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武夷白云寺——章卫东
发布时间:2024-11-13 04:01:28作者:正觉网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这是郁达夫所作的一首题画诗,真不愧为大手笔,虽信手拈来,寥寥数语,却点出了武夷山水的概貌。秀水奇峰,宛在眼前。
武夷山水之奇,奇在“丹山碧水”。全山西北高,东南低,峰峦起伏,沟谷纵横,乃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由花岗岩、火山岩组成,风景区内,为红色砂砾岩层叠而成,陡崖赤壁,灿若朝霞,奇峰林立,风骨独具,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其山既似红云朵朵,其水则宛如绿带萦回,九曲清溪,那漾漾的碧波,有如玉带,迂回曲折,从西部三保山,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就是指的三三九曲水,六六三十六峰。除此之外,又有所谓的七十二洞,九十九岩,这么多的水、峰、洞、岩,可谓美不胜收了。仁者到此可看山,智者到此可戏水,峰为神仙府,岩是佛门地,武夷集此于一身,想来是造物主情有独钟了。
武夷以峰险溪曲而著称,有道是峰不在高,以险而著,溪不在深,以曲而称。险峰往往由陡崖所成。白云岩千仞绝壁上的岩洞“极乐国”,其人洞路径之险,当为武夷之冠。
白云岩又名灵峰,位于九曲溪的九曲尽头,重岩叠嶂,巍然屹立于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腰际飘移,忽聚忽散,分分合合,以此故名。
我到白云岩,是由桃源洞过去的。由昌林法师陪同当向导,走山间小路,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沿途可见九曲溪,碧波微漾,轻轻地流淌,那载着游人,由远而近,逍遥而来,行至近溪处,还能听见竹篙在卵石上点击发出间歇的声响,与筏上游人的欢声笑语,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沿溪两岸,丹山叠翠,千岩竟秀。好一幅天然的丹青图画,“善画也应难着笔”了。行至白云岩下,昌林法师指着“极乐国”告诉我,就是那个山洞。我抬头细寻,但见绝壁千仞,中有一洞。然而,却看不出路径在哪里,令人咋舌不已。
白云岩上的寺宇,古称“白云庵”,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乃武夷山有名的寺庙,原来仅剩几堵残垣颓壁,今又重建,称“白云禅寺”。全寺分为四层依岩而建,红墙雕柱,气势宏伟。当家泽悟尼师,是当地星村人。她说当初刚上白云岩时,没有房子可住,遂在“极乐国”住了三年。创业惟艰,那时当地又乏正信教徒,连受皈依都不敢,说是子女尚未成家。泽悟师说,有的老人都七十多岁了,若尚不皈依,更待何时?经她慢慢地度化,这才陆续有一些人受皈依,庙里也有了信众做帮手。
寺里缺水,要用管子接山泉的水,蓄起来,然后再挑到寺里。我们到时,泽悟师刚好去挑水,寺里的生活很充实,做功课,担水砍柴,烧火做饭,没什么闲功夫。我想,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在这儿,可真的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了。
白云岩景色秀美,古木参天,翠竹竞秀,奇峰环抱,云雾缭绕,因为一般的游客很少知道这个地方,所以终日人烟稀少,然而却因此而成为一个修行的好地方。能与山林相安于空空、静静、幽幽、雅雅、淡淡、恬恬、寂寂之中,其乐可谓无穷。难怪“天下名山僧占多”了。日落时分,暮夜色之中,出奇的宁静,浓浓的树荫,朦胧的山影,意象寥廓幽深,意境神秘空灵。我几乎忘却自己的存在,人于“无我”之境了。
夜宿白云寺。抬眼但见星斗满天,在向我眨眼,似乎离天特别近:远望,则是山下星村镇的点点灯火。久居闹市,不得亲近自然,今在宁静的山中,心律又与自然和谐,空寂在静谧中不期然地淹人了我的性灵,想要胡诌几句,附庸风雅,却搜肠刮肚,觅无良句,倒是忆起李天发《宿少林寺》诗来:
雨过登梵刹,松声似梵声。
禅居万籁寂,方丈一灯明。
倦鸟高林宿,啼猿午夜清。
客窗常不寐,屡见斗星横。
第二天,昌林法师带我去看“极乐国”。该洞位于白云岩的北面,在白云寺旁边。上下俱是绝壁,仅壁间的一线横坳,乃入洞的惟一途径。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伏身蛇行,手脚并用,到了将近第一个洞,却又见一块巨石挡住去处,路径极窄,仅能抓住石头侧身而过。或许本来无路,乃从石上硬是凿出来的,走到这儿,要先以左脚踏上,然后两手贴壁,慢慢而上,直至右手抓住巨石顶部的几刊、孔,右脚才能跟上,渐渐侧身而过。徐霞客的《游武夷山日记》里形象地描述了其亲身的经历“余以壁坳行,己而坳渐低,壁渐危,则就而偃偻:愈低愈狭,则膝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止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深度甚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盘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看来,当初徐霞客进洞的路,可能比今日还要险些。进入第二个洞,但见比第一个洞宽敞,而且视野开阔,正对九曲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恰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南宋朱熹的《九曲棹歌》吟道:“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两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由朱熹至今,历经八百余年,沧桑数易,此地却依然景色如昔。
看来,此地真如世外桃源,如果避世卜居此地,那可真的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洞中有一石台,上嵌有一碑,仔细辨认,碑文为“大清漳浦梁山洞玄师祖舍利塔 孙实旨奉祀康熙三十八年岁次己卯孟冬吉旦立”。据泽悟师说,此碑内是空的,真正的舍利塔在山后。进洞路径如此之险,也不知此碑是怎么运进来的。出得洞来往回走,我偷着驻足往下瞧一眼,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下面深不可测,好似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不敢举足。幸好是出洞时才看此一眼,倘若是进洞之前看,只怕是连洞都不敢进了。
虽然留恋山居的生活,向往啸傲林泉,醉卧烟霞,无奈红尘所引,只好再奔前程。自辞别山林,重回都市,又有数月之久。每月穿梭于钢筋、水泥所构筑的丛林之间,心又渐渐浮躁起来。稍有片刻余暇,脑海里不免又忆起白云寺那满天的星斗、闪烁的灯火,还有,人踩在木楼板上所发出的“吱呀”之声……(文:章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