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网

惟觉长老:脚跟点地,道在平常

发布时间:2024-11-13 04:02:21作者:正觉网

何谓“平常心”?“平”,我们的心要和天平一样,依世间法来说,就是要公正;以佛法来讲,不但是要公正,而且要不住两边。什么叫作两边?有成就有败,有得就必有失,有善就必有恶,有佛就必有魔,有内就必有外,有高就必有低,有远就必有近……。凡夫的心时时刻刻都在攀缘两边,时时刻刻都需要外在的肯定;假使不受肯定,马上就消极、悲观,甚至于走上绝路。什么原因呢?就是没有平常心。

什么叫作“平”?就是不落入两边。听到别人的赞叹,不因此洋洋得意;听到他人的毁谤,也不起烦恼,我们这念心就安定下来了,这念定心就有智慧、就有定力,这就是平常心。

什么是“常”?现在听闻佛法,遇到人家毁谤自己,可以忍得下来;遇人赞叹,我也不高兴,好像是做到平常心了,但是,不常。怎么说呢?今天做到了,说不定明天又忘记了,这就是不常。在顺境时做得到,在逆境时又做不到了。儒家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是这个道理。大富大贵的时候,我们这念心要自在;贫贱之时,这念心还是要自在。这个自在是安住在平常心而来的,平常心才是真正的自在。

我们这念心达到“平”、达到“常”的境界,这念心就像一潭止水一样,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这潭止水没有波浪,这面镜子当中没有一点尘垢。这念心当中没有烦恼,不患得、不患失,面对外在的境界时,这念心都是在理智、在定力、在慈悲当中,这就是平常心。

脚跟点地 道在平常

能够把平常心保住了,进一步就要发菩提心。世间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如古人说:“今日座上客,明日阶下囚。”什么原因呢?因为物质生活始终是不长久的。假使我们能够明白菩提心,了解在物质生活以外,要保持当下这个平常心、平静心、慈悲心。有了过失,经常检讨反省,时时起善念。这样一来,心就清净了、心就愉快了。由物质生活迈向了精神的世界。这念心是绝对的,不需要他人来肯定自己,这念心始终都能存在,这就是菩提心。

理上发了菩提心,时时刻刻都要安住在菩提心上,白天是如此,晚上也是如此;顺境是如此,逆境也是如此。在佛法上来讲,就属于修道位了,明白道就是这念菩提心,假使这念心起了烦恼,马上调整一下,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这就属于无为法,这就是佛。平常心不起染污,清净心、智慧心就是佛。禅宗祖师说“脚跟点地”,是什么意思?行住坐卧、穿衣吃饭,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不要好高骛远,道就在平常当中。吃好的,我们这念心知道是好的,不要起贪心;菜不好吃,知道不好,不要起瞋心,始终保持平常心,这就是脚跟点地。克己以严,对人以宽,这就是脚跟点地。否则,悟了道,就目空一切,看不起别人,这就是脚跟没有点地。悟的境界很多,真实的境界是无得无失,平常心就是道,每个人都有,没有哪一个人没有。要悟到“不起凡夫染污心”,这就是佛心,就是觉性,每个人都有。虽然每个人都有,但悟后起修就不简单了,要如龙养珠、如鸡孵卵,没有经过这一番修持,还是在生死、苦恼当中。

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佛法就是在日常之间,平常心就是道。平常心说来容易,但是安住在平常心不是简单的事。日常生活中,我们这念心要能作主,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做事,心就在做事;上班,心就在上班。以佛法来讲,人在诵经,心就在诵经;人在打坐,心就是在打坐。这念心始终没有第二念,这样才真正达到“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假使真正能够如此,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学生的心在学业上,学业必然成就;上班的人,心在事业上,事业就能够成就;修道的人,心在道业上,就能够成就道业。“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道就在平常,悟到了平常心即是道,就能真正了脱生死,得大自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