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县千年古寺,文庙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
发布时间:2024-09-22 04:00:06作者:正觉网山西新绛县千年古寺,文庙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
当您进入新绛县城,远远望见一座宝塔雄居高阜,气势非凡,挺拔隽秀,破云而立,这就是著名的龙兴寺。龙兴寺座北向南,位于新绛县城龙兴街北端土崖之上,站立寺沿可鸟瞰新绛县城。据记载,龙兴寺创建于唐初,原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改称龙兴宫,后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又改名为龙兴寺。俗称塔寺,现辟为新绛县博物馆馆址。1996年1月龙兴寺被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因有一宝、二奇、三身佛著名于世。一宝是“碧落碑”。它是我国境内为数极少的唐代小篆碑之一,是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笔法工整,书法特异,文字奇古,以后人难以认读和富有传奇色彩而出名。是唐代韩王元嘉四个儿子为他们的母亲造像祀福而立的。撰文、书丹均不知作者姓名。碑立好后无人敢刻,一日有两位道士自称天下名篆,上门要求刻碑,闭门三日,不闻人声。众人甚觉奇怪,开门看,两只白鸽翩翩飞出,石碑宛然刻成。另说因开门太急,篆文结尾“终天何及”的“及”字尚缺最后一笔。又传说碧落碑成后,许多古人都“叹其妙绝”,唐代篆书家李阳冰“见而寝其下,数日不能去”。关于碧落碑名的由来和被毁也有数种说法。其传奇色彩由此可见一斑。二奇是宝塔腾烟和龙泉圣水。宝塔即龙兴寺塔,原为七级浮屠,清乾隆年间重修时重包外皮,增高为十三级,平面呈八角形,高42.4米,全部用青砖磨砌叠涩而出,下层有斗拱、椽枋等装饰,每层正面洞门皆有石匾提额。
登塔俯瞰,汾水西向,南岭北山风光尽收眼底。龙兴塔是新绛城的最高点,被誉为卧牛城的牛角,宝塔顶为一大铁葫芦,虽历经雷袭地震,千余年来巍然屹立。最令人称奇的是1971年中秋时节每天将近黄昏时分,塔顶升起团缕青烟盘塔顶环绕,持续半小时自行消失,距塔三四百米均清晰可见。如此重复十余天才停止。类似的记载还见于碑刻。其原因尚有待研究探索。龙兴寺塔院下有赤龙潭,潭边有石龙头一尊,清泉自佛殿下涌流,从石龙头口出,甘美清爽,适口宜人,水内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饮后能治病强身,延年益寿,谓之龙泉圣水。
三身佛”即龙兴寺大雄宝殿内的元代彩塑。中间为毗庐遮那佛,西为释迦牟尼佛,东为庐舍那佛,前排为普贤、观音、地藏、文殊四大菩萨。主佛面相端庄,肌肤丰满,诸弟子体态丰盈,眉清目秀,颇具女性之柔。此外,龙兴寺还有宋代集刻王羲之的《大宋绛州重修夫子庙碑记》薛君墓表等各种珍贵文物,必能令你不虚此行。
隋唐以来日趋成熟的科举制度促进了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自宋代以后,拜孔子、兴文事、办科举、选人才是州县地方官的主要政绩,并出现了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范仲淹等一批文人名士。当时,奉祀孔子等诸儒的文庙是州府县城的标志性建筑,竞相攀比。位于新绛县城四府街东隅的绛州文庙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不仅比晋南周围其它现存的文庙规模大,而且气势壮观,等级最高。
绛州文庙座北朝南,占地8000余平方米,采用传统的对称方式,建筑齐全,庙内有戟门、泮池、棂星门、大成殿、尊经阁、敬一亭等建筑,东西有廊庑。据记载,绛州文庙创建年代不详,宋咸平二年(999年)、元、明、清各代屡有重修。但随着历史变迁,现仅存泮池、棂星门、大成殿等建筑,主体风格为明代。
大成殿面宽七间,进深八椽,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四周有回廊,檐头斗拱犹如朵朵花开,争奇斗艳。石栏板、望柱保存完好。棂星门原为木结构,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州李文洁改建为石质,四柱三门,仿木构三檐悬山顶,橡飞齐全,三门石枋檐下皆有斗拱。中门屋脊两端吻兽为蹲狮,神态逼真,造型新颖。整个石门比例协调,轻盈欲飞,为明代石作佳品。庙内还存有清雍正时期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制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1996年文庙被政府列为文化遗产项目,需重点保护。
古代绛州文化发达,名人辈出,或许与文庙隆盛的香火有关吧!但愿新世纪我们也能沐浴文风,人才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