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的出家因缘(图)
发布时间:2024-09-27 04:02:20作者:正觉网文/延参法师 新浪佛学长期征稿
时光如电,光阴如梭。转眼已经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人了,出家也二十多年了,往事难以回首,但是有很多的感动,有很多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还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一、出家因缘
二十一年前的一个隆冬季节,我兴致勃勃的登上了开往少林寺的长途汽车,行至半路,天空飘起了片片雪花,山道渐滑,两三个小时的路程,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到达少林寺后,已经是白雪皑皑,一片银色的世界,走进寺院,见到了老法师,说明了来意,老法师细心的询问我为何出家、多大年龄、上过几年学、家庭情况如何等等,可能是师父看我冒雪前往,诚意可嘉,后来经过一年的考察也就同意了。
有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要出家,这要从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杂志社当记者时说起。
那时我对佛教并没有信仰,后来因为需要写一篇关于白马寺的文章,我去白马寺进行采访,来回几次的走访,被寺院清净的环境所感染,接触到佛法以后,被佛法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并开始思索生命的真实意义,然后带着对生命意义的疑问,我毅然的走向了出家之路。二、佛学院任教
出家后不久,恰逢白马寺开办佛学院,师父让我领着几名师兄弟去白马寺学习,我也想更加系统的学习佛教教理教义。到白马寺后,方丈一眼认出曾经常去采访的我, 因为佛学院缺少师资力量,我这个前来求学的学生就成了讲台上的教师。
刚开始时,由于自己出家日短,佛学甚浅,唯恐误导他人,所以极力推辞,老方丈语重心长的劝勉我说:“你比我有福报,你生逢盛世,学有所成,而我生逢乱世,没有书读,佛教需要人才,急需人才,小和尚们文化不高,学习佛法的同时还需要学习文化,我没有这个能力,只能寄希望于你们年轻的一代,所以你应该放下心里的负担,无论教得好坏,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老方丈的一席话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也只好诚惶诚恐的走上了讲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生短暂,生在这个太平的社会,我们应该感恩这所有的一切,更应该珍惜这眼前的大好光阴,如果我们今天浪费了这宝贵的时光,我们将会遗憾终生。而且,看到寺院里很多僧人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培养僧材是那么的紧迫和重要,意识到一个寺院若有一个有文化、有德行的高素质的住持,他就会造福一方。基于以上考虑,我便勇敢地站在了佛学院的讲台上,发心愿为佛教的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上讲台就是十几年。
三、弘扬书画艺术,把佛教书画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佛学院的时日里,除了教学外,我还利用空闲时间研习自己喜爱的书画艺术,1996年2月我走下了讲台,来到了石家庄正定临济寺,被方丈聘为临济寺的堂主。1997年7月恰逢香港回归,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成功举办迎接香港回归庆典书画展。受到有关领导和大众的喜爱,1997年受景县有关领导和信众的邀请,开始复建景州开福寺;1998年5月,被聘为天津南开画院名誉院长。
1998年,因为南方遭遇50年一遇的罕见水灾,我和其他书画家急国家之所难,积极投入抗洪救灾,领导书画家举办书画义展,筹措救灾款项。从此,便开始了在全国各地市举办书画展,普及书画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
四、接法卷,育僧才
1998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本来是陪同我的一名同参去看望营口楞严寺方丈圆山上人,因为老和尚的赏识,便把他的法卷传给了我,为天台宗46代传人。
佛教讲究上承下传,佛教的传承需要一代代的传下去,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无能而中断,也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要想佛教代代不间断地传承下去,就必须建设自己的寺院、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才能更好的把自己的所学传授下去。1998年创办沧州市水月寺;2001年至今,积极投入创办河南佛学院工作,为弘扬佛教文化艺术,培养佛教文化艺术人才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五、当选佛协会长,弘扬和谐文化
2002年3月,当选沧州市运河区政协六届委员。2003年,非典时期,发动群众积极投入抗击非典的活动。2003年4月,当选河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004年10月,成立沧州市佛教协会,因为自己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便当选为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当了佛教协会会长以后,站的位置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考虑到佛教协会不仅为佛教团体服务,更应该为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而努力工作;佛法要不断地适应这个社会,顺应这个时代,就要把佛法很好的融入这个社会,作出适应这个时代的诠释。2005年7月,创办佛教文化网络,积极宣传宗教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弘扬社会和谐,努力促进社会的不断稳定和发展。
2007年3月,当选沧州市运河区政协七届委员。2008年1月,积极投入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慈善救助。2008年3月,当选沧州市政协九届委员。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历史罕见的大地震,之后我两次奔赴灾区慰问、捐助。这些年来,还积极投入其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用自己的书画收入资助困难学生和孤寡老人等。(来源:佛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