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十世班禅的菩提树

发布时间:2024-04-19 04:03:39作者:正觉网
十世班禅的菩提树

许多人都记得这两行诗句: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许多人也记得这两句藏族谚语:绸缎虽旧,花纹不褪;英雄虽去,英名永存。班禅大师活着,确吉坚赞永存。

前不久,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大师圆寂24周年纪念日。不管过去多少年或再过多少年,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依然光彩夺目、彪炳千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第一次到循化,瞻仰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的故居,是在九月初秋的一个清晨。之所以想着早去一些,是因为传说十世班禅出生时的凌晨寅时,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对面的山上滚下一个火球,天际同时现出一片五彩云霞,随之一个健壮的“西勒”(藏语男孩之意)降生了,这个“西勒”就是后来的十世班禅大师。虽是传说,也蕴蓄了班禅大师的卓尔不群,预示着他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到达班禅大师故居时,朝霞刚好升起,訇然映照着这所古朴庄重的品字型藏式庄廓建筑。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故居前院的参天大树——僧俗仰之的菩提树,树干高耸挺拔,树冠郁郁葱葱,枝叶浓荫盖地。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清洁整齐,每个院落、房间都像是菩提树伸开的一枝一叶……大师降生的老宅厨房靠柱子挂满哈达,屋中挂着许多历史照片,卧室陈列色彩凝重的唐卡、鲜艳绸缎剪成的堆绣佛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班禅大师的爱国情,是大师法脉相承、与时俱进、改革和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利乐情。

距班禅大师故居5公里的文都寺,是循化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班禅大师幼年在此学经,回家乡时从事宗教活动也多在此举行。早年,在经师严格而系统地指导下,班禅大师学习时轮金刚法、空多罗等基础经法和《三十颂》等基础课程。其后研读《大庄严论》、《释量论》、《大威德金刚灌顶仪》等佛学经典,以及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等其他典籍,掌握了深奥的佛学教义,经明行修,殚见洽闻,犹如一株春日的菩提树在茁壮成长。1956年,十世班禅被印度婆罗奈斯佛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58年,十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辩经大法会上考取了最高“噶钦”(善知识)学位,登上池巴宝座诵经讲法,成为佛位很高的活佛和造诣极深的高僧。他的佛学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简释》、《喜金刚生圆次第》等,展示了大师的人格、智慧和魅力,留下了值得传承的文化遗产,树立了大师大爱和大智慧的不朽丰碑,成为研究藏传佛教深奥教义,解释藏传佛教文化内涵,诠释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传世巨著。

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班禅大师的最大贡献,就是遵循和弘扬宗喀巴的精神,致力于宗教与时俱进,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发掘、提供藏传佛教的有益养分,把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教义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把“普度众生”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起来,爱国爱教,兴利除弊,在为此献出自己毕生精力和智慧的同时,也完成了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由自在向自为飞跃的哲学扬弃。一位当年有幸亲炙大师的老同志曾这样说,大师善于思考、审时度势、积极行动的性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他一生都离不开宗教,也因此对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1959年6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班禅大师在会上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他的主张,明确提出“宪法进寺庙”、“寺庙民主管理”,掷地有声,石破天惊。随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大师提出了著名的五条意见,包括放弃剥削、民主管理、执行政府法令、劳动生产等。1961年1月,毛主席在同班禅大师亲切交谈时,针对当时的情况指出,我赞成有几千人学经,成为佛学知识分子,你看是不是他们同时还要学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懂得政治、科学、文化及一般知识。1962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同班禅大师谈话时,对他提出的五条意见给予肯定。周恩来总理说你们宗教上有五朵莲花,就叫五朵莲花也好。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与鼓励,伴随和激励着班禅大师一生躬行爱国爱教、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孜孜以求。大师曾对人讲,每当看到五条意见的条文,眼前就绽放灿若金唐的五朵莲花。

班禅大师的宗教主张,旨在推翻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封建特权,因而受到广泛拥护。此后的时光,班禅大师更加深入地思考并探索着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98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班禅大师在参加完庆祝活动后,不辞辛苦地考察了20多个县。每到一处,大师讲经后,都向信众宣传讲授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强调西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在祖国大家庭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有光明的前途。考察结束后,班禅大师口述起草了《关于在扎什伦布寺进行社会主义条件下寺庙管理试点的总结》,并多次主持会议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修改完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正式将寺庙管理改革经验上报中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并以公文形式转发。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看后,认为大师的意见很好,专门指示在《中国藏学》杂志创刊号发表。

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中,班禅大师不仅表现了高瞻远瞩的睿智眼光,更表现了慈悲普世的人文情怀。精通佛法,深入调研,审时度势,使班禅大师充满必胜的信心,因而行动起来也非常坚定果敢。大师不止一次对人说,佛教里对世界认识的一条根本教义就是“无常”。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宗教也不例外。所以,宗教必须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师不但对教义求新求变,对社会和生活也是求新求变。他曾对一些干部讲,我们的生活改善了,一些人就开始沾沾自喜。不要保守落后,必须搞好发展。恩格斯曾经说过,有了释迦牟尼,才有了辩证法。诚然,这里所说的辩证法只是指人类思维中的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和宗教思想的差别并不在辩证法本身,一个是解放,一个是解脱。揣摩大师的话语,应该能带来一些有益有识的启迪。

我曾多次走进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庄严静谧的院落。班禅大师主持创建的这所中国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标志着藏传佛教培养人才的模式由经院式教学转变为现代化教学,形成了培养藏传佛教高级宗教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与大师共同走过创建道路的人都记得,大师的创建初衷清澈透明——培养政治上热爱祖国、佛教上造诣高深、管理上厉行民主的光大佛法、管好寺庙人才;营造藏传佛教各派别和谐相处、互补共进的兴业环境。班禅大师亲自担任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开启了藏传佛教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学院从1987年成立以来,荏苒二十六载,一批批高僧在这里获得“拓然巴”高级学衔,成为沐浴社会主义社会阳光雨露的新一代宗教人才,其中既有格鲁派学员,也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等派别学员。喜看今日佛学院,以志殊胜因缘的清净化城塔下,高僧云集,群贤毕至,佛业兴革,百花齐放。

许多人都记得这两行诗句: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许多人也记得这两句藏族谚语:绸缎虽旧,花纹不褪;英雄虽去,英名永存。班禅大师活着,确吉坚赞永存。在西宁塔尔寺时,宗康活佛无限向往地说,菩提树是佛教精神的象征,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百花园中开放出绚丽的花朵。我想,十世班禅应该就是一棵生根雪域高原、爱国爱教爱民、至美至悟至慧,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菩提树吧。

(作者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