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层次概叙
发布时间:2024-09-15 04:05:00作者:正觉网 转
持名念佛能否往生,是净宗学人最关重要的根本大事,如果不清楚,一昧满足在低层次中,或过高追求,都将使此生落空,所以必须深思熟计,弄清楚自己念佛是否入法了,如何提高。根据祖师大德在《波若境缘集》中的开示,一定要契入“深信切愿至心念佛”的关键秘髓。下面仅从主修的念佛一事,试从四个层次概括叙述一下学习体会。
一、闻声念佛:口诵耳闻、摄心清净。
开始念佛时心必散乱,“要有声,要听这个声。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以音声作佛事,你念的这声佛号就是法音,自感自应微妙难思,关键之处在于听。”(《波若境缘集》下同,71页)通过注意闻口诵或闻念佛机诵佛号声,即能摄心於当下,制住意识跑飞,你能闻清佛号每个字,说明你当下一刻心基本是清净的,这就是闻到“清净光”,同时佛也能闻到,因为心佛众生是一不是二。“佛的心遍满一切处,我在念佛,是在佛心里头念,如来悉知悉见,没有一点可以弄虚做假的。”(72页)你闻不到,就没入心,佛也闻不到,白诵。这是培养正念,是不可越逾的基本功夫,必须会,逐步在诵咒、诵经、回向、礼佛中也要做到。会使你得到清净、轻安、健康、快乐,是绝大多数念佛人必经阶段,但是千万不要满足这个阶段,最重要地是通过培养正念和清净心,其目的是帮助你明理觉悟,提升到“深信切愿、至心念佛”这个关键层次,因为你不是上根利智,又不是下愚之人,不会直接契入这个层次。
要领是:净念相继 盯住当句 口诵耳闻 都摄六根
从盯住当下的一句佛号不放,如推重车上山,字字清楚,了了分明,一点不放松。念万声也只是当下一句,只有一句,清楚明了。
二、发愿念佛:深信切愿、至心往生。
做到每句佛号是从心念中发出,从至心向往、至心称赞心念发出,不是按惯性有口无心诵,这是在深信切愿的心中发出的心声,这个一心想往生,一心想念阿弥陀佛的心声才能感应道交。这是念佛能够往生的最关至要的唯一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愿生彼国,就如《无量寿经》讲:“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只能得到“诸天世人,莫不致敬,生尊贵家,常修殊胜梵行”的福报。没有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讲的“至心信乐”,没有切愿往生,就不能往生。即只有清净心,只有一般的信乐,不能往生,必须将“欢喜”心变为“至心”方能往生!
这是念佛人必须注意的。所以藕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讲:“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印光大师说这是千佛出世也不会改变的铁案;净空法师说这“与净土三经宗旨完全吻合”;黄念老说这是“代佛传语”,是释迦、弥陀“剖露心肝的精髓”。印光大师说:“无论善根熟不熟,恶业重不重,哪怕五逆十恶,也不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清静不清静,到没到一心不乱,都可仗弥陀慈力往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黄念老说不论念佛多少,有没有妄念,都能往生。净空法师说,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功夫等次,都得往生。
至心发愿愿生彼国,有此心念念佛时,必然心清净,必然耳闻,佛菩萨必然感知,必然加持,每念一句,都是至心心念发出,这样念佛的功力就会增加十倍都多,有此一愿心,必然能如佛在《无量寿经》所讲:“一心制念,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就是平日没有做到清净心,临终一念做到,就能往生。净宗学人就是要在此下死夫!凡夫要靠“有念念佛”方能往生,否则“无念念佛”就把自己变成有口无心的念佛机念佛了,最多只能得到上述第一层次轻安的利益。
黄老讲:“尤如印光大师讲:有的人在明理悟心上下功夫,不在信愿下功夫,结果净土修人,百有九十九无禅无净土。一定要在信愿上下功夫,相信万人修万人去,信心十足,一切都解决了。你修持差也不要紧,根基差也不要紧,只要你真信,切实愿意去,老实念佛,不管你别的什么,只要临终时,你有个意念,佛都绝对接你。”(261页)
如何知道你是深心切愿了,净空法师说,信愿很难;黄念老也说,信愿两字看来似浅,实则很深,无有止境。那么,信愿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真切?黄老引用《无量寿经宗要》讲: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只是欲渡之念,更无他念。是名至心。要“如孝子思亲,淫人思美女。”(13页) “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14页)能有如此切心十念一念也得以往生就是明证。“十法界是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心想生。所以我们修净土最关键还是观想,忆佛念佛还是在想啊。想佛就成佛,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现前。想的力量太大了。”(140页)
具体要领是:深信切愿 至心向往 如子忆母 念念真切
切愿不是念佛中又观想佛相,观想佛功德,而变成夹杂。而是在诵经听经的熏习中建立起的信仰,一提到佛号即如一提到某个历史上熟知的伟人那样有真实感,而不是要亲见之后才相信。一提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有可去能去之处,如地理上某个未去之国一样真实。又如“如子忆母“也不是非要观想母亲的面容才能忆,一提母即知母恩,所以只有心中真信实有弥陀大悲父之恩德和实有极乐世界,方可如此做到。如果你对阿弥陀佛的思恋,不如你最思恋的人,你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不如你最喜欢去的地方,念佛求往生此事不是排第一位,不如你世间的事重要,而经常忘确,遇到恐怖、危机、痛苦之刻第一念反应不是阿弥陀佛,是“哎哟”,你就没有深信切愿。
深信发愿念佛时的心境可参考下述偈:
口诵耳听助定慧 不发菩提不往生 深信发愿即菩提 至心一念无间杂
深思熟计真心去 一念十念决定去 不在定力宿罪福 关键在於信愿心
累劫罪业痛心忏 恳念弥陀消业障 诸佛菩萨在助念 紧跟弥陀勿旁视
夜半深坑声切切 心呼弥陀求出离 念佛遇到业障处 持念弥陀加油念
光中极尊佛中王 礼赞弥陀遍法界 处处道场皆菩萨 称扬弥陀法身佛
念念思恋大悲父 向往弥陀把家回 如子忆母切心念 得见弥陀坐莲去
三、观心念佛:正念觉观,功夫成片。
只靠临终一念做到“深信切愿念佛”,是很难做到。所以要下笨功夫,在念佛中,在日常生活中,正念观心,正念即是忆持佛号不忘失,对当下境界行住坐卧,当下心在想念什么,都心中了了分明。在念念忆念阿弥陀佛中,正念生起,觉照光现,“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修十善业,截断妄想和业习,这种从正念能力中培养和生起观照心念的能力,觉察当下一念,乃至每一念,放下贪嗔痴,名闻利养,是念佛达到功夫成片,临终能深信切愿念佛,往生绝对有把握的必要条件。只有放下我执身见才能予知时至自在往生,如果临命终才不得以做到,就不自在了,搞不好到中阴身也往生不了。
夏莲居老人讲:“从上以来一切诸佛、诸大菩萨及诸祖师,所有一切功德福慧、神通愿力、种种道果、百千三昧,无一不由精进而得成就。何谓精进?于一切时一切处,不失正念。念念之间,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如防风灯,如救头燃。果能如是,功无不纯,业无不净,妄无不消,真无不显。”净空法师多次讲过:“念佛一定要会念,就是要提起观照的工夫,用正念去妄念,不然就是盲修瞎练,仍旧是在搞轮回。”“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离念。离一切妄念,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所有念头都是三界轮回念。”(42页)如果觉不到烦恼习气,就谈不上伏住它的念了。有了觉观当下正念的能力,不只是伏住贪、嗔、痴、慢、疑生起的忿,恨,恼,害,悭等易觉易消的粗烦恼,还要伏住无惭,无愧,懈怠,掉举,失念,不正知等难觉难消的细微烦恼,基本做到内不为欲,外不为境,觉观伏住爱憎动念,不造作罪业,心中唯忆佛念佛为第一等大事,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了,一切时,一切处,不念佛,佛也在你心中,所以现前当来必定见佛。”(56页)即能做到如佛在《无量寿经》所讲:“身行当专,安定徐为。庄严众行,轨范具足。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具体要领是:昼夜忆持,不失正念,觉观了了,截断业习。
四、观法念佛:断见思惑,得事一心。断两边见,得理一心。
正念观法,修平等观,清净观,观法无我。看破放下随缘自在。净空法师说:“把心量拓开,修园教大乘快,证十信位容易,直接了当破我执,若有自私自利永远在大乘之外,小乘也没份。”从法性体看众生都是佛,从事相看皆是一个本性的阿赖耶识现相,从别业看你见到的一切就是你所局限的部分阿赖耶识变现的,也就是你的世界,如你梦中的境界都是你的世界是一样的。似乎是同一共境,因分别、执著的不同,实际上一个人一个世界,都可照见。
若念佛从功夫成片进一步如印光大师所说“反念念自性”,如夏老所说:“以大势至都摄六根之法门,修观世音返闻闻自性之功夫。” 观到“声以心起,心以声现”,明了一切色相皆是虚妄,即能破除身见,进一步断见思惑,体会“诸幻成无性”,“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的境界。体会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宇宙本体为何?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宇宙由心变现。心是能变,宇宙是所变。能所皆是一心,故能所不二,心境如如,心是无处不在,佛教我们认识真心,真心才是自己的主人,一切万法的真正主人。”(141页)如果做到“空我无想,能所不二,念而无念,非空非有”,就能证入理一心,明心见性。即能做到“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藕益大师说:“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 “念佛的好处,是一句佛号念到底,由‘功夫成片’自然入‘事一心不乱’,由‘事一心’自然契入‘理一心’的境界,‘不假方便(老实念佛),自得心开,’就是理一心不乱。”(47页)由此可以提高往生的品位。
此境界非我辈此生能做到,只能做个参照方向,在念佛中时常体悟,对去“我执”,破除“身见”,看破放下,深信切愿,确会有大利益。如果做为此生修行目标来做就错了,因为这是需经万劫方能证得的禅修道路。
综上所述,持名念佛法门的核心是“发愿念佛:深信切愿、至心往生。” 离此即非净土法门,若又不以正念观心,正念观法修行,则又不是禅,念佛只是得个种子,得一点清净、轻安自在和福报而宜,这是念佛人要高度警惕的。所以古德讲:“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而凡夫全在信愿真切,这宗旨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佛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义,随便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净土中人,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所以必须从初级的“闻声念佛:口诵耳闻、摄心清净”,转入到至关重要的“发愿念佛:深信切愿、至心念佛”。辅助以“观心念佛:正念觉观,功夫成片。”是往生绝对有把握的必要条件。四个层次都要指向第二层次目标,而有了深信切愿也很容易达到第一、第三、第四层次。而修“观法念佛:断见思惑,得事一心。断两边见,得理一心。”之事,绝非凡夫此生万生能做成的。只能做参悟方向,更加坚定地深信发愿。
净土持名念佛是从“有”门入:
要“有念、有想”,第一想念的和在专念佛时唯一念的是阿弥陀佛,这个想念越切越能感应道交。“无想”就如石头,阿弥陀佛磁铁吸引不了你,如果“有想”是妄想,不是想阿弥陀佛,极性不对,互相排斥,去轮回路;
要“有情”,最思恋的是大悲父阿弥陀佛是同体大悲心,而思恋世间人是凡夫情痴,不能往生;
要有“有”,永恒常存不坏坚固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有:“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而我们这个世界是“见惑、烦恼惑所感,粗弊五阴和合”的无常的五浊恶世,虽然都是有,皆是影相,但质量受用相差无量;
要“思惟熟计”,认知自己的成见,凡夫的见解是狭窄、浮浅、愚昧的,乃至伟人、科学家、哲学家的见解也只是“假说”,坚定仰信佛陀是“实语者”,此事也唯有佛能说,靠妄想测度求解证是邪知邪见,而妄想、分别、执著非我此生能除净的,唯有念佛求往生,方可了生死,断轮回;
要“有欲”,将“情欲”转为愿得“漏尽通”真乐永恒的极乐,欲离六道“三苦”,世间“八苦”是苦苦,乐是坏苦,舍是行苦;
要“有分别”,厌离娑婆,不慕天堂,愿生极乐。八万四千法门,唯持名念佛适合於我;
要有“我”,将“以身和七情六欲为我”转为“神识”为我,不再附著这个臭皮囊,阿弥陀佛接我这“神识”去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常乐我净,回到“真我”,一生成佛,普度众生;
总之要有“信、愿、行”,而不重在“解、证”,如觉明妙行菩萨所言:“西方万亿程,一念信即是;成就深三昧,现前亦见佛。”
信持名念佛法门的层次
如何深信是往生的关键,凡夫在妄想分别执著中,不能达到正信(明心见性的发心住菩萨),更达不到证信(信忍的欢喜地菩萨),能做到十信位中的初信位就很难得了。“初信位即信心者,信受所闻所解之法无疑心。要断见惑,能深信乐诸法实体,三宝净德,世出世之善根,使心澄静,谓之信心。学道之人,必须具有信心,乃克成办。”
信净土持名念佛法门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迷信
闻到持名念佛法门,见别人念也跟着念,念佛打发日子挺好,知道能得到好处,能积善得福,有个精神寄托,念好了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存有侥幸心,对了脱生死没有决定心。既不深信,也不听经学经熏习,理不明,不知道什么是见思惑,世间事又放不下,甚至将佛当神明对待,求佛保佑,求福求财,求名求利,念佛妄念纷飞,有口无心,耳不闻佛号声,更不知以此摄心,日常生活没有正念观照,习气浓厚而不自觉,贪嗔痴慢没减或没减多少,对得失仍是斤斤计较,对身体的关爱和对欲望的追求没有减少,确以为自己比不念佛人己很觉悟了。悠悠泛泛,也许能得少许轻安,也能说点佛法,做些佛事和行善布施,自以为是信持名念佛法门了。这种迷信念佛不能往生只能种个种子得点福报。如果求福不得或往生不了时怨佛,反而要入三途,不可不知!在迷信中,必须警觉自己,必须生起仰信。
二、仰信
遇善知识闻到持名念佛法门,对佛、法、僧三宝能崇信钦仰,放弃自己一切成见,对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功德视若珍宝,毫不怀疑,依教奉行,诚心忏悔以往过失,无条件仰信佛陀和阿弥陀佛,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至心念佛,厌生死轮回,一心求往生,信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我。所谓下愚之人即是,他能一点不执著自已,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孝养父母,恭敬师长,自然做到十善业,是往世执著轻,见思惑少,善根深厚,今世遇缘就能深信切愿,必能往生。非一般人可以一下做到的。但是如果不明信佛智,不信自性,虽能往生可能去边地,所以在仰信基础上应不放松学习,应能明理才好。
三、理信
初闻持名念佛法门,生起很大兴趣,努力学习经教,听经诵经,边念佛边体悟境界,理性地思惟判断,做到理悟,看破放下,重新树立人生观,宇宙观。这是喜欢学习,善於思惟的人。即不落迷信,也不盲目仰信,更不会陷在解信中,思惟熟计,选定仰信之信,深信切愿,至心往生,此生遇缘好也能成就,因为遇退缘很易退心。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这是理信性者要警觉的。所以必须一心缘阿弥陀佛,缘阿弥陀经,缘善知识,破除身见、放下我执,真心忏悔,至诚念佛,使善的力量大,观心念佛,才能伏住妄念,功夫成片,往生方有把握。
从理论上相信什么?至少要思惟确认以下几个问题:
1、神识存在,轮回存在,因果存在,十法界存在,实也是虚,虚也是实。
真的确认神识存在,轮回存在,就不会将此身认为是我,可破除身见、断灭见。真确认因果存在,十法界存在,就会生起高度警觉,尤其是在三界之内,随业力流转,堕三途永劫难出,尤为恐怖。所以要学十善业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进一步“自净其意”,求愿生命园满,成佛做菩萨,常乐我净,得大自在。从承愿再来的佛菩萨的行持实践活动可以证实。当今净宗大德净空法师的行仪就是最好例证。
从历史的记载和古大德的修证体验,从各种特异功能显示事例看,实也是虚,虚也是实。从当今科学对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大量事实,都可做为旁证,说明绝非我们这个感知的世界是实的,未感知的是虚的,皆是虚的,也皆是实的,因为科学家从物质微观世界看,认为物质现象也是波动。
所以大科学家,大哲学家,伟人们不敢否定佛法,虽然科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佛法,但是都不可作为唯一信赖的依据,科学未证得也不可说不存在。相反可以从佛法中得以启示。科学是假说,佛说是实语。详细可参考“从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看佛教的简要说明”。
从我们自己的体验,六根功能太窄浅不可依,心里充满妄想分别执著,定慧不可得,对生命的奥妙,会作梦的自心不可知,对人生宇宙的实相了知都远不及科学家,哲学家,何以妄想用世智测度佛陀的佛觉。
2、世间“三苦”本无可离,“漏尽通”存在可证,“常乐我净”的“极乐”本有可现。
佛从佛觉看十法界未觉众生有“三苦”,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憎相会、欲不得、五盛阴八苦。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凡夫以病轻为乐,比如有饥饿病,才有贪食之乐,有欲渴病,才有淫乐。所以凡夫所有以为的乐都不持久。三、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不乐不苦的禅悦感觉也是行苦,不能久持。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我们麻木习以苦苦为常,对三途之苦早己忘确,对人、天福报坏苦、行苦爱恋不舍。佛说世间三苦本可以不这样,皆是妄想分别执著所现。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所以是可证的。去除分别妄想可现佛的“常乐我净” 极乐的大自在。所以佛给予我们的是最真实的利益,是让我们放下“妄我”之苦,回到本有的“真我”之乐。这种厌离三苦,欣求极乐的觉悟是导向你念佛的愿望,所以称为始觉。佛看我们的苦与乐,就如我们看蚂蚁的苦与乐一样,生命层次不同体会不同,低层次生命无法体悟到高层产次生命的感受,所以只能仰信,依教奉行,去亲证,才是觉悟者。
3、阿弥陀佛存在,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一心想阿弥陀佛,一心想西方极乐世界,临终阿弥陀佛必来接引我。我是弱智下根人,经万劫修行也难证果,唯有修此法门方能了生死,得解脱。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仔细体悟一下:无心无想就没有世界啊!色盲人,聋哑人心的世界与我们不同,蝙蝠、蚂蚁心的世界也与我们不同,什么是正确?不存在啊!因想不同而现相,实际物理学家己知道一切物质是波动的影像而宜,只是没证得波动的根源是心想所至。所以说阿弥陀佛心想的世界为何不存在呢?因为是“佛种智所现,众生净业所感”,当然是更不可思议的庄严。今人知道的历史是地球史的可怜的一少部分,宇宙史佛讲了,也唯有佛能讲,为何不信呢?那么信谁?怀疑佛智有何根据?没有啊!而相信佛智依据确有很多,所以阿弥陀佛在十劫以前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的事都是可信的,有人见过,有人去过,绝不是寓言神话。乘飞机能去美国和乘莲花去极乐世界,是一回事。本来飞机也是虚,美国也是虚,都是波动影相啊!你以为此是实,是因为你在梦中以为的实。
凡事皆心想事成,佛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能想的心是同一个体,是一种灵性能量,你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想你事就成了,有何可疑的!要解明白才行,万劫你也做不到啊!
上述三事反复要想好,深信切愿就能发出,有一事有疑就不行。由於是从理上对佛说的有了信心,而归於仰信,并没从烦恼障,所知障中解脱,所以就要经常学,经常想,注意缘!不容一丝疑惑再起。
四、解信
解信者想悟解于自心内,再深信。中根之人初闻持名念佛法门,虽初步欢喜虚心信受,兼行六度,然未能悟其意,又放不下分别执著,不能生起仰信。总想解明白,妄用了一生念佛研教功夫,仍是没深信发愿,不能往生。只能得人、天福报,来世再修。唯有破了一分无明的初住菩萨,方才能解一分,发一分真心,才得正信,所以称发心住,此法门菩萨都讲不了,唯佛能说,你这一生怎能解清啊!但不防碍你经常去悟,从“观法念佛”中悟,悟自性,悟自性一体,悟“一切法是从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因为有一点点的初悟,也对保“仰信”坚固信心有大作用。
综上所述,四种信皆要归於仰信,迷信必须觉醒到仰信,理信是为了仰信,解信是为了巩固仰信,仰信又能帮助你理信和解信,所以仰信是宝、是智慧。佛在《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
注:为了更好的理信,下面简单从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看佛教的殊胜。
1、从微观讲,当代物理学提出波粒不二,微观物质即也是波,还有弦理论假说,到底物质是什么?没究竟!佛陀在在二千多年前,就指一杯河水说,这里面有八万四千多条虫子(即今人才认知的细菌),并告诉有在金属中游动的尘(即当今人讲的电子),并且告诉有它还可以再分割,再分割。“质量”能变“能量”,“能量”变“质量”就没发现,“能量”从何来更不知道了。佛法认为“能量”从心来,“质量”从想来。《楞严经》中讲:“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当代科学家正是困惑在其中。
2、从宏观看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更多的是暗物质与暗能量,这就形成了所谓多维时空与虚空,它们占据了宇宙总物质与总能量的95%以上,但至今也没找到突破空间维次的方法,无法证得和进入。而佛陀说我们见到的天空无量星系,黄念祖老居士说:银河系只是如恒河沙数的无量的佛刹中一个佛刹中的一个单位小世界,而世尊所居佛刹有十亿个小世界。一个华藏世界海,只是一个世界种,有二十层,每层形状各异,程各种旋转形,世尊所居佛刹在第十三层,极乐世界与我们在同一层,目前科学家也己观测到了各种星系形状,并且围绕一个中心旋转(这还不是佛说的旋转中心)。
3、从心物关系看,科学家哲学家始终将心与物分开研究,所以不得究竟。研究到测不准原理时,就找不到必然,排除不了“人择原理”,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日本江本博士的水试验,发现人对水发出的心念可以影响水的结晶,心念善结晶好看,心念恶则结晶难看,就初步证明了心念与物有联系。但是我们仍执著物质是独立于意识的观念中。
4、从心理学看,只研究到佛法中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只是有一点接近佛法中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理学对第七识(未那识)毫无研究,佛法《唯识论》就是最完整和最究竟的心理学。对附体现象,精神病原因,生死现象,对佛法讲的心,一片迷茫。对佛法讲的“三苦”和漏尽通、极乐也几乎无知,因为没有亲自体验。
5、再看宇宙时空和生命,科学家开始以为是恒常绝对的,后来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不绝对的,当今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在《时间史》中,论述“宇宙的起源和命运”时,对时空的描述就写道:“这可能表明,所谓的虚时实际是实时,而我们所说的实时只是我们想象中虚构的事物。”所以认为只有这个世界是实的,而极乐世界,天堂地狱是虚的想法,从科家家那里都不予肯定。从佛法看都是虚的影相,是心现的,但受用确相差悬殊。
对宇宙的大爆炸起源假说,无法得到公认。宇宙生命的起源是什么?是蛋白质?核酸?谁也不能用物质制做出一个生物。佛在《入胎经》中对胎儿成长过程,每七天一次详细描述,与医学发现的几乎完全一致。对地球上最早人类的来源,佛在阿含经讲:世界初成,光音天人下来,劫初人是化生的。生命和宇宙的起源是无明,是心性的波动,这些科学家就无法究竟了。
当今国外许多科学家也验证到人的轮回现象确实存在,所以许多有智慧的科学家在崇拜佛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讲:“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相信科学是对的,如果执著“只能相信科学”,就成愚信了。物质科学发展到今天,也只能极有限的接近而没能超越佛法所讲的实相境界,而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还很茫然,不知生命从何来,向何去,远没有佛法讲的宄竟透彻。
6、从哲学看,唯物论,唯心论,辨证法,皆不如佛法中的哲学讲的园满。《华严经》十玄门就是一证。佛学的中观于一切心法中,一切静态思维的心法中是最高的,其意义与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佛学既是理性的,逻辑的,又是感性的,可以实证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佛学以其实证的智慧与真理回答了哲学所无法解答的问题。同时它以高度辩证的理性思维和实证境界,涵盖了哲学的一切领域。对此,恩格斯也指出:“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7、一切宗教、文化,都在致力于人的心灵研究,文化与宗教则深入到心灵的内在性质,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者所倡导的中庸、中和与中观,既分别代表了浅、中、深的三种静态思维的形式与状态,也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程度与形态的和合,即儒家的社会序化和合价值观;道家的自然序化和合价价值观;佛家的时空序化合价值观。老子虽然提出来“与自然和,与万物和,与天地和”的终极思想与真理,但他却始终不能彻底的进入这一境界。而只停留在“恍兮惚兮 ,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其中有象”的无始无明的朦胧状态中。对此禅宗的高僧大德将此斥之为“黑黝深坑,深可怖畏”。其它的宗教也大都停留在中庸与中和之间的状态。其他宗教提出的天,也只在佛法讲的六道轮回中的天道二十八层天界最初的六欲天之内,更涉及不到三界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圣贤人层次。
由此可见,佛学不是纯粹的宗教,但它却具有宗教的功能与使命;佛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但它却能涵盖与阐述科学发展的原理;佛学也不是纯粹的哲学,但它却具有超越哲学而抵达哲学本源的认识论与方法论。8、我们又爱执著在“没亲自见证的不可信。”自以为已见证的可信,是我们的常人心理,是能理解的,而“没亲自见证的不可信。”是不能成立的,是狭窄的愚昧观念,比如分子原子谁见到了,为什么能信?因为这个假说可以解释许多事,并且可以在某种条件下得到证实。而佛法讲的宇宙生命实相能够解释宇宙生命的根本大事,为什么就不信呢?因为你没有证得,只有少数人证得,但是不防碍我们根据已有人证得的事例,可以对佛陀的智慧仰信。“信为道元功德母,”“信为善根,修为福慧。”说佛法是迷信。犯下一生最不可挽回的错误。