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位
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及修行次第你们知道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并且还不知道其中的内容,所以我们大家要经常去修行。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及修行次第吧。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
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第四十一地之心 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第四十二地之心 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
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与妙觉,依次配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
佛子十信位成满,于佛法成信不退者,入初住位中。
七住位般若正观现前开悟明心,十住位眼见佛性。
菩萨开悟证得般若总相智,再依般若诸经通达般若别相智,继续随善知识修学唯识诸经典:《解深密经》、《楞伽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成唯识论》……修证一切种智,进一步体证第八识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两种法无我,于十行位证得阳焰观,发起菩萨的圣性。于十回向位救护一切众生回向正道,勇发十无尽愿,进入初地。
初地,主修法施波罗蜜多及百法明门,证得镜像观。初地之前所修证是大乘人无我,是大乘般若之无生忍智,初地以后毎一地都要修证的种智——名法无我——无生法忍智。
二地,主修持戒波罗蜜多、千法明门及一切种智。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此以前只名学戒。
三地,主修忍波罗蜜多及万法明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等,藉以引发六通及三昧乐意生身。
四地,主修精进波罗蜜多及亿法明门,证得犹如水月观。
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
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成就细相观。
七地,主修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
八地,主修愿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成就如幻三昧观。
九地,主修力波罗蜜多,证得种类生无行作意生身。
十地,主修智波罗蜜多。 等觉位菩萨圆满等觉地的无生法忍,于一百劫中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
妙觉位的最后身菩萨,住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人间受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修行,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曙光将显,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圆成佛道。是名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之人天导师。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及修行次第的相关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到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
菩萨一共是分为五十二个阶位的,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吧,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
按《华严经》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
十信位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
在此十个阶位的渐次进升之中,调伏三界的见思二惑,见惑是一切的妄见,如我见与边见等;思惑是一切的烦恼,如贪瞋痴的迷情等。在此十信位中,虽不能把见思二惑断除干净,但要把它们调理治伏,不使继续为患。否则的话,永不能入贤位,永受三界的烦恼困缚,永远沉沦于三界生死的大漩涡中。
十住位
所谓十住,又叫作十住心,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
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断除三界内的见惑,第七住断除三界内的思惑,到此,不再为那贪瞋痴的烦恼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生死的业力,而证入(阶)位不退的境域。八住以上,断除三界之内的尘沙,调伏三界之外的尘沙。
所谓尘沙,乃是天台宗所立“见思”、“尘沙”、“无明”在三惑之一。见思惑,障碍我人的涅盘之道而致沉沦生死;尘沙,则障碍我人化度众生的菩提之道而致不能成佛。
此所谓尘沙,也相似唯识宗所称的所知障。由于所知有障,而不能通达多如尘沙之数的度生法门,所以称为尘沙。于此十位中,是以“从假入空”的观想法,得见真谛之理而开慧眼,成一切智。了知一切诸法,皆是寂灭一相的空智,称为一切智。寂灭空如,便是万法的实相,所以称为真谛之理。
十行位
所谓十行,又叫作十行心,就是:(一)欢喜心行,(二)饶益心行,(三)无瞋恨心行、(四)无尽心行,(五)离痴乱心行,(六)善现心行,(七)无著心行,(八)尊重心行,(九)善法心行,(十)真实心行。
在此十行位中,渐断界外尘沙,以“从空入假”的观想法,见俗谛之理,而开法眼,成道种智。道种智又称为道种慧,道亦可以解作法门,法门有无量,道也有无量,通达无量之道的智慧,称为道种智。以真谛而言,诸法的实相是空如寂灭的,但要体会诸法实相,必须要假俗入真,因为众生的存在,是存在于虚妄幻有的假相或俗谛之中,如要自救出离、救度众生,那又需要从实相的真谛上回转到幻妄的俗谛中来,利用那通达了无量法门的智慧,来自救救人,便是“从空入假”,便是“见俗谛之理”。
前所谓“慧眼”,是指见到“真谛之理”,是知诸法实相的智慧;此所谓“法眼”,是指得到“俗谛之理”,是通达救度法门的智慧。
十回向位
又叫作十回向心,就是:(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心,(二)不坏回向心,(三)等一切佛回向心,(四)至一切处回向心,(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心,(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八)如相回向心,(九)无缚解脱回向心,(十)法界无量回向心。
在此十回向心的十个阶位之中,调伏无明,修习中观。所谓“无明”前面说过,这也是天台宗所立的三惑之一,见思惑障碍涅盘之道,尘沙惑障碍菩提之道,无明惑则障碍中观之道。不真不俗,即真即假;见真谛的寂灭实相,但不呆滞于寂灭的一念上;见俗谛虚幻,所以随顺化导而不与俗情同流合污,这就是中观的道理。
无明是一种细微的烦恼,断去一分无明,即可证得一分中观的道理。十回向位,只是调伏无明,初地以上,才能渐断无明,无明分分断除,圣位也地地高升,直至等觉菩萨,断尽最后一分无明,便入佛地,成等正觉。
所以在十回向位,尚未证得中道观,仅因调伏无明而修习中观。不过,自第八住至十回向圆满,已是修行道上三不退位的第二不退了,此称为行不退。也就是说,所证的解脱之道,已与第一义谛的中道合一相应而行了。
至于退与不退的问题,《璎珞经》有这样的说明:“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六度之一的)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前,复值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又说:“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
以此可见,菩萨修行,须以般若(智慧)为主,不修般若,便不能入第七住位;不入七住,即难保不退,如若一退,虽到六住,仍可能要作恶千劫而不知回头了!
十地
所谓十地,地是能生能载的意思,能生无量功德的无量法门,能载无量众生至究竟佛地。地地能生,地地能载,一地比一地广大,一地比一地高深,直至究竟佛地,便是等虚空,遍法界,广大而无边际,高深而无极限了。十地的名称是:
(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从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乃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十回向位修习中道观,以中道观破一分无明,便显一分三德,而证第三不退,称为念不退,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初地以上,便是圣位菩萨了。
圣位与贤位的分别,乃在中道观的修证与否;只要中道观修成一分,便破一分无明;破一分无明,便显一分三德;破除无明及显现三德的智慧,便称为佛眼。此所谓佛眼,实即指的体证不真不俗与即假即真的智慧而己。能够体证了真俗圆融的道理,便是明了佛眼,但此绝非止于口头说说,一定要彻心彻性地亲证之后,才能算数。能够知道一切法一切相,空如寂灭,又能知道一切法一切相的种种分类差别,能够如此地空有双照,真俗圆融的智慧,便称为一切种智。
其实,中道观也好,佛眼也好,一切种智也好,都是指的一样东西,那就是能破无明能显三德的智慧而已。无明不破,三德不显;显了三德,才入圣域的阶位。
所谓三德。乃是大涅盘的秘密藏,那就是:体证了佛性本体,称为法身德;如实明了觉知一切的法相,称为般若德;远离一切系缚而得大自在,称为解脱德。
所以,初地以前的菩萨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不得自主的;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生死,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的,能够自由作主的。
所谓念不退,是指了知生死本际,涅盘本际,烦恼本际,菩提本际;生死涅盘,烦恼菩提;不一不异,念念能与佛智相应的意思。
所以,菩萨到了初地以上,便能自由化现,虽是菩萨,而能分身百界,以佛的姿态出现,教化有缘的众生。
但要究竟成佛,尚须地地破除无明,地地分证中道,地地增显三德,地地开一分佛眼。到了第十法云地,再破一分无明,便进入一生补处的等觉阶位;所谓等觉,乃是相等于佛而又略微不同于佛的意思。
到了等觉位的菩萨,除了佛陀,无人能够测知等觉与佛的不同之处。
所谓一生补处的生字,是指尚有一分变易生死未了的意思。凡夫与贤位的菩萨,有出胎入腹而又老病死亡的生死,称为分段生死;已了分段生死的圣位菩萨,自初地以上脱离三界的分段生死,他们每破一分无明,每更向上一层,也是称为生死,那是叫做变易生死;仅余一分无明,仅须更上一阶的等觉菩萨,便称为一生补处。
但也可以解作:尚有一次八相成道中由兜率天下来人间,投胎、住胎、出世、出家、成道、说法、涅盘之后,不再受生的意思。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菩萨的五十二位的阶位,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修行菩萨的时候,一定要用心的去分析,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内容。
...查看更多
菩萨是分为五十二阶次的,其中包括着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菩萨五十二阶次的十地位吧。
十地位:
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依此渐进,终至佛位。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地,终于法云地,分为十种:
一、欢喜地 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二、离垢地 谓由进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三、发光地 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显发。经云:‘净极用生,名发光地。’
四、焰慧地 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照破一切情见。经云:‘照极觉满,名焰慧地。’
五、难胜地 谓由前焰慧,照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六、现前地 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七、远行地 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证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至。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八、不动地 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九、善慧地 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十、法云地 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润泽,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
关于菩萨五十二阶次之十地位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不管我们在修行什么知识,都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功德。
...查看更多
-
菩萨道层次的五十二位次具体是什么
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所以我们大家要认真的去学习,就能够收获到...
-
五十二位菩萨
五十二位菩萨具体是哪五十二位菩萨呢,相信我们大家都有点不明白,所以下面就让宏海法师给大家...
-
菩萨五十二位之等觉和妙觉
我们都知道菩萨五十二位就是分为五十二个阶次的,而等觉和妙觉就是其中的两个阶位。那么,接下...
-
菩萨五十二位之十信位
菩萨五十二位中有一个十信位,在我们修行菩萨五十二位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
-
菩萨五十二位的十住位
众所周知菩萨是有五十二个阶位的,所以我们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时间,这个时候就需...
-
菩萨五十二位之十行位
了解过菩萨五十二位的人应该都是听说过十行位,但是具体十行位有哪十种,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
-
菩萨五十二位之十回向
了解过菩萨五十二位的师兄们,应该都知道菩萨由凡夫到成佛的时候,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