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图说53: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发布时间:2024-07-18 04:02:57作者:正觉网
经文: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汉武秦皇慕永年,不思修德妄求仙。
暴残久已遭民怨,炉鼎何能结道缘。
泛海徐翁修未返,加诛五利亦徒然。
奚如发政施仁泽,三岛蓬莱在目前。
原文:
【注解】所作,指作善而言。凡有作而不成者,多由善根浅、善缘薄,以致大愿成虚,功德难满。若人事既合天心,天心岂违人意,故所作必成。善事既成,则心无愧怍,阳春在抱,其气舒长。所谓仁者寿也,神仙之长生久享,必本乎此,故曰可冀也。
【证案】王茂修志在行善,每遇好事,虽解衣典物不惜。曾见乞丐病死路旁,无人埋葬,回家搜囊无一文。时值天寒,只存絮被一条,赴典铺质钱数百文,不足,又以妻耳环凑之。次日,即有还远年陈欠者,除取赎典物外尚有余剩。生平所作善事,若有神助,无不成就。郡城外有官路,两面临水,日久倾圮,来往不便。王发愿重修,无力,遂出家为道士,募化,人感其诚,无不乐助,期年得千金。鸠工庀材,砌以方石,凿莲花,名莲花街,遂成坦道,余资建太乙阁,修炼其中,每早广施药材,以救疾苦。一日,有疥癞羽士来阁中求斋,王与之食,且赠以衲衣。至夜半羽士曰:“尔大有福缘,故所做必成,肯从我游?”王欣然许之。羽士命闭目,携手而行,如在半空,足下波涛汹涌,启目微视,则茫茫大海也。霎时抵岸,见层峦迭嶂,鸟语花香,迥非人境。羽士止王于石室,暂别他往。王至后洞,见燃烛数十,辉煌雪亮,卧地死人十数,王大骇。羽士适至曰:“此吾道友偶出游人间,作王公卿相,不日即回,何惧焉?”王求归,羽士亦不留,曰:“尔归念既动,仙缘尚浅,有一书付尔,可照此行功,俟二十年后吾再为接引。”遂送归。其书乃痘疹方,王用以治小儿,无不立痊。后二十年,复遇前羽士度去。
【注释】鸠工庀材(jiū gōng pǐ cái): 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附证】钱塘柴省轩先生,讳绍炳,字虎臣,着术善书,皆辅翼经传。生平与臣言忠,与子言孝,无不勉人为善。其为下根人说法,每引感应之案歆以动之,因取《感应篇》逐句详释,仿河上公解《道德经》例,分为九章,名《感应篇直解》。又取十三经及二十一史之感应故事,勒为成书,名《感应经史通考》。殁后有江右罗含者,馆正定梁氏,病剧见冥官威仪甚肃,旁侍钱塘洪贞孙,罗夙与洪友善,趋问尊官为谁,洪曰:“吾乡柴公省轩也。”罗向前肃拜,问将来功名,柴曰:“人生大节在忠孝二字,穷达何足论?”语讫而苏,事闻于都下。翰林侍读施愚山、给谏严灏亭皆柴公故人也,同至罗寓询其状貌,悉符,事载吴青坛《太史记》中,甚详。公生二子,长世堂,次世台,皆有文名。(《兰桂编》)
琼笈犹存耀斗魁,性光绽处笔开花。欲知地府天曹吏,都自忠臣孝子来。(徐太史诗)
【注释】柴绍炳:1616—1670年,字虎臣,号省轩,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九年,年五十五岁。少博闻强记。工于诗文,下笔动辄数千言,一气呵成,自成一体,人称“西陵体”,于“西泠十子”中,以绍炳名为最着。
译文:
【注解】这里的“所作”,指的是做善事而言。凡是想做善事却不能成功,多半是由于善根浅、善缘薄,以致于大愿成空,功德难以圆满。如果人事合乎天心,天心又怎会违背人的意愿呢,所以所做善事必能成功。善事做成,心中无愧。胸中总是一团阳春之气,十分畅快,所以仁者才能长寿。神仙长生不老,也一定是以这个为基础的,所以说“神仙可冀”。
【注解】王茂修志在行善积德,每次遇到善事,即使把衣物典押出去也在所不惜。
曾经见一个乞丐病死在路边,没有人给他埋葬,回家搜索钱袋,已经分文不剩了。当时正值寒冬,家中只有棉被一条,拿到当铺当了几百文钱,还不够,又用妻子的耳环凑够。第二天,就有人归还陈年旧账,除去赎回典当的东西之外,还有剩余。生平所作的善事,如有神助,没有不成功的。郡城外有一条官道,两旁临水,年深日久,道路损坏严重,往来行人多有不便。王公发愿重修此路,苦于无力,于是出家做了道士,募捐钱财,人们被他的诚心感动,无不慷慨解囊相助,一年的时间就得到千两银子。准备材料,招集工匠,用方石铺路,刻上莲花,取名为“莲花街”,这条路于是成为平坦大道。剩下的钱修建太乙阁,他就在阁中修炼。每天早晨施舍药材,解救病苦之人。一天,有一个生有疥癞的道士来阁中化斋,王公给他吃的东西,又赠送给他衲衣。到了半夜,道士说:“你福缘很大,所以所作善事,必能成功,你愿意跟随我而去吗?”王公欣然接受。道士让他闭上眼睛,拉着他的手同行,好似在空中行走,脚下波涛汹涌,睁眼一看,原来是茫茫大海。很快到岸,见崇山峻岭,鸟语花香,和人间景象大不一样。道士让他先待在石洞中,暂时到别处去。王公来到洞后,见点着几十只蜡烛,灯火辉煌明亮,地上躺着十多个死人,王公大吃一惊。道士正好来了,对他说:“这都是我的道友,暂时到人间一游,作王侯将相,很快就回来了,你不用害怕。”王公请求回去,道士也不挽留,说:“你既然有回家的念头,说明你仙缘还没到,我有一部书送给你,可以按照此书,行功立德,二十年后我再接你。”于是送他回去。此书乃是痘疹的医方,王公用此方来给小儿治病,无不药到病除。二十年后,又遇到前面那位道士,度他而去。【附证】钱塘柴绍炳先生,字虎臣,号省轩。喜欢编着善书,以补充圣经贤传之不足。生平对作臣下的讲说忠诚的道理,对作儿子的讲说孝敬的道理,说的话都是劝人向善。对根基不好的人讲解道理,就用因果感应的事例来感化他们。于是把《感应篇》逐句进行讲解,仿照河上公解说《道德经》的模式,分为九章,名为《感应篇直解》。又采取十三经和二十一史中的感应故事,编辑成书,名为《感应经史通考》。柴公去世后,有江西的罗含,在正定县梁家作家庭教师,病危的时候恍惚见到地府官员,威仪严肃,钱塘的洪贞孙在旁边站立,罗含和洪贞孙友好,过去问这位冥官是谁,洪贞孙说:“这是我乡柴省轩先生。”罗含向前礼拜,询问将来的功名如何,柴公说:“人生大节在于忠孝二字,贫穷富贵不足论。”说完后,罗含就醒过来了。这件事很快就在京城流传开了。翰林侍读学士施愚山先生、给谏严灏亭先生都是柴公的故交好友,一同到罗含那里询问,罗含描述的柴公的样子,全部都相符。此事记载在吴青坛所著《太史记》一书中,极为详细。柴公生有二子,长子世堂,次子世台,都以文章著名。
徐太史诗:“琼笈犹存耀斗魁,性光绽处笔开花。欲知地府天曹吏,都自忠臣孝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