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顿悟成佛

顿悟成佛——是佛教关于成佛的方法、途径的一种主张

顿悟成佛是佛教关于成佛的方法、途径的一种主张,与“渐悟”成佛相对,指无需长期【修行】,一旦把握到佛教的真理,即可以突然觉悟成佛。

学佛的师兄都希望自己能成佛,而成佛的方法有多种,顿悟成佛只是其中之一。只是有些师兄对顿悟成佛并不是很了解,为此,建议师兄对它有个了解,这样才能知道顿悟成佛的意思。那什么是顿悟成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顿悟成佛

顿悟成佛是惠能南宗禅法的特有标志。惠能顿悟说的立论基础是人们当下的现实之心。所谓悟就是自心任运,自心般若智慧在念念无著中的自然显现,这就决定了“悟”必为顿悟,它就在人们当下一念之中得以实现,“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这种“顿悟”显然是不假渐修即能够达到的,因为起心有修本身就是“有念”,修行求悟更是一种执著,显然都是与“悟”背道而驰的。顿悟不假渐修,融修于悟之中,顿悟顿修,顿修顿悟,这是惠能顿悟说的最大特点之一,也是与神秀北宗基于“清净心”提出的“时时勤拂拭”而后“悟在须臾”的修行观的主要区别之一。

从历史上看,顿悟说并非惠能始创,但惠能的顿悟说,无论立论之基础还是顿悟之内涵,都独具特点和内容。首先,惠能的“顿悟”并非如传统佛教所主张的那种“渐修顿悟”。其次,惠能的“顿悟”也非两晋时般若学者所主张的立顿悟于“七地”的小顿悟。再次,惠能的“顿悟”与竺道生所提倡的“大顿悟”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竺道生所言之顿悟为理悟,是从理论上说明悟理必为顿;而惠能的顿悟是立足于当下无念之心,强调对自心自性的体悟心证,这种证悟又是无所得的。第二,竺道生的顿悟说虽然认为在十地以后可以一下子豁然大悟,但并没有否定十地的渐次修习,只是认为在十地以内无悟可言而已。也就是说,竺道生的顿悟说实际上并不废渐修,对于“十地四果”也是将其作为方便教法而加以肯定的,这与惠能顿悟顿修、融修于悟的顿悟说显然有很大的区别。惠能虽然有时也提到“顿修”,但那主要是为了破“渐修”。由于顿修的内容是“修无念法”,“行般若行”,因此,“顿修”实际上也就无“法”可修,无“行”可行。由于惠能把迷悟归之于当下的一念之心,融修于悟中,所谓顿悟顿修,顿修顿悟,实际上也就成为修而无修,以无修为修。

在强调顿悟的同时,惠能认为顿渐法只是因人之根机不同而立的假名施设。法无顿渐,顿渐在机,关键在于人自心有迷悟的不同。他说:“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这样,惠能一方面主张顿渐皆不立,另一方面又以自心的迷悟统摄了顿渐:“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由此可见,惠能的顿悟说并不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宗教实践的需要。重体悟心证,将修与证统一于人们当下之心的“行”,从“识心见性”的实践上,而不是从教义法理的探究中提出并强调“顿悟”,这既体现了惠能南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特色,也是惠能顿悟说的一个基本特点。

什么是顿悟成佛

惠能顿悟说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悟与所悟的内涵上。在惠能以前,无论是小顿悟,还是大顿悟,说的都是悟理得意。例如,主小顿悟者立顿悟于七地,所悟者或为无生之理(如支道林等人),或为不二之理(如僧肇);主大顿悟的竺道生“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极照;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而惠能的顿悟并不是对“理”的证悟,而是自心内照,自性自悟。悟者,自心自性也,所悟者,亦为自心自性。因此,这种悟是不分能悟所悟的,能、所皆统一于当下之心。这种顿悟与前面说到的“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其实完全是一回事。顿悟就是直了心性,就是自识本心,自见本性,也就是开佛知见,自成佛道。一切都是圆满具足的自心自性之显现。这种对自心自性的强调成为惠能顿悟说的又一大特点,这种特点与惠能以般若实相会通涅桨佛性、以智慧性解说心性的思想显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顿悟成佛的理论基础上,惠能反对一切形式化的修习。他以自性自悟来统摄各种修行活动,并以中道不二为指导而对读经、坐禅和出家等传统佛教的修持形式和修持内容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从而开创了简便易行的新禅风。关于读经,惠能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而自性起般若观照是“不假文字”的,只要识心见性,去除执心,就能觉悟成佛。据此,惠能并不要求信徒执著于一部或几部经典,而是强调要“心悟”。即使是读经,也应该是心转经文而不能被经文所转。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是否要出家修行,惠能的基本看法也是不能执著于形式,重要的是自净其心,自性觉悟。他认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这里,“在家亦得”,并不是“非得在家”;“不由在寺”,也不是“不能在寺”。在惠能看来,在寺与在家,并无二致,关键是心不能有所执著。若说一定要“在家”而不能“在寺”,这又是一种执著了。惠能对出家与在家的见解,一方面激励着出家僧众不能放松修行,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在家信徒。

什么是顿悟成佛

惠能的顿悟说直接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禅定观。禅宗以禅命宗,却并不以坐禅入定为功夫。惠能根据离相无念即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把修禅融于日常的行住坐卧之中,并对“禅定”作了新的解释。他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这就是说,只要于一切境界上不起念,自性自定,就是禅定了。根据这种思想,就不应该执著形式上的“坐”与“不坐”,重要的是“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若执著“坐禅”,追求入定,那必然会离禅定更远。真正的禅定是定而不定,不定而定,定于不定之中的,因此,它无出无入,无定无不定。也就是说,只要任心自运,能所皆泯于当下无念无住之心,便时时为定,无时不定。这种对禅定的看法显然是般若无所得思想在禅修观上的体现。根据这种观点,坐禅与不坐禅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对两者都不应起执著之心。禅不拘于坐,而坐并非不是禅,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并不排斥“坐”,此中关键在于任心自运,无执无著。将修禅融于行住坐卧之中,是惠能禅的基本修行态度,道由心悟而不在坐卧,成为惠能禅不以坐禅为要的基本立足点。

...查看更多

顿悟成佛是成佛的一种途径,虽然成佛途径有许多,但是顿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有些师兄对顿悟成佛并不了解,所以想知道每个人都能顿悟成佛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每个人都能顿悟成佛吗

禅是讲究顿悟的,所谓顿悟成佛。什么叫顿悟呢?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切的一切,一步到位,那就是顿悟;什么是渐悟呢?那就是一步一步地来。顿悟好比坐飞机,渐悟好比骑自行车,其速度一比就知道了。我们以乘飞机作为顿悟的象征,但我们不能老坐在飞机上,还要下飞机,我们顿悟了以后还要深入实际,一点一点地来清理自己心地上的尘垢,所以顿悟还要渐修。

大家不要以为顿悟成佛是不可能的,既然佛祖开创了顿悟法门,那就说明顿悟这件事情是有可能的。从古到今,也有许多的大修行人,都是由顿悟一超直入,达到了佛的境界、佛的知见。要想顿悟,首先就不要有我与佛有距离的想法。顿悟的意思,即是一步到位,到什么位呢,从凡夫、从众生一步就达到佛的境界,那就叫一步到位。说一步到位,实际上已经慢了。六祖讲:一念迷,佛是众生;一念悟,众生是佛。顿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不是一步,一步比一念还要慢多了。这一念成佛,可不是一件小事,从我们自身主观来讲,首先就要把自己与佛的那种距离感,从根本上消除掉,只有消除了这种距离感,一步到位才有可能。

一步到位,就是一种见地上的超越,并不等于我们的无明烦恼就当下清净了。有了见地上的超越,然后再来以佛的知见、佛的要求,来断除烦恼、转化烦恼。以佛的知见来转化烦恼,速度比起我们平常那种自卑自弃的心态,自然不同。我们一旦获得了佛的知见,一旦觉得自身进入了佛的境界,一切不圆满的习性,一切与佛的要求有距离的自卑感、下劣感就自自然然地消除了。对于所有的功德、福慧、善事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不会有懒惰的心理,那就是保任的功夫。

每个人都能顿悟成佛吗

所谓保任,就是保护自己所获得的修行上的那种轻安明净、智慧朗照。所谓任,就是一切纯任自然,正确面对,毫不勉强。在自然大化中,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说,第一步的功夫,做到了一步到位,但也不要狂妄自大,虽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佛了,但是在平常还是要虚心,要看清楚自己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和习气,只是知见上与佛平等了,在修为上与佛还有天壤之别。我们能够有此知见,在学佛的路上会走得快一些。时时具足佛的要求,就不会用普通人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处处知道随顺因缘,处处知道成就善法,处处知道以菩提心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以大悲心面对一切的苦难。

自身等同佛身,自心等同佛心。佛有神通,我们还没有神通怎么办呢?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多余的,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才障碍了你神通妙用的发挥。人人都有神通,人人都可以显神通。如果没有神通的话,那些妄想从哪里来呢?在打妄想的时候,一个念头就十万八千里,一个念头就五湖四海,一个念头金银财宝就来了。这些念头,停止下来想一想,其实都是妄想。就是这些妄想,使我们本有的神通妙用发挥不出来,一旦把妄想变成智慧了,那就能显示真正的神通。真正的神通又是什么呢?其实也是如梦幻泡影,因为神通毕竟不是一种普通的行为,只能偶尔地示现一下。诸佛菩萨也是生活在大地上,不会整天腾云驾雾,满世界地飞,菩萨也要脚踏实地做事情。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十年,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所以,学佛不要想求神通,学佛最重要的是求开悟、求顿悟。悟了,这一念心即同佛心,压在心头的重担,当下就冰消瓦解,那是多么自在、多么轻松的事情。所以,学佛参禅,就要以开悟作为一个根本目标。

我们在此参加禅七法会,根本的目标也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顿悟成佛,一步到位,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与佛有距离。佛与众生不隔一分毫,只是有迷悟的分别,只要我们一念觉悟,当下就是佛。

每个人都能顿悟成佛吗

以上就是每个人都能顿悟成佛吗的相关回答,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顿悟成佛的内容时要认真,同时也要用心去了解,这对师兄是有很大帮助的。

...查看更多

成佛的途径有多种,而顿悟成佛只是其中之一,但这种途径的作用是很大的。其实顿悟成佛的影响力很大,佛教有许多法师都讲过顿悟成佛的内容,而净慧法师就是一位。为了对顿悟成佛有进一步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净慧法师讲顿悟成佛吧!

净慧法师讲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环境的,处处是道场。但是在刚入门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环境的,特别是在专修的时候,环境非常重要。我们这一期一会,有很多位老居士,都有十年以上参加禅七的经历,如果说环境不重要的话,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还要参加呢?就是因为在寺院里参加禅七的时候,时间集中,又有人指导,而且环境能够相对安定。所以,只要有禅七活动,那几位老菩萨,就一定会参加,这其中肯定是有一些道理的。我们有一些初来乍到的,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经常有放逸的现象,大声讲话,聊家常,这些不仅是妨碍自己的修行,也妨碍集体的修行。在坐禅的基本要求里就有一条叫“息诸缘物”,一切攀缘的事情,不是万不得已,都要停止,都要放下。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只有把万缘放下,才能够有一点收获。如果在这七天当中,进了禅堂,止静就打妄想,开静就闲谈杂话,那七天下来,可能一点收获都没有。我建议,从晚上开始,大家就都止语,不但是在禅堂内外不要说话,回到自己的房间也不要说话,还要接着用功,让你的每一个心念,保持高度的觉醒、觉察、觉知,使功夫不要中断,这样慢慢就能够打成一片。

打成一片,就是所谓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的,是要高度地专注。所以说专注一心不乱,没有专注,要达到一心不乱,那简直是做梦。专注是什么呢?就是要把你的六根都集中到一件事上,把你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且要在一天24小时都如此地坚持下去。坚持专注一境,这是禅定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不能专注一境,要想进入禅定,那也是南辕北辙。

各位初用功,要思维善法,思维修行的法门,找到一个门径进入到修行的殿堂,自己的身心性命才有所安顿,自己的烦恼才能够慢慢地减少、淡化。烦恼无尽誓愿断,天天有这个要求,天天有这个觉悟,天天都知道有烦恼要断,要转化,不要被烦恼所控制。修行并不难,如果修行开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达到目标的话,那古往今来,就不会有人这样强调修行开悟。对于一个学佛的人,对于一个想解决生命问题的人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修行中得到了利益,得到了受用,得到了解脱。即使在今天,也还是有很多在修行上取得成果、得到解脱的人。要相信,佛菩萨的话是真实不虚的,要相信人生还有另外一番精神境界、另外一番风采。人生不应该老是这么苦苦恼恼,老是这么庸人自扰,人生应该还有更精彩、更洒脱自在的一面。那就要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步地从烦恼的锁链当中挣脱出来。实际上,烦恼是无形无相的,把它比作锁链,把修行比作要从锁链中挣脱出来,这不过是一个比喻而已。事实上,烦恼性空,当你一旦不去自找烦恼的时候,你就已经从烦恼中解放出来了。

我们在座的诸位,基本上都是有丰富生活经历的人,在我们这一生中,想想看,经历了多少事,有过多少烦恼,有过多少挫折。这些烦恼从哪里来?这些烦恼又是怎样一个一个地消失掉?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寻烦恼,到最后,所有的烦恼也都消失了。怎么消失的?时间久了,你不理它,烦恼也就无影无踪了,所谓不理自退。这应该是我们上年纪人的一种共同的经历,我们就把这种经历总结一下,回忆一下,不要再去自寻烦恼,即便是偶尔有了烦恼,不要理它,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我们就自由自在了。

烦恼即菩提,因为离开了烦恼,又到哪里去找菩提呢?如此看来,烦恼也是好东西,它可以转化,是成就菩提的土壤,没有这块烦恼的土壤,菩提智慧的花朵无处产生。虽然说烦恼是个好东西,但是它需要转化,如果不转化,这个烦恼是会害死人的。所以说,好与坏,也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以一种觉悟的心态去看烦恼,烦恼具有两重性。能够帮助你觉悟,那就是好事;如果你以烦恼的心去看烦恼,烦恼就永远都是烦恼,它也转化不了。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四弘誓愿中的一愿,它就是告诉我们要天天断烦恼,天天证菩提求觉悟。我们要在寺院里住七天,来此参加禅七,就是为了这件事。在家庭生活当中,我们会觉得力量不够,觉得家庭事多一点,烦恼也就多一点,住在寺院,清闲自在,各种关系都是一个崭新的面貌,同在家里不一样。在家的时候,总觉得家里人就像几十年的冤家一样,天天聚首,见了面都不开心,这也是我们生活当中天天存在的一件事。实际上,我们也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家庭生活,正确对待跟自己相处了几十年的家庭成员。

在家庭成员中,年轻的时候,有父母、兄弟、妻子,年老的时候,有儿女,有孙子,有老伴,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知道使有乐趣的地方,更加快乐一点,把那些烦恼的地方,也转化为快乐呢?之所以转化不了,就是因为我们自心的力量、我们智慧的力量还不够,如果智慧力量够了,就能够转化,就能使家庭更加和谐,使冤家对头转化为菩提眷属,那就真正把家庭建设成为道场了,那也就是所谓的佛化家庭。

净慧法师讲顿悟成佛

作为在家佛弟子,应该有一种责任,要把自己的家庭变为佛化家庭,要使自己所有的眷属都成为菩提眷属,这样就真正把家庭建设成为一座道场了。要想家庭成员都成为菩提眷属,那也不是一件能够勉强做到的事,一是要看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善根怎么样、觉悟怎么样;然后,就要看作为一个家庭中,首先信佛的那一位心态如何?我们在信佛的路上先走一步的人,不要太着急,不要希望家庭里的所有人都马上信佛,皈依三宝,吃斋念佛,这些都要慢慢地来。首先自己要有一种以身作则、吃苦在先的精神。要想家庭的其他成员都照你学,你起码要做出榜样来,要有值得学的地方。如果我们在学佛路上先走的人,比那些没有学佛的家庭成员更加自私,更加懒惰,更加斤斤计较,榜样的作用起不到,想要家庭其他成员心服地跟你走,那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和谐的家庭、全家信佛的家庭,大部分都是那些在信佛的路上先走了一步的人做出了好的榜样,所以才能影响全家的人都认同学佛是一件好事。学佛不但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所以大家都来皈依佛教。

家庭是道场,如果这个理念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落实,我们每一个信佛的家庭都能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佛教在社会上的形象就一定会截然不同,人人都会对佛教有好感,人人都会在佛法的甘露法雨中得到利益。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怎样表现,怎样发挥作用,对于佛法的弘扬和推广,影响非常之大。

我们走到佛堂,走到寺院来,就要趁这个机会好好地净化自己,转化自己的烦恼,不要辜负这七天的大好光阴。在座的比我年纪大的好像还有几位,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回相聚一回老,还能相见几次呢?谁都不知道。所以,大家彼此都要珍惜。我非常珍惜这一期一会,因为我的身体并不是很健康,但是我觉得有因缘跟大家在一起分享禅修的喜悦,分享佛法的清凉,也要勉力而为。

禅是讲究顿悟的,所谓顿悟。成佛。什么叫顿悟呢?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切的一切,一步到位,那就是顿悟;什么是渐悟呢?那就是一步一步地来。顿悟好比坐飞机,渐悟好比骑自行车,其速度一比就知道了。我们以乘飞机作为顿悟的象征,但我们不能老坐在飞机上,还要下飞机,我们顿悟了以后还要深入实际,一点一点地来清理自己心地上的尘垢,所以顿悟还要渐修。

大家不要以为顿悟成佛是不可能的,既然佛祖开创了顿悟法门,那就说明顿悟这件事情是有可能的。从古到今,也有许多的大修行人,都是由顿悟一超直入,达到了佛的境界、佛的知见。要想顿悟,首先就不要有我与佛有距离的想法。顿悟的意思,即是一步到位,到什么位呢?从凡夫、从众生一步就达到佛的境界,那就叫一步到位。说一步到位,实际上已经慢了。六祖讲:一念迷,佛是众生;一念悟,众生是佛。顿悟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不是一步,一步比一念还要慢多了。这一念成佛,可不是一件小事,从我们自身主观来讲,首先就要把自己与佛的那种距离感,从根本上消除掉,只有消除了这种距离感,一步到位才有可能。

一步到位,就是一种见地上的超越,并不等于我们的无明烦恼就当下清净了。有了见地上的超越,然后再来以佛的知见、佛的要求来断除烦恼、转化烦恼。以佛的知见来转化烦恼,速度比起我们平常那种自卑自弃的心态,自然不同。我们一旦获得了佛的知见,一旦觉得自身进入了佛的境界,一切不圆满的习性,一切与佛的要求有距离的自卑感、下劣感就自自然然地消除了。对于所有的功德、福慧、善事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不会有懒惰的心理,那就是保任的功夫。

净慧法师讲顿悟成佛

所谓保任,就是保护自己所获得的修行上的那种轻安明净、智慧朗照。所谓任,就是一切纯任自然,正确面对,毫不勉强。在自然大化中,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说,第一步的功夫做到了一步到位,但也不要狂妄自大,虽然意识到自己就是佛了,但是在平常还是要虚心,要看清楚自己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和习气,只是知见上与佛平等了,在修为上与佛还有天壤之别。我们能够有此知见,在学佛的路上会走得快一些。时时具足佛的要求,就不会用普通人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处处知道随顺因缘,处处知道成就善法,处处知道以菩提心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以大悲心面对一切的苦难。

自身等同佛身,自心等同佛心。佛有神通,我们还没有神通怎么办呢?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多余的,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才障碍了你神通妙用的发挥。人人都有神通,人人都可以显神通。如果没有神通的话,那些妄想从哪里来呢?在打妄想的时候,一个念头就十万八千里,一个念头就五湖四海,一个念头金银财宝就来了。这些念头,停止下来想一想,其实都是妄想。就是这些妄想,使我们本有的神通妙用发挥不出来,一旦把妄想变成智慧了,那就能显示真正的神通。真正的神通又是什么呢?其实也是如梦幻泡影,因为神通毕竟不是一种普通的行为,只能偶尔地示现一下。诸佛菩萨也是生活在大地上,不会整天腾云驾雾,满世界地飞,菩萨也要脚踏实地做事情。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八十年,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所以,学佛不要想求神通,学佛最重要的是求开悟、求顿悟。悟了,这一念心即同佛心,压在心头的重担,当下就冰消瓦解,那是多么自在、多么轻松的事情。所以,学佛参禅,就要以开悟作为一个根本目标。

我们在此参加禅七法会,根本的目标也是要求每一个人都能顿悟成佛,一步到位,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与佛有距离。佛与众生不隔一分毫,只是有迷悟的分别,只要我们一念觉悟,当下就是佛。

...查看更多

顿悟成佛之顿悟的详解

顿悟成佛是成佛的一种途径,当师兄能够把握佛教中的真理后,那么就会突然间觉悟成佛。只是师兄...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04.html

顿悟成佛之成佛有何含义

顿悟成佛非常重要,它是成佛的途径和方法,师兄想要成佛之路顺利是需要顿悟的,只有看清世间的...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05.html

顿悟成佛有什么内涵

修行的师兄都希望自己能成佛,但想要成佛并不容易。师兄若想成佛之路能顺利进行是需要顿悟的。...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06.html

顿悟成佛有何玄机

成佛并不是顺利的事情,师兄若想顺利成佛是需要顿悟的,这样师兄的成佛之路才会更加顺利。虽然...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07.html

顿悟成佛是什么意思

顿悟成佛是成佛的一种途径,每位师兄想要顺利成佛都需要顿悟,这样成佛之路才能顺利进行。但有...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08.html

顿悟成佛如何理解

顿悟成佛是关于成佛的方法,它不但意义深,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师兄在学佛时要对这方面的内容有...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09.html

顿悟成佛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顿悟成佛非常重要,它是关于成佛的一种方法,师兄想要顺利成佛可以看看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师兄...
https://wap.lqjds.com/143/dwcf/54010.html

结语

顿悟成佛的“顿悟”二字,有如下诸义:一是从当下修心而言顿悟;二是从抓纲抓总而言顿悟;三是从见诸法实相而言顿悟;四是从转变前六识的认识、依相解脱而言顿悟;五是对信心不足的怯弱众生而言顿悟;六是依“成满”二字而言顿悟。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