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
发布时间:2024-10-17 04:00:02作者:正觉网伯劳(竺庵大成)
伯劳西去雁东来,
李白桃红岁岁开。
万事无过随分好,
人生何用苦安排。
广济寺赏读
本诗作者竺庵大成(1610-1666)禅师,俗家姓龙,湖南长沙人。获得觉浪道盛印可,属曹洞宗法系。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看重人的感情和大自然的关系。
广济寺作诗的时候,先写景起兴,后抒情言志几乎成为定式。这首诗也是这样,由写大自然的活动规律进而抒写人的处世哲学。
广济寺“伯劳西去雁东来”,翻用《东飞伯劳歌》中的“东飞伯劳西飞燕”一句,意思是伯劳向西飞去,大雁向东飞来,它们都有各自的去向,各自的活动规律。
广济寺“李白桃红岁岁开”,李树开白花,桃树开红花,年年如此,它们都以各自的色彩展现在春光之中。“红”和“白”都是抽象的形容词,却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李花桃花的特色,人们可以充分想象花朵如何盛开,怎样美丽。
广济寺前两句对于动物的活动规律,植物的自身特性做了一番描写,在后两句中,作者继而对世事人生发挥了一番看法。“万事无过随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排”,世间的一切事情都不如随缘而动,何必去苦苦追求,刻意安排呢?
广济寺这首诗中任运自然的观点来自《圆觉经》的教义,认为在达到参禅的最高境界“三昧正受”时,内心必须是“一切如来光严住持”;如今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佛教的“随缘”观点。
广济寺“缘”指“因缘”,在佛教中是比“自然”更重要的概念。《楞严经》中讲:“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因,指“力强”者,即起主要作用的条件;缘,指“力弱”者,即起辅助作用的条件。
广济寺人生一世,必须审时度势,知已知彼,厚积薄发,待机而动,这就是“随缘”的正解。有人认为“随缘”便是消极等待,混吃等死,那倒真成了“苦安排”。
广济寺作者
大成(1610—1666)清代僧人。俗家姓龙,法字竺庵。湖南长沙人。明末儒生,甲申(1644)之后剃度为僧。起初参博山訚得法,次谒天界盛禅师受印记,属曹洞宗。
广济寺清顺治十四年(1657)出为衡山广济寺住持,后行脚四方,历住持圆通、寿昌、景云、栖霞诸寺,晚归南岳。其学通内外,能文工书画,诗尤有奇气,为人崇敬。著有《会圣堂集》。
广济寺道盛(1592—1659)清代僧人,俗家姓张。别号觉浪。福建柘浦(现在的浦城)人。
少年就喜好禅学,常独自参究公案。偶闻猫叫有悟,遂剃度为僧。曾谒镜得禅师,获印可。广济寺明崇祯八年,开法福船寺,迁圆通寺。晚年任江宁天界寺住持,徒众甚盛。著有语录留世。
供灯南无阿弥陀佛传播佛法,广结善缘,佛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