苦得不得了。这时候,「无救无归」:也没有人可以救他、可以来帮助他。无归,也没有一个归宿,也没有寄托。这个有病是最痛苦了,「无医无药」:也没医生给他看,也没有什么药品给他治病。「无亲无家」:他又没有亲戚,也没有家眷。「贫穷多苦」:为什么他这样子呢?就因为他贫穷多苦。
「我之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我这个名号,「一经其耳」:那么这个有病的人,他若能听见,只要听见我的名,听见「消灾延寿药师佛」这个名号,一历耳根,「众病悉除」:所有的疾病都没有了,所有疾病都解除了。啊!你看看,也不用吃药,也不用打针,也不用照X光(爱克斯光),也不用激光,什么都不用;也不用电,也不用火,不用艾子灸,也不用针灸,什么都没有。你看!众病悉除,病没有了。
「身心安乐」:这做医生的听见这个经文,很不高兴的,说:「这把我的生意都给抢去了!」不要紧,你还有你的顾客,不会他都抢去的。那么众病悉除了,身心都得到安乐了。「家属资具」:家庭的用具和这个眷属,「悉皆丰足」:都圆满无缺。
「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最后乃至于能证得这无上菩提的道果,无上菩提就是成佛。所以我们佛教的理论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佛不是单独说:「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因为他是平等的,他和人人都一样。他只是比我们人有智能,佛是一个大智能者,所以他不说糊涂话。我们学佛,也就是学的不颠倒、不糊涂,不再去做一些个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再去做一些个妨碍社会的事情。就是要老老实实,好好地循规蹈矩,做一个好人,然后才能成一个有智能的佛。如果你要是不守规矩,那绝对不会有智能的。因为有智能的人才会守规矩,没有智能的人,你教他守规矩,他一定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