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四大名著如果用一句佛法概括,应该是什么?这样的概括你认可吗?

发布时间:2024-05-13 04:04:04作者:正觉网
四大名著如果用一句佛法概括,应该是什么?这样的概括你认可吗?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作者妙色莲花对于四大名著非常的喜爱,不但熟读原著,还读过很多分析评论文章。以前只认为“前人之述备矣”,直到自己学习了佛法以后,发现忽然更深刻的认识了四大名著,这个认识可能很新,因为如果对佛法有很深研究的人,根本不会再对四大名著在意了,所以用佛法总结四大名著这事,只有我这半瓶子的人才咣当一下。

高僧大德不讲四大名著,原因在于与佛所讲的人生和社会道理来比,四大名著显然要浅显很多。其实四大名著里,涉及到佛法的有三部。除了《三国演义》,其它的都有佛法的思想在里面。那么根据我们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来谈一下佛法,未尝不是一个善巧方便,说不定就能开启了我们的智慧呢?

四大名著

一、《红楼梦》,众生皆苦。

众生皆苦,是佛法对人类的高度概括。这个苦里面包含了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这八苦也就是昭示了人生的无常,任何人也躲不过。

那么我们总认为只有贫贱之人多苦,实则《红楼梦》很真实的展现了豪门之家,一样多苦。这八苦一个也少不了。尤其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其实八苦里面,又以情爱最苦,世人最难过的就是“情关”,甚至超过了“生死关”。

作者曹雪芹在小说里安设一僧一道,风月宝鉴,都是在昭示这个道理。可谓是用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对活生生的现实,来了一次现身说法。浅说八苦,深说无常,最后必然是轰隆隆大厦倾,只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我们只是过客,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且这土馒头也别贪大,不然还会被盗墓。

金陵十二钗

二、《三国演义》,万法皆空。

万法皆空,这句话是经典,也是大家公认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这里讲的一切事物,就是万法。包括了看得见的实物,也包括了看不见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

《三国演义》是最追名逐利的一部书,他主要讲述的是男人的事业成就,和如何达到这种成就。因为对于男人来说,创造价值,也就创造了历史。男人有了名利,有了地位,似乎就有了一切,可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罗贯中用三个不同的男人,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过程来说明,即便你万法用尽,可是还是一场空。天下真正归谁所有?天下归天下人所有。三个人立场,手段,方向各不相同,可是都建功立业。说明并没有哪一法可以取代哪一法,也说明这些法都是常法。真正的“空”就是这样,说为空,实则包罗万事万法,可是不拘泥于哪一法,就是真空了。

三国

三、《水浒传》,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是宋江一直执着的思想。很多人不理解宋江的招安思想的来源在哪里?就在这里。回头是岸,也代表了一个人只要知道回头看看,那么一定能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

《水浒传》可谓是最血腥残暴专横的一部书。这部书描写宋朝的社会,与我们传统认知的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理学思想完全相反。被逼上梁山,是整个社会统治者不知道回头。一百单八将,在经历了种种生死冤屈后,到最后,不知道回头的很少。

这部书施耐庵为什么写的这么残暴血腥,而且很多地方违背常理?男人就是喝酒,吃肉,打架,无思无想,莽夫居多。有个有文化有追求的人,还是个吴用(无用)。有个统领,还是宋江(送将),原因就是要你回头想想,宋江要送这些人到什么地方?正途。

何所谓正途?男人生则为国为民,为国家抵抗外辱,为人民伸张正义。虽然佛学思想在这部小说里不多,但是最后连李逵这样的莽汉都知道回头想想。回头是岸啊!有了回头这一念,就是善因的开端,哪怕你此前再作恶多端。

宋江

四、《西游记》,皆可成佛。

之所以放在最后一个讲,不光是因为这是佛教思想知识最多的一部小说,而是四部的评语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学佛成佛的逻辑:众生皆苦,万法皆空,回头是岸,皆可成佛。

而这刚好也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思路和脉络。唐玄奘看到众生皆苦,发愿西天求取真经。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只是一场空,都是佛祖幻化出来的考验。本以为求取了真经,结果一看是无字书,回头再一想,才真正的理解了前面的两条,于是成佛。

我前面刚好有篇文章写了阿修罗道,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此道中人。非天,非人,非神,非鬼,非畜生。世间为什么会有这种阿修罗道?就是因为迷失了自己,所以要由一个只会念经的和尚带领,找到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

孙悟空

总结:四大名著如果用一句佛法概括,应该是什么?这样的概括你认可吗?细想想,这四大名著哪一部不是在说这四句话?这也是佛法可以更全面的概括世界,人生的原因。佛法的深刻,就在于能找到本源,其实说白了,一句话就能概括。

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示现成佛后说的那句:“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释迦牟尼佛

不知道您认可这样的慨括吗?如果对您有启发,有点价值,敬请转发,功德无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